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筑企业税务筹划和风险防控

2023-02-07 04:42郑蓉
中国经贸 2023年8期
关键词:税务筹划风险防控纳税筹划

郑蓉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这一背景下,建筑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税收压力。本文从新时期建筑企业税务筹划和风险防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纳税筹划的必要性,探讨了纳税筹划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税务防范对策。通过实施这些对策,建筑企业可以确保遵守税收法规,有效防范税务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帮助企业在合规遵循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实现税收成本的有效降低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企业;税务筹划;风险防控;纳税筹划;税务防范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企业面临着愈发严格的税收法规和日益增长的税收压力。因此,针对新时期建筑企业税务筹划和风险防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期建筑企业纳税筹划和风险防控的必要性

合理的纳税筹划有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提高企业利润,通过有效运用税收政策,企业可以合理降低税收负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税收成本是企業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行税收法规和政策,降低税收负担,减轻企业经营压力。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研究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税负,实现税收成本的最大限度降低。随着税收法规的完善和税收监管力度的加大,建筑企业需严格遵守税收法规,防范税务风险。新时期,我国税收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企业需及时关注税收政策变动,适时合理的设计和调整税筹方案,以确保纳税筹划的有效性、时效性,合理的纳税筹划能够帮助企业有效拓展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新时期建筑企业加强纳税筹划和风险防控的关键点分析

(一)注重投标环节纳税筹划

首先,建筑企业在投标前应充分了解税收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等相关税种的征收标准、税率和优惠政策。了解税收政策有助于企业在投标时合理制定价格策略,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竞标成功率。其次,在投标过程中,企业应根据项目特点和税收政策对项目税收成本进行预测,以便在投标文件中准确体现税收成本。准确的税收成本预测有助于企业在投标阶段实现税收优化,避免因税收成本估算不足导致的盈利能力受损。再次,建筑企业在投标时应充分考虑税收风险,如税收政策变动、税务稽查等。企业可通过与税务专业人士沟通等方式提高税收风险防范意识,合理规避税收风险,确保项目的稳健运行。企业在投标时应综合考虑税收成本、税收风险和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合理的报价策略。合理的报价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在竞标中取得优势,提高中标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盈利空间。最后,在投标环节,建筑企业应选择具有良好税收信用的合作伙伴,确保合作过程中税收合规。企业可通过审查合作伙伴的税收信用记录、了解其税务筹划水平和纳税诚信状况等方式进行筛选,以降低税收风险[1]。

(二)合同签署环节纳税筹划

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各方的税收责任,避免纠纷发生。企业应根据税收法规,合理划分各方的税收责任,确保税收合规。合同签订前,建筑企业应了解涉及的税种和税率。这样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预测税收成本,保障项目的盈利空间。合同签订时,企业应充分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主动关注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合同条款,以确保税收优惠政策的充分利用。建筑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应关注合同的完税性,合同的完税性是合同有效性的基本要求,企业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税收事项,确保合同符合税收法规要求。对于跨地区项目,企业应注意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差异,合理安排项目所在地和劳务分包地的税收筹划。企业可通过咨询税务专业人士或参加税收培训等方式,提高跨地区税收筹划能力,降低税收风险。

(三)施工环节纳税筹划

施工环节涉及多个纳税主体,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分包单位等,企业应明确各方的纳税主体身份,合理划分纳税责任,遵循税收法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应关注增值税的计算和申报。企业应合理确定税率、申报期限等,确保增值税的正确计算和按时申报。同时,企业应注意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避免税收风险。建筑企业在施工环节涉及多种印花税事项,如工程款支付、担保合同等。企业应根据税收政策,合理控制印花税成本,提高税收筹划效果。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可能涉及劳务分包,应合理安排劳务分包,确保分包单位具有良好的税收信用,遵循税收法规要求,降低税收风险。此外,建筑企业在施工环节应关注进项税额的抵扣问题,企业应充分利用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合理安排进项税额抵扣,减轻税收负担。在施工环节,企业应关注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施工筹划,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收成本。

(四)工程准备阶段纳税筹划

首先,在工程准备阶段,企业应对项目的税收成本进行预测和预算,以便为后续税务筹划提供基础数据。企业应根据税收政策、项目特点等因素,编制合理的税收预算,以降低税收风险。其次,在工程设计阶段,企业可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安排设计方案。如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等,降低项目税收成本。再次,企业在招投标环节应注意税收筹划,如合理确定中标价格、明确税收责任等。企业应通过招投标环节的税收筹划,确保项目的税收成本可控,提高竞标成功率。在工程准备阶段,企业应加强税收风险防范,建立健全税收风险管理制度。最后,在合同签署环节,企业应充分考虑税收因素,明确各方税收责任、适用税种和税率等,企业可通过合同签署环节的税收筹划,确保项目的税收优化[2]。

(五)结算环节纳税筹划

首先,在结算环节,企业应根据税收政策和会计准则,合理确定项目收入的确认时间和税收申报期限。企业应确保收入确认与税收申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税收风险。其次,企业在结算环节应加强成本核算,合理安排进项税额抵扣。再次,企业在结算环节应加强企业所得税筹划,合理安排税收成本。此外,在结算环节,企业应遵循税收法规,确保税收筹划的合规性。企业应与税务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及时解决税收问题,降低税收风险。并且,企业在结算环节应关注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税收筹划,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最后,在结算环节,企业应加强税收风险防范,建立健全税收风险管理制度。

三、新时期建筑企业税务筹划和风险防控的有效对策

(一)注重严格遵循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第一,建筑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规,确保纳税筹划活动的合法性。企业应在合法范围内寻求税收优化,防止触犯税收法规,避免税收风险。第二,纳税筹划应以降低税收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为目标。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充分考虑税收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确保纳税筹划的经济性。第三,建筑企业在进行税务防范时,应将税收筹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确保税收筹划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企业应在满足税收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第四,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高度重视税收风险的防范。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税务培训、加强税收合规审查等,以确保纳税筹划活动的安全性。第五,建筑企业在新时期应不断创新纳税筹划思路,探索更符合企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的税务筹划方案。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研究税收政策和行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3]。

(二)注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第一,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增值稅专用发票管理制度,明确发票管理的职责和流程,确保发票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企业应定期对发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适应税收政策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变化。第二,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使用和保管工作,确保发票来源合法、使用规范、保管安全。企业应定期对发票领购、使用和保管情况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第三,企业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严格遵循税收法规,确保发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在验收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加强发票信息的审核,确保发票信息与合同、工程进度等内容相符合。第四,企业在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时,应严格遵循税收法规,确保抵扣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企业应加强发票抵扣的审批和核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抵扣问题。第五,企业应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稽查工作,定期对发票管理、开具、抵扣等环节进行稽查,确保发票管理的合规性。企业应建立健全发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发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第六,建立完善的发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发票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发票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提高发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注重施工合同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的职责、流程和标准,确保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应定期对合同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适应税收政策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变化。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加强对合同内容的审查,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企业应与合作方充分沟通,明确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履行施工合同时,应严格遵守合同约定,确保合同履行的合规性。企业在合同变更时,应加强变更审查和批准,确保变更内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加强对施工合同税收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企业应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关注税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合同内容,降低税收风险。第五,加强合同纠纷的处理和应对能力,提高合同风险防范水平。企业应建立健全合同纠纷处理机制,加强与合作方的沟通协调,确保合同纠纷的及时解决。企业应不断创新施工合同管理模式,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企业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合同管理效果[4]。

(四)准确界定纳税者身份

第一,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纳税者身份界定制度,明确纳税者身份界定的原则、流程和标准,确保纳税者身份界定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企业应定期对纳税者身份界定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适应税收政策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变化。第二,严格遵守税收法规,确保纳税者身份界定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企业应与税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了解税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纳税者身份界定工作。第三,加强纳税者身份信息的管理,确保纳税者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企业应建立纳税者身份信息库,对纳税者身份信息进行归类、汇总和分析。第四,建立健全纳税者身份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纳税者身份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应对纳税者身份风险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防范税收风险。第五,加强对纳税者身份变更的管理,确保纳税者身份变更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企业应对纳税者身份变更进行及时登记和报告,确保纳税者身份信息的准确性。

(五)注重递延纳税方式的应用

第一,企业应加强对递延纳税政策和原理的理解,提高递延纳税应用的水平,企业应与税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了解递延纳税的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税收筹划策略。第二,根据自身经营特点,筛选适用的递延纳税项目,合理安排资金使用。企业可关注政府支持性的递延纳税项目,如研发投入、环保投资等,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第三,根据筛选的递延纳税项目,制定具体的递延纳税筹划方案,确保方案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企业应与税务顾问进行充分沟通,以充分利用递延纳税政策。第四,严格遵守递延纳税报告制度,确保递延纳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企业应对递延纳税情况进行定期汇总和报告,以满足税务部门的监管要求。第五,加强对递延纳税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确保递延纳税策略的可持续性[5]。

结束语

建筑企业在税务筹划和防范工作中应继续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掌握政策动态,提高纳税筹划的专业水平。企业应加大对税收风险的防范力度,通过全面提升税务筹划和防范能力,建筑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妍.建筑施工企业涉税风险及其控制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2,33(3):107-109.

[2]纪艳.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税务筹划与风险防控[J].经营管理者,2021(7):92-93.

[3]金萍.新时期建筑企业税务筹划与风险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21(18):1-3.

[4]王莹.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2):13-14.

[5]杨文杰.新时期建筑企业税务筹划和风险防控分析[J].中国中小企业,2020(10):164-165.

猜你喜欢
税务筹划风险防控纳税筹划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关于营改增后电信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纳税筹划探析
税务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容与冲突剖析
税务会计师在中小企业的作用及认识探究
纳税筹划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