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提升路径

2023-02-17 14:27李红沂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曹兆雪沂水县第三中学
财会学习 2023年3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评估管理

李红 沂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曹兆雪 沂水县第三中学

引言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动,对各类事业单位开展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等要素,这些要素不仅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项目和实施内容,也是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产生实际成效的重要抓手,所以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把内部控制作为促进单位发展的重要保障,保证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能够更好地享受到管理成果。事业单位必须从内部控制的每一个要素入手,形成闭环式管理,不断完善每一项业务所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遵循内部控制工作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尽可能多地把内部控制的触角延伸到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上,最大程度上实现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一、事业单位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的必要性

(一)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是符合新时期事业单位管理发展的需求,也是保证政府职能全面、有效履行的基础

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机构,事业单位的发展依赖于其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比如从实施层面和制度层面加以优化,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有效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水平主要从业务工作层面和单位自身建设层面上来体现,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过程中,都会通过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操作标准和实施细则,用以不断规范管理人员权力运行,如通过建立科学的、有效的、分级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总的来看,无论是从国家的宏观大局上,还是从各行政部门的实际管理中,都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建立了制度上的优势,对各项权利的约束和管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规范化水平,因此,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更好地实现事业单位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总体目标。

(二)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可以对各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管,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国家全额或者差额拨款,基于此,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运行、资金使用、资产处置等必须符合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可以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一套有机的相互监督和控制的完整体系。大多数的事业单位,都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入手,在原始凭证保存、存销信息录入、财务票据分类、数据汇总、制作报表等各个环节上实施多级审核和相互监督的制度,进行细致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一方面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对资产进行日常管理盘点,通过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周转率,采取实物保管、资产登记、实物盘点等措施,确保资产实物台账的一致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事业单位可以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对财政资金实施高效的管理,防止事业单位违规违法使用资金,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确保各项财务活动能够合理有序地开展。

(三)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是事业单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效规避风险的有力保证和必要措施

随着国家在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各级各地致力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运行,制定了详细的规定和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各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流程,间接地提高了事业单位对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视。在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之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不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还提供了详细的实施方法和实现路径。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规定,事业单位应该规范建立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组织领导,有力有效推动工作实施[1]。在内部控制中,风险防控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风险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得以体现,因为事业单位所坚持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单位的发展思路,所以说党风廉政建设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密切相关,都与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密不可分,也符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所以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从而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保障金融资金安全,提高机构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水平,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充分发挥内外部因素双重作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要合理解决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内部控制不到位、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在内外部双向发力,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发挥内部控制的价值提供一定的条件,确保事业单位管理的整体质量。

对外而言,要充分发挥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主导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覆盖到事业单位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上,采取一体化治理模式,即通过内外部监管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规范管理。二是应加快推动财务报告制度、审计评价制度、内部控制具体制度等审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最大范围地接受外部的监督,发挥国家治理现代化优势作用。三是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监督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通过加强培训教育,特别是单位的战略目标,一定要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再进一步将审计治理方法更好地适用于事业单位的日常审计监督中。对内而言,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内生动力,将单位内部控制与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联系起来,进一步转变管理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法,此外,要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分工,消除员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阻力和压力,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二)科学精准施策,提高内部控制各项措施的针对性

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重要业务活动进行科学精准的内部控制。为了能够更大限度地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水平,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法规和行业规则,事业单位应当把内部控制各项规定和要求作为最基本的遵循,还有预算分析与调整,以确保文件、记录和凭证能够完整真实地体现实际经济活动,以及决算编制和业绩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并确保其能够安全有效地保存。同时,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预算管理机制,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然后在理清每项经济活动对应的业务流程后建立起一套机制。除了这些,都应该提交单位领导小组集体研究,从而做出科学决策。任何个人不能不尊重集体的决定,甚至是随意改变集体的决策,以免滥用权力。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扎实有效地执行全面预算管理。一是从最开始的预算编制就要做到科学细致,监督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做到有机统一,最终实现紧密结合。例如,根据事业单位每一项业务的实际情况,编制总收支预算,细化各项预算,纳入具体项目。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约束,从源头上进行预算执行控制,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确保专项资金真正用于专项用途,防止专项资金被扣留或挪用。同时,在预算表中分别列示各具体项目,必须对资金的使用采取集体研究决策、透明公开使用,应根据事业单位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下一步的对策,并按规定程序适当调整。三是明确预算指标。在年度预算财务审批后,事业单位要及时制定合理的年度规划,以及详细的预算执行计划,并覆盖整个执行过程。同时,将日常管理与财务会计融合起来,重点加强对一些薄弱环节和关键岗位的控制,使责任落实到人,然后通过更加严格的预算管理,使内部控制体系得到平稳、有效的运行[2]。

(三)强化风险管控、优化监管方式,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首先,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为了促进内部控制效果和质量的提升,事业单位对单位内外部风险进行分析,更加科学识别潜在风险,并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实现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全面性。每个部门都是一个完整的单位,涵盖了内部控制的各个阶段,由于一些事业单位长期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的制约,其存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对风险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建立明确的目标,细分为具体的岗位职责,邀请专家和专业人士参与风险评估机制的建设过程,将风险评估机制应用于每一个工作岗位。为确保相关工作顺利进行,确保风险评估的完整性和精细化,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地与专业专家进行交流合作,虚心学习,为专家提供全面详细的相关信息,专家可调用风险评估系统,并与各部门的工作有效结合,形成单位总风险评估系统+各部门风险评估系统的综合立体分层评估模式,从而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各项风险评估,以分析是否存在任何超额支出,成本和管理目标是否一致,并分析原因并适时采取措施。同时,还需要构建一个动态风险评估机制,根据金融部门提供的信息,及时计算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评估。事业单位的风险因部门性质、所处时期和环境而异。

其次,加强业务监督。事业单位必须有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以发挥内部组织的作用。内部审计员不得同时担任内部会计师,而且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作为约束。内部审计员应定期监督检查,以及经常性地开展日常检查,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重点针对人员执行会计准则到不到位,会计人员有没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有没有认真履行职责,会计信息可信性怎么样等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继续提高内部审计员的业务和理论知识水平,及时掌握新的财务规则和会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四)完善信息沟通机制,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

事业单位应提高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信息沟通机制必须明确员工的职责,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使员工了解内部控制系统,并及时向领导报告其业务流程信息。同时,构建横向沟通与纵向沟通相结合的信息沟通渠道,为了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引入了内部控制软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视频会议、微信群等进行及时沟通和联络,实现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合作[3]。确保财务部门及时获取业务和资金活动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沟通系统,从而更好地进行财务处理,此外,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构建信息沟通机制,以了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各项政策决策的执行情况,并评估事业单位的业务风险和信息安全,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另外,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的实时通信系统。各部门应将内部控制信息及时上传至内部控制信息交换系统,并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使用。同时,减轻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可以构建智能化的内部控制系统,事业单位必须利用信息通信系统及时传递内部控制信息,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和分析。

(五)强化内部监控,以内部控制评价为主要手段提升内部控制质量

一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应该从现在开始,使固定资产管理者的重要性和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限得到加强。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中,由一名领导、一名分管领导和一个业务部门建立三级责任制,然后再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周期折旧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对于机制本身而言,可以根据年度赎回方法(即固定资产的预期寿命)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以明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并进行成本计算。二是加强过程监督。在事业单位内部应该融入新的公共服务理念,更好地运用于评估、监督和控制事业单位发展的全过程,从而精准分析出单位需要什么支持,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为之后的决策奠定基础[4]。三是扩大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内容。不仅要强调运行指标,还要能够从多个角度获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信息。只有更快地找到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快地解决相关问题,此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层应及时地将有关决策部署告知所有工作人员,营造出信息及时公开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激励工作人员积极建言献策。

结语

总之,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对于事业单位高效管理运作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理应根据自身的管理目标、实际运行情况、人员情况以及管理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同时,有关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管理需要,注重在系统梳理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加强对各项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把本单位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内部控制管理质量上,通过提高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向社会提供更有效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5]。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评估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评估依据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