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 时代传承

2023-02-08 11:22莫倩
人民画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红楼旧址李大钊

莫倩

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这座主体为红色凹字形的砖木建筑—北大红楼,是中国觉醒年代的见证者。百年前,北大红楼开风气之先,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基地,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衣胞之地”和早期活动的重要场所;

北京西郊香山,是当年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京后最初的驻地。70多年前,随着“嘀嗒嘀嗒”声响起,一封封电报从这里发出,指引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城楼,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自此,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北京,亲历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孕育建党、伟大抗战、新中国成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有着丰富而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如今人们对红色遗迹的发掘和保护,让它也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红色“家底” 日渐丰富

在北京繁华的西长安街南侧、新文化街风貌保护区文华胡同24号,有一处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的倒座三合院。这座普通的民居建筑,院落质朴宁静,西侧屹立著一尊庄严凝重的李大钊半身铜像。100多年前,李大钊每天从此出发前往北大红楼上班。他和家人在这所院落中居住了将近四年。

历历往事,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座座建筑将红色精神具象化,润人无声。2021年,见证了李大钊成为20世纪初叶中国革命“播火者”的李大钊故居,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继续讲述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革命实践。

如今,革命文物丰富、红色基因深厚的北京,确立了集中连片主题保护的目标,形成以北京大学红楼、卢沟桥宛平城、双清别墅和天安门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抗日战争、“进京赶考”建立新中国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格局。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北京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包括15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111件(套)可移动文物。2022年12月,北京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包括3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535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以推动形成点、线、带、片贯通的革命文物集中连片整体保护利用格局。

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里的2111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刻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标语、“1948年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铅印《毛泽东选集》”,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毛泽东授予朱德元帅军衔命令(第一号)”“周恩来在病重期间穿的特制布鞋”等均有涉及。

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中,有反映新中国交通、国防、工业发展成就的北京站车站大楼、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炼焦化学厂(北京焦化厂)等建筑遗存,也有蕴含着中共中央领导人“进京赶考”建立新中国初心和使命的颐和园景福阁、益寿堂,有承载着反帝反封建光辉历史的社稷坛中山堂、碧云寺(孙中山先生纪念堂)等革命旧址;还有首钢工业遗存、798厂以及见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物品,全面反映了北京革命文物资源源远流长、丰富厚重、点多面广等特点。

追忆初心 红色传承

北京在对旧址保护状况细致摸排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打造提升。经过发掘和保护的革命旧址,正在展现出新的时代风采。

北京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史教育小课堂上,小学生们一句一句学唱革命歌曲,听党史故事;

在李大钊故居,参观者的留言已经写满了好几本,其中很多都出自青少年之手;

在清华园车站旧址、颐和园益寿堂、香山革命纪念地,“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的全貌已向公众完整呈现,市民游客争相打卡进京“赶考”新地标;

在魏染胡同的京报馆旧址、革命志士邵飘萍故居,它历经沧桑,曾一度成为人来人往的居民院,经过修缮后,小楼内如今设置多个专题展,讲述进步报人的红色往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来到这里,与革命先辈跨越时空对话,接受精神洗礼;

北大红楼以学术立馆、社教兴馆,一经开放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暑假期间更是一票难求;

蒙藏学校旧址,纪念馆通过每天定时开展文艺演出和少数民族非遗展示,定期开展青少年研学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参观体验;

电视剧《觉醒年代》《香山叶正红》、话剧《香山之夜》等,都在年轻观众中引发广泛共鸣……

在北京,人们平常走过的一条胡同、经过的一座建筑,都可能是重要的红色资源。人们看着文物的斑驳与沧桑,心底涌起的却是崇高与敬仰。

猜你喜欢
红楼旧址李大钊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钊
红楼摆摊
红楼女排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红楼:曲终人散,一片白茫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渐解红楼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