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以“石家庄市融创中心第一小学图书馆建设”为例

2023-02-10 21:37骆瑞肖
学周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学科图书馆空间

骆瑞肖

(河北省石家庄市融创中心第一小学,河北石家庄 050024)

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学校教学场景也随之发生变化,学校图书馆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入,图书馆由原来的信息共享空间逐步发展为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创客共享空间,图书馆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学校文化引领图书馆整体构想

学校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图书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的学术研究场所,因此,把握学校文化特征、加强图书馆建设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建设为学生认识自我、融智通慧、探索世界、创思达美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无限广阔的对话空间,使学生能够找到一条既便捷高效又充满智慧的“研究”之路,并为此不断付出努力。因此,学校的文化理念是图书馆建设的智慧源头,而图书馆的建设又为落实学校的文化理念、打造学校的文化品牌、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开辟了关键道路。

二、多维空间营造多元阅读场景

学校的每个空间都蕴藏着教育的内涵,空间的长度、宽度、温度、声音、画面等,都能在无声无息中给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以暗示和引导。校园里的大厅、走廊、教室、活动区、运动场、花园等皆是学习空间,书之意浸润校园环境的每一处,阅读就会在校园里自然发生。

融创中心第一小学阅读空间的整体设计,依托智慧校园建设,确立了“双A”阅读理念,即Anywhere——任何地方都可以是阅读的地方;Anytime——任何时刻都能成为阅读的时刻。班级图书角、廊道自主借还柜、活动区读书墙、朗读亭、阅读评测系统、家庭书屋等,都是阅读空间的组成部分,各空间各有侧重,相互依存,高频互动,无形中带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获得阅读的乐趣。各空间书籍常换常新,始终充满新鲜“血液”,保持吸引力。

在学校“泛阅读空间”不断生长的同时,图书馆空间设计也要加以提升。融创中心第一小学图书馆空间设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遵循开放性、流畅性、灵活性、趣味性等原则,采取“大空间、小隔断、全开放”的模式,为师生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人性化的阅读环境。场馆空间实现多功能分区,包含馆员工作区、图书检索区、自主借还区、开放式阅读区、小组讨论区、电子阅览区、主题阅读区、新书推荐区、小剧场、授课区等空间,各区域联动有序,动静分离。多维度的阅读资源,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多元化的学习开展,增强了相互之间的连接、融合、互动,让学生在人与人、人与科技,人与书之间找到一种情感纽带,激发了主动阅读、海量阅读的欲望。多功能的空间设置使跨时间、跨空间、跨学科、跨年龄的学习成为可能,图书馆变身为开放的生活场、全时段的学习场、动态的创意场,学生可以自由畅游书海,肆意发散思维。

三、信息技术赋能图书馆精准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兴起,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呈现出跃进态势,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图书馆中,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图书馆精准服务的品质,架构校园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框架。

馆藏资源是师生接收信息的“内容”与“载体”,类型丰富的阅读内容会让大脑中的神经元联结更加丰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多元的发展。学生处于技术和文化变革的前沿,他们要在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摆脱对阅读内容的认知局限和偏好,让学生充分、自由、全面地接触各种表达形式和内容的书籍。融创中心第一小学图书馆从趣味性、适切性、均衡性、知识性四大维度,对书籍进行优质配置,保证书目优质、类别多样,并且注重与学科的融合。图书馆设有学科阅读区、综合素养阅读区、绘本区、主题阅读区、电子阅读区等,各区域图书分级分类摆放,每本书都配置了定位芯片,通过自主检索机、自主借还机,师生可以更加快速地寻找到所需资源,更加快捷地办理借还手续,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便利和保障。

数字阅览区按照“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在线分类提供阅读书目,方便教师科学准确地为学生推荐指定图书。同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时显示班级、学生个人等不同阅读数据和报告,帮助教师实时追踪学生的阅读情况,掌握学生的阅读动态。

图书馆特别设置了智慧朗读亭,包含中小学生教材资源、普通话和英语口语测评模块资源包、朗读文章类资源、朗读背景音乐、专业朗读范文等50 多万种朗读资源,且所有资源实时更新,为学校朗读者提供了一个专业、智慧、时尚的朗读录音棚,喜欢朗读的学生可以高质量地录制朗读音频,作品会自动上传留声墙。“朗读亭+留声墙”的形成,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沉浸朗读、展示自我的全平台。技术赋能帮学生达成了一种更加自然而富有创造力的阅读方式。

四、基于素养建构图书馆校本课程

书香校园的建设不仅着眼于一所学校的图书馆馆藏是否丰富,阅读氛围是否浓厚,还应该站在大课程观的角度去审视。融创中心第一小学图书馆课程的建设注重与图书馆自主、智慧、互动、共生的特征一脉相承,围绕图书借阅、整本书阅读、学科阅读、课本剧表演四大内容,建构“阅·书馆、阅·学科、阅·策略、阅·戏剧”四大课程群,使学生的图书馆素养、信息素养、阅读素养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实现由知识到行为再到思维的动态生长过程。同时,每个课程群内部也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实现由浅入深、由基础能力到高阶能力的动态发展。

“阅·书馆”课程在低年级阶段主要以帮助学生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分区、了解图书分类、掌握图书自主借还流程,以及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为目标;中高年级阶段则开设图书上架、数字阅读、图书馆综合运用、设计图书馆展览会、设计主题阅读展馆等以项目学习方式为主的图书馆共创课程。

“阅·策略”课程依托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单元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从文本解读、教学指南、教学设计、读写结合、阅读活动、拓展阅读、阅读评测等多维度搭建“一书一网”的整本书阅读平台。平台以问题思考为支架,以阅读输出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驱动学生坚持阅读,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整本书阅读课分为三种课型——导读课、精读课和分享课,导读课主要结合与文本相关的生活趣事、文本创作背景、作者趣闻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精读课则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由浅阅读引向深阅读,同时采用思维导图形式梳理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选取精彩片段进行赏析,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分享课主要是将书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启发学生对书中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用写作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阅读将世界的丰富性植入学校,融入学科,衔接课堂,启动心智。教育部新颁布的2022 版义务教育新课标对学科阅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比如小学科学学科,新课标中涉及学科阅读的十七条制度,远远多于旧课标中的七条。好的学科图书,既要补充学科背景知识,又要让学生爱上阅读;既要与学科教学相契合,实现学科知识的整体建构,又要兼顾学生的理解与迁移,以实现学科素养的进阶。为了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融创中心第一小学图书馆设置了学科阅读专区,结合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架构“阅·学科”课程体系,梳理基于学科素养的“全学科、全年级”阅读书目,将阅读过程分为“铺垫阅读”“理解阅读”“迁移阅读”三部分,其中“铺垫阅读”提供充实的学科预备知识,实现学科认知的前期铺垫;“理解阅读”启发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实现学科思维进阶;“迁移阅读”引发知识的多维触角,培养学生知识整合与迁移的高阶能力。在学科阅读的基础上,建立学科间的联系,建立跨学科、超学科的阅读脉络。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化长廊,数不胜数的名人名著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将凝固的文字变成鲜活的剧本,“阅·戏剧”课程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新的文化天地。什么样的文本适合演课本剧?不同身份、性格的角色适合分配给谁?表演时加上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可以更生动地表现人物?如何把文本中叙述的语言改编成人物对话……这些都是“阅·戏剧”课程中的内容。在课本剧表演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把文字搬上了舞台,更加入了耳目一新和充满想象的剧情,文本中的故事在学生们的表演中瞬间变得生动逼真,学生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大大缩短了与作者、作品对话的距离。

五、主题活动助力阅读习惯养成

阅读空间的打造重在吸引学生的目光,课程体系的建立重在构建学生的知识联结,此外,师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还需要阅读活动来引领和延展。主题活动是图书馆建设的软设施,将阅读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不仅把书“读进去”,还能把书“读出来”,敢于表达和分享,从而使“个体、静态”的阅读转化为“集体、动态”的交流盛会。

例如学校开展了“名家进校园”活动,借助各种资源,邀请著名作家、学者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们在童年时期有更多的名家指导,让童心在阅读与写作的熏陶下熠熠生辉。再如学校开展了读书节、诗词盛会等大型主题活动,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呈现阅读成果,将阅读与美术相结合,与音乐相结合,将学生的阅读转化为色彩斑斓的书签、思维导图、海报、表演等,使学生共享“阅读”的乐趣。学校还可以在公众号上设置“阅读”专栏,以有声的方式定期推送学生绘声绘色的故事,结合问卷等互动功能,引导其他学生回答故事问题,使学生听有所思,听有所悟,听有所得。教师还要深入挖掘资源,推广亲子阅读,向家长发放“亲子共读倡议书”,推荐共读书目,定期组织家庭阅读讲座及研讨,邀请有经验的家长现身说法,介绍亲子阅读的好经验、好方法。

六、多元评价绘制阅读可视画像

评价的功能不仅是诊断,更重要的是激励和导向,因此阅读评价应紧密联系阅读进程,通过及时评价促使学生对阅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乐此不疲地投身到阅读活动中去。就阅读而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学生长于记忆,有的学生善于推理,有的学生擅长表达。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确立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从阅读数量、阅读习惯、阅读思考、阅读情感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校和教师可以将人工智能应用于阅读评价中,以全面、快速、精准地把握阅读数据,然后基于数据绘制学生的阅读画像,并给予精准指导。

图书馆借阅系统和阅读评测系统,共同构成了融创中心第一小学的学生阅读智能评价体系,为学生阅读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多元依据,同时也为学生深入阅读的推进提供了策略性建议和方案。阅读评测系统以问题思考为支架,以阅读输出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驱动学生坚持阅读,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得。同时,平台会清晰记录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轨迹与阅读数据,结合云计算生成学生阅读数字画像,从信息提取、解释推断、概括分析、评价鉴赏、创新运用五个维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考量,并给予精准指导。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达人的推荐、展示和分享,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学校可以综合学生的阅读数据,每个月评选出“阅读小博士”,并聘任为校园阅读宣传大使,向全校师生推广阅读,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与书为伴,延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被所阅读的内容塑造着的,图书馆建设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促进师生的阅读,使学生通过阅读图书提升阅读能力,促进自我教育。在网络与数字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正在引领学校图书馆建设的转型,打造“泛校园、多功能、智能化”的图书馆建造模式,实现图书馆无边界学习空间新样态,以最大限度地触发每个学生的才智和潜能,是未来图书馆的建设方向。阅读无处不在,成长随时发生。

猜你喜欢
学科图书馆空间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享空间
图书馆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