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临床研究概况

2023-01-09 22:23陈伊琳李丽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24期
关键词:攒竹头针风池

陈伊琳 华 灿 李丽雯 郑 晖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由于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国内脑卒中病例有爆发式增加的趋势,是目前国内成年人致残、死亡的首要因素,呈高发生率、高残缺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征[1]。复视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常见后遗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多见视物重影、意识模糊伴眩晕、视物空间障碍等症状,对病人产生视觉影响,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中风后复视的西医疗法临床研究少,一般以积极处理原发病,改善循环系统、营养神经、抗血小板凝聚等药物或手术治疗为主,而临床疗效却差强人意。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以其简、便、效、廉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以“针刺” “针灸” “中风后复视” “卒中后动眼神经麻痹”为检索词,对知网、万方、维普、 CBM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2002年3月至2022年3月进行检索总结分析,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复视又称“视一为二症” “目偏视” “视歧”。《灵枢·大惑论》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睛。”《灵枢经·脏腑病形》谓:“十二经脉……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精。”《灵枢·口问》谓:“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此皆表明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濡养之处为“目”。《灵枢·大惑论》曰:“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医述》曰:“人有两目,而视物唯一,窍分而所以注窍之精不分。若精不相合,则视一为二矣。故曰:精散则视歧。”均指出复视因目之精气耗散而致。《审视瑶函》云:“视一为二症,此症为目视一物而为二也,乃光华耗衰,偏隔败坏矣。病在胆肾,胆肾真精不足,而阳光失其主倚,故错乱而缈视为二。”说明本病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而病位为肝、胆、肾。

中医学主张复视因肝肾亏虚,精血不足,髓海空虚以使目无所养。脑为髓之海、又肾主骨生髓,目为肝窍,连络于脑,故肝肾之精血充足使髓海充盛,才能使目之视物辨色的功能正常发挥。而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多由脑内出血、缺血性疾病致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及其他神经系统受损后缺血、缺氧,使相对应眼肌运动功能障碍,外界物质不能正常的投射到视网膜对应的区域上,可见于脑干血管病变如基底动脉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脑桥下部内侧综合征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2]。

2 针刺治疗

2.1 局部辨证取穴为主 针刺眼周穴位,动眼、外展、滑车神经系统及其分支和肌肉的肌梭、肌腱等组织受到激动,神经肌肉兴奋而收缩耦联,使得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此外还可使神经生长因子形成及释放神经递质,加强神经肌肉的联系[3]。丁为国等[3]通过取主穴完骨、风池、百会,选麻痹肌肉局部为配穴,总有效率达91.67%。刘勇[4]根据麻痹肌局部选穴,痊愈占65.4%,好转占34.6%,有效率为100%。徐豫狂[5]取主穴光明、风池、太溪、丝竹空、睛明,并依据伴随症状配穴,有效率达95.5%。杨镇瑛等[6]治疗43例中风后复视患者,取主穴睛明,球后,风池,光明,枕上旁线排刺,太溪,三阴交,太冲;配合麻痹肌肉的不同配穴,显效率达74.7%,有效率95.3%。韩雪燕等[7]通过局部辨证取穴结合项针,有效率100%。

2.2 循经取穴为主 目睛之正常运转有赖于目周之经筋,而目周之经筋主要为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三经,其中足太阳是目上纲,足阳明是目下纲,足少阳是目外纲[8],故临床上治疗中风后复视多选用此三条经络的穴位。曾悦[9]在常规取穴基础上加风池、天柱、完骨、颈夹脊穴,结果治疗组在复视像距离、复视主证积分、临床疗效三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高友玲等[10]予西药常规治疗上加针刺眼周穴位结合“风池三针法”,总有效率95.2%。王长垠[11]在西医常规治疗加针刺(选穴:天柱、水沟、翳明、风池、睛明、承泣、瞳子髎、太阳、鱼腰、阳白),总有效率97.14%。于小洁[12]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加用针刺,以睛明为主穴,配伍阳白、攒竹、瞳子髎、丝竹空、太阳、外关、光明、四白,总有效率90%。刘晓新等[ 13]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筋相交针刺法,取穴健侧巨髎、颔厌,患侧睛明、四白、阳白、攒竹、上明、丝竹空、曈子髎,风池、曲池、偏历、外关、合谷,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2.6%。

2.3 体针辨证取穴为主 通过辨证论治取穴治疗,气致病所,调理脏腑气血阴阳,能取得更好疗效。庞莹[14]主穴选用太阳、睛明、瞳子髎、球后、阳白、鱼腰、风池,肝风内动者配合谷、太冲;气虚血瘀者配血海、足三里,总有效率92.86%。李澎[15]经主穴取风池、光明、三阴交。阴虚阳亢配太冲透涌泉;阴阳俱损配气海、关元。其总有效率达96.88%。

2.4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通过中风基本病机的基础上创立的,即“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以醒脑开窍、滋养肝肾为主,再加以疏通经络[16]。临床上有人将此法用于治疗中风后复视取得了良好疗效。有学者[17-21]将此法与眼局部取穴相结合,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潘林森[22]予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有效率达93.48%。

2.5 针刺结合皮肤针 皮肤针通过刺激局部可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阴阳,疏通经络,使机体功能恢复,以防治疾病。贾运滨[23]在针刺基础上再以梅花针叩刺足三阳经及眼周穴位治疗中风后复视46例,总有效率97.8%,而治愈率47.8%。韩兵等[24]把中风后复视患者随机分运动疗法组、传统针刺组和综合针刺运动组(在运动及传统针刺基础上以皮肤针叩刺头皮易化区及眼周。结果综合针刺运动组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另两组。尚晓莉等[25]在普通针刺组基础上在头皮针视区(枕骨粗隆旁开1.5 cm,上下4 cm)加电梅花针行扣刺,有效率达92.5%。

2.6 头针结合体针 头皮针疗法又称头针,是指针刺毛发覆盖区内的某些部位来达到防治全身病变的目的的一种微刺系统疗法[26]。杨国荣等[27]予常规西医治疗加头皮针(头针:顶中线、顶旁线、顶斜1线、顶斜2线)结合体针,治疗组痊愈率51.4%,总有效率达97.1%。张权等[28]治疗组用调神复明针刺法(头针:顶中线、顶旁线、顶斜1线、顶斜2线、头皮针视区。体针:睛明、光明、瞳子髎、攒竹、四白、鱼腰、风池、颈夹脊)对比普通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赵立杰等[29]取穴风池、焦氏头针视区、精明、球后、攒竹、太阳、中渚、三阴交、太溪、太冲,有效率达92.3%。张京峰[30]用头针(头针视区、上星、印堂、完骨、丝竹空、攒竹、养老、光明、翳明)配合翳明穴穴位注射,30例痊愈9例,有效18例。

2.7 眼针疗法 眼针是一种新型微针疗法,由彭静山教授创立,其受华佗“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影响,参照“五轮八廓”理论,将眼睛周围分8区13穴。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取穴,通过针刺眼区穴位,达成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疏通经络的目的,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张丽艳[31]予主动运动康复训练加眼针,取双侧肝、胆、肾区穴;以调神复明针刺法刺之,取四白、鱼腰、瞳子髎、攒竹、光明,总有效率达80.0%。

3 针刺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

3.1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 冯毅等[32]通过辨证使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患者,风痰阻络者以化痰通络汤加减,气虚血瘀者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显效率75%。魏孟玲等[33]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以及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组有效率达94.4%。

3.2 针刺结合康复、推拿治疗 刘立新[34]将试验组予主动运动康复训练加针刺,并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刺之,配合取眼周穴位。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5.74%。贾湘芸等[35]局部针刺加上双侧足三里用温针灸并配合推拿也同样取得良好疗效。关红丽等[36]用等分测量技术的康复评定指导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上睑下垂训练、眼球活动障碍训练、瞳孔扩大训练),治疗组疗效优对照组。

4 小结

综上,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临床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易重复,无明显不良反应。针刺结合中药、电针、皮肤针、康复等治疗,既丰富了中风后复视的治疗手段,与单一治疗方式相比又增强了疗效。但目前临床研究仍存在若干缺陷:一是针刺选穴参差不齐,受个人经验影响较大;二是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指标不规范;三是临床研究的样本量小,以个案报道居多,可信度有待考究;四是缺乏对患者的随访,针刺对患者的预后有待进一步考察;五是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故不可忽视基础研究,应进一步明确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作用机制、优化选穴方案;明确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指标;同时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强随访,适当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规范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诊疗方案,提高其临床适用性。

猜你喜欢
攒竹头针风池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掐攒竹止打嗝
掐攒竹止打嗝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五)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