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服务”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023-01-18 01:34陈宣竹
甘肃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语言服务院校职业

陈宣竹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300)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语言服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参与全球治理,服务国家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系统工程。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是培养创新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主力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举足轻重。本研究基于国内外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探究“语言服务”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英语师资建设和英语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语言服务

自2005年以来,语言服务已成为国内语言生活研究的新兴领域。2010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首次界定了语言服务的范围,指出广义的语言服务既包括“人才培养方”,也包括“人才使用方”[1]。语言服务研究广义上指国家和多民族多语言地区的语言政策的制定及各行业的特定语言服务等。狭义的语言服务指新时期中国的翻译行业,包括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业务等,已成为全球化产业链的内核[2]。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推进,语言服务领域蓬勃发展,辐射的行业和产业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互通”建设背景下,语言人才和语言产品需求日益强劲。提高国家外语语言服务日益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的外语语言服务能力是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的标志。只有优化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加快语言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国家和社会的语言服务能力,语言才能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刘和平[3]认为新时期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需要政产学研相结合,与业界密切合作,仲伟合和许勉君[4]提出未来的语言服务应该关注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应以“语言服务”为导向,才能切实提高复合型创新型高职人才培养,促进英语教学改革。

2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国外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侧重于研究外语教学方法和技巧,忽略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领域,教师教育被边缘化。Richards和Nunan论著《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的出版,标志着外语教师教育研究进入新阶段。1997年,第31届国际外语教学协会将英语教师教育和发展问题确定为会议的六大主题之一。TESOL Journal(1998)推出专刊,对“英语教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进行国际性专题探讨,开始了英语教师教育和发展问题的国际性研究。21世纪以来,由于社会文化理论的长足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性研究受到关注,国外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知识、教师学习与教师发展等层面。对于教师职前和职后专业化发展问题,学者们采用了多角度研究和多元化途径。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英语教师专业教学能力。Cox[5]认为学科教师应在专业环境中将教学法知识、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相融合,具备信息化教学、信息化专业和专业教学法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形成信息化专业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Khuanwang[6]指出英语教师应具备教学能力、课堂行动研究能力和自我职业发展管理能力,其中自我职业发展管理能力指能够发挥个性特点、自我提高、适应环境变化、创建职业发展共同体等能力。20世纪90年代,受国外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对我国学界的影响,我国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才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主要聚焦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国内学者吴一安[7]首次提出“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等同于精神层次上的“解放性”知识,涵盖教师的职业观、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发展观,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教师的职业成长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通过学习获得,其结果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吴一安[8]还首次构建了由4个维度构成的中国高校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框架,包括外语教师发展观。谭小平[9]认为我国大学英语专业发展存在专业层次,科研意识等缺陷,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共性特征。文秋芳和任庆梅[10]梳理了国内近十年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总结出四大主要问题,包括:实证研究严重不足;脱离课堂教学;与一线教师需求脱节;教师与研究者的关系不平等。

综上,当前国内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刚刚起步,从语言服务视角探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发展的研究鲜见。因此,应对企业“走出去”的国策,对语言人才的强劲需求,结合语言服务的工具性和行业发展的新常态,研究新时期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以“市场需求+专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为高职院校探索出一条服务社会经济的人才培养路径,势在必行。

3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内容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国家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高职院校侧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主要服务旅游、教育和贸易等各行业,为国与国之间,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奠定扎实的语言英语能力,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然而,高职院校虽然有多学科协同发展优势,但普遍存在如下困境:生源整体英语水平较低,师资力量有限,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科研能力差强人意。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不能简单效法英语专业或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据此,笔者参考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构成,并逐一述之。

3.1 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科研、职业能力不断积累、更新的过程。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目的不明确、专业化发展意识淡薄的现状,笔者提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包括终身学习、专业发展、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伦理。教师专业发展可理解为贯穿教师职业始终的教师学习,具有开放性特点。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伦理涉及教师的观念、德性等精神层面,表现为热爱教师职业、具备敬业精神、富有责任心,属于“解放性知识”,是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的支撑。可见,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是衡量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如普遍师资紧张,课时繁重,职称评定压力大,很多教师只能按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听课制度和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致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成为瓶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侧重教师的认知及其发展变化。应该鼓励教师突破传统学科专业的局限性,不断强化专业发展意识,运用“互联网+”培训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优势,参加实时、泛在教育培训,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3.2 职业技能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职业能力越高,越能促进专业化能力发展。笔者提出的职业技能包括学习和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辅助工具的能力。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更迭换代,革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刻改变了教学的性质、内容和方式,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自“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的出现和推广以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将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推向了新高度。随着“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偏向应用型和实用型模式,涉外旅游、农业经济贸易和服务日益增多,诸多学科的就业岗位需要具备一定口、笔、译能力的人才,承担对外翻译及国际会议的口、笔、译工作,这对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计算机辅助工具翻译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3.3 实践素质

实践能力指教师具备的专业、行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对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驾轻就熟,严重缺乏职业类课程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及实践操作能力,对有效开展职业英语教学及实训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英语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属于普通的学科教学知识,无法直接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行业能力发展。而高职院校职业英语具有跨学科的特性,强调语言与特色专业和跨文化交际等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实践性很强。英语教师的实践能力并非多种知识与技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动态融合。因此,鼓励教师不断参加专业、职业、行业培训尤为重要。例如,提倡教师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聘请外教讲学,推行教师海外进修计划,为双语教学储备师资力量,采取各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教师的专业行业实践能力。

3.4 跨文化交际素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往来的日益频繁,英语的世界性和工具性特征凸显。广义上讲,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所具备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避免因受单元文化影响而出现语用失误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综合能力。狭义上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指语言学习者对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和交际运用能力。随着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全球化的深入,不同文化群体由于教育方式、行为习惯、社会风俗、价值观念以及历史文化的不同,交际中会出现冲突和矛盾,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代社会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顺利进行国际交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必须重视文化导入。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都面向涉外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贸易、翻译、管理及谈判工作,承担以具体职业为特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都要求英语教师要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提升,人才的职场竞争力才会增强,教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知”的过程,其核心是教师学习,教师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关键,贯穿教师职业始终。教师专业发展是从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取、评价、筛选、调整新信息,并更新知识体系的过程,再通过反思、学习、发展模式,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培养适应新形势、服务行业经济发展需求、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创新人才,既是高职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教师专业发展会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为了提高和体现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应以社会需要为指向、职业要求为依据,综合提高专业发展。本研究仅涉及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研究的内容,对于如何应对“语言服务”背景下创新、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调查英语教师专业能力需求以及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应对策略,尚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猜你喜欢
语言服务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技术传播视角下的复合型翻译人才观
浅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对语言服务的需求
基于免费在线翻译工具的机器翻译缺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