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科研平台建设

2023-02-08 08:14杨莉
华东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人才

文/ 杨莉

2015 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决策。对此,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场所,高校应积极落实科技发展战略,加强高层次科研平台的建设,为“双一流”战略的全面实施储备更多的科研人才,进一步推动新兴学科的发展。

“双一流”战略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建设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在此背景下,高校建设大科研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不仅是提升高校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基础,还是高校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实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大科研平台作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载体,有效促进了高校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当前,如何完善高校大科研平台建设,全面提高大科研平台的科研能力和影响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高校大科研平台概述

(一)高校大科研平台的概念

高校大科研平台是指高校在特定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建设的集成化、高度开放、高效率的科研基础设施和研究资源平台。高校大科研平台通常集合了一系列的科研设备、仪器、实验室,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专家学者,拥有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及完善的管理机制。在大科研平台的支持下,高校能够更好地支持和推进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及影响力。由于作用和价值的不可替代性,建设高水平的大科研平台当前仍是高校提升科研实力和提高学术声誉的必要手段。[1]

(二)“双一流”背景下建设高校大科研平台的意义

1.打造高科研能力的人才队伍

大科研平台是高校实现科研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提升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关键。在大科研平台的支持下,高校可以整合各种学术资源,有效提高自身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打造高效的科研队伍。同时,高校大科研平台还具有吸引优秀人才的作用。例如,部分高校会在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同时,通过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丰厚的薪资待遇、科学的管理机制等方式来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科研人才的加入,进一步提高自身科研实力和学术声誉。另外,高校大科研平台也能面向行业和社会提供丰富多样的科研资源,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确保高校科研队伍树立正确的科研观

科研观是科研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所遵循的科学研究原则和方法论,也是科研工作的基石与灵魂。在大科研平台建设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培养科研人员的科研素质,引导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观,避免其在科研活动中出现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的情况,从而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可持续性。高校大科研平台的建设也离不开高水平科研人才的支持,因此,高校在招募科研人才时应注重考核其是否具备正确的科研观。另外,高校还要通过策划各种科研项目、科研竞赛等方式,引导校内科研人员树立团队合作、创新发展等正确的科研观,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2]

3.推动科研团队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科研平台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其主要通过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性能的研究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支持,促进科学研究的开展和成果的转化。同时,大科研平台也是高校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例如,高校大科研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为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提供平台与科研资源,进而推动科研团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大科研平台的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科研实力,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科研平台优化建设策略

(一)充分挖掘学科特点

高校优化大科研平台建设可以有效解决相关专业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因此,高校要充分挖掘不同学科的特点、优势等,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并结合科研需求合理编制大科研平台建设规划、建设方案以及建设时间表。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充分利用不同学科已有的设备、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不断优化科研资源配置,以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果转化率,避免资源浪费或重复建设。高校还要积极顺应国家跨学科教育的理念,深入挖掘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实现多学科的协同创新和优势互补,进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有效提升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二)加强综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保证高校大科研平台建设效果的重要基础,尤其是科研、管理、财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大科研平台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高校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评价等环节,并通过提供较高的薪资、完善的福利待遇政策等来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高校还应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吸纳海内外优秀人才,为大科研平台的优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针对校内科研人员,高校一方面要鼓励其加强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不断提升大科研平台的国际化水平和知名度;另一方面还要着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大科研平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值得一提的是,高校还需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科研成果评价、团队绩效评价、人才评价等工作,为大科研平台提供科学公正的评价标准。

(三)优化平台管理机制

高校应建立科学的平台管理机制,包括平台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等。例如,高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以确保平台正常运行并实现预期建设目标;建立财务管理机制,从设备投入、人员经费、科研经费等方面加强管理,以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转和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加强平台组织机构建设,明确平台领导和管理机构的职责与权限;构建灵活高效的平台运作体系,不断提高平台的管理效率和科研实力;加强平台与学校、行业等的交流协作,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平台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维护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此外,高校应重视对平台的监督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平台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最后,高校应灵活调整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激发平台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为科研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强国际合作

高校应积极争取国际科研合作的机会,通过与国外优秀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国际一流科研人才等方式,扩大国际合作网络和大科研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全方位提升大科研平台的创新能力。例如,高校应鼓励平台工作人员到国外优秀的科研机构进行学习和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化研究项目,并与国外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研究活动,如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学术论坛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期间,高校应积极与国外优秀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进一步提升大科研平台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国际化水平,加快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4]

三、结语

在“双一流”背景下,建设大科研平台成为高校增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就当前来看,高校大科研平台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管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对此,高校应加强监督考核,灵活调整运营策略,积极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平台的综合效益。同时,高校还要加强国际合作,不断拓宽学术交流的渠道,引进国内外一流人才并开展具有前瞻性的科研项目,以进一步提高大科研平台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双一流”战略目标的实现、高校教育质量和科研能力等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持。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人才
人才云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