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虫病的研究进展

2023-01-09 16:47王袆杨磊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包囊弓形虫病猪

王袆,杨磊

(1.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山西 运城 044000;2.临猗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山西 临猗 044199)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于人、牛、羊、猪等宿主的有核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机会致病性原虫病。人类感染弓形虫病后,可引引发热、淋巴结肿大、孕妇流产、儿童失明、脑膜炎等症状。在牛、羊、猪等多种家畜中,以猪弓形虫病感染率为最高,可引起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仔猪发育迟缓、妊娠母猪流产和死胎等症状。截至目前,弓形虫病已经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多个省份都有弓形虫病的流行。弓形虫病已经对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特别是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

1 病原学特性

1.1 生物性特征弓形虫属于动物界、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肉孢子虫科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于1908年被学者在啮齿动物体内的单核细胞内发现。弓形虫在其不同发育阶段存在速殖子、缓殖子、卵囊、裂殖体和配子体的不同形态。速殖子的大小为3μm×6μm左右,呈一端圆一端略尖,近似于香蕉的形状,吉姆萨染色深蓝色,主要存在于宿主的脑脊液、血液、腹腔渗出液等处。当细胞内存在几十个速殖子时,形成了一个以细胞膜为速殖子集合体外膜的“假包囊”。缓殖子存在于外层的弹性囊壁包裹着的包囊中,随着缓殖子的繁殖增加,包囊的直径最大可达到60μm,包囊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脏、大脑等组织中。卵囊的大小为8μm×13μm左右,卵圆形,一般只存在于猫科动物体内。裂殖体一般呈椭圆型,其中有数量不等的裂殖子。裂殖子的大小为8μm×3μm左右,形状呈一端圆一端略尖,其可增殖变成配子体。配子体可分为雌雄两种,雌雄配子体的形状不同,雌配子体的长度是雄配子体的数倍。

1.2 生活史弓形虫完整的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个阶段。速殖子进入人类和牛、羊、猪等中间宿主细胞内,只能以内双芽增殖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速殖子繁殖数量增加可导致寄生的细胞破裂。速殖子可利用寄生泡躲避中间宿主的免疫系统攻击。当中间宿主的免疫系统持续发挥作用时,速殖子会转化成缓殖子,缓殖子存在于包囊中,完整的包囊对宿主无害,可长期存在宿主体内。当包囊被作为终末宿主的猫科动物摄入消化道以后,包囊的外壁会被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其内部的缓殖子被释放出来。一部分缓殖子进入猫科动物肠道的固有层,转化为速殖子开始无性繁殖,同时可以入侵其他组织的细胞;另一部分缓殖子进入猫科动物肠上皮细胞中,先经过裂体生殖以后,会转变成雌雄配子体,进而发育成雌雄配子开始有性繁殖,形成卵囊,最后卵囊随着粪便排出猫科动物体外。

2 流行学特点

2.1 地理分布及易感动物从1952年在美国俄亥俄州首次发现猪弓形虫病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其呈现普遍流行的趋势。我国于1955年首次从猪体内分离出了弓形虫,1977年首次证实了猪的“无名高热”是由弓形虫引起的。猪弓形虫在我国分布的范围也非常广泛,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均有分布。

所有品种和日龄的猪都是猪弓形虫病的易感动物,特别是哺乳仔猪、架子猪和妊娠母猪更容易患猪弓形虫病。弓形虫主要入侵猪的心脏、眼睛、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妊娠母猪的胎盘等。该病一年四季发病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病;亚热带沿海地区的生猪患病率明显高于寒冷干燥的地区,生猪散养户的生猪患病率也明显高于规模养殖场。

2.2 传播方式猪弓形虫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3种:(1)接触传播:生猪直播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卵囊的动物组织或者摄入了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饲料和水,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2)垂直传播:主要是通过妊娠母猪的胎盘将猪弓形虫病垂直传播给胎儿;(3)虫媒传播:在夏秋季节,通过节肢动物和吸血昆虫通过叮咬等,可以广泛地传播猪弓形虫病。

3 症状

3.1 临床表现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d,按照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

3.1.1 急性型该型的易感动物主要为哺乳或刚断奶的仔猪和妊娠母猪。哺乳或刚断奶的仔猪发病后,一般体温明显升高,最高可达41~42℃,呈稽留热,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不喜运动、呼吸不畅、便秘腹泻、大量饮水等症状。随着病程发展,眼部黏膜和四肢、腹部、耳朵皮肤会出现界限清晰的小出血点或干性坏死,出现血样尿液、腹式呼吸和肌肉痉挛等症状,最严重时会发展为呼吸困难、出现划水动作等精神症状,直至衰竭死亡。妊娠母猪的症状主要为发生流产和产出死胎,一般情况下分娩以后可自愈。

3.1.2 亚急性型该型病猪一般会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动作迟缓、呼吸不畅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猪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会抑制弓形虫发育,使得病猪康复。但是弓形虫入侵猪的神经系统,可能会导致运动障碍、后肢麻痹、失明等症状。

3.1.3 慢性型该型病猪一般情况下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或无任何临床症状,但是会导致其生长发育迟缓,容易形成僵猪。

3.2 病理变化病理剖检时,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内脏器官肿大、出血和体腔内充满积液。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程度最为明显,并且可见明显的出血点;肺部肿胀,间质增宽出现胶冻状渗出物,支气管和气管充满泡沫;心脏、肝脏、脾脏水肿,表面出现出血点和坏死灶;肾脏表面包膜不易剥离,整体呈土黄色,存在出血肿大;肠道肿大出血,甚至部分部位出现坏死。

4 诊断技术

4.1 病原学诊断该诊断是指通过显微镜等设备直接观察被检测动物的组织中是否含有弓形虫虫体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取被检测病猪的病变内脏制作涂片,固定后进行吉姆萨染色,镜检观察有无弓形虫虫体。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对人员和设备的要求不高;缺点是工作强度大,检出率偏低,不适用于大规模疫病普杰和诊断,只适用于小规模的实验室检测。

4.2 免疫学诊断免疫学诊断主要包括染色实验(DT)、间接血凝实验(IHA)、乳胶凝集实验(LAT)、酶联免疫实验(ELISA)、抗体亲和力实验、间接荧光抗体实验(IFAT)、免疫胶体金技术等。

4.2.1 染色实验单纯的染色实验对弓形虫敏感性强,但是安全性较差,现在已经不使用了。现在一般使用的免疫酶染色实验,是指利用酶标抗体和底物发生特异性反应进行染色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与血吸虫病、肝片吸虫病的鉴别诊断。该方法的优点是简便快捷、特异性高;缺点是个别样品的误判。

4.2.2 间接血凝实验该实验是指利用检测被检测生猪血清内IgG抗体滴度来诊断猪弓形虫病的方法,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以该方法为原理的试剂盒销售。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速、可以用于大规模的流行学调查;缺点是重复性较差,存在免疫学交叉反应,容易出现假阳性。

4.2.3 乳胶凝集实验该实验是指利用乳胶颗粒为载体,使得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发生凝聚反应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假阳性率较低,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缺点是操作过程相对复杂。

4.2.4 酶联免疫实验该实验是指把可溶性抗原或者抗体结合到固态载体上,利用抗体抗原结合和底物的显色反应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酶联免疫实验目前可以分为间接酶联免疫实验、夹心酶联免疫实验、竞争酶联免疫实验等多种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快捷、特异性和敏感性强,适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缺点是试剂的选择可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检测的结果。

4.2.5 抗体亲和力实验该实验是指利用测定特异性弓形虫Ig G抗体的亲和度来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区分感染的程度,帮助人们判断是被检测的样品是近期首次感染还是重复感染;缺点是检测结果可靠性较差,需要其他方法帮助验证结果。

4.2.6 间接荧光抗体实验该实验是指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和形态学进行检测的方法,目前国外已经出现商业化试剂盒。该方法的优点是特异性高、敏感性高;缺点是我国采用该方法较少,熟悉程度较低。

4.2.7 免疫胶体金技术该技术是指利用胶体金作为载体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来检测的方法。免疫胶体金技术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相关技术方法用于检测弓形虫病。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快捷、特异性敏感性高;缺点是检测诊断的成本较高。

4.3 分子生物诊断与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相比,分子学生物学诊断方法具备高效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优点。目前,采用的分子生物诊断技术主要有利用PCR检测B1基因、P30基因、529bp片段等弓形虫靶基因的靶基因方法,设计引物扩增弓形虫基因片段的PCR法,实时定量PCR法、巢式PCR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

5 治疗

从弓形虫的生活史来看,当弓形虫进入生猪体内转化成包囊时,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宿主免疫系统和药物的作用,给弓形虫的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治疗猪弓形虫病应当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目前,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主要分为抗生素类、人工合成类和中药类三类药物。

选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主要为四环素类、林可胺类、大环内酯类,但是抗生素类药物对住的弓形虫作用不大,主要用于治疗人的弓形虫病。选用的人工合成类药物主要为喹酮类和磺胺类,其中磺胺类药物是首选药物,可以选用磺胺嘧啶片按照0.14g/kg口服使用、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按照0.3mL/kg注射使用。选用的中药类主要为黄芩、甘草等,与磺胺类药物配伍使用治疗猪弓形虫病效果更好。

6 预防

预防猪弓形虫病的发生需要采用综合预防措施:(1)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定期清除圈舍内污物和定期喷洒消毒,加强通风换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对猪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在圈舍内养猫;(2)提升科学喂养水平,保证给猪饲喂干净新鲜的饲料和水,杜绝弓形虫卵囊的摄入;(3)加强生猪引种,尽量保证“全进全出”防止将病猪引入猪群。

弓形虫病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已经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畜牧业特别是生猪养殖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也严重威胁人们的公共卫生安全。虽然我们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还未能更好地预防治疗猪弓形虫病的发生。今后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弓形虫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包囊弓形虫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链状裸甲藻赤潮消亡过程及其与休眠包囊关系的初步研究
猪弓形虫病感染的诊治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共和县畜间包虫病防治效果调查报告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概述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感染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病猪喂药有办法
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牛羊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cox1和nad1基因分析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