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关节康复器治疗联合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3-02-04 07:45俞诗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置换术规范化下肢

俞诗诗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 30014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能够明显矫正关节畸形,缓解膝关节疼痛[1]。但此术式属于创伤性操作,手术过程中易破坏周围软组织及骨骼,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依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功能锻炼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但受到疼痛的影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主动性并不高,无法达到预期锻炼效果,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术后疼痛管理,优化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方式至关重要[3]。下肢关节康复器是一种物理康复仪器,能够根据患者关节功能情况灵活调整活动范围,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进行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有效提高患者活动积极性,从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4]。本文旨在探讨下肢关节康复器治疗联合规范化疼痛管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接收的11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5]中的重度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无下肢关节康复器使用禁忌;意识清晰,沟通无障碍;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先天肢体功能障碍;严重骨质疏松;严重病理性骨折;既往有骨科手术史;神经系统重度病变;长期服用镇痛药物;严重认知功能异常。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1.39±5.14)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15±1.32)年。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1.96±5.29)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31±1.41)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责任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适时询问患者疼痛症状,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如艾瑞昔布、洛索洛芬钠口服或帕瑞昔布、氟比洛芬脂静脉输注,疼痛较剧烈者给予盐酸布桂嗪注射液肌肉注射;根据患者康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阶梯式康复锻炼,术后第1天抬高患者双下肢,协助患者在病床上进行踝泵运动,15min/次,2次/d;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伸直锻炼,15min/次,2次/d;术后第3天遵医嘱拔除引流管,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膝训练,15min/次,2次/d;术后第4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15min/次,2次/d;术后第5天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15min/次,2次/d,活动强度需循序渐进。

1.2.2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同时给予下肢关节康复器治疗联合规范化疼痛管理。(1)下肢关节康复器:训练仪器为YTK-C下肢关节康复器(杭州正大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浙械注准20162190095),使用前责任护士详细向患者讲解仪器名称、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配合事宜,检查仪器运行正常后,协助患者取坐位,并将患肢置于仪器上,开启膝关节训练模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仪器各项参数,初始角度设定为 30°,此后每天增加角度 5°~10°,直至 >90°,伸直 0°,屈伸动作时间为30s,训练频率由慢至快,以患者可忍受疼痛为宜。术后第3天开始借助仪器进行关节被动运动,30min/次,2次/d,持续至术后2周。(2)规范化疼痛管理:①成立疼痛专项控制小组:组内成员包含骨科主管医师(1名)、麻醉医师(1名)、护士长(1名)及责任护士(3名),均接受疼痛相关知识及技能培训,熟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的重点与难点,了解疼痛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小组分工合作,主管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手术计划,并与麻醉医师联合制订麻醉、药物镇痛方案,责任护士负责协助主管医师与麻醉医师的工作,并为患者实施各项非药物止痛措施,护士长负责对整个镇痛过程进行监督、质控,并协调好组内成员工作。②疼痛评估:术后麻醉消退后,责任护士重视患者的疼痛主诉,借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初步评估患者疼痛感受,分值0~10分,疼痛程度与分值成正比,根据VAS评估结果,干预小组联合为患者制定规范化疼痛管理计划。③非药物疼痛控制:VAS评分≤3分(轻度疼痛)者术后每日评估2次,以非药物疼痛控制为主,告诉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创伤性较大手术,疼痛是术后必然的生理应激反应,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感知,教会患者合理宣泄情绪技巧,通过聆听音乐、看电视、聊天等分散疼痛注意力,引导患者积极应对疼痛,同时让家属多关怀、陪伴患者,帮助患者完善家庭支持系统。此外,可以对患者给予冷敷止痛,让患者尽可能拉伸关节,用毛巾将冰袋包裹住再覆盖在患肢膝关节处,采用绷带固定好,避免冰袋发生位置移动,每3h更换1次冰袋,持续冷敷2d。④联合疼痛控制:VAS评分4~6分(中度疼痛)者术后每日评估3次,给予非药物镇痛+口服艾瑞昔布、洛索洛芬钠+静脉输注帕瑞昔布、氟比洛芬脂;VAS评分7~10分(重度疼痛)者术后每日评估4次以上,给予非药物镇痛+口服艾瑞昔布、洛索洛芬钠+静脉输注帕瑞昔布、氟比洛芬脂+肌肉注射盐酸布桂嗪注射液,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变化相应调整疼痛控制计划。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观察两组术后6h、12h、24h、48h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估法进行评估,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1.3.2 膝关节功能:观察两组术前、术后4周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进行评价,包含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度(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稳定性(10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佳[7]。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下肢关节康复器治疗联合规范化疼痛管理后,观察组术后12h、24h、48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HHS量表评分比较 下肢关节康复器治疗联合规范化疼痛管理后,观察组术后4周的HHS各个维度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HH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疼痛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为常见的问题,不但影响患者术后身心舒适度,同时还会造成患者术后机体代谢、免疫等功能紊乱,严重阻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8-9]。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较复杂,以往常规药物止痛,形式较单一,疼痛控制效果并不理想,且患者缺少对疼痛的正确认知,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故寻找新型的疼痛控制方式十分有必要[10]。杨芳等[11]研究发现,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规范化疼痛管理,采用VAS进行疼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阶梯式疼痛控制措施,有效提高疼痛控制效果,使患者术后48h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此外,患者术后由于长期制动,下肢血液循环受限,易导致肢体功能萎缩,对术后康复同样极为不利[12]。以往传统功能锻炼虽然能够达到一定康复目的,但体力消耗较大,且锻炼时膝关节局部疼痛明显加重,患者锻炼积极性并不高[13]。下肢关节康复器主要通过模拟人体的自然运动来促进患者受损组织和功能的修复,从而达到康复目的[14]。丁熙彬[15]研究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借助下肢关节康复器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体力消耗,提高患者训练积极性,从而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本观察中先成立疼痛护理小组,充分发挥各个学科成员优势,有效弥补以往传统疼痛护理责任护士专业能力欠缺问题,使疼痛管理更为规范性、全面性;患者术后麻醉消退后责任护士借助VAS初步评估患者疼痛感受,根据评估结果干预小组为患者制定规范化疼痛管理计划,对轻度疼痛者以非药物疼痛控制为主,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疼痛,有效降低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同时冰袋冷敷降低神经传导速度,继而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对中重度疼痛患者给予联合疼痛控制,能够充分发挥非药物及药物镇痛机制,从多个途径阻断术后疼痛的发生,进一步降低患者疼痛感知;术后第3天患者疼痛症状减轻后借助下肢关节康复器进行功能锻炼,通过持续性的被动运动,能够明显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关节周围的组织粘连,促进关节周围的骨痂生长,从而改善膝关节功能。本文观察组给予下肢关节康复器治疗联合规范化疼痛管理,观察组术后12h、24h、48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4周的HHS各个维度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下肢关节康复器治疗联合规范化疼痛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下肢关节康复器治疗联合规范化疼痛管理,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猜你喜欢
置换术规范化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