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新冠疫情话语中的批评隐喻分析

2023-02-10 21:06刘旭阳蔡昌卓
传媒 2023年1期
关键词:深层隐喻框架

文/刘旭阳 蔡昌卓

在有关新型冠状感染病毒疫情(简称“新冠疫情”)的话语中存在着大量隐喻,对于隐喻的分析有助于深刻了解媒体所传递的大众对于新冠疫情的认知和情感,并朝着有利于防疫抗疫的方向对其进行引导。笔者以框架理论为依据对英文媒体上的新冠疫情话语中的概念隐喻的使用情况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揭示概念隐喻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一、隐喻、框架与意识形态

“框架”(Frame)作为人类学的一个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引入社会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和语言学等领域并得到不断发展。本世纪初Lakoff将框架的相关理论与认知语言学和神经认知科学结合,创立了框架理论,并将其运用于政治话语研究。框架是源于人类生活经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拥有的经验结构,单个的概念导入会自动激活系统中的其他概念,而概念又与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的选择相关联,适当语境下接触某词语会激活话语理解者大脑中与之相连的框架,并加强该词语与同一框架中其他词语的连通。两个框架之间如果通过激活的神经联系建立映射关系,便形成概念隐喻。人类是以框架和隐喻来思考的,这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基本共识。Lakoff将框架区分为表层框架和深层框架,表层框架是由语言表达激活的心理结构,该结构继而激活隐藏于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即深层框架。隐喻的表达方式激活了隐喻性表层框架。当个人大脑中被激活的深层框架和他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一致时,个人才能够更加容易接受话语。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来自于框架和隐喻,它们会建构我们的思想观念,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因此,隐喻研究的内容之一就是揭示隐喻能够激活的意识形态。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语料来自于美国杨百翰大学的Coronavirus Corpus,该语料库收集了自2020年1月份以来的20个英语国家的网络报刊和杂志上的新冠疫情语篇,语篇数量逐日增加,目前的库容为11.86亿。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批评隐喻分析,这是一种结合了批评话语分析、概念隐喻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Charteris-Black综合了批评话语分析和概念隐喻理论,将批评隐喻分析视为揭示语言使用者隐含意图和意识形态的隐喻分析方法,并提出了批评隐喻分析的三个步骤,即隐喻识别、隐喻描述、隐喻阐释。

在隐喻识别阶段,首先设定目标域的关键词为COVID-19,COVID,COVID-2019等,检索关键词前后4词距内的频率最高的前200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搭配词,对每个搭配词的上下文检索行观察,提取存在的概念隐喻。

隐喻描述阶段要建立隐喻与认知和语用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涉及读者如何理解隐喻。当使用概念隐喻时,读者的解释可能不会遵循文本作者的意图,并且读者有时可能会将具有隐喻意图的术语解释为字面意思。

隐喻阐释侧重于解释隐喻本身与上下文的相关性,从而揭示其所激活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按照以上步骤,本研究识别了西方媒体新冠疫情话语中存在的若干概念隐喻,其中战争、水、地震、竞赛、杂草、流感、工具、促变力量等概念出现的频次较高。以下将对他们进行描述和阐释。

三、战争隐喻:作为最核心的隐喻

人类对战争的感受是复杂、深刻和细微的,同时又由于战争概念涉及内涵较多,战争隐喻成为人们识别和感受世界、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战争隐喻被用来描述多种目标域,疾病也在此列。

本文通过分析得到的从源域到目标域的影射有:战争→以减缓和阻止疫情传播、救治染病人员为目的、有组织的种种行动,战役→以减缓和阻止疫情传播、救治染病人员为目的一次具体行动,战场、战线→开展防疫抗疫行动的区域,包括国家、地区、医院、学校、社区、交通工具等,我方→参加防疫抗疫的各个国家及人民,主要指西方国家,敌方→新冠病毒,我方军队和战士→参加防疫抗疫工作的医护人员及各类工作人员、志愿者等,战役类型→阻击战、防御战等,战略物资→口罩、防护服、氧气、消毒液等,我方特种武器→新冠病毒疫苗,战争胜负→局部及全局的抗疫成功。由此看来,战争隐喻主要目标域是防疫抗疫的过程,因其复杂的内涵而成为一个复杂的隐喻。

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及其他人员绝大多数被隐喻为warriors(与COVID的搭配频次为1002次)而非fighters(34次)或soldiers(41次),在这一组近义词中,warrior一词含有更多的敬意与赞美,因此隐喻语言中词语的选择本身就已经激活了大众对抗疫一线人员的奉献与爱国精神的赞誉的深层框架。在句(1)Vadodara’s Inorbit Mall has installed a sculpture to pay tribute to Covid warriors. “We have dedicated this to police, doctors, and common man who have collaboratively worked in the second wave and ensured everybody’s safety,” said Mall Manager Ritu.中,树立雕塑致敬抗疫一线人员的行为本身就明显地表达了民众对他们的敬意,也是对他们抗疫行动的一种激励措施;后一句话中抗疫人员的组成被再一次明确,即police,doctors,and common man,将多种职业、各层民众纳入warriors的范围,激活了全民团结抗疫的深层框架。

战争自然会有攻守。retreat一词作为敌我双方的共同战略术语,用在不同的上下文,激活不同的深层框架。当retreat的战略实施者是新冠肺炎,一般会激活希望框架,而当retreat的实施者为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时,这种撤退是逼不得已的、在最高日均感染数下做出的撤退决定,即暂停了宽松政策,对酒吧等公共场所实施禁令。

战争隐喻中的病毒是进攻的敌人,如killer、assassin、sniper等词的使用就凸显了敌人的危险和疯狂,能够激活恐惧框架,引起了受众对于病毒的恐惧心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受众对于病毒的警惕性,影响受众的健康行为习惯,从而有利于病毒防疫。

四、其他隐喻

隐喻的本质是人类使用一个领域的经验去理解或说明另一个领域的经验。人类对战争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理解和说明对新冠疫情的体验,这使战争隐喻成为新冠疫情的主要隐喻。然而战争只是人类认知领域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多种体验都可用于理解和说明人类对新冠疫情的体验,也就形成了新冠疫情的其他概念隐喻。

1.水的隐喻。水的隐喻的数量居于战争隐喻数量之后。与水的隐喻相关的词汇有wave、surge、resurgence、seasonal fluctuations等,从这些词汇就可以看出水的隐喻以水的体量和流速映射目标域新冠疫情的感染范围和速度。如句(2)“We’re no longer a wave or surge or surge upon a surge.We really are in the middle of a viral tsunami.”人们对于海浪的这种认知契合了新冠疫情重大感染可预知地反复出现这一特征,因此wave一词常常与first、second、third等几个序数词搭配,来指某地区或国家第几次大规模病毒感染的发生。surge也是新冠疫情描述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与wave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在强调病毒感染的速度与范围,不同之处在于surge不强调重复性,更加强调难以抗拒的迅猛来势。句(2)中作者在描述美国疫情现状的时候使用了与海水隐喻相关的三个词组:wave or surge,surge upon surge,in the middle of a viral tsunami,力量与破坏性递增,这样的隐喻不仅会激活恐惧的深层框架,还会激活悲观绝望的深层框架。对病毒持有一定的恐惧情绪有利于防疫抗疫行动的部署,但是过度的恐惧和悲观绝望则会使人们放弃积极的抵抗,不利于防疫抗疫工作的开展。

但水的季节性变化和疫情随着季节变化之间形成映射,激活浅层框架。同时,水的涨落是有规律可循和可以应对的,疫情亦是可预判和防范的,这种基于疫情变化规律的认知隐喻一定程度上激活了积极抗疫、抗疫必胜的信心框架。

2.地震隐喻。新冠疫情的地震隐喻集中在epicenter一词,震中是地震能量释放的区域,往往是遭受破坏最强的地区,以地震震中作为源域,其映射的目标域是病毒传播最严重的地区。这样的隐喻所激活的深层框架包括恐惧和及时救援的深层框架。

3.竞赛隐喻。竞赛隐喻与战争隐喻相似,目标域主要是防疫抗疫的过程。例如,在短语搭配型式“as+名词/代词+grapple with COVID-19”中,名词/代词多表达人的集体概念,如the world、our nation、we等。这种由as引导的小句在整个句子中作时间状语,“grapple with COVID-19”这个动作为主句动作的发生提供了背景。这样一个含有隐喻的状语小句所激活的深层框架能够引导人们随时保持“当我们开展一些活动的时候我们还处于疫情中”和“抗疫需要集体抗争”的这样的清醒意识。同时,根据人们对摔跤比赛的认知,参赛者一般势均力敌,要赢得比赛需要参与者的智慧、专注和坚持,也需要观众的加油助威和参与的热情。wrest和grapple来自于相似的生活经验,也是新冠病毒的竞赛隐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集体或个体和新冠病毒被隐喻为比赛中的对手,抗击疫情的过程就是一场摔跤比赛,摔打受伤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依赖最新获取的技能,即疫苗研制方面的突破,可以确保获取最终的胜利。这样的隐喻除了能够激活上述与grapple相关的框架,还能够激活“勇于承受损伤”和“抗疫必胜”的深层框架。

4.杂草隐喻。杂草对农业是产生负面影响的,但当今世界人类有多种方法控制杂草蔓延。病毒可以像杂草一样生长和蔓延,也可以像杂草一样被控制。将一种对人类生命带来威胁的病毒隐喻为对农作物带来减产的杂草,显然强调了新冠疫情对经济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突出了经济优先的原则,同时降低对新冠疫情危害严重性的评估,也就降低了人们对新冠疫情的恐惧心理。

5.流感隐喻。将新冠病毒感染隐喻为流感的国家领导人不止美国前总统Trump一人,如澳大利亚总理Morrison就认为新冠病毒感染就像恶性流感,英国新任卫生部长Sajid Javid也发表过“新冠病毒感染是流感”的言论,他们都认为在彻底消灭新冠病毒感染之前人类将像和流感共存一样和新冠病毒共存。新冠病毒感染和恶性流感都具有高传染性,这是流感隐喻的认知基础。根据人们的认知经验,流感虽然具有高传染性,但已经和人类共存已久,并不需要人类付出社交管控进而影响经济的代价。因此流感隐喻会激活“放开管控”的需求。尽管媒体对领导人的言论有所批评,但这样的批评也是出于“经济优先”的考虑。至此可以看到,不管是对流感隐喻的支持还是反对,都能够激活“经济优先”的深层框架。

6.工具隐喻和促变力量的隐喻。在语料库中“(not)use COVID as+noun”和“(not)use COVID to+verb短语型式出现的频次超过200,as之后的名词多为表达工具、机会、借口等含义,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机会和借口都可以被认为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抽象工具,因此这里把这类隐喻统称为工具隐喻。另外一个使用较多的隐喻短语型式为“COVID help(noun)+(to)verb”。从发现的隐喻句型中可以看到工具隐喻的主要映射对象是社会活动,包括政治、经济、工作、家庭生活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类主动利用新冠疫情实现各种目的,或者拒绝以其为工具,这一点符合人们对工具的认知,从而能够形成工具和新冠疫情之间的映射,这一映射激活的深层框架是人的主动性,即使面对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人类依然能够积极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世界进行改造。

“COVID force/push+noun+to verb”是另一个具有隐喻短语型式。新冠疫情被隐喻为一种迫使改变的力量,其主要映射对象也是社会活动,包括政治、经济、工作、家庭生活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在这种力量的影响下,人们不是完全被动的,人们被驱使的方向也不完全是悲观消极的。如我们发现的隐喻中有公司重建供应链、父亲在家承担更多家务、无纸化办公、弹性工作安排、数字货币支付等令人喜闻乐见的变化,这样的隐喻激活的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鼓励变革的深层框架。

7.与疫苗相关的隐喻。除了战争隐喻中提到的“疫苗是获胜的武器”这一隐喻之外,还发现其他有关疫苗的隐喻,包括:疫苗是救世英雄、大厦支柱、桥梁、通行证等,拒绝接种疫苗者是麻烦等。所有与疫苗相关的隐喻都激活了相信科技力量是战胜疫情的必备条件这一深层隐喻。

在鼓吹绝对自由的西方国家,是否接种疫苗是一位公民享有的绝对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但是截至2021年8月12日,美国仅有50.9%的人口完成疫苗接种,尤其南方各州普遍接种率较低,导致病毒快速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种西式自由价值观也进入了大众的讨论范围。拒绝接种疫苗的年轻人因为捍卫他们的自由而阻碍了美国的疫苗接种计划,成为美国社会的挑战,也有媒体将未接种疫苗者被视为社会的麻烦,构成所谓的另外一种“疫苗歧视”。这里“挑战和麻烦”的隐喻激活的深层框架是西方领导人以及民众对于西方一直鼓吹的自由价值观的质疑和挑战。

五、结语

本文中辨识了西方媒体中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战争、水、竞赛、杂草、流感、工具、促变力量等隐喻,以及与疫苗相关的救世英雄、大厦支柱、桥梁、通行等隐喻。这些隐喻所激活的深层结构包括爱国、团结、责任、奉献、专注、坚持、积极参与、信赖科技、激励措施、勇于承受损伤、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变革、对奉献者的尊敬与赞誉、经济优先等价值观,疫情可预判和防范、抗疫必胜等信念,以及警惕、恐惧、忧虑、悲观、退缩、恐惧、悲观、对政府不满等情绪。

在抗击新冠疫情以及应对其他重大灾难的过程中,西方媒体新冠话语隐喻所激活的深层框架的积极方面应当为全球国家借鉴;对于消极方面,尤其是对经济优先原则、悲观情绪等应当坚决批评和斗争;而对于恐惧和忧虑等情绪要辩证分析,适当的恐惧和忧虑有助于抗疫的部署,有利于动员民众,提高民众的警惕心,并赋予宣布紧急状态等非常规行动合法性,过度的恐惧和忧虑则会给民众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扰乱社会秩序。西方媒体中表达的负面价值观和西方民众对政府抗疫工作的不满与批评可用来和中国抗疫的成就进行对比,彰显我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构建中国的积极形象。

猜你喜欢
深层隐喻框架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K-框架和紧K-框架的算子扰动的稳定性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活的隐喻》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