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

2023-02-12 09:39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思政

景 露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大思政”是指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的新思维、新方法,“大思政”的目的就是要把思政理论课与高校的日常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通过开设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还要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思政”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工作体系,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大思政”的指导思想,可以有效地扭转思政教学的窘境,提升高校思政教学质量。

一、“大思政”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融合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通常指社会实践教学,广义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于功能的不同,可以是课堂内,也可以是课堂外。而“大思政”提出了“社会即课堂”的全新思路,指明了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这里的“大”“小”绝不是规模上的区别,而是强调要引导学生将校园“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从而确保思政教育工作提质增效。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加快思政理论课创新步伐,一定以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为出发点,突出释放思政课的活力和实践性。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然后从新时代“大思政”的新理念出发,对高校的思政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实践教学除了要与理论课堂连接外,还要注重与学生专业、学生生活、地方资源连接,打造高质量“行走的思政课堂”,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和现实体验中提升感触和领悟能力,强化对中国发展理念的坚定信心,从而矢志不渝地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1],以此来保障思政实践教学的最大效用。

(二)时代性

思政课理论教学始终强调与时政的密切联系,实践教学也应如此。在教学中,不管是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内容上,“大思政”教育观要求思政课既要讲清楚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建设全局的关系;又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讲清楚“小我”与“大我”、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这表明“大思政”视角下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趋于丰富,内容的设计从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出发,强调课本与现实结合,既突出了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作用,又能直面大学生思想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确保理论照进现实。设计的实践活动要与时政相关的政策相一致,要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呼应,活动的同时也将最新的政治理念传递给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在教学手段上,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千篇一律的实践教学活动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这也对思政实践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思政教师可充分利用00 后大学生是“网上原住民”的身份特点,利用网络丰富教学方法、拓宽教育思路,拉近教师、学生的距离,使得思政教育能够入耳、入脑、入心。此外,新时代以来,各地“红馆”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思政教师应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

二、大思政视域下实践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大思政”理念也就是在思政教学中,突破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从而在更大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思政实践教育。想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思政实践教学。实际上,思政课教学并非思政课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需要其他学科教师的参与和配合[2]。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整个教学资源分配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无法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比如,有些学校因为师资的缺乏,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班级合并进行思政实践教学。此时教师需要面对较多的学生,也就无法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无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此外,在高校管理方面,学校在党委的领导下实行分工责任制,这样的制度安排,从理论上来说,就是统筹兼顾、协调统一;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各部门之间多是相互独立的,缺少纵向的联系与横向的沟通,导致了思政实践教学工作的单一性。

(二)实践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虽然体现了高校思政课程的共性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无法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首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所不同,高校思政理论课具有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从单元设计到学时分配都相对具体。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的自主性也比较大。所以,就目前而言,实践教学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有待进一步规划和调整。其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绝非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实践教学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理论课堂,与理论教学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激发思政教育的活力。高校目前开设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每门课程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必须考虑课程特有的指向性,而在现实教学中则出现了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脱节的情况。最后,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的时代性、多样性、趣味性也有待加强,千篇一律的实践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目前,高校开展的思政实践教学形式多为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完成实践报告,或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及其他节假日自行参观红色景点完成实践心得,最后将实践作业纳入期末考评中。学生为完成任务获得学分往往敷衍了事,并未真正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实践作业质量普遍不高,网上拷贝的现象明显。而校内开展的思政实践教学受到场地、经费、组织等条件的制约,并不能做到全覆盖,参与的同学往往是班级选出的代表,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进来。

现实中盛行的“实用主义”,也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只注重专业技术,而忽略了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表现,不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有些学生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这些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个别学生形成了“功利”倾向。

三、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搭建地方性教育平台,优化思政教育资源

思政教育也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是大学育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德树人观念下的要点内容。因此,如何进行思政课教学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通过统筹兼顾,能够推动思政工作不断发展,高校进行地方性思政教育实践平台构建,将大学的思政实践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思政实践教育资源共享,扩大思政实践教育覆盖面,实现思政实践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同时,通过地方性思政实践平台的构建,可以给各个学科的教师提供丰富的思政实践教学素材,让思政实践素材与专业课程进行结合,共同搭建“大思政”实践教育框架。在此平台基础上,可以通过设计思政实践教学的有关窗口,将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分为不同类别,如教学实践素材、教学案例等,利用平台实现思政实践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地区思政实践的教学效果。思政实践教育平台的搭建,能够突破传统思政教学限制,从而让不同的教师彼此分享教育教学成果,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助力思政实践教育持续性发展。

(二)构建“菜单化”内容,提高实践教育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要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3]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个性化内容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积极性。首先,应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应朝“菜单化”模式转变,要转变“千人一面”的局面,思政教师应不断扩充菜单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选择,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外,还可以将学校思政实践教学要求与企业用人需求相结合,以此将学生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进行衔接。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途径,实现思政课堂教育由学校到企业的延伸,从而实现两个阶段的有机结合,促进思政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最后,思政实践教学要与校本文化、地方资源相结合,立足学生生活实际,改善学生无从下手、敷衍了事的学习困境。

(三)统一“大思政”教育观念,提高学生参与度

“大思政”教育观念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而来,因此,在思政教育中,不能局限在思政教学本身所带来的教育效果,而是需要将思政实践教育融入教学管理、校园文化以及社会实践之中[4]。同时,“大思政”观念还将思政实践教育与其他活动之间进行了有效衔接,形成了一个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教育体系,使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淡化了完成任务、获取学分的功利性。此外,当思政教育覆盖整个校园时,也就在不经意间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针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实用主义”,高校还应发挥“大思政”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作用,将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相融合,全力释放“大思政课”的功能与作用,防止“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学“貌合神离”,以此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高校学生的发展。在“大思政”的理念指导下,需要与高校教育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对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信息化平台建设等进行综合优化,最终形成一种思政实践教学模式,从而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个性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思政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