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2-08 08:33李可秦景俊杨和辛旗
华东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产教陕西留学生

文/李可 秦景俊 杨和 辛旗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应在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产教融合,注重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内容全面、功能明确的递进式教学。本文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聚焦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并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了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国际人才的路径,旨在助力职业教育树立留学生教育品牌,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则是我国职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基于产教融合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可行性,以期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国内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助力职业教育树立留学生教育品牌,扩大中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一、案例分析

现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占比较高。因此,这些留学生在学成归国后如何更好地就业并服务于当地中资企业,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

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首的陕西高职院校在基于产教融合的国际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与创新。其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了专业集群优势,聚焦国家战略和“走出去”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构建了校企合作“一带一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定向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不仅服务了海外中资企业的发展,还促进了民心相通、民心相亲。

(一)校企“双元”,打造陕西职教国际品牌

作为陕西高职教育的领头羊,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教育部、外交部亚洲区域合作专项支持的“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紧扣陕西和我国驻印尼企业对本土人才的强烈需求,联合10 所印尼职业院校和部分中资企业在当地建立了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秦工苑”。“秦工苑”以完善国际化教学标准和优质课程资源软输出为主,旨在培养“懂汉语、通文化、精技能”的本土技能人才。

“秦工苑”采用校企“双元”模式培养人才,即由学校和企业分别负责教学、实习工作。(1)校企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搭建跨境、分段式人才联合培养的桥梁。(2)校方根据企业用人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发人才培训方案、课程标准,编写活页式教材,并面向印尼学生、待业青年、企业员工等群体开展机电维修等岗位技能培训活动。(3)校方面向有来华留学意向的人员、企业员工开展汉语培训,从而在提高他们中文水平和在中资企业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截至2023 年7 月,“秦工苑”共开设了3 个校企订单班,培训学员104 人,学员在企业的一次性就业率达到87%,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题。

自“秦工苑”筹建以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实施了印尼曼达拉经济学院本科生联合培养、中印尼培养未来领导力2022 国际冬令营、陕鼓印尼电厂技能人才联合培养等多个项目,促进了中印尼376 名师生线上线下互动交流与学习,切实解决了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增强了学校在海外服务企业的能力。

(二)校企“双融”,传播中国职教故事

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企业要发挥主导作用。目前,国内企业大多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来参与职业教育和留学生培养工作。对此,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为抓手,邀请企业专家进课堂,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特色课程、企业文化及岗位要求,以推动校企融合发展,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国际人才。

另外,为满足企业用人需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联合江苏LF 纺织集团、陕西GFJ 集团(印尼生产基地),共同推动现代学徒制印尼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实施与落地工作。例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印尼院校、中资企业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开展了“2.5+0.5”学历人才联合培养工作。在已经开设的3 个工业汉语校企联合订单班中,有34 名学员实现了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招工压力。

(三)校企“双优”,唱响中国职教非洲赞歌

作为教育部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兄弟院校,携手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于2019 年在赞比亚建成我国在海外独立举办的第一所高职院校——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中赞职院”)。此举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最大的亮点之一。中赞职院以行业优质企业和学校优势专业为支撑,依托校企“双优”驱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中,企业负责提供办学场地,中赞职院负责提供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展教育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活动。其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计从国内输出32 套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等机械类实训设备,建成了赞比亚第一座数控机床实训室;支持中赞职院开设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并为其开发了对应的课程标准;开发《生产与运作管理》等6 套双语活页教材,建成“先进制造技术”等15 门双语核心在线课程,进一步推广工业汉语教学。同时,根据企业岗位要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选派了8 名专业教师赴赞比亚为QBX 铜冶炼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了647 名当地员工。

目前,中赞职院共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8 个高职专业,在校学生超300 名,形成了“政行企校研”五方聚力和董事会议的运行体制,具有学历教育、人员能力培训等10 个方面的职业教育功能。2022 年,中赞职院被认定为全国鲁班工坊有条件运营项目。赞比亚、尼日利亚的多家主流媒体对我国助力当地发展职业教育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并称中赞职院是中国“一带一路”的惠民工程。

二、基于案例总结推广经验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学生、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取得了良好成效,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首先,高职院校可借鉴“秦工苑”的创建经验。由前文可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合作开发教学标准,实现了国际人才培养的纵深发展。因此,在留学生职业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应结合“走出去”企业的实际需要,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制订国际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确定国际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此外,“秦工苑”开设的订单班不仅能精准服务企业用人需求,增加留学生在中资企业的就业机会,还有助于赋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深化职业教育的目的,值得借鉴和推广。

其次,高职院校可学习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文+职业技能”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兼顾了中文教育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能因地制宜地培养具备中文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打通“精技术、通语言、懂文化”的高素质国际人才培养路径,促进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经贸合作走深走实。

最后,高职院校还可参考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赞职院范式,加快实现政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目标。中赞职院是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的重要成果,象征着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有力推动了职业技能教育走向国际。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基于自身特色,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等的合作,积极推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通过资源共享等方式来构建国际化教育资源体系,并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等项目,在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深化来华留学教育品牌的内涵建设,助力职业教育树立留学生教育品牌。从一定意义来讲,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响应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及“走出去”企业的人才需求,能汇聚多方优势资源,助力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留学生培养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陕西留学生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