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01-25 15:37赵茜
商展经济 2022年23期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管理

赵茜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陕西西安 710065)

改革开放以来,网络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设置标准与要求提高。“互联网+”背景下,不断提升经济管理水平,是现代企业亟须思考解决的问题。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企业应注重审视原有管理模式的不足,掌握新时代发展机遇,提升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速度,优化整合多方资源,从而实现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

1 “互联网+”与企业经济管理概述

1.1 “互联网+”概念

“互联网+”属于新的经济形态,是社会经济发展、互联网融合的结果,发挥出互联网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作用,不断提升实体经济实力。我国的政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计划,开始实行全面创新思想。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融入制造业、服务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

1.2 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是管理人员采取的经济管理方法。一般情况下,企业人员管理经济时,遵循企业运行情况,制定经济管理方案,同时做好定期评审,保证经济管理的持续性。企业日常运营期间,评审系统包括财政支持、经营目标等系统。企业应注重创新经济管理,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

2 “互联网+”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作用

2.1 转变经济管理手段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可以加快经济管理发展,不仅可以体现出互联网技术对经济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作用,而且给企业发展带来新挑战。企业需要合理把控发展机遇,处理经济管理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应按照自我定位,准确定位创新发展方向,以满足客户需求,加大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力度。在此期间,企业需要深入分析市场发展、全球经济发展,掌握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联合产品特点、企业经济实力,科学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而发挥出技术优势。此外,在确保企业长久化发展的同时,应注重转变经济管理手段。通常情况下,多数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研发经济管理内容,将企业生产、管理融入经济管理规划中,通过多样化的经济管理模式,获得目标客户、经济市场的认可。企业管理人员应当确保经济管理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并做好创新工作,促进企业的整体化发展。融入互联网技术,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建立产品、文化相融的经济管理体系,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达成绿色化发展。

2.2 加快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互联网技术、企业经济管理的融合,能够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确保企业在竞争环境中仍然可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为经济管理创新提供技术保障。互联网技术,有助于升级和创新企业产品,确保企业了解经济管理的不良问题,加强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对管理产品营销模式予以创新。企业产品创新期间,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加强市场竞争实力,引入计算机人才,确保内部员工认识到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意义,深度创新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实际生产工作中,应注重应用互联网技术,展示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产品创新度。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掌握客户需求,进而提升企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3 “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问题

3.1 缺乏经济管理的创新思维

虽然多数企业采用互联网技术办公,但经济管理创新思维缺乏,只是应用互联网技术代替办公工具,提升企业办公效率,确保各部门信息均可传输到信息系统中。但是,多数企业仍旧应用层次经济管理制度,并未意识到“去组织化”“去中心化”,所以当市场信息产生变化时,无法将信息传递至决策者,致使企业不能做出科学决策,从而影响未来发展。

3.2 经济管理机制的创新不足

互联网技术可以扩展企业营销渠道,确保企业建立电子商务模式。虽然部分企业认识到了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但未建立电子商务渠道,且运营效果不佳,致使企业的电子营销问题较多,加剧了企业产品销售、社会形象的不良影响。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注重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财务信息管理平台。采用此种方式,可以详细、精准地汇总财务信息,确保企业提前发现财务管理风险,规避风险问题。但是,由于企业忽视经济管理机制创新,并且以手工财务记账、分析模式为主,无法加强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也不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3.3 经济管理平台的创新不足

线下经济管理模式,不适应经济市场环境,也无法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因此需要建设线上经济管理平台,确保企业内部随时管理经济信息。但是,多数企业并未认识到线上平台建设的价值,导致线下管理、线上管理体系的衔接不足,也不注重建设云平台,致使经济管理创新渠道变少,最终影响经济管理创新目标。

3.4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变化迅速,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风险问题较多,互联网的应用会增加风险系数。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制定应对方案,从而规避风险隐患,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经营管理中,未感知到风险隐患,因此无法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致使企业存在经济安全隐患。鉴于此,现代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提出科学的风险应对方法,才能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市场竞争实力。但是,多数企业发展期间,并未认识到各类风险管理问题。

4 “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对策

4.1 经济管理理念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经营手段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环境,因此要提出创新手段,优化经济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理念创新。现代企业要正确经济管理理念,注重智能化、现代化建设,确保经济管理模式的效能,从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此外,“互联网+”可以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例如交互式技术能够促进企业生产与运转,逐渐转变为服务型职能,加强经济管理人员的互联网思维,消除管理问题,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此外,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整合经济管理资源,比如利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可以串联各项经济管理活动,联合高新技术软件融入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发挥出“互联网+”的应用优势,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战略保障。

4.2 明确企业经济管理的战略目标

分析企业经济形态,掌握企业创造价值,制定相关战略目标。同时,掌握客户需求,明确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立足于行业、市场环境,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保证企业应对行业、市场的发展变化。在“互联网+”模式下,各行业的边界模糊,关联性不断提升,此时要加强战略目标的包容性、战略性。企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随时掌握市场现状,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扩展和创新企业业务,例如从传统国内生产与销售,逐步转变为进出口贸易。

4.3 建立和完善经济管理机制

企业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完善的经济管理机制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力。“互联网+”背景下,现代企业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同时将其应用到经营管理中,以此加强竞争实力,适应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加强经济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发挥出多元化、智能化、信息化优势,完善线上线下的经济有效模式,确保营销手段的规范化、多元化发展,为经济管理机制奠定基础。第一,按照不同用户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的机制,扩展新市场、稳定老市场,准确定位企业发展;第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关注各方影响因素,基于市场导向的发展机制,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现代企业在资源共享时,应当立足自身特点发挥优势作用,从而适应市场变化;第三,“互联网+”背景下,全面落实人本理念,建立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协调领导层、员工、客户的关系,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全新的服务理念。

4.4 建立先进的经济管理平台

企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经济管理平台,为经济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支持,科学统计和分析大数据,采集日常经营运转的信息,及时统计和分析数据信息,将统计结果反馈至领导层。领导层围绕异常数据信息进行讨论,掌握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做好科学部署与调整,突破经济管理层面,确保经济管理的多元化发展,涉及发展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共享数据信息、内部资源,对经济管理过程予以监管,规避潜在风险问题,合理控制企业的经济损失。此外,企业建设经济管理平台时,注重提升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发挥出不同资源的优势。同时,通过第三方机构获得消费群,调整和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4.5 实现系统化的经济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会设置若干分支,经济管理的内容在于联系各分支,保证企业成为有机整体,并且将经济管理落实到企业内部,实现持续化发展。然而,多分支联系的难度大,通过“互联网+”技术,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互联网+”技术能够向各分支传达数据信息,各分支也可以反馈和上报数据信息,确保各分支的互联互通,使企业各分支形成“关系网”,实现系统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例如,企业生产与运营计划中,各项工作内容联合其他需求,可以确保生产计划、运营计划建立的合理性,从而提升经济管理模式的高效性。

4.6 加大企业业务创新与改革力度

现代企业涉及较多工作业务。“互联网+”背景下,注重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不仅要关注财务工作创新,还要关注各部门创新。第一,财务部门要转变粗放管理模式,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类资源,处理好企业负债率问题。同时,建立“互联网+”财务控制平台,高效管控各项业务;第二,企业在研发平台时,需要融入大数据技术,分析现有客户、潜在客户的需求,联合时尚端因素,加大现代产品的创新力度,建立自主品牌。此外,企业生产平台中,应当引入智能化设备,全面实行机器化生产,以提升生产效率。企业的销售业务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扩大产品或服务的宣传面。如在社交平台上,介绍产品理念、基础工艺,吸引潜在客户,扩大销售额;第三,售后服务部门,建立网络售后平台,招聘售后服务人员,处理好客户的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归纳客户常见问题,从而进行统一解答和处理,有助于调整和创新产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各类业务中,加快经济管理的深化改革,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4.7 优化经济管理的评价方式

传统企业在评价经济管理方面,以企业收益率、负债率为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单一,并且未体现出员工的工作实绩。例如生产部门主要以生产产品量衡量工作能力,此种方式存在缺陷。“互联网+”背景下,注重经济管理评价的优化。例如,生产部门可以采用出勤率、企业忠诚度、活动参与度方面评估,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各项指标,可以规避传统评价的主观性。优化评价方式有助于管理人员掌握经济管理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完善。

5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现代企业应关注经济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借助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信息共享、数据量化、资源配置中。现代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时,应关注“互联网+”的价值,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加快经济管理的改革速度,从而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当现代企业认识到经济管理创新的价值,科学应用“互联网+”技术,才能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企业长久化发展目标。在未来发展中,企业还应深入探索“互联网+”技术的可能性,为自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互联网+经济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