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审计工作思考

2023-01-21 01:57张雨晴南京审计大学
财会学习 2022年3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

张雨晴 南京审计大学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大数据为人熟知。由于我国大数据工作起步较晚,使得审计工作与大数据的融合进度较为缓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数据的收集、分析、运用上仍然需要努力。因此只有充分意识到大数据对审计的推动作用,科学合理构建大数据审计体系,才能更好实现审计工作现代化、智能化。

一、大数据相关概述

(一)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原先只是IT行业的一个专用名词,是指通过软件、平台等各种网络渠道收集汇总而形成的庞大数据信息。随着对大数据研究和开发不断推进,大数据从单一的信息技术范围走进各行各业中,并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第三次科技变革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对信息的使用、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大数据的用途也越来越广。

(二)大数据的特征

一是数据规模很大,体现在数据的收集渠道多、范围广、保存需要大容量存储,处理数据工作量大等,一般审计工作经常接触的就是财务数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数据的范围在扩大,不仅限于单位内部业务数据,还有企业外的行业数据,计量单位通常以GB或TB来计算。二是处理速度快。大数据可以通过云计算等更先进的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处理,这也是大数据最明显的特征。三是类型丰富。大数据不仅以数字形式来体现,也有以文字为载体的数据形式,更多数据形式对信息处理的要求更高。四是单位信息的价值含量下降。由于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的成熟运用,信息数量迅速增加,同时也稀释了信息的价值含量,因此大数据审计需要从大量数据中提炼有用信息。

二、大数据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作用

随着我国各个行业和政府治理工作内容不断丰富,审计部门需要审计的数据不断增加,审计人员不仅需要通过行业、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开展审计工作,还要积极利用财务领域之外的数据开展审计工作。

(一)大数据在涉农资金审计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审计领域中的较为明显的作用之一是对乡村振兴成果的检验。为防止涉农资金挪作他用或过度使用,大数据审计通过采集财政、社保、税收等部门数据与收集统计的数据通过智能分析软件进行比较,有效发现数据中差异并找出问题。

(二)大数据审计在经济责任确定方面的应用

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同样需要使用大数据进行责任划分,以“一卡通”为例,通过收集民政等职能部门数据并采用AO、SERVE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能够更直观反映不符合条件对象享受政府补助的情况。

(三)通过大数据审计监督养老金管理

基本养老金规模庞大,一些微小的浪费或者违规行为难以发现。而通过大数据审计能够在海量的基金收付数据中发现细小的违规问题,提高养老金管理监督水平,推动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三、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大数据理念认识不清

大数据审计认识的模糊和理解的不到位是大数据审计推进迟缓的重要原因。受到传统审计经验、数据资源获取手段限制、技术落后、成果转化匮乏等原因,个别审计职能单位和审计工作人员对大数据的认识存在偏差,要么认为大数据审计无所不能,要么认为大数据毫无用处。一些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对于大数据审计工作不重视,没有推进的积极主动性,导致大数据审计迟迟不能落地。

(二)适应大数据审计的审计方式还不成熟

当前审计工作实践主要还是采用传统审计模式,以既定的审计规划为纲领和蓝本开展审计工作,开展审计工作前已经明确了审计的对象、方法、目的、时效,检查对象存在通过临时准备的方式来应对审计,降低审计效果的可能。并且大数据下的常态化审计工作尝试的积极性不足,审计项目的设置和划分往往根据审计机关内部结构来展开,与审计对象的层级单位一一对应,基本上属于上下级的检查,交叉审计的配合协同不足,很难起到整体审计的效果。审计结果的互认机制在各审计单位间没有打通,大部分审计单位对其他单位提供审计结果还要进行审核确认,造成时间和人力的浪费。

(三)系统审计线索易缺失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全国网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给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从审计工作而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能够更好对信息线索进行追踪、监控和分析,在专项检查过程中更快速发现问题。但与一般传统审计方法不同的是,审计人员无法通过审计数据追踪到原始凭证,核验原始凭证的真实性,由于一切通过网络,很难从扫描件中调查客观性和准确性,给后续的证据确认造成困难。由于数据存储依赖于实体介质如硬盘等,一旦硬盘出现故障,证据链的完整性就容易遭到破坏,后续取证工作也会变得困难。因此对于大数据的存储和保管需要加以重视,可以通过构建基层或更高层级的数据库,通过将信息录入数据库中实现存储,或者是建立云空间,将数据存储在云空间中,便于存储和调取。

(四)缺乏专业化的审计人才

人才是各个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优秀的人才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但从审计工作的实践来看,许多单位虽然十分重视大数据,投入大量资源对大数据建立和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但在人才的培养上却不够重视。目前审计人员习惯于传统审计方式方法,对大数据下如何开展审计工作了解不深,认识不够,学习意愿不强,学习能力不足,导致大数据审计的进程难以向前推进,也影响大数据审计转型。从单位内部来看,对审计人才培养力度不足,没有安排专门课程对大数据审计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导致业务人才知识结构没有适应大数据审计的发展,同时对于人才引进的重视度不足,对于大数据人才的考察和筛选不到位,导致单位内部很难构建起专业化的大数据审计队伍,大数据审计工作也仅仅空有系统,审计工作人员难以操作,影响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审计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缺陷

任何系统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迭代和升级,提高系统功能和安全性。而目前网络空间内外部环境复杂,外部的攻击趋向专业化和复杂化,一些病毒、木马、黑客试图攻击各类单位的系统,意图获得商业利益或破坏社会稳定,风险一直存在并冲击着审计系统稳定。另外还有设计问题或工作变化导致的系统适应性问题,一些系统设计后更新和维护不足,无法适应新的审计工作要求,或者本身存在缺陷导致功能运转不畅,导致审计人员无法顺利调取和使用分析审计数据,影响基本审计工作。

四、在新形势下做好大数据审计工作的策略

(一)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在信息技术仍然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行业的企业乃至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要适应市场、适应国家和人民对生活、社会治理方面日益提高的要求,提升现代化水平,就必须重视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审计工作同样如此,尤其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上更是加以重视。因此对于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而言,必须主动学习大数据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巩固审计的工作技能、积累丰富的审计经验,对审计的传统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后,再深入思考大数据如何融入审计工作中,将大数据知识和审计经验融会贯通。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的知识不仅仅是大数据的内涵、应用本身,还需要增强数据收集、分析的能力和意识,提高对数据的敏锐度,为今后的进一步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夯实基础。另外,单位在培训的安排上也应当多加尝试、勇于探索,在外部开展培训时要积极安排、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外部培训,同时在内部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开展座谈的形式深入交流、探讨、学习大数据审计工作的知识技能,帮助审计人员掌握更多的大数据审计技巧。同时审计人员要有意识地在实践中积极总结,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大数据审计能力。

(二)创新审计方法,转变审计实效

信息技术目前仍然在不断发展,大数据审计工作的技术和内容还在不断更新,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提高审计工作的监督功能,而且审计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得到显著增强。审计机关过去对规模较大的产业可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现如今可以通过大数据审计进行充分的审计监督,对政府债务问题以及房地产行业负债率的统计,为进一步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审计的优势关注涉农资金和乡村振兴资金的使用、管理和项目的建设情况,将大数据审计的触角伸向人力难以达到或成本较高的边远地区,扩大审计监督范围,增强审计监督的力度和威慑力。同时在传统模式下的审计对越来越多的项目已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利用大数据进行审计方法上的创新,将海量数据导入系统中进行分析,提高分析效率,同时大数据的审计要提高审计的全面性,将大数据的历史分析能力运用在事前评估审核中,从源头上规范项目设立,提高质量,在事中动态分析,利用数据的实时性把握项目每个环节的投入产出情况,防止过程偏差,最终实现审计全过程监督。

(三)积极做好审计大数据风险管理

大数据审计有效运转的基础是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大数据本身数据规模庞大的特点使得单个数据的价值含量不断被稀释,体现一个有效信息需要的数据片段越来越多,这与审计需要准确、客观、真实的原则相冲突。因此在数据使用前做好甄别,妥善做好大数据的收集、使用风险管理工作。如对第三方获取的相关数据,如商业网站、视频中获知的数据要做好合理的甄别和验证,确认真实性后才能作为审计依据,同时在数据储存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安全,可以设置分级分权限,对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差异化提供权限,保证数据在使用、存储、提取、复制过程的安全性。此外,数据分析同样也会存在风险,主要是数据分析的内容是否出现偏差,影响后续的决策,而数据分析的风险因素主要在于人,人的经验和主观会影响对数据的认识,形成带有主观判断的结论,因此在数据分析过程注意保持客观中立,通过多维度数据验证判断,提高分析质量。

(四)创建配套平台系统,充分挖掘隐藏数据

随着数据规模的快速攀升,信息的形式和维度不断丰富,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审计相关工作,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审计适当加以线上化改造,使传统审计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缓解了时间上和空间地理位置上的制约,简化了一部分审计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快更准确了解审计对象的重点数据变化,将审计上传到内部网络,更好地掌握审计对象情况。通过构建审计统一调度机制,帮助各级机关实现审计资源内部共享畅通和常态化,同时智能化给审计赋能,将工作思路通过计算机语言和逻辑呈现出来,成为平台的程序。此外,还可以通过OCR技术提高对文字、图片中出现的信息的提取效率和质量,同时扩大数据接口,帮助各部门提高信息的共享传输效率,实现审计整体工作高效化、共享机制制度化。对于时下蓬勃发展的云计算需要加以利用,建立数据筛选机制,对于海量数据根据关键字等一系列逻辑特征进行识别,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通过汇总综合各种信息,对资金流向形成整体性的结论。同时不同数据反映不同维度信息,通过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能够从多种侧面认识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帮助了解数据之间的联系,将结论进行相互印证,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真实性。

(五)创新理念,树立大数据意识

审计工作的提升的前提是审计工作的整体思维需要创新,积极向大数据思维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转变了审计思路,增强大数据运用于审计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推广应用中自觉践行。因此首先要在审计单位内部加大大数据审计宣传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说明大数据的内涵,大数据融入审计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引导广大审计人员和其他部门人员正确认识大数据和审计间的关系,消除大数据“万能论”和“无用论”的错误认识。同时要对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予以改造,在管理制度中嵌入对大数据应用的要求,通过制度强化对大数据的运用频次,以便于创新审计工作思维。当前审计数据规模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一方面给予了审计工作更多的素材,提高了审计数据的获取来源,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数据信息价值不足,信息真实性、可靠性鉴别成本升高,数据使用风险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数据安全性的宣传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对数据使用标准的设立能够减少主观上对数据错误认识导致的错误行为,使数据使用和管理规范化,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使用数据,营造数据应用的良好环境。此外在信息的收集渠道上注重多元化,要求灵活获取各种数据,综合使用多种数据分析工具确保审计数据得到正确应用。

结语

审计工作同样可以借助大数据提高工作成效和工作质量,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单位、社会存在的经济风险及时预警和应对。因此审计必须结合大数据技术,改造传统的审计工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大数据审计,将其作为机遇推进相关工作,同时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的问题,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加以解决,通过自主学习和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大数据审计水平,最终实现审计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开创数据时代审计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
煤制油化工装置检维修工程结算审核与审计工作的思考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内部审计工作助力钢铁企业发展的实践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江西省省长刘奇对审计工作的五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