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用初中历史新教材初探

2023-01-10 04:45
学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教材课程标准历史

雷 鸣

(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甘肃岷县 748400)

初中历史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引导学生通过基础性学习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进程,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基础性、思想性、综合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而教材是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标准最直接的呈现,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素材。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材也出现了一些调整,特别是重视解决原来历史教材“难、繁、偏、旧”的问题,力争促使历史教材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能力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期在历史教材的引导下真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才打好基础。但是在调整初中历史教材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应用新教材时却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发挥历史学科育人的功能。对此,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当前应用初中历史新教材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严重排斥应用新教材

自从开始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教材的调整与变化较为频繁,这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几乎成了“阵痛”,因为他们应用教材时存在“思维定式”,调整教材会导致他们方方面面出现不适应。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应用的是全国统编新教材,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各地方旧教材的历史教师来说就会出现极大的不适应,觉得新教材“处处不顺手”,自己原本积累的教学经验也全都要“抛弃”,一切都是未知,这就导致教师对新教材持有严重的排斥心理,甚至“穿新鞋走老路”,这样的教学模式发挥不了新教材的作用,也难以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二)教师僵化应用新教材

关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关系,徐蓝教授曾经说过:“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所以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灵活应用教材。”而现行的初中历史统编教材既强调整体建构与衔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历史课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要契合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但是部分教师存在僵化应用教材的问题,尤其是在应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还是着眼于挖掘知识,甚至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缺乏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这不仅会导致学生感觉历史学习枯燥、无味,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师挖掘、利用新教材不足

现行的初中统编历史教材是以“单元—课—子目”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通过以点成线、以线带面构建知识体系;同时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在每课学习内容前面都有导言,然后是正文、辅助栏目以及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相关内容,这些对辅助学生学习、理解内容都有帮助。但是教师还是习惯以单课为单位进行教学,这会导致人为地割裂单元之间的整体联系。另外,在教学具体内容时,教师的着眼点往往是在正文上,而忽略了利用相关的辅助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图片、地图、史料等资料,并未发挥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功能。

(四)并未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主体,即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发现者和探索者,而教材则是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载体,学生要主动阅读教材,由表及里地理解教材,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形成较全面、深入地把握。但实际上学生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一方面,与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教材的安排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在应用教材方面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是被动应用教材,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应用初中历史教材的策略

(一)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居于主导者的地位,其重点是体现“导学”作用,即教师应该是指导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的评判者。教师也是应用初中历史教材的主导,只有教师自己“吃透”教材,才能够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地应用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以便能够真正驾驭教材。

具体来说,首先,历史教师需要拥有专业情怀,也就是常说的“干一行、爱一行”的专业情感。学校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爱生敬业,把历史教学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经营、去追逐,这样才能够激发教师内在的潜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只要勤于付出就会有所提升。其次,初中历史教师要博采众长、根据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历史教学的目标,其中初中生相对欠缺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更需要教师具备这些方面的素养储备,对此教师要在牢固掌握初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视积累史学理论知识、史学方法知识和史学史实性知识,也要重视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积累多样化的相关资源,特别是初中生喜欢的音像资料、图片资料等,为深入掌握教材做好准备。教师也要重视积累一般知识,初中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其综合性非常强,涉及文学、艺术、体育、科学、地理等诸多方面内容,历史教师对这些内容也要有所了解,这样在处理教材内容时才会得心应手,而不是机械、死板地讲授教材知识。最后,还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教师是教材与学生有效学习之间的“转换器”,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才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教材。

(二)深入研读课程标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历史教学工作的核心依据就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则是编写初中历史教材的指南与评价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也是对课程标准地再组织、再创造,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如果想在教学过程中高效把握教材,就必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恰当、合理、准确地应用历史教材。

为了确保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能够与时俱进,2022 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正式出台,它在课程实施方案上进一步完善了历史课程的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据可循,减少了教师教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如在落实课程内容上通过阐释具有明确要求的差异性词汇具体设置教学内容,对于《鸦片战争》这一课来说,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事实以及签订《南京条约》,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从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可以看出,教材中有些内容属于学生“了解”的内容,而有些则属于“认识”层面的内容,要求的差异性意味着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有主有次,本节课应用教材的重点是“促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而为了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南京条约》的各项内容之外,还要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结合鸦片战争形势图以及相关的史料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从而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深化认识,最终体会到“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涵。

同时,课程标准对教师应用教材也有一些教学以及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的建议,教师在系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一定会对应用教材有更深刻的认识,能更有效地发挥教材引导教学的作用。

(三)重视教学科研活动

“独行快,众行远。”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教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当前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面向未来,实现从传统的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蜕变,要让调查和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要重视教学科研活动,把日常教学的相关内容如学生、教材、考试、作业等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的过程中深化认识、提升能力。

历史教师为了真正能利用好教材,一定要投入大量时间研读教材,既要多看也要勤思,在厘清教材主线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教材。例如,九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的构架基本上以区域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相当困难,对此教师可以“文明的多样性”为主线、再辅以时序呈现学习内容,如此更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的已知结构与未知结构,促使教材的应用价值实现最大化。同时,针对在应用教材的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教师一定要强化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教研活动,如在应用新教材之前,各级教育部门都组织了相关的培训活动,特别是国家课程开发中心的各位教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教材的设计、编写,为一线教师如何科学地应用教材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对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而组内教研活动已经成了日常学科组建设的常态,为了解决教师在应用教材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教研组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把分析与应用教材作为教研主题,通过组内教师之间的相互深入交流与思维的碰撞深化认识使用教材,以群体带动个体,提升教师应用教材的能力。

(四)及时反思、改进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而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这道出了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及时反思既能够重新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还能够在反省的过程中优化教学。而在应用初中历史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预设和应用教材时往往会发现这中间存在一定的偏离,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一方面,教师具体实施时可以及时备注或者修订每节课备课的教案,特别是要关注应用教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在此基础上及时记录、整理,提升应用教材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历史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课例研修,通过针对性地深入研究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提升理解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应用教材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发挥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重视历史教材的重要性,同时要合理应用教材;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应用教材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地使用教材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参与、课下复习的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的重点,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材,特别是现在的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单元导语,能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宏观认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正文,同时关注教材中辅助学习的资料,如地图、图片、注释、问题思考、相关史实、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应用教材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这课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在学生完成梳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性问题: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活动设计力求改变单纯要求学生记忆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的学习方式,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思考本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真正发挥教材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功能。

在学生应用教材的过程中,鉴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在时间、空间上和学生有一些距离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辅助性资料,尤其是学生容易理解、感兴趣的内容,如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推送《大国崛起》的相关视频资源,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审视教材一定会有新收获。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要求的具体呈现。历史教师要重视应用教材,强化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以教材引领学生有效学习,从而逐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学习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新教材课程标准历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历史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