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弹幕的场域空间话语表征研究

2023-01-21 04:25韩萍
声屏世界 2022年20期
关键词:弹幕场域共同体

□韩萍

“弹幕”一词源自日本NICONICO动画,弹幕本身是一个比喻含义,最早用于军事领域,大致解释是极度密集的炮火射击使得整个景象如一张幕布一般,英文通常用“Bullet Hell”(子弹地域)或“Bullet Curtain”(弹幕)来表示。在网络视频中大量吐槽和评论在屏幕中循环滚动的效果就像是炮火连天的场景重现,因而NICO网民将这种效果叫做弹幕。弹幕话语即网民在观看网络视频时发送弹幕所使用的语言,随着弹幕在国内各大网站的应用与普及,弹幕话语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场域”这个概念来源于物理学,人们在深入理解其概念后,慢慢将其引入多个领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场理论”,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就提出了场域理论。弹幕场域是近年来在网络空间产生的一个新兴场域,弹幕话语生发于弹幕场域(专业的弹幕视频网站)并扩至网络空间的其他场域,甚至进入了现实空间的某些场域。弹幕话语近年来颇受关注,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将社交化、碎片化、个性化等特色集中在弹幕这个场域中,弹幕语言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发展打造了人际传播与交往的新空间,摆脱了地域与身份的限制,实现了在场脱域的集体互动和网络狂欢。

在网络视频弹幕这一新兴场域中,各个领域、不同阶层的网民自由交际、随心而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弹幕文化,而当代国人爱国意识的普遍觉醒也使得弹幕成为家国意识凝聚的集合地。这种集体仪式观的融合也促使弹幕在国家语态下这个宏观场域中进行独有的文化建构。

弹幕话语的特征

弹幕自引入到发展至今,弹幕话语区别于其他类型话语的特征逐渐显现,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表达内容上的交互性;第二,呈现形式上的固定性,即并未摆脱传统媒体上线性的呈现方式;第三,传播仪式上的自组织传播性;第四,弹幕话语的可视化与主体虚拟在场的身体共在。

弹幕话语表达内容上的交互性。弹幕话语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人机交互与人际交互两个方面,互动性原本就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词汇,人机互动在弹幕中的呈现指观众与视频内容的交互,一方面观众的弹幕话语的创造首先依赖于视频所呈现的画面内容,通常是基于视频播放内容而创作的评论语言;另一方面近年来影视作品借助视频弹幕来进行结局优化和脚本创作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依据弹幕中观众对所播放影视作品的评论去进行剧情后续发展的改良更能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1]例如在大型韩国连续剧《顶楼》中,视频弹幕中大家一起刷屏的“希望女主角复活”,结果在后面剧情中女主就以双胞胎的人物设定方式复活出现;视频弹幕中有脑洞大的网民评论“要是你女儿怎么办”(这里的剧情是男二为帮自己的女儿摆脱罪名便试图杀害前女友的女儿,脑洞大开的网民便希望前女友的女儿也是这个男二的孩子),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狗血而又充满激烈的剧情走向也被编剧所采纳,后来的剧情果真如弹幕中所评论的那样发展。剧情随弹幕中网民的期许那样发展的现象在《顶楼》这部剧中贯穿始终,由此弹幕中也出现了“顶楼编剧永远的神”的刷屏现象,以此来表达编剧此举的明智。

在社会学学科领域中的互动性主要阐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内容,具体而言是人的心理交感以及行为表达内容上的交往过程。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其著作《社会学》一书中最早使用“社会互动”一词,到如今“符号互动论”早已被视为美国社会学的一大特色。[2]话语也是符号的一种表征体现,布尔迪厄认为社会是交际符号互动的产物,应该在社会互动中研究符号的发展和功能。

弹幕呈现形式上的固定性——线性呈现。线性呈现方式通过单一的、直线型的、固定的思维模式来呈现事物发展态势,而弹幕话语的呈现严格意义上并未完全摆脱传统媒体的束缚,弹幕的流动性只沿单一的方向进行滚动,发出即是固定的流通,无法撤回和篡改。除此之外,弹幕话语依托于当前播放网络视频的场域,对场域内所播的影视作品的黏着度较高,不能完全脱离影视化。这一线性化方式的可取之处在于弹幕的发送开放了全民参与的入口,摆脱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消除人际的身份与差异,打造了一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弹幕场域的狂欢盛会。

弹幕传播的自组织传播性。自组织理论是指在没有任何外部指令的前提下,某一系统内部各要素在既定规则下自发形成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自组织现象。顾名思义,自组织传播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由一定的社会集群自发地实现信息传播的传播现象。发表弹幕话语的灵活性与不受限制正是实现自组织传播的前提条件,网民自发发送的实时评论,一定程度上会为社会信息传播提供共享资源。弹幕的自组织传播的特性是国家提倡公民言论自由的表现,但由此引发的某些不当言论的治理问题也值得反思。

可视化虚拟在场的身体共在。可视化即是眼睛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可视化”与“虚拟在场”二者表面上看是相互矛盾的,但将其放在弹幕这一话语空间中去理解就相对可以解释得通,弹幕的发送者虽“未曾谋面”,但他们共同协作打造的话语交际仿佛“身临其境”,而这种即时的交流话语和认同情绪的表达其实是具体的和可感知的存在。弹幕“XXX,我喜欢你,你在看吗?”是对心仪对象的表白,弹幕的话语展示在荧屏中,弹幕所依托的虚拟网络社交环境把人的情绪和身体衬托得更加趋于一体化,提供一种跨时空、可持续的互动仪式场,最终达到共同情感与可视化话语在虚拟场域中的结合与共存。

基于国家语态下的弹幕文化的独特内涵

伊尼斯和麦克卢汉认为,在一个媒介饱和的环境里,必然会出现多种文化意识的交流与碰撞。[3]弹幕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为群体思想情绪的抒发筑造可供黏着的环境,弹幕在中国宏观场域下的不同领域皆有其宣传正能量与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效果,相较于以往弱化弹幕的娱乐性,更多的是利用弹幕宣传,提升思想上的“家国共同体”的凝聚力。

从娱乐消解到爱国意识的转变。电子游戏的发展较为迅速,已经出现了趋于制度化和管理化的电竞行业,传统的网络游戏视频中的弹幕多依附于游戏的视频画面以及游戏的娱乐性功能,而电竞领域不再是日常纯粹的娱乐放松的体验,更多的是上升至国家荣誉的层面。基于此,可以看到代表国家参赛的职业团队在取得荣誉的那场比赛的视频弹幕中,满屏滚动的总是振奋人心的话语。

网络直播视频的流行也是风生水起。直播中的弹幕倾向于对主播的评论和调侃,但在特殊时期如国庆节、春节等直播中的网民善于利用弹幕表达自我对国家的热爱与追捧。伴随国家的强大,国人的爱国意识普遍提升,网民与主播通过弹幕进行的思想文化交流,展现了在直播环境中的爱国意识的扩张。有影响力的网红大V作为这一场域的意见领袖,其言论与思想上的影响力对爱国主张宣传颇具锦上添花的功效。

依托家国情怀的网络社群共同体。鲍曼认为共同体代表着基于身份认同的安全、温馨、相互帮助与给予温暖的群体集合,意味着对追求安逸生活的向往和居住在一个和谐的世界环境中的渴望,共有的理解与包容分歧是共同体形成的前提,共同体中的成员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塑造“共同意识”语态下的身份。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共同体成员在遭遇各种分歧时更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独特性”“小”和“自给自足”维护了共同体的稳定。[4]视频弹幕的发送者在家国情怀的影响下达成思想与意识的大统一,所有的言论话语在成员之间存在不成文的隐含规定:国是家的基础,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社群共同体这个“大家”。在这个社群空间里网民进行人际的交流与互动,在一定意义上完成了一轮情感的互动和异域交友的独特体验。

弹幕话语的仪式建构

维克多·特纳指出,仪式中的符号在不同场景中意义也不同,因此要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下解读象征符号蕴含的独特意义。而视频语境中丰富多元的符号系统、细致生动的符号表达、全面统一的传播意涵对仪式场景进行了更明确的定义和氛围烘托,更有利于受众理解、接受和内化仪式传达的情感和观念,促进话语独有仪式观的达成。[5]

弹幕实时点赞构建集体认同感,话语交流增强共同体意识。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在《自我的根源》一书中指出,知道你是谁,你就会在道德的空间中有方向感,你就知道什么是好的或者坏的,什么值得做和什么不值得做,什么是对你有意义的和重要的以及什么是浅薄的和次要的。如今,网络人际交往已经从单一的QQ聊天发展到后来的微博、微信平台,再到现在的弹幕场域社交新样态,而凭借网络视频弹幕寻找共同感知对象的个体往往都被打上“孤独化”的标签,追求与众不同是线上虚拟空间区别于现实交往的主要特点。作为一个新兴的网络场域空间,网络视频弹幕的流行给公众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特色的平台,通过对他人发送的弹幕的点赞表达对素未谋面之人的观点认同,至此完成了一场跨地域的、共时性的情感认同的交往,多人的点赞与互动行为构建起了集体情绪的认同感,这种基于话语交流的交际方式也增强了共同体意识,成就超越面对面形式的“想象共同体”。

吐槽文化汇聚成网络狂欢仪式。从对网络神曲评论的走红到对春晚节目的吐槽,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意外爆红到《十万个冷笑话》动漫吐槽的群体聚齐,到处都体现着网络时代人们对多样文化的吐槽。弹幕流行的背后正是网络时代年轻人热衷吐槽、敢于发表个人观点的文化动力。弹幕场域正是利用了这种吐槽形式在加强观影仪式趣味性的同时,满足了年轻观众张扬个性与疯狂刷取存在感的文化需求。[6]

弹幕的吐槽文化引发了网民集体互动的仪式狂欢。在弹幕场域空间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短暂地遗忘了现实世界自我本真的身份、地位,重新塑造成幻想中想要展示的新形象,借助新的身份在弹幕空间中进行自我的主观认同与构建,在主观幻想中完成自我的“重生”。[7]

结语

弹幕从诞生起发展至今,就不是以一个个体形象来呈现的,通常伴随的是以群体为单位的组织现象,这样就形成了弹幕空间群体,群体之间的传播与互动日趋频繁,弹幕独有的场域空间领域完成蜕变。弹幕场域空间将弹幕发送群体聚集在一起,成为特定话语表达的唯一场所,移动互联网作为弹幕场域的必要载体,将进入这一群体组织的人聚集在一起,把现实行为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场域中,其表达自我与参与社会的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弹幕成为用户情感与思绪表达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框架的研究指出,场域内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场域的基础,弹幕视频网站准入机制严格,用户在此场域空间内可进行文化生产,弹幕视频中吐槽性质的话语体系则构成了该场域的独特代码。[8]基于弹幕场域空间,弹幕发送者、弹幕话语、网络视频以及移动网络终端等各个要素相辅相成,最终实现了虚拟场景的“文化再造”体验,成员背景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促使所造文化的繁荣与昌盛。网络视频弹幕的话语还在不断更新中,弹幕塑造的文化得到积累与丰富,在这个新兴的宏大的虚拟场域中,人际交往与传播打造话语碰撞的狂欢仪式,弹幕场域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娱乐和放松无可替代的“特殊场地”,在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体验与创造值得去发掘。

猜你喜欢
弹幕场域共同体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HOLLOW COMFORT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弹幕”防御大师
共同体的战斗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