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寒冬”下的挑战与机遇
——四川法治报融合转型发展探索

2023-02-10 21:06王仁刚
传媒 2023年1期
关键词:寒冬报刊客户端

文/王仁刚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深化主流媒体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近年来,一些具有规模和实力的主流报刊率先进行融合转型,构建全媒体矩阵,抢占舆论主阵地、主渠道。而行业报却面临融合转型起步晚、人才队伍老化、骨干人才流失严重以及引进人才困难等多种因素制约,使得行业报在“寒冬”下步履维艰。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如何突围是行业报人面临的一场大考。

一、媒体变迁,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四川法治报(原四川法制报,2019年1月1日更名为四川法治报)创刊于1985年1月1日,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法治类报刊,由四川省委政法委主管主办。2004年9月,该报划转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发行量曾一度突破40万份。四川作为文化强省,为报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20世纪90年代,继中国第一份都市类报《华西都市报》创刊后,四川省内又先后诞生了《成都商报》《蜀报》《商务早报》《成都晚报》《天府早报》《四川青年报》等都市类报刊。也是随着都市类报刊不断崛起,报刊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但由于受到随后而来的互联网冲击,四川都市类报刊遭遇断崖式滑落。经过一番大浪淘沙后,不堪市场竞争或错失融合转型风口期的都市类报刊先后休刊停刊,目前成都区域内仅存两份都市报,即《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上述两家报刊之所以存活下来,得益于在融合转型风口期华丽转身,及早迈入了融合转型发展的新时代,继而形成了新媒体反哺传统报刊的新格局。

互联网来势凶猛,报刊媒体人不断加快对媒体融合转型的探索和实践。不少学者认为,媒体融合就是将互联网技术和媒体的经营方式融合起来,以互联网技术为驱动的媒体生态。四川地区报刊市场成功转型的代表是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融合转型的新型主流媒体是封面新闻,它以前沿科技为核心驱动,以原创为显著特征,借助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写作、兴趣推荐算法的运营方式,成为西部第一家拥有一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新闻客户端;成都商报融合转型的新型移动媒体是红星新闻,它以主打“深度调查+时政评论”,已成为国内知名新闻客户端。作为四川省委机关报的四川日报在融合转型方面也不甘落后,倾力打造了政务新媒体——川观新闻,发展势头迅猛。2022年9月21日,川观新闻客户端全新升级9.0版本。川观新闻作为全国首批省级党报创办的客户端之一,是四川省重点支持的媒体融合项目。截至2022年10月,川观新闻客户端下载量6200万,全网覆盖用户超9000万。近年来,国内区域性报刊成功步入融合转型的不胜枚举,即便是中央级报刊也加快转型步伐,并在媒体融合中做出了示范作用,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因此,对于传统报刊而言,融合转型不仅是必由之路更是立身之本。无论是党报、党刊,还是都市类报刊,转型发展的路径都是如此。区域行业报刊唯有迎头赶上,否则将被新时代无情抛弃。

二、深耕行业,构建精准化服务型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为报刊转型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

近年来,四川法治报强化内容生产,将内容生产方向定位为“权威法治报道,专业法律视角”。强调传播信息的专业性、行业性,走分众化、差异化的内容生产路径,有别于综合性大众媒体。报社始终围绕这一战略定位,在内容生产上不断改版升级。因此即便在传统报刊的“寒冬”下,四川法治报经济收益仍然呈上升趋势。在国内大量传统报刊休刊关停,或者由大报变小报的背景下,2021年1月1日,四川法治报迎来第三次成功改版,由原来的四开版小报,升级为对开版大报。除了报纸版面物理尺寸增加外,报纸栏目、栏题设置和语言表达方式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成为报媒在“寒冬”下的最美逆行。改版后的报纸,得到四川政法系统的高度好评,订阅量不降反升。

四川法治报以“占阵地、聚用户、争影响”为目标,主动作为,走媒体融合转型发展之路,在定位上立足行业、深耕行业,充分整合和利用行业资源,围绕着自有媒体平台、入驻第三方大端大号媒体平台,以及为四川各政法单位代运维媒体平台持续发力,实现三位一体融合推进,把服务省委中心工作,省委政法委重点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打造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全媒体矩阵。

三、媒体融合,自主培养技术人才

为顺应融媒体发展大势,四川法治报之前自主搭建了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标配新媒体平台,但在较长时期内,新媒体内容只是报纸内容的复制与粘贴,运行模式上只是简单地体现出互联网+。如何才能实现新时代下媒体融合,技术驱动成为四川法治报破冰的利器。在无法从外部引进融媒技术人才的背景下,四川法治报提出了自主培养融媒技术人才战略,并在内部行政结构上率先突破,将原来的编辑中心、采访中心、广告部等更名为融媒制作中心、融媒采访中心、融媒运营中心,同时,还专门成立了政务新媒体事业部、视频中心。在行政结构上,强化员工对媒体融合的认识和重视。在功能结构上,提出全员一盘棋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路,并在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上进行调整,让有潜质的融媒运营人才,融媒技术人才、融媒管理人才具有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对拥有潜质的融媒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并让他们成为种子型员工,形成“羊头效应”,逐渐成为提升一个团队整体能力的领路人。为了弥补技术人才短板,报社启动每周一次的“法治融媒体大讲堂”,让报社内部有技术经验的员工登台授课。除了内部员工授课外,还从一些优秀互联网企业聘请融媒技术人才为报社全员授课,依托一系列培训指导,让部分年轻人在融媒技术上得到快速成长,现已培养出一批融媒技术骨干人才。

四、技术开发,两条腿同步走

不可否认,媒体融合是以技术驱动下带来的一场革命和创新。在这场革命和创新中,融媒技术是媒体转型发展的驱动器。拥有稳定、安全,具有前瞻性的技术软件是融媒转型发展的普遍需求。对于媒体而言,融媒技术软件有自主研发和技术采购两个选项。如果自主研发,可能会面对资金投入大、成效低、以及开发时间周期长等特点。由于互联网技术的生命周期短,有些技术的研发尚未成型,甚至已被新型技术手段所替代,这就可能会出现自主研发的技术软件尚未投入使用,已成为被市场淘汰的落后技术。因此,报社采取自主研发与技术采购双模式,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会减少资金投入,而且可能是见效更快,性能更安全、更稳定。报社通过部分技术采购,再让内部技术人员不断优化,可以实现有效控制研发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媒体单位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思路,四川法治报在融媒发展中虽然起步晚,但在媒体融合转型方面却发展迅速,转型耗费成本大大降低。

五、多元发展,各平台实现共同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媒体融合转型中,媒体各平台间不应该是此消彼长,而应该是共同成长,实现多元化一体化推进,构成立体传播格局,满足不同受众需求。作为四川省委政法委主办,四川法治报承办的“四川长安网”,目前覆盖省、市、县(区)三级政法单位,已构建了135家网群。同时,四川法治报还自主搭建了四川法治报官网,实现两大网站同时发力。此外,四川法治报还积极入驻 “学习强国”“今日头条”“抖音号”“川观新闻”等第三方媒体平台。另外,报社还充分发挥成熟的媒体运营经验,利用深耕行业的资源优势,为四川各政法单位代运维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等50多家,形成了自主搭建、承办、代运维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报社经营模式形成了多渠道、多元化发展。

四川法治报全力打造全媒体人才队伍,搭建“法治融媒小厨”,实现了策、采、编、发、传等一体化生产流程,不仅从架构上实现了从“融媒体+”到“融媒体X”,实现了各媒体的相互交融,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在内容建设上,报社始终坚持立足四川省政法系统,放眼全国法治建设,法治事件、法治热点,对群众所关心的热点新闻及时采集、及时编辑、及时发布,确保四川法治报各媒体平台用户在第一时间获取各种法治类信息。

报社在实现多个平台同频共振,将媒体资源不断整合方面下大功夫。一方面,在网络媒体、移动新媒体领域中不断挖掘新力量、新资源,在技术方面不断拓展,不断强化受众体验,重视与受众的互动性,不断提升传播效果和传播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增强各平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另一方面,报社全媒体矩阵打破传统的思维、理念,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拥抱新时代互联网传播方式,不断优化媒体矩阵,一体推进深度融合。

2021年7月14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被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纳入指导后,已成为全省法治宣传建设主阵地、主渠道。目前,四川法治报新媒体矩阵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为龙头,推进媒体三位一体化运行。“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搭建了要闻、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案件、理论、直播、法苑、服务、看报(四川法治报)、视频、公告等频道,以及21个四川市州频道,同时链接四川各政法各单位微信公众号,形成了“一端(“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在手,尽览四川省、市、县(区)三级政法资讯,涵盖了庞大的政法信息量。同时,“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不断延伸服务,将法律服务信息一并传播,实现新闻资讯与服务性效果的统一。现在,“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已成为全国省级法治媒体中信息容量最大、功能最完善、服务性最强的移动媒体平台之一。

六、把握媒体属性,构建行业话语体系

由于用户年龄段、工作和生活的差异,获取信息内容的手段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报、网、端、微都是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这就要求媒体提供细分信息,提供分众化、差异化的信息服务。当前,对于大多数综合型媒体而言,为了提供更加丰富的新闻资讯,内容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信息内卷化现象凸显。由于行业报刊发布的信息有别于综合性大众媒体,内容的独特性、专业性和细分性,恰好在众声喧哗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行业报应该正视自己的优势,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理性思考,把握好“媒体”和“行业”两个关键属性,致力于用好自身的专业影响力,用活行业资源,在报、网、端、微、视等全媒体布局,实现行业领域全覆盖。同时,区域行业报刊还能借助深耕行业所积累的经验和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发掘和整合,实现新闻+政务服务的商业模式,为行业提供线上线下活动,逐渐形成自身在行业中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构成一道与其他传统媒体难以涉足,难以替代的保护屏障,当其保护屏障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有了足够强大的话语体系,专业技术和数据资源,具备了对行业的强大引导力,并有能力对行业数据进一步细分和挖掘,再创造,形成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和经营策略。

对于区域行业报刊来说,长期深耕行业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对行业各领域和细分环节有更清晰的认识,逐步找到更多更好与自身契合匹配的经营方式,在行业中具备多渠道、多元化的造血功能。近年来,四川法治报发展势头稳步推进,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不断提升对民生的关注度,延伸政法服务功能,让媒体矩阵在融合发展之路中以更加贴近群众的姿态,成为四川各政法单位和群众都不可或缺的融媒工具。截至2022年8月,“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日均活跃量10万左右。覆盖的人群为四川省政法各单位的工作人员,属于法治建设和法治宣传的精准人群。因此,“法治四川”在四川政法系统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尤其被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纳入指导后,已成为省法治宣传建设主阵地、主渠道,成为全省广大人民群众学法、普法的重要载体。随着“法治四川”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互动体验效果进一步优化,其发展势头会更加强劲。

七、结语

与综合性媒体相比,行业报拥有精准的用户服务对象,占据着行业优势资源,并在行业发展中积累了广泛的资源,这就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具备了与其他媒体截然不同的行业特色,具备了立足行业、深耕行业、服务行业的能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始终拥抱互联网发展大潮,用好用活行业资源,积极面对新时代、新发展、新格局,强化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独特优势,就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大舞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对法治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举措和力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四川法治报抓好抓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通过不断深耕和发展,定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寒冬报刊客户端
百强报刊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