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路径探析

2023-02-07 04:42钱金付
中国经贸 2023年8期
关键词:完善路径构建国有企业

钱金付

摘 要: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支撑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维护着中国经济的独立,保障着国家的安全。中国经济处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有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以更好地担负起社会经济建设职责。内部控制作为国有企业开展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促进国有企业提升部门间的协作能力,加强国有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最终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但当前多数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未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不足,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探究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路径,以为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完善路径

内部控制评价指企业对自身内部控制过程进行动态评价并给出内控评价报告,这一流程包含指标选择、评价、反思、优化。完善的内控评价体系可及时发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与优化,最终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效果,实现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国有企业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分析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对国有企业生产运营各环节进行监督与审查,保证各项制度与方案的有效落实落地,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制度执行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国有企业高速发展、总资产规模迅速扩大、财务风险不断增加等因素,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有利于国有企业各业务板块在运营管理环节进行事前研判与分析、事中预防与规范、事后监督与总结,对相关风险源进行识别与分析,进而制定风险防范与风险应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完善的、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可依据内容与对象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调整评价,如:在财报内控评价实施中,内控评价人员应注重管控财报真实性、完整性的证明资料,通过设计科学的、可性的监督审查流程来确保财报的真实性、完整性,最终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而完整的数据。此外,依据内控评价体系评价中内控目标合理性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确保内控活动的顺利实施,且依据内控评价体系对国有企业的运营合规性、合法性、资产管控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促使国有企业在合规范畴内提升自身效益,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1]。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评价环境建设不足

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中存在内部控制评价环境建设不足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内控评价的意识不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多数国有企业管理层缺乏正确的、系统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没意识到内控评价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从而导致国有企业整体员工的内控管理与评价意识相对淡薄,内控评价环境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企业有效的开展内控评价工作。2.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受传统管理认知的影响,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建设还不够不完善。如: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未设置专门的内控评价小组,内控评价工作的由财务人员实施,财务部门既是内控执行者,又是内控评价者,这样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矛盾的工作职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內控评价质量;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虽设置了内控评价岗位,但没有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岗位职责的明确,致使国有企业内控评价中存在岗位、职权划分不清,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现象,制约了国有企业内控评价工作开展。

(二)内部控制评价不科学

内部控制评价不科学是当前多数国有企业内控体系构建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主要表现为:1.内部控制评价主体不独立。一般而言,国有企业内控评价体系构建中需确定评价主体,国有企业领导层对内控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负主体责任,但当前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层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国有企业内控评价主体独立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内控评价中易受上层领导或其他部门主管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内控评价的客观性,同时部分国有企业忽视内控评价环境的建设,国有企业文化没有与内控评价内容相结合,也没有对员工进行内控管理、内控评价相关知识的培训,导致国有企业整体内控意识弱化,在落实层面上制约了内控评价质量的提升。2.内控评价方法不合理。国有企业构建内控评价体系时需全面分析内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国有企业真实情况的评价机制,并选取适当的评价方式,但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内控评价中仍采用传统的定期评价方法,依据固定时间和内容对国有企业运营活动进行评价缺乏实时性,无法满足国有企业的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评价结果的精准性,无法真实、完整的反映出国有企业的运营情况。3.内控评价指标不科学,国有企业日常运营中涉及的股权、财务、税务等方面的经营活动较多,这些都会影响国有企业的内控评价效果。因此,在内控评价体系构建中,国有企业需全面分析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在保证评价体系与生产要素互相配合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内控评价指标,才能保障内控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可行性。

(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不合理

内部控制评价结束后相关人员需出具内控评价报告,国有企业及各部门依据报告进行相关工作的调整、优化。但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的内控评价报告存在内容与格式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况,较低了内控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影响了报告使用者对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评价;同时部分国有企业内控评价报告中的自我评价存在重形式轻实质情况,即内控报告缺乏实质内容,内控缺陷认定中未有效指出财务与非财务的缺陷以及内控缺陷披露不充足的问题,致使报告使用者难以掌握国有企业内控的真实管理情况[2]。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完善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1.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内部控制意识。现阶段要高效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国有企业管理层就需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及内控评价在国有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全面学习内控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推动内控管理工作与内控评价工作的开展,包括制定内控管理制度与内控评价机制,完善内控人才招聘与培养制度,健全内控组织架构;同时还需推动内控评价与国有企业文化的整合,通过国有企业文化学习、文艺宣传等方法提升全体员工的内控管理意识,进一步为内控评价的实施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内控管理组织架构。在未来发展中,国有企业要加强对内外部环境分析,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内控管理组织架构,包括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由其负责各部门日常工作的对接,制定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实施细则,清晰划定各部门的内控职权;建立内控评价小组,主要负责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以及各部门内控制度落实落地的质量的评价,各部门业务风险点的梳理与风险评估,并编订内控评价报告,实时上报内控评价工作进度,实现国有企业内控建设和落实情况的内部监督与自我评价。同时依据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制定各部门各关键岗位的工作职责,如:采购部门结合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制定完善采购机制,规范相关岗位的职权,健全申购流程与审批程序,完善供应商选择、评选机制,构建供应商信息档案库,严格控制供货商的产品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通过对各流程及部门职责的划定,避免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的情况出现。

(二)科学开展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实施中,国有企业需提升内控评价主体独立性,依据国有企业的规模、发展阶段发等方面,科学选择内控评价指标、方法。

1.在内控评价主体独立性方面,国有企业要明确内控评价小组直接对企业的领导层负责,不受其他部门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在内控评价指标选择方面,国有企业要全方位分析自身的发展阶段、经营状况,从业务板块、生产经营各流程出发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促进内控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发展。

3.在内控评价方法选择方面,内控评价方法主要包含详细评价法、风险基础评价法、“互联网+”评价法等,其中详细评价法主要指企业对自身现阶段的内控标准或现有体系架构实施全面、系统评价,并全面分析内控各环节内容,通过对比分析法得出最终结论而对全局做出评价;风险基础评价法多指企业依据自身的战略目标提前实施风险评估,确定现阶段企业的风险系数,在此基础上依据风险反映的程度开展内控管理、风险对应计划,评估企业内控设计风险化解方案的有效性,实现风险的事前研判与分析、事中预防与规范、事后监督与评估,并对这一环节中内控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保证内控管理的全面性;“互联网+”评价法主要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与信息技术实施评价,具体实施工作中,国有企业依据工作人员收集到的信息建立对应数据库,用来储存内控评价所需数据,在实施内控评价时,工作人员只需在计算机的系统内录入内控评价所需参数便可生成相应的数据模型,在分析、讨论相关模型的同时对比内控预期成果,依据比对结果获得内控执行结论[3]。

(三)高效运用内控评价报告

国有企业在获得内控评价报告后还需加强对相关报告的应用,积极依据评价报告内容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整体层面与业务层面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这一环节,国有企业要依据市场环境下内控评价报告内容与监管要求对内控评价报告进行调整,包括规范内控审计报告格式,提升报告信息有效性,并通过内外部监督提升评价报告质量。

(四)加大内外部监督力度

内部监督方面,国有企业需建立从上到下的内部审计体系,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力、责任,包括及时向董事会汇报内部审计工作,内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参加相关部门会议,借助复核技术在其他业务中实施审计工作,并在提升财务信息精准性的基础上控制审计风险;同时内审人员需对资金流动状况与业务需求匹配度进行动态监督,并积极配合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以提升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外部监督方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联合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落实效果进行评价与监督,并对存在的相关问题实施后续追踪,保障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工作质量[4]。

(五)加强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在建设中,國有企业还需加强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国有企业需健全内控授权制度,清晰划定相关岗位的内控权责,开展归口管理,落实责任制管理,并有效分离不相容岗位,清晰界定授权审批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的出现,从而规避国有企业管理风险的出现;同时完善风险审计机制,确定审计对象、内容与形式,要求内审部门及时对财务与业务活动进行自查,以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此外,制定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突发风险或重大风险的应急预警信息化系统建设,明确划分风险预警的标准、风险的权重与风险的等级等信息,通过预警信息化系统对风险的自动评估与识别,促使国有企业及时察觉风险并制定应急预防工作方案,实现国有企业风险管控能力的不断提升[5]。

结束语

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可帮助国有企业规避风险,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当前多数国有企业内控评价体系构建中面临着内控环境建设不足、内控评价不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进一步优化内控环境建设,提升内控评价主体的独立性,科学选择内控评价指标、评价方法,高效的运用内控评价报告,强化内外部监督,加强内控信息沟通,完善风险管控体系,最终实现国有企业内控评价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国锋.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相关路径探索[J].审计与理财,2022(3):29-31.

[2]李颖.探析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6):122-123.

[3]朱胜庄.新常态下如何有效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8):186-187.

[4]余祥瑞.探析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财会学习,2021(1):193-194.

[5]张宁宁.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产经,2021(4):175-176.

猜你喜欢
完善路径构建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高教领域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路径研究
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其完善路径
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体系构建和完善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