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廉政思想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的渗透

2023-02-10 21:37陈近欢
学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职员工廉政传统

陈近欢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福州 350100)

一、中国传统廉政思想的渊源与内涵

(一)中国传统廉政思想的渊源

中国廉政思想定位极高,一直是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早在春秋时期,《晏子春秋》中便提出了“廉者,政之本也”的观点,将廉政作为执政的基础与根本。战国时期沿袭了这一思想,并将之作为官员考核的一项基本要求。宋明两朝,廉洁更是成为官员自我要求的道德底线,同时廉政有了清晰的层次划分。如明代著名理学家、廉吏薛瑄在《从政录》中指出:“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元清两朝对于廉政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更提出了对廉洁的反面“贪者”的具体惩处措施。官员到任后,廉政守则内容要通过檄文的方式昭告天下,接受广泛监督,贪腐行为被查处后,轻者流放抄家、重者株连亲族。

(二)中国传统廉政思想的内涵

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涵盖范围较广,逐步成为衡量个体道德的重要标准之一,传统文化对于廉政思维以及具有廉政品德的人比较推崇。从廉政思想的演变视角来看,其从执政的合理性逐步向底层延伸,逐步成为对官员的基本要求之一,甚至拓展为普通人的道德基本要求。从廉政思想的层次视角来看,廉政思想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其一是惧怕法律的惩处,以个人长久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敢进行贪腐;其二是为了自身的名誉与声望而不能进行贪腐;其三是将廉政作为个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而不愿进行贪腐。这三个层面存在递进关系,出发点从法律要求上升到社会要求,进而提高到自身道德的要求,从中不难发现,廉政的基本内涵包括了法律、社会及道德的三个方面。

与此同时,在中国廉政思想的视域下,何为廉政也是讨论较为集中的命题之一。《周礼》中关于官员廉政考核的记载包括“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六个方面。由此可见,古代廉政思维中的“廉”不只包括现代意义中的清廉、廉洁,更多是一个官员执政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廉善”主要是对官员行政能力的考察,核心是善于解决问题;“廉能”主要是对官员的行政水平进行考察,核心是有领导及治理一方的能力;“廉敬”主要是对官员敬业值守的考察,核心是能够遵守职位本分,履行职位职责;“廉正”主要是对官员品行的考察,核心是在私德上具有榜样、引领的作用;“廉法”主要是对官员遵纪守法的考察,核心是能够遵纪守法并推行相关法度;“廉辩”主要是对官员思考能力的考察,核心是能够辨明是非、独立思考。

二、传统廉政思想与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融合

(一)坚持“依法治校”和“文化治校”相结合

中国传统廉政思想中将依法依规及社会要求下进行的廉洁要求归纳为第二与第三个层次,其中的“不得已”思想作为个人道德的补充来构建整体的廉政目标。在这一要求下,学校要推行“依法治校”和“文化治校”的双重模式,并进行有机及长效融合,做到规章制度与校园文化上的同步,从而达到提升校园总体廉洁程度的根本目的。依法治校的核心是通过明确的责任与权力边界,确定教职工的行为红线与底线,为教职员工的自我约束提供必要的法治基础。学校需要通过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等让廉洁思想深入人心,确保廉洁的最低要求“不敢贪”能够落到实处。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要融入廉洁的基本内容,使教职工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并形成以环境带动人、以人改造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实行“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理念

从中国传统廉政思想看,廉洁的最高要求是从思想上认同廉洁、从道德上追求廉洁,将廉洁作为剔除外部要求与环境影响后的自我约束。高校的教职员工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在长期为人师表的道德感召下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观念。中国传统廉政思维与本职工作相结合,有助于形成个人廉洁道德的高水平与高标准。从传统廉政思维出发,学校应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全校范围内的道德监督与约束,让教职员工参与管理、尊重管理,最终达到遵从管理的根本目的,从而全面建立学校廉洁的基本文化环境与氛围。

(三)树立勤俭节约的校园新风尚

在现代语境下,廉洁往往与贪腐相联系,这提升了人们对于廉洁的敏感程度,有效提高了廉洁的社会认同。需要注意的是,将廉洁与贪腐的简单对应是概念的缩小,并未对传统廉政思想进行有效融合。从传统廉政思想的角度看,廉洁包括了廉和洁两个层面,其中“洁”主要对应贪腐的反面,而“廉”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作风与能力。要想将传统廉政思想在高校廉洁建设中进行有效渗透,学校需要加强教职员工对廉的本质的深化理解,将日常行政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行为,奢靡、铺张、浪费等不良作风,“躺平”“少干少错”等不良思想纳入廉洁的评价系统之中,通过重新定义与宣传廉政的全新边界,让教职员工能够充分理解传统廉政思维,并将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勤俭节约的情况下提高行政工作效能。

(四)建立完善公正的监督考评机制

中国传统廉政思想讲究“赏罚分明”,不仅要树立廉政人员的正面典型,更要对反面典型予以惩处,这就需要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并设定科学的评价指标。高校应通过公开、公正的评价系统对教职员工的廉洁水平进行评价,尤其是需要找到教职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小问题”与“小毛病”,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从而将评价体系的价值与作用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利用公开的评价体系与具体指标,对教职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在不断的行为规范中提升教职员工的廉洁水平,从而打造廉洁高校的品牌形象与核心价值。

三、高校廉洁文化的建设路径

中国传统廉政思想与高校廉洁工作的有效融合能够为校园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从融合角度来看,校园廉洁工作要从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管理体系革新、建立健全考评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落实到具体的融合策略上来,则可以通过校园培训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新媒体建设等五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一)把廉洁文化贯穿到大学精神体系中

传统廉政思想在大学廉洁建设中的渗透要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首要前提。“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其核心是培养有抱负、有政治远见、有广博知识、有责任心的人。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精髓和品格魅力,它不仅包含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三个层面,还应包含廉洁精神,如尊重科学不唯权、唯才是用不滥权、崇尚民主不专权、严谨朴实不奢华、求真求实不浮夸、清正诚信不欺诈等。各个学校都有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校训,校训可以成为承载大学精神的最佳载体。首先校训耳熟能详,是每一名教职员工均能够理解并形成深刻印象的内容,将其赋予新时期的新意义,有助于提升精神建设效能。其次校训内涵丰富,多与廉洁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学校可以在不提出新要求的情况下,有效培养教职员工的廉洁思想。

(二)把廉洁文化贯穿到大学环境中

环境对个体的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学校应通过构建有利于廉洁的校园环境,达到教职员工能够主动廉洁作为的根本目的。在环境构建上,学校可以从教职员工所处环境的塑造入手,具体可以分为岗位环境、生活环境与活动环境三个方面。其中岗位环境的塑造最为重要,廉洁问题更多产生于岗位相关的范围内,因此学校在岗位环境中要以多种廉洁宣传为主导,形成立体的廉洁空间,使教职员工能够在优质环境的包围下开展相应的工作。如可以利用榜样招贴画、标语等方式营造廉洁氛围;以集中讨论等方式形成廉洁的共时文化;以最新研究成果展示等方式形成动态的廉洁思想体系等。在岗位环境之外,学校也要帮助教职员工在生活中绷紧廉洁的思想之弦,鼓励教职员工发扬勤俭、刻苦、奉献等优良传统,将工作中的廉洁带到生活中去,将生活中的廉洁引入工作中来。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学校还要精心打造活动环境,突出廉洁主题,形成对工作及生活的呼应。

(三)把廉洁文化贯穿到大学活动中

从教职员工的视角来看,大学活动包括了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职工活动三种。教学活动是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第一阵地,也是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与价值观的重要活动。在课堂活动中融合廉洁内容有助于提高教职员工的社会监督压力,促使其出于维护自身形象等需要而自觉产生廉洁要求。教研活动主要指教职员工参加以提升自身能力为核心的学习、培训、研讨等活动,教职员工是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受益者。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将廉洁教育纳入教研活动中去,采用更为灵活、丰富的方法来予以实现。如将廉洁教育与学科培训相结合,将廉洁教育与学风教育相结合,将廉洁教育与日常会议相结合,等等。职工活动主要指学校各类团体举行的非教学相关活动,如党建、团建等。此类活动有着教职员工参与热情较高等特征,学校可以利用较为轻松的氛围达到立体的廉洁教育。如在党建活动中融合更为丰富的廉洁教育,通过树立廉洁典型、通报典型贪腐问题等方式引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使廉洁思想能够“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党建实践。

(四)把廉洁文化贯穿到大学文化中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廉洁文化可以多形式、巧妙地被融入校园文化的各种载体和平台中,如在校园中的报告会、辩论赛、戏剧、小品、微视频、展览等常见的学生文化活动中,可以增设廉洁学堂、廉洁艺廊、廉洁剧场、廉洁文苑等专题;也可以依托社团开展书法、绘画、摄影、艺术设计、微小说、歌唱、舞蹈等形式的活动,广泛宣扬“崇德向善,清廉笃实”的廉洁文化,形成尊廉、崇廉、尚廉、爱廉的良好校园氛围。校园中的人文景观和建筑设施也具有隐形的教育功能,学校可以在主要道路上增设具有警示、劝诫、勉励作用的路牌,让师生员工时时处处感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学校还可以设计廉洁文化副产品,如名片、手工艺品、摄影、动漫、沙画、剪纸等,以达到纪念和传播的作用。

(五)把廉洁文化贯穿到大学新媒体中

高等学校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廉政思想的传播路径进行改造与升级,以达到适应当前信息传播特点的根本目的。在新媒体兴起的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如会议、报刊、宣传栏等已经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高校要在新媒体路径上持续发力,以适应教职员工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在具体构建方式上,学校可以选择较为常见的App、公众号、朋友圈等形式,将其作为有效的新媒体渠道。在内容层面上,高校要通过多种内容及载体,形成立体的新媒体宣传模式。具体而言,高校可以综合利用图文信息、短视频信息等载体,广泛引入纪录片、宣传片等第三方媒体资源,构建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内容体系,将宣传平台打造为集指引、宣传、教育、推广等多角度、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廉洁平台。

四、结语

传统廉政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现代廉洁思想来源于传统廉政思想,因此高校廉洁建设中应该溯本追源,从传统廉政思想中去找寻方法与答案。基于这一观点,文章重点探讨了传统廉政思想在高校廉洁建设中的渗透。首先,从典籍记载中找到关于廉政思想的论述,进而探讨其渊源及变迁,并深刻分析传统廉政文化的内涵。其次,从高校廉洁建设的角度探讨传统廉政文化的渗透方式,认为在传统廉政思想的渗透下,应从以人为本的管理升级、依法治校的路径升级、勤俭节约的道德升级、监督考评的制度升级等四个方面产生相应的作用。最后,结合高效廉洁建设实际,提出从大学精神、环境、活动、文化、新媒体等五个方面的建设路径,希望能够为后续的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廉政传统
教育部:加强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学校如何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以美国教职员工入职审查制度为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廉政之歌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