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元素融入中职包装设计课程的探究

2023-01-24 06:36福建经贸学校吕志洪
亚太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闽南中职课程

福建经贸学校 吕志洪

一、中职包装设计课程现状

(一)课程背景

包装设计课,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及美术类、印刷类等相关专业多有开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涵盖的知识技能基础和实践操作内容都十分丰富。包装设计综合了设计者的审美能力、文化内涵,以及对设计原理的把握,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化基础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该课程的商业属性明显,该工种的社会需求量也比较大。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包装设计相关教学飞速发展,很多艺术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

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包装设计除了要满足对产品的保护功能,更需要以强烈个性迎合市场需求,使产品在市场上树立独特个性和品牌效应。因而,在当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学中,包装设计课程既要注重文化基础、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更应培育学生的独立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现状

包装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除了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会更多地包含印刷与材料等内容,其他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主要集中在外观的视觉设计部分。中职学校开展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大多停留在“临摹”“仿制”方式的一般性技能学习。这就难以触及“设计”的灵魂,相对缺少设计意义。学生的思想难以得到飞跃、提升,缺乏设计新意和闪光点。由于中职学生仍未成年,缺少阅历,思维缺少深度,因此虽然中职学校一般会在包装设计开课前,先行开设美术基础、平面设计、电脑设计软件操作以及图案、标志设计、版式设计等课程,但是学生的设计能力依然不足,在进行包装设计创意时仍然会有相当难度。此外,一些教师在解读包装设计的“独特性”时,往往将其等同于“新潮”,或者简单、大量地引用国外优秀设计作品案例,或让学生直接模仿西方的包装设计。这些西方的设计经典,确实是人们寻求更合理的设计及创造美的优秀范本,但对它们的学习却多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次,更忽略了对本地区民族文化及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因此,就目前普遍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设计原理的掌握还不深,对本土文化特色融于设计的认知更少,大多只能一知半解地跟从教师传达的设计元素和操作过程。课程结束后,学生也难以独立自主完成较成熟、较有深度的设计作品。在尝试独立设计时,大部分学生难免从网络或其他途径模仿照抄。这反映出当前中职包装设计课程中,缺乏更有效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来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文化特色。因此,当前的中职包装设计课程,大都只侧重西式设计理念,难以有效承担起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特色的时代责任,更无法培育出具有独立创新思想、担当本土文化传承的新时代的学生。

二、闽南文化元素融入中职包装设计课程的意义

(一)传承优秀的闽南精神文化

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优秀而独特的支系,由闽南人民共同创造并世代相传。她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主要分布范围是福建的泉州、厦门、漳州,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等。两千年前,闽南土著文化开始得到中原文化的滋养,经过长年的交流、融合,在自身的生活特色、地理位置、发展需求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闽南文化。此外,闽南文化还融合了阿拉伯文化、东南亚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优秀因素,并能去粗取精,不断完善,形成了闽南人爱国爱乡、崇儒重本、敢拼会赢、义利并举等性格。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闽南文化主要体现在其建筑、民俗、宗教、民间艺术及方言等方面。作为闽南人审美情趣、生活状态的体现,闽南文化的特色相当强烈,并包含着特有的独立性、创新性、成长性和地区文化内涵,反映着闽南人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的精神实质。

传承优秀的闽南精神文化,助力闽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本地区文化教育部门的历史责任。马克思说:“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将富于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具有重大意义。

(二)丰富课程的文化教育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这深刻揭示了在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发挥的重要作用,印证了在本地区中职学校的包装设计课程中引入闽南文化元素的教育意义。包装设计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成了对人们有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品,其精神文化作用可谓无所不在。

闽南文化中蕴含的精神特质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质、包装设计课所要求的创新能力与文化根基等等相互契合。因此,新时代的中职包装设计课程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包装设计发展的具体情况,遵循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合理激活闽南文化元素的生机与活力,发挥其陶冶、凝聚、激励、育人等功能。这样既能提升中职学生的包装设计能力,实现闽南文化与中职教育的融合,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并形成本地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

(三)培养学生设计特质,努力服务当地经济

中职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必须首先教会学生包装设计的基本操作过程。一般来说,教学课时安排有限,学生进行独立设计训练的机会并不多,以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思维水平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设计构思、掌握设计原理,可以让他们从身边的生活素材入手,使他们对设计元素的陌生感降低,有利于他们学好设计。

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有的将考上本省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有的将面临就业。充分继承发扬闽南地区的区域传统文化,将闽南文化元素融入中职包装设计课程,可以为本地区中职学生创造独特的学习环境并优化其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将来设计作品的市场接受度和本土受欢迎度,使包装设计作品更接地气。国内各地区的政府部门及商业单位大都注重发展本土经济,而文化资源就是发展本土经济的重要武器。目前这方面仍然可以得到大力发掘,并成为中职学生专业提升的突破口,并努力服务于当地经济。

三、闽南文化元素融入中职包装设计课程的路径探究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闽南精神文化

闽南文化博大精深,自古就有强大的包容和融合能力,传承千年而历久弥新。中职包装设计课程应力图在现代文化中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具有闽南特色的、符合包装设计课程发展需要的设计思想,以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精神培养为中心,最终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审美创新能力。要以现代化的理念和视角来推进闽南文化教育,不断丰富闽南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进而持续增强包装设计教学的精神文化内涵。为有效提升中职学校学生对于闽南文化的了解,进一步认知闽南文化内在价值,相关中职学校可以举办闽南文艺演出、组建闽南文化社团、开展闽南文化讲座等,深化学生对闽南地方文化的感受。

此外,还需不断加强包装设计学科建设,推动包装设计课程理论创新,促进闽南文化走入课堂。以闽南文化元素为着力点,进一步构建中职学校具有本土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开设闽南民间美术、舞蹈、闽南语诗词吟诵、闽南戏曲欣赏、闽南民间音乐欣赏等闽南文化特色课,在其他课程中增加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推动闽南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教学,使学生更为充分地理解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提升其在包装设计中的自主独立性和审美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弘扬地区优秀文化的包装设计人才。

(二)对相应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根据相关文献及实践教学,在包装设计教学模式的选择上,选择了项目式教学,进而利于学生建立职业岗位工作意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些有效的创新,可以使中职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

1.注重在项目式教学中突出闽南文化元素

设定好基本的教学模式,是其创新的基础。一般中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跟着学,这一做法对于大部分基础为零的中职生来说,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入门学法。中职学生各方面基础相对较弱,而包装设计要点众多、头绪较为繁杂。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为基本教学模式,从一个项目的设计意图、设计目标开始,进而进行项目方案分析、容器结构分析,再到主题图形、主题文字、色彩方案、版式设计的视觉设计分析及绘制,直到3D立体成型或制作实物模型。在设计教学项目时,大量选择与闽南文化元素相关的设计形式,大量采用闽南文化视觉元素,让学生从参与项目分析入手,再进行构思与绘制操作,就能很好地串起相关知识技能,使学生较快接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领,并使闽南文化元素得到充分运用。如果授课过程中单纯地“讲”——讲内容、讲理论,单纯地“跟”——跟步骤、跟操作,理论与实践之间、要点与要点之间相互割裂开来,那学生就难以理解和应用。项目式教学本身并不是创新的,但将项目式案例的一般过程做出更为合理的相关安排,则非常重要。

2.工学一体,提升教学的实用性

在项目式教学的基础上,要对各个项目的课程要素、形式进行适当的变化和补充。工学一体,就是进行校企合作,将注重闽南文化元素设计的包装企业的项目要求,直接引入项目中,是对项目式教学进行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企业的设计要求,对包装设计教学的意义十分重要,它深刻体现着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强烈地反映了包装设计的商业属性。这个内容的加入,可以大力培养学生“为谁设计”的意识,努力避免闭门造车、为艺术而艺术、单纯追求设计美感的思维倾向。因而,让学生直接接触和了解相关设计企业的设计来源、设计意图、设计过程,是创新教学模式的一大关键点。以此来融合闽南文化元素,方能提高包装设计的实用性。

3.充分挖掘各类闽南文化设计要素来带动包装设计教学

闽南文化元素融入中职包装设计课程,教师还要充分发掘闽南文化发展中通俗易懂的、贴近历史发展和实际应用的各类设计元素。最常见的例如建筑文化中的燕尾脊、红砖墙、闽南洋楼,民俗文化中的闽南木板年画、避火符以及各类民俗活动场景,宗教文化中的各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的经典形象,民间艺术中南音、梨园、木偶、歌仔戏等,都应得到重视和挖掘。以专题课或其他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观摩、绘制、提炼闽南文化视觉设计元素,形成包装设计视觉元素的素材库。

还要注意找寻民国时期、清代乃至更早的闽南特色的包装实物,作为包装设计教学的直接参考,或对其设计样式进行再创造。这个工作做起来较不容易,因为包装设计在彼时较不发达,且包装物被保存下来的实物遗存不多;能被留存的,多为陶瓷容器、藤木类容器,而纸包装类、布料包装类、铁盒类容器则不易保存。另外还需关注闽南一带华侨由南洋寄回家乡的南洋商品包装,如药品、食物及其他物品等的包装。这些包装大多为海外华侨的设计物,而闽南人占据了南洋华侨数量的三分之一。可以说,这些包装设计有些就是闽南文化的延续。

要做到对闽南文化视觉设计要素的再利用,就要走进社会课堂,直观感受博物馆中的、生活中的、遗存遗址中的闽南文化。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注重历史文化发展与课程进度的契合,以闽南文化的要素作为课程的关键点,将文化元素与设计要素有机结合。

(三)充分利用多种平台进行全方位教育

包装设计课程可以充分结合网络教学、校企合作以及本土文化熏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网络教学的展现形式极其丰富,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个优秀的展示、教育平台,对活跃课堂氛围及提高学生学习情绪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校企结合方面,可以请闽南文化的行业专家来校参与课程设置的把关,优化培养目标,突出闽南文化的设计元素和教学重点;在实训教学中,邀请重视闽南文化的包装企业专家入校,进行现场教学指导活动。还可以到企业中实践学习,全面了解闽南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作用和前景。此外,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闽南文化精神内涵,掌握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有关闽南文化的研究会等活动,举办闽南文化元素包装设计技能比赛、闽南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思考征文等赛事,提升学生对于闽南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能力。

在这样的推动下,闽南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及独有的人文价值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带来的各种新的设计思路,不但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设计的理解与创新。通过将闽南文化元素融入中职包装设计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创造的激情,使其努力成为适应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专业人才,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借鉴闽南文化元素中的典型元素,实现技能与岗位的对接,真正成为既有一般设计技能又有民族文化意识的准设计师。

(四)树立文化自信,鼓励特色创新

闽南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特性,是一代代生活在闽南地区的劳动人民基于自身生活特性、审美观念、思想意识所创造出来的,它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推崇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新时期各种舶来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国内各地区的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未必能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弘扬,这就有可能削弱人们的文化自信,并影响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改善的。

包装产品设计的主体受众在很大比例上为本地区的消费者、使用者,并且产品包装的设计效果与消费者、使用者之间也会产生相互影响。同样,更符合地区文化特色、审美观念和使用习惯的相关包装设计,更易在该地区得到销售和推广。因而在闽南地区,深刻理解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进而将其应用到包装设计中,更容易受到闽南地区受众的欢迎。值得注意的是,地区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持续影响。因此,闽南文化也要基于新时期闽南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优化改进,从而实现闽南文化的再次创新。

在意识到闽南文化对地区发展的独特作用后,我们应努力促进中职学校更好地将闽南文化元素融入包装设计课程中去,进而推动相关企业对于闽南文化的重视及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充分发挥闽南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民族自信,推动闽南文化在新时期持续创新。

中职包装设计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敢于想象,做一个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优秀包装设计人才。因此,将闽南文化元素融入中职包装设计课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提升其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还有利于培养其审美观念、发展其创新意识。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学习借鉴闽南文化中的优秀设计元素,从它的历史积淀中汲取营养,提升包装设计作品的地域特色和思想深度,最终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进而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猜你喜欢
闽南中职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闽南文化传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