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2023-01-23 03:38张隆春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天敌林区危害

张隆春

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宁夏固原 756400

确保林业工作的有序推进,可以进一步扩大森林覆盖面积,促进苗木成活率不断提升,有效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森林苗木而言,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病虫害问题,对其健康生长十分不利,甚至出现苗木大量死亡的现象。若不能科学治理森林病虫害,必然会极大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同时阻碍林业健康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针对病虫害问题展开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常见病虫害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策略,降低其对森林资源的不良影响。

1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危害性较大

造成森林病虫害问题频频出现的因素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地区一味扩张森林面积,并未提前进行科学规划,可能由于林木种类过于单一化而使病虫害问题加剧,或者引入树种时并未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造成原生树种的生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为增加森林的多样性而错误引入与森林生态不适宜的树种,进而导致病虫害问题更加严重。森林存在微生物和分解物,具有一定的竞争和共生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其属于小型生态系统,因此当出现某一类型的病虫害后,不仅会影响森林产业的稳定性,还会给森林带来极大的危害。

1.2 防治工作难

在实际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由于工作人员并未确保相关防治措施贯彻执行,导致难以从根本上予以解决病虫害问题,国内森林病虫害类型不断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病害和虫害都产生了抗药性,对防治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另外,地方群众的森林保护意识不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盲目地使用化学药剂,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影响到森林自身的调整和恢复能力,对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1]。

1.3 蔓延速度快

由于过去一味注重经济发展而对自然生态造成了破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这也为病虫害提供了“温床”,让其在发生后短时间内能快速蔓延。虫害通常来说极易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下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其繁衍速度相对更快,病虫害的群落也会慢慢壮大和扩散。在此基础上,森林病虫害的类型也可能逐渐增多,对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4 传播范围广

当前,部分群众仍没有树立较强的森林保护意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可能对森林造成破坏,降低森林的防御能力,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免疫力和调节力,从而给各类病虫害提供入侵机会。当人们在砍伐林木或扩增耕地面积的过程中不但破坏了森林生态,还会降低物种多样性,使得部分虫害失去天敌进而大肆繁衍传播,极大增加了病虫害的传播范围,影响森林防治工作实际效率的提升。

2 森林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2.1 叶枯病

2.1.1 危害特点叶枯病是普遍的病害之一。当林木受到危害后,其叶片会逐渐从深绿色转化为淡绿色,随后逐渐变为枯黄色,叶片表面不再光泽,最终凋落。该病害如果不及时防治而任其扩散,会逐渐危害嫩枝,病斑开始从嫩茎转移到针叶,导致嫩枝褪绿后慢慢枯黄,对林木的健康生长会带来极大的影响[2]。

2.1.2 防治措施在开展林间管理工作时必须第一时间清理枯枝落叶,并将其实施集中处理,有效切断病菌的传播链。另外,林业人员还需要做好林木抚育管理工作,科学进行水肥管理,保证林木获得充足的水分与养料,提高林木的抗病虫性,同时合理规划混交林,优化林木生长环境。对于叶枯病的初期危害阶段,可选择喷施1%波尔多液或80%抗菌素100倍稀释液或50%代森安1 000倍稀释液,间隔1周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可起到显著效果[3]。

2.2 松落针病

2.2.1 危害特点松树落针病病菌主要危害两年生针叶,一年生针叶也可能发生。染病初期针叶存在淡绿色斑纹,后慢慢转为鲜黄色,病斑在不断扩大时会演变成淡褐色;染病后期可在针叶上观察到椭圆形病斑,整叶枯黄,形成若干小黑粒为病原物分生孢子器。染病后松树生长速度放缓,甚至可能死亡。

2.2.2 防治措施首先要全面清除病原,秋冬季节做好病叶的清理工作,剪除树枝上的枯死枝叶,并将病枝集中进行深埋处理,有效切断病菌来源。其次要开展好日常养护管理,对板结土壤实施松土,合理施肥灌溉,可选择腐熟鸡粪配合硫酸亚铁、尿素等进行施肥,日常管理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施肥和浇水量,有效提高林木抗病性。最后是从4月中旬子囊孢子入侵前选择喷施50%退菌特500倍稀释液或75%百菌清800倍稀释液,连续3次效果较好。

2.3 松梢螟

2.3.1 危害特点松梢螟会对各类松树的健康生长带来极大的影响,属于常见的一种森林病害,其会对松树的嫩梢造成危害,一般情况下可以观察到树木顶梢位置出现干枯或者侧枝丛生的现象。受到危害的树木不仅会减缓正常生长速度,甚至还可能死亡。

2.3.2 防治措施一方面是积极营造混交林,科学密植,做好抚育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松梢螟危害,在冬季和早春时及时剪除病枝,清理越冬幼虫。另一方面是在成虫羽化阶段选择90%敌百虫800倍稀释液对树木顶梢及主干进行喷施,间隔10天喷施1次,持续2次效果较好。或者选择40%乐果乳剂涂抹在危害位置,尽可能确保药液进入树皮内。

2.4 落叶松红腹叶蜂

2.4.1 危害特点落叶松红腹叶蜂是森林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害虫,其幼虫取食松针,尤其是会极大地危害幼年树木,导致新稍歪曲,枝叶枯死,树冠变形,无法郁闭成林。落叶松红腹叶蜂成虫产卵时会对嫩梢皮层造成损害,严重时会造成枝叶枯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正常生长。该虫害危害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8月,其蔓延速度较快,造成后果严重,受到危害的林区从远处观察一片枯黄。

2.4.2 防治措施首先是采取物理防治策略:人工剪除病枝,按照成虫产卵时间观察树木嫩梢,对产卵的嫩梢及时予以剪除并集中处理。在早春、晚秋时节,通过人工方式对林区的枯枝落叶实施清理,收集后集中深埋或焚烧处理,从而有效杀灭虫茧。

其次是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一是以菌治虫。人工释放白僵菌灭虫属于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的一种有效途径。二是天敌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在幼虫阶段的天敌有蝽、多种蜘蛛;在茧期的天敌可以选择投放呱呱鸡、喜鹊、锦鸡等。对于投放的天敌需要做好保护工作,合理提升林区天敌数量能够有效降低落叶松红腹叶蜂的危害率。

3 森林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的提升对策

3.1 加强林区病虫害监测

森林病虫害表现出常发性、高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突出特征,开展好日常病虫害监测工作十分重要,若不重视此项工作极易导致森林病虫害危害范围扩大,对森林生态造成严重影响,也会阻碍后续防治作业的进行,降低林业经济效益,影响林业发展。因此,为第一时间找出并处理好各类病虫害,应在林区内设置相应的监测设备,这样才能够保证对病虫害进行动态化、全方位监测并及时治理。对于现阶段基层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而言,还应进一步加大资源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同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构建更加完善的监测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林区经营发展的需求,更新和优化监测体系。另外,针对相对更大的林区,在对病虫害实施监测的过程中不能只沿用以往的技术方法,而需要积极推广应用无人机、GPS定位等现代技术设备实施监控,这样才能提高监测工作实效性,及时发现并治理可能存在的病虫害问题。需要认识到的是,病虫害监测工作中尤其要重视对部分外来林木的监测,避免出现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加强检疫工作,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4]。

3.2 加大森林检疫工作力度

根据以往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经验了解到,部分地区的林业主管部门往往是在已经暴发病虫害后才进行疫区监控,采取防治措施时已经导致了很大的损失,所以林业部门要开展好事前监管活动,在实践工作中对林区坚持定期检疫,防患于未然,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3.3 完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

要进一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效性,林业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入适宜的林业技术,优化和更新林业技术体系,不断加大技术推广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出现代技术的优势,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林业技术具有分散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所以基层林业主管部门在组织开展技术推广工作的过程中要形成更加完善的网络体系,也要遵循乡镇地区的具体需求科学规划推广站点。

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拓宽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范围,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林业技术的推广渠道,从而不断提升技术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出其价值与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林业主管部门应搭建更加完善的服务平台,同时灵活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普及,为林业种植户全面细致地讲解现代化林业技术,促进技术管理人员与林业种植户的沟通交流,让更多林业种植户可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正确运用林业技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同时,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整合分析相关数据信息,打造示范种植基地,让种植户前往现场观摩学习,让更多林农可以更新林业建设管理理念,主动学习运用现代林业技术,并将林业技术真正推广应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推动林业事业持续发展[5]。

3.4 不断优化林区生态系统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不断优化林区生态系统,从而有效保护整个森林的生态环境,避免出现乱砍滥伐的现象。在进行人工造林时应突出多形式和多种类的特点,在确定种植树木类型时深入分析其生长习性,确保选择的苗木树种拥有较强的抗病害性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相关部门应深化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充分发挥出林区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让林区植被具备更强的病虫害防御能力。但由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较为丰富,林业人员应将有效策略与大数据技术相融合,在投放虫害天敌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针对温湿度、土壤、水源等容易出现森林病虫害的环境展开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防止各类药剂超过规定范围,创设生态林区。定期清理林区的杂草,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借助合理松土阻断病虫繁殖,科学间伐能够在避免病虫害大规模扩散的基础上,确保林木根系生长的营养需求,确保林区内树种营养均衡。

3.5 积极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

首先,借助病虫天敌防治可以发挥出较好的作用,也不会对林区生态环境带来污染,若能够形成病虫天敌的种群便能够发挥出持续性的防治效果,有效降低森林病虫害治理工作的难度。生物防治技术的运用表现出极大优势,在森林中有很多植物能够为病虫天敌提供较好的生存环境,有助于降低森林病虫害防治成本,减少资金和人力方面的消耗,防治过程相对便利。

其次,地方林业部门应尽快营造适宜病虫天敌生存繁衍的环境,开展好病虫天敌的保护工作,进而有效发挥出天敌的作用。

第三,借助部分生物农药可以持续性杀灭和清除森林病虫害,对附近人畜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小,例如,借助灭幼脲开展超低容量飞喷,不仅能够杀灭病虫,还能够有效保护其天敌,对森林大袋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依靠烟参碱乳油和花保等生物农药也可以表现出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6]。

4 结束语

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森林属于地球的生态屏障,必须要更加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贯彻落实。在常见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林业部门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施策,始终遵循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不断加大预防与监测力度,在病虫害治理工作中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策略,借助综合防治手段,不断提升防治效果,确保森林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天敌林区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药+酒 危害大
黑龙江省林区与非林区居民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超声表现
果园天敌(续)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天敌昆虫的开发利用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碰到天敌女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