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政实践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以吉林大学MBA思政实践教育为例

2023-02-12 09:39王世强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政

王世强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2016 年9 月,我国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改革,明确了研究生教育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形式,并且做了相应的规定[1]。至此,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共同构建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其本身具备的特点,各方面的培养难度也随之加大。在“同一考核标准、同一评价体系”下,采取何种教育模式方法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合社会需求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成为各高校研究生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尤其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重要考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作为,是秉承人才培养根本要求的新动力[2]。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方向与质量。因此,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践创新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一文中指出,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研究生立大志、有大德,爱家国、馈社会的思想修为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青年人才的有力保障[3],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属于研究生培养范畴,作为我国高端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适应社会需求,近年来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专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4]。有别于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多是采用定向培养方式,他们在读书的同时正在社会各个岗位承担着重要的建设角色,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贡献着智慧与力量,担当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这使得非全日制研究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提到重要的日程。也应适应贯穿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主线与核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条原则。育人先立德,德才兼备须以德为先,缺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很难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也无法达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更不符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需求。因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非全日制研究生将个人成长意向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紧密结合,将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新人,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5]。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一)学生属性特点导致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短化现象

非全日制研究生多为定向培养,存在生源结构复杂、行业领域广泛、年龄跨度较大、思想认知差异、工作家庭压力大、社会阅历丰富、发展诉求强、群体性特征弱化、价值观念固化、学习动机多样等特点[4],导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提高思想水平等隐性能力方面出现短板,对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蕴含的价值观、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政治觉悟等内在要求缺少重视,而是过多关注能带来显性回报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外在方面。这些特点大大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工作成本与难度。非全日制研究生个体的内在需求和基本特征导致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不能与之完全契合,有违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和成长规律,教育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对已经过了思想政治教育“黄金可塑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必须投入更多的教育精力和成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存在淡化现象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当前多数高校仍然把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转入党组织关系,不能建立正式的非全日制基层党组织,出现不受重视的局面。高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尤其是定向培养的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主要集中在招生、教学、学位和日常学籍管理等方面,甚至有的高校当作创收的重要来源,缺乏针对性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现象比较严重,存在普遍的认识偏差。大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系统教育体系,没有成立专门的思政管理队伍[4],更没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经费和资源投入,严重制约了非全日制研究生高质量培养。

(三)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层面存在漠化现象

由于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读书的同时仍在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导致自身对思想学习、道德修养等关注较少。也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企业关注的更多是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而对于员工的思想教育情况乃至个人修养情况较为忽视。尤其是在一些企业单位中,大多认为重经营、抓效益才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头等大事,而思想政治工作是—项“锦上添花”的工作,只要按要求完成规定动作即可,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现象明显。上至高层下至中下层,都不同程度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心理。一些企业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中,党建工作所占的考核比重较小,而且由于没有硬性的考核内容和指标,更多的是打印象分和感情分[6],甚至都是一样的基础分。在这种心理的潜意识作用和现实情况的影响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思政教育缺乏重视,深入不够,效果不佳。

三、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创新模式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必须紧密契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性质特点,坚持目标导向,从问题出发,从思政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渗入、专门思政队伍建立、思政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等多个维度开展工作,开创符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吉林大学MBA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际特点和兴趣热点,利用“思政课程与思政实践”为支撑,大力开展“思政引领、立德修身”思政实践教育活动,创新思政实践教育模式,探索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服务根本任务[7],契合学生特点,深受学生认可的高效可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一)追忆峥嵘岁月,传承革命圣火系列参访实践活动

组织非全日制研究生学生组成参观团,集体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实训基地以及其他具有教育意义的基地或单位,使学生了解党史国情,了解社会和经济发展历程,坚定“四个自信”。2022 年至今,吉林大学MBA 教育中心组织MBA 学生到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杨靖宇烈士陵园、四平战役纪念馆、九台马鞍山等红色教育基地以及部分企业党支部、黄大年纪念馆、长春电影制片厂、鲁迅故居等德育基地进行实践教育学习15 次,受教育学生达1800 余人次。

(二)厚植爱国情感,感悟红色精神系列讲座提升活动

聚焦培根铸魂,强化价值引领,加强专题教育,增强非全日制研究生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主题班会、报告讲座、座谈交流会、小组讨论、读书报告会、专题学习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结合红色案例精神,开展忠党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等教育,丰富和深化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吉林大学MBA 教育中心实施开展了“思政引领、立德修身”思政教育系列讲座。一年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了“心怀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黄大年事迹报告、“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经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体会、“自立自强、逐梦前行,筑造仪器强国”“学习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踔厉奋进经济发展新征程”等9 场思政教育讲座活动。同时组织各班级通过主题班会、读书交流会等形式进行了多次的研讨交流,有效地提升了学习效果。

(三)弘扬红色文化,体味奋斗人生系列文化教育活动

红色文化是我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吸收、继承创新思想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实践精神、革命精神的载体,是我国文化中最为强劲的文化形态。同时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中舍生取义、博大宽容等思想和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吉林大学MBA 各个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例如集中观看了《望道》《我和我的父辈》《八佰》《长津湖》《志愿军》等红色教育电影,每学期开学举行红歌演唱活动;组织学生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进行“青春告白祖国”集体宣誓,组织参访中国传统文化基地和企业红色驿站,举办读书主题教育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让MBA 学生深入其中,了解党史、学习英雄,表达牢记初心、接续奋斗、勇担使命的时代心声,加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体味了奋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四)发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责任系列公益实践活动

公益是现代企业响应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传统文化和社会责任的延续。公益实践行动的推进,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也是具有深刻道德意义和现实功能的善举,契合和开拓了人们新时代的精神世界。吉林大学组织号召MBA 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开展的社区服务、挂职锻炼、扶贫活动、专业服务、义务劳动、慈善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思政辅导等社会公益服务。同时有组织地开展了关爱孤独症儿童、捐助乡村小学、抗击疫情志愿服务、爱护美化环境、公益彩虹跑等10 余次公益活动。通过公益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到公益助人的意义,形成了广泛持续的公益文化氛围。

(五)高扬时代精神,持续修身立德系列素养提升活动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自古以来,青年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中华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精髓[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时代建设者的青年要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必须筑牢道德根基,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养成,持续修身立德。吉林大学针对MBA非全日制研究生,提出了人文素养提升计划,通过以体拓智、职业发展、思想引领、产教融合等路径开展了一系列素养提升活动,例如素质拓展训练、读书品鉴沙龙、名家读书会、职业素养培训、如风音乐节、攀岩和越野挑战等,着力培养了MBA 学生尚德修身、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勇于开拓等素养能力,提高了德行品性。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开发契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模式,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与效果,引导非全日制研究生树立社会主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9]。

猜你喜欢
非全日制研究生思政
超过用工时长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不能成为免责挡箭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被歧视问题研究
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 学历偏见要不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