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教授督灸治疗产后身痛验案1 则

2023-01-10 18:57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身痛肩颈督脉

张 琪 王 哲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山东 济南 250014)

王哲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近年来致力于以中医外治法治疗妇产科疾病,效果显著,现将王哲主任应用督灸治疗产后身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1 验案举隅

患者张某某,女,29 岁。2019 年8 月31 日首次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产科门诊,主诉:顺产后半年,腰背部及肩颈关节疼痛麻木5 个月。患者半年前于当地医院顺产一足月婴儿,产时无明显不适,恶露25 d 净,量少色暗。产后1 个月时因开窗通风受寒致腰背部及肩颈关节疼痛,初始疼痛较轻,未在意,后疼痛加重,冷痛剧烈,如有针刺,伴麻木不仁,恶风怕寒,得热可舒,三伏天时仍需穿棉服,曾于当地医院行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现症见:腰背部及肩颈关节冷痛,如有针刺,伴麻木不仁,四肢冰凉,恶风怕寒,偶有小腹刺痛,纳可,眠差,入睡困难,二便可。舌脉:舌紫黯苔薄白,舌边有瘀点,脉弦细,带下正常,产后月经未行。婚育史:孕1 产1。辅助检查:血沉、类风湿因子等结果正常,颈腰椎核磁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产后身痛;中医诊断:产后身痛,寒凝血瘀型。患者因个人原因拒绝口服药物治疗,遂予督灸治疗,过程:令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取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为施灸部位,以75%酒精棉球自上而下常规消毒3 遍,沿施术部位撒督灸粉(肉桂、炮姜、当归、川芎、附片、麝香、延胡索等,每份约3 g),使之成细条状,宽约0.5 cm,将长约90 cm,宽约10 cm 的纱布盖在药粉上面,再将洗净打碎、挤掉部分姜汁制成干湿适宜的姜泥牢固地铺在纱布上,要求下宽上窄呈梯形(上底4~5 cm、下底5~6 cm、高约3 cm 的梯形,上底中央压出凹槽)。将搓成梭形的艾炷放置姜泥上面的凹槽中,前后叠加,点燃艾炷的上、中、下三点,任其自燃自灭,全部燃尽为1 壮,灸完3 壮后移去姜泥,用温热的湿毛巾轻轻擦干净灸后药泥即为结束,治疗过程共约60 min。患者治疗过程中即感觉到由后背放射至四肢的温热感,腰背部及肩颈关节疼痛麻木缓解,嘱其避风寒、畅情志,1 周后复诊。

复诊:患者腰背部及肩颈关节疼痛缓解,四肢冰凉改善,小腹未再疼痛,复进行督灸治疗,过程同上。

此后患者每周进行1 次督灸治疗,至第5 次时诸症改善,腰背部及肩颈关节疼痛消失,四肢温热,恶风怕寒及麻木感明显减轻,睡眠好转,舌边瘀点消失,为巩固疗效,嘱其继续治疗,患者第8 次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1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且患者月经来潮,无明显不适。

2 讨论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1]。古籍中多有对本病的论述,《诸病源候论·妇人产后病诸候》:“产则伤动血气,劳损脏腑,其后未平复,起早劳动,气虚而风邪乘虚伤之,致发病者,故曰中风。若风邪冷气,初客皮肤经络,疼痹不仁,若乏少气”。《经效产宝》曰:“产伤动血气,风邪乘之”。《妇人大全良方·产后遍身疼痛方论》:“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遇气弱则经络肉分之间血多流滞,累日不散,则骨节不利,筋脉急引,故腰背不得转侧,手足不能动摇,身热头痛也”。近年来由于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空调使用率的提高、人流手术的增多、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导致本病患病率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规范,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产后特殊生理变化有关,病因主要概括为内分泌紊乱、钙流失、免疫功能低下、炎性反应等生理变化,患者常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但大部分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西医多对症使用抗炎镇痛类药物,再补充上小剂量的激素、钙剂、维生素类等,对于某些有抑郁症状的患者,也可联合抗抑郁焦虑药物,可使部分患者的部分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不良反应多且停药后复发率高,效果并不理想。

妊娠期间母体为滋润濡养胞胎,气血下注冲任二脉,加之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经脉失养,卫表不固,腠理不密,易受到风、寒、湿等外邪的侵袭而发病,又或因产后气血虚弱,运行不畅,气血无法到达四肢百脉使其得到滋养,不荣则痛;或瘀血未尽、或肝气郁结,加之气血虚弱使得瘀血滞留于经脉,不通则痛。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讲:“产后遍身疼痛,多因去血过多,荣血不足,或因风寒外客……若面唇紫色,身胀痛者,必是停瘀所致”。王哲教授总结历代医家对产后身痛的论述,并结合自身看法,总结病因为荣血不足、肾气虚弱、风寒外客、瘀血内停,临床辨证分析治疗,治法多以养血、祛邪为主,根据情况再兼以补肾、疏肝。

然而临床多有患者因产后哺乳、煎药复杂、服药困难等原因抗拒服药,王哲教授为方便患者致力于开展中医外治法。《医学入门》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本草纲目》载:“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灸法可以使背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增快,使药物的穿透力更强,更利于身体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加快疾病的恢复。督灸疗法是通过在督脉的脊柱段施以“隔药、隔姜灸”并使之发泡(或不发泡)的方式,以达到温肾壮阳、祛寒利湿、通督止痛的功效,此灸面积大,火力足,温通力强,非普通灸法所能及,如《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曰:“凡灸诸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督脉属奇经八脉之一,统摄全身阳气和真元,为“阳脉之海”[2],它起于胞宫,上络脑,通于肾,与冲任二脉同出于会阴,一源三岐,说明督脉与妇产科疾病密切相关。督灸所用主药之生姜味辛性温,可宣达营卫,调和脏腑,为“行经之要品,发表之良药”,叶天士在《本草经解》中提到“气味俱升,阳也”。生姜中含有姜辣素,挥发油中含有姜醇、姜烯等,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渗透于人体,扩张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经艾炷加温后其作用可增强数倍[3]。艾叶味苦,微温,主灸百病,温中理气,燥湿除寒祛瘀,能通行十二经。现代研究证明,艾燃烧时中心温度可达几百度不等,能产生包括红外线在内的特殊的热信号,通过人体穴位对热信号的传递,可振奋经气,并通过经络对脏腑起到特殊的调节作用[4]。生姜、艾叶配伍督灸粉(肉桂、炮姜、当归、川芎、附片、麝香、延胡索等),可刺激督脉激发经气,内入脏腑,调节阴阳,涵蓄精血,统率和督促全身阳气,以达到治疗作用。

本案中,患者产后恶露量少色暗,初诊时腰背部及肩颈关节冷痛,如有针刺,伴麻木不仁,四肢冰凉,恶风怕寒,偶有小腹刺痛,舌紫暗苔薄白,舌边有瘀点,符合寒凝血瘀的特点。分析其病因病机,患者产后百脉空虚,腠理不密,摄生不慎,感风寒发而为病,因未在意而致病情加重,同时因产后气血虚弱,恶露不畅,瘀血流滞于经络、骨节、肌肤之间,血行不畅,不通则痛。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散瘀止痛之功,加之生姜的辛散温经之功,配合督脉总领一身之阳,可达到祛瘀散寒的目的[5]。

督灸运用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等的综合作用为一体,充分发挥其温肾壮阳、祛寒利湿、通督止痛、温养脏腑的功效,减少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身痛肩颈督脉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拯救低头族,告别肩颈酸痛
都市“病患”解救包
最方便的健身
产后身痛怎么办?
女人的衰老从肩颈开始
女人的衰老从肩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