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短视频中青年亚文化传播机制及其规制

2023-02-10 21:06张文嘉
传媒 2023年1期
关键词:亚文化文化发展

文/张文嘉

青年亚文化就是相对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流文化而存在的次文化,经常以一种先锋、叛逆、个性的风格回应主流文化的价值诉求与审美标准。全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中的青年亚文化评价独特的传播机制,正在对主流文化进行渗透影响,并形成了既互斥又互嵌的特殊关系。据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其中青年网民占比超60%。作为当前网络社会的核心构成,青年群体不仅是网络短视频的创作主体,而且还是消费主体。而他们生产的短视频受青年亚文化影响,内容和风格也不同程度地烙有青年亚文化痕迹,带有明显的圈层化特点,并在技术、人际、平台等因素作用下,呈现“出圈”传播趋势,最终演变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奇观。主要表现在存在边缘化、内容恶搞化和叙事反理性化,对主流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并诱发了许多传播风险,如果任由其发展,必然会对整个网络环境造成破坏,因此需要进行客观审视与研究。

一、网络短视频中的青年亚文化传播机制

网络虚拟空间场景的全覆盖性,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网民都能成为情绪传播的节点,经过复杂的群体结构作用后,会形成特定范围内的相似认知和认同,并在人际传播、技术加持下形成多维交互的传播循环链,这也是网络短视频中青年亚文化传播的基本逻辑路径,其中技术赋能下的传播环境、可模仿性的叠加传播、多维交互的集体重构则是三大关键要点。

1.技术赋能下开放性传播环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新媒体凭借技术手段形成了独特而新颖的传播机制,传播方式、传播渠道都变得更加开放,支持信息传播主客体展开多维度、双向度交互。特别是新媒体不再要求内容的严肃化,甚至鼓励内容的多元化、碎片化,如抖音、快手等,与青年亚文化特性存在高度契合,这也是为何这些短视频平台能够成为青年亚文化核心聚集地的主要原因。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加持。青年亚文化传播个体独特性、内容新奇性、方式颠覆性等价值诉求,与网络短视频算法推荐、用户订阅、碎片传播等传播环境,形成了一种内在的逻辑共振,在彼此交织中共同发展。

2.可模仿性的叠加传播。青年亚文化独特的表达机制、多元的价值诉求、直接的情感宣泄方式,都是青年网络短视频行为背后的意义所在。而其他受众通过模仿行为,将中心人物进行自我替换,或进行优化表达,不仅能够满足内心的多元化情感需求,而且能够实现情绪情感上的宣泄,进一步促进了青年亚文化短视频的叠加传播。目前,模仿短视频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表达自我、寻求认可的重要路径,如美妆博主的一个蒙娜丽莎仿装短视频走红后,许多青年受众会纷纷模仿,而其中许多人会进行内容创新,甚至达到超越原版的传播效果。这些短视频所引发青年网民的群体模仿行为,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无数受众的情感共鸣,充分满足青年群体被关注、被认同的心理诉求,最终推动青年亚文化的稳定发展。

3.多维交互的集体重构。网络短视频的低门槛性、操作简便性、交互开放性等特点,能够实现相同趣味人群的快速聚集,形成不同旨趣的社群,在消除个体孤独感的同时,促进人际交往,并由话题讨论、活动参与寻求更多认同感。而在社群之上的平台层面,还通过“挑战”“话题”等活动,鼓励受众制作多元短视频进行自我表达、观点传输、生活分享等,进而打造多维交互的共同体。在此过程中,青年网民个体能够直接面向社会,并寻求一定的社会支持,进而满足自我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在复杂的社群互动中重构集体生活,维系青年亚文化的生存活力。

二、网络短视频中的青年亚文化传播规制

青年亚文化短视频不仅满足了广大受众多元化的娱乐需求,而且为传媒行业发展提供了许多素材,丰富了新闻传播内容和表达方式。但同时,青年亚文化短视频也存在泛娱乐化表达、负面情绪宣泄、无思考行为等问题,对整个网络环境乃至社会秩序都带来了损害。英国学者苏格曼曾指出,青年亚文化属于一种新型精神鸦片。而如何规制青年亚文化短视频发展,消解其与主流文化的冲突,还需要采取渐进式、柔和式、层级化的策略,主要包括:

1.客观审视,选择性认可。要想实现对青年亚文化短视频的有效规制,前提在于对其形成正确认知,并进行选择性的认可。具体来讲,就是要对青年亚文化中与主流文化诉求相契合的部分加以提取并重新界定,然后采用主流文化价值符号加以转码表达,这样不仅能够实现青年亚文化的经济变现,而且能够拓展主流文化的发展空间,通过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注入冲淡双方冲突,达成某种层面的和解合作。2017年开始,主流媒体先后入驻抖音平台,开始探索新的传播模式,并在与青年亚文化的碰撞中实现了全面革新,效果显著。《新闻联播》2019年开设抖音账号,首条作品就是主持人康辉正式而不失娱乐的一句话:“关注联播的抖音号,我们一起抖起来,一起上热搜”,该视频获赞千万,《新闻联播》账号粉丝也迅速破亿。通过选择性认可和宣传,能够有效消除青年亚文化的陌生感,并在与主流文化的合作中转变角色,最终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的符号二次界定中消除“异己者”痕迹,发挥其正面传播效能。

2.科学引导,商业化收编。青年亚文化短视频的制作需要依托主流文化,而主流文化也需要从青年亚文化中提取有益元素促进自身革新,这完全打破了以往二元对立的格局,形成了相互借鉴、相互作用的关系。但需要明确的是,对短视频平台的过分依赖,很容易引起青年亚文化畸形发展的问题,进而对青年亚文化形成反向挤压,不利于双方健康发展。对此,主流文化应顺应时代发展,在客观审视青年亚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商业化收编,既要确保其有足够的创新发展空间,又要避免其无序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将首发网络平台选择为B站,在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碰撞中迸发出了极大效能,首播网络评分在9分以上,受到B站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广泛接受,最终完成破圈,迅速火遍网络,成为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商业化收编的成功典范。可以说,许多主流文化的前身都是小众的青年亚文化,因此我们必须要足够正视和重视,通过合理引导促进青年亚文化健康向上发展。

3.规制收编,强制性约束。对于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来讲,除了采取上述两种相对柔和的策略外,还需要强制性的规制收编,以营造健康发展环境,规范发展秩序。2018年,快手、火山小视频等平台因存在未成年孕妇主播等乱象,被国家广电总局约谈,随后相关应用全面下架进行整改。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持续加大短视频行业监督力度。其中明确规定网络短视频题目、背景、字幕、评论等不得出现损害国家形象、破坏法律制度、传播低级趣味、恶意诽谤他人等21类内容。如此一来,官方意识形态就将“越线”的青年亚文化界定为一种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和行为,而这必然会引发整个社会对青年亚文化内容和行为的“道德恐慌”,当然这里的“道德恐慌”是针对特定情境、个体或群体产生误会而引发的大众运动,会让大众将青年亚文化视为破坏社会秩序的异类存在,最终产生质疑和否定情绪,长此以往,青年亚文化就会失去生存土壤。当然,这只是针对个别青年亚文化内容和行为的强制收编,是对上述两种收编策略的有力补充,也是确保网络短视频中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结语

不同于以往任何阶段的青年亚文化语境,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消费主义文化、后现代主义文化等的共同作用下,网络短视频中的青年亚文化语境更具抵抗性和消解性,并出现了泛娱乐化、非理性表达、无思考行为、负能量聚集等问题,严重破坏了网络环境和价值秩序,特别是其征象与时代热点文化之间的呼应,能够产生较大的舆论影响,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面对全新的传播机制和发展语境,主流文化必须端正态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客观审视青年亚文化的存在,并通过选择性认可、商业化收编、强制性约束进行对话引导,确保青年亚文化健康向上发展的同时,促进移动短视频行业和主流文化的深融发展,以充分释放文化交融的潜在效能,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亚文化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把脉“腐败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