高中英语“为写而读”教材特点与教学策略

2023-01-08 02:11陈秀花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研习人教版教材

陈秀花

(闽清县第一中学,福建 闽清 35080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正式颁布后,2019 年起全国各地陆续启用高中英语新教材。福建省选用人教版、北师大版两套教材,并于2020 年秋季从高一开始启用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材,无疑给新一轮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给英语教师带来挑战。本文将分析两套教材读写板块编写特点,尝试读写教学策略,探究读写真实课例,与英语同行分享教学经验。

一、高中英语为写而读教材特点

人教版Reading for Writing 旨在“示范阅读助写作”,北师大版Read for Writing 目的是“以读促写”,据此直译“为写而读”。从结构、选材、任务和过程四个方面考察两套教材为写而读编写特点。单元结构上,人教版把Reading for Writing 设为独立板块,与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Thinking 等并列呈现;北师大版则在各单元Writing Workshop 板块之中设置Read for Writing 活动。阅读选材上,两套教材的语篇类型以应用文和记叙文为主,适当兼顾报道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任务导向上,两套教材都明确写的任务。如人教版必修一第1 单元Write a letter of advice,要求读后书写一封建议信;北师大版必修模块一第1 单元A Personal Email,要求读后写一封私人电子信件。过程设计上,两套教材均强调阅读材料、仿习语言和写作训练。如人教版编排4 个活动,即Read…and …(阅读理解)、Study the organization and language features(学习组织和语言特点)、Write a letter of advice to…(给××写一封建议信)、Read it to the class(读信分享);北师大版编排4 个层次,即Before You Start(热身)、Read for Writing(为写而读)、Focus on Text Structure and Language(聚焦课文结构和语言)、Compose Your Writing(写作)。

总体看,人教版、北师大版为写而读编写体例略有差异,但两套教材的整体框架大致相同,都体现了产出导向、搭建支架、时空交织等设计特点。

产出导向,指为学而读以学习结果为导向。产出导向综合了“输出假说”和“输入假说”理论,它基于“学用一体”理念,以输出驱动输入、以教师中介促成加工、以产出作品评价学习,在“驱动—促成—评价”过程中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的变革。[1]新课程强调“读写结合”理念,新高考推出读后续写题型,新理念和新题型呼唤技能整合型教学。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产出导向教材特点将推动教师培养学生“写我所读”的能力。

搭建支架,指阅读为写作提供可模仿的语料。为写而读,即要求读后写一则体裁相同、题材类似的短文。教材一方面要求学生输入所读材料的基本信息,另一方面为学生模仿学习创设条件,如呈现写作的结构支架和言语支架。之所以搭建支架,是因为外语学习离不开模仿。阅读之后的写作,既需要语言模仿,也要内容创造。[2]内容创造需要创新意识,阿兰说“创新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模仿”。[3]可见,支架—模仿—创造构成读写教学的序列链。

时空交织,指读与写之间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逻辑关联。时间上,先读后写,读为写提供“学”的支持,写为读提供“用”的机会。这里,阅读是理解,写作是产出,在理解和产出之间需要模仿,学习原材料的文本结构和表达方式。空间上,课堂读写行为方式多种多样、循序渐进。学习主体上,读写既有个体学习行为,也有群体合作学习;既要课内的同伴互评,也有课外的展示分享;活动形式上,读后模仿性学习,有问答、有讨论、有填写、有解释、有评价。

二、高中英语为写而读的教学策略

为写而读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自主地、能动地把读写结合理念和教材特点运用于课堂实践,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模仿学习,生成书写作品,用理解性技能带动表达性技能,在“理解—产出”的互动和协同过程中实现读写能力的“拉平效应”。[4]

根据编写意图和设计特点,选用人教版必修二第2 单元Reading for Writing 板块为教学材料。本课内容是两份海报,属非连续文本。课文生词不多,主要有dolphin/koala/stir up/emotion/skin/unusual 等。学习任务是“制作海报”(Make an effective poster),围绕课文设6个活动。活动1“看”海报,说出两个图片传达什么情感;教材列4 个形容词(funny/surprising/frightening/sad),用I think it’s...句型填写左右两图读后感受。活动2 要求阅读海报,一份海报用一句话概括。活动3复读海报,小组讨论4 个问题,聚焦两份海报的情感传递、目标受众、宣传目的和效果评判。活动4 一分为二:一是同桌合作做一张濒危动物海报,保护对象华南虎或长江豚;二是同桌按提示步骤书写海报。活动5 写后互评、提供评价表,从动物名称、保护理由、事实证据、表达清晰、图像效果五个方面评价。活动6 要求在班级或公共场所展示海报。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为写而读教与学的策略以及操作方法。

(一)读解教学策略

读解即阅读理解。读解策略主要针对本课前3 个活动。活动1 看图说话,引导学生看图后说出“第一印象”。该文中海报左图蝙蝠面目狰狞,右图考拉慈祥可爱。学生说(poster on the left) I think it’s a little frightening because its teeth look sharp;(poster on the right) I think it’s a lovely picture because they are cute and gentle.

活动2 即阅读两张海报,读后各用一句话概括文本大意。“概括”是一种思维技能,概括任务对学生挑战性较大,概括的前提是细读课文、整体理解文本。蝙蝠海报68 个词、考拉海报63 词(均含标题),教师安排3 分钟时间,让学生持续默读课文。读后教师启发概括思路:文本1 从审美角度切入,思考ugly-beautiful之间意义关系;文本2 从人与自然入手,人与动物之间密切关系。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进行口头概括。针对Give Ugly a Chance 海 报,说Ugly animals like bats can bring us beautiful nature because nature needs variety;针对Don’t Make Paper with My Home 海报,说Destroying animals’habitats means destroying human homes。

活动3 对照阅读材料简答4 个问题,要求从两份海报文字中发现情感传递、目标受众、宣传目的的信息并评价宣传效果,小组讨论后进行分享交流。问题1 应 答:The first poster uses an ugly picture to arouse readers’emotions and call for the protection of all animals to keep the balance of nature;the second poster uses a lovely picture to stir up readers’emotions and warn us that to save animals is to save human.问题2 回答:The two posters are intended for everyone because all of us are responsible for protecting animals.问题3 解答:The first one wants us to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ugly”and“beautiful”and it tells us what to do;the second one wants us to know that saving paper is to protect animals.问题4 评价海报效果,大多数认为:I think the first one is more effective because the words of“ugly”and“beautiful”give us stronger impression.

(二)研习教学策略

研习即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研习是为读解和仿写搭建桥梁。研习策略将围绕活动4 内容展开,其重点有二:一是添加所选动物的事实性信息,二是探究语言表达方式,前者旨在丰富相关知识,后者目的是增强表达效果。

研习一:根据第一部分Do some research to add to the animal fact sheet 指导语,让同桌学生共选一种濒危动物,“添加”相关信息。这方面研习以学生知识经验和同伴交流为主,如华南虎在南非接受野化训练、长江豚可能在15 年内灭绝等。

研习二:根据第二部分列出的写作四个层次(海报标题—物种名词—使用图片—言语表达),侧重探究Tell the readers what you want them to think and do 提示语,即如何用语言表达有效表达宣传效果。这是读写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表达的难点。教师需引导学生回到课文,去文中探寻能够提升诱发深思、增强说服效果的表达方式。譬如Give Ugly a Chance 一文使用3 个情态动词表达言说者主观意愿和情感。其中,should (be treated) 语气较为委婉,表示建议与劝告;must(pay attention)语气较为生硬,表示主观认识;have to 语气较为中和,表示客观需要。Don’t Make Paper with My Home 一文使用被动语态,暗示树林被人类砍伐、动物家园被人类破坏的状况,如(every tree that)is cut down。特别是,作者使用2 个一般现在时被动态(billions of trees are being cut down/a lot of animal homes are being destroyed),更突显考拉目前的危险处境。同时,该文使用1 个“不言自明”的是非问句(Is it right to make animals homeless so that humans have more paper?),期待读者做出正确选择。情态动词、被动语态和疑问句浅显易懂,但应用得体,能够发挥很强的表意功能。

(三)仿写教学策略

仿写即模仿性作文,亦即读解研习后的言语产出。仿写策略主要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内容写一则海报。模仿内容含结构—语言两部分:结构模仿,即仿照活动3 中的4 个层次;言语部分,包括活动3 提供动物信息和研习环节“发现”的表达方式。教师创设任务情境:即同桌合作写一份海报,呼吁读者拯救濒危动物,字数60 词左右。现场写作后,让学生根据活动5 中5 项评价指标交换互评。仿写策略主要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内容写一则海报。模仿内容含结构—语言两部分:结构模仿,即仿照活动3 中的4 个层次;言语部分,包括活动3 提供动物信息和研习环节“发现”的表达方式。教师创设任务情境:即同桌合作写一份海报,呼吁读者拯救濒危动物,字数60 词左右。现场写作后,让学生根据活动5 中5 项评价指标交换互评。以下是两位学生仿写作品。

Save Our South China Tiger!

Due to over hunting by human,South China Tiger is now endangered.The population of it is 0 in the wild and 30-80 still living.A program is being carried out to increase its number.It is said that a dozen of tigers have been sent to South Africa for wild training.We should protect the fores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m.

How Yangtze River Dolphin Live with Us?

Yangtze River Dolphins has almost disappeared because we polluted the River.Although the living dolphins are being moved to a clean and safe habitat,the number of them is still declining.Experts expect that the dolphins will die out in 15 years if their conditions are not improved.We must clean up the rivers if we want to see this lovely species forever.

习作一描述华南虎濒危原因、种群数量、保护项目及野化训练;标题使用感叹句吸引读者注意力,正文使用两种被动语态和表示主观愿望的情态动词should,明示读者要做什么。习作二描写长江豚濒临消失的原因、保护现状及种群数量,用专家预测提醒种群的危险性,用情态动词must 强调客观需要,设问的标题引发读者深思。

教师点评后,布置全班学生课后修改习作,然后提交给教师评阅,选出好的作品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落实活动6 相关要求。

三、结语

根据产出导向、搭建支架、时空交织的教材特点和编写意图,文章设计“读解—研习—仿写”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这三种策略就是为写而读的三个环节:读解环节侧重阅读课文、获取信息、理解主题意义和宣传效果;研习环节一分为二,一是添加所选动物的事实性信息、丰富相关知识,二是探究语言表达方式,为增强仿写语言表达效果做准备;仿写环节创设任务情境、提出具体要求、启动作文活动,写后组织交换互评、即时评价,布置修改作文和展示作品等课后作业。本研究力图践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活动观”理念,[5]“读解—研习—仿写”三层教学策略分别对应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一系列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基于已有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以读促写、以写促学,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生根落地。

猜你喜欢
研习人教版教材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泰拳的研习方法及身体的生物适应性研究
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