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对口帮扶乡村学校美育的融合路径

2023-02-18 23:01王彦
关键词:全科美育学校

王彦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我国教育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出现教育不均衡现象。各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和措施,都在加大力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乡村学校如果只从追求所谓的“分数”上去努力或超越非乡村地区,可以说是不现实的。对于乡村教育来说,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双减”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乡村学校等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既有的条件,从“美育”入手,在学生教育的道路上实现人的素养全面发展进行探索,也不失为一条路径。

一、乡村学校的美育现状

2020 年10 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答记者会上,教育显示我国师资供需均衡状况总体上在逐步改善,但美育师资仍然存在较大城乡差距,有些地区如广西、青海、甘肃、江西等省份的乡村小学美育教师缺额率超过50%。我国的乡村教育一直以来都处于整个教育体系的相对薄弱端,乡村中小学美育工作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更是被忽视,其中的原因除了应试教育追求分数之外,还有美育师资的紧缺,所以“音体美舞”等又被归类为紧缺学科,这种局面不利于乡村教育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对乡村美育工作进行整体思考和探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美育融合是推动乡村中小学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在乡村中小学美育的融合过程中,应着眼于体系建构以利于美育长期的自身发展,避免一时一项目的阶段性工作,项目结束便回归原点,走入了教育政绩项目化误区。

乡村学校美育本质上也是“社会美育”的组成部分。早在20 世纪初时,蔡元培把美育场所分为三个范围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1]这里所指的社会教育可以理解为社会美育,蔡元培在杭州国立艺术院的开学典礼中,明确阐述了该校的办学宗旨是促进社会美育为宗旨。同时,也是其“美育代宗教说”思想的具体实践,重视国民艺术素养培养的体现。目前,中国乡村结构、观念及审美也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乡村艺术,无论是技艺传承,还是审美取向,都亟需正面引导与健康发展。乡村学校美育在其中的作用不可轻视,乡村学校作为社会美育的生成与传播阵地,在整个美育体系中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乡村学校美育面临着不少问题与困境,这些阻碍了乡村学校美育工作顺利推进与发展。

二、对口帮扶乡村学校美育的融合路径

振兴乡村的核心仍然在教育,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素养问题。基于乡村的特点,乡村学校美育在唤醒学生的美感和生活热爱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途径。乡村学校美育在资源平台、课程内容、师资支持等方面要实现常态化融合,是解决乡村学校美育工作的可借鉴路径。

(一)整合美育资源的校地融合

纵观各地乡村学校美育工作,资源平台的构建与支持普遍处于薄弱和被忽视的境地。在这个体系中,高校无疑是资源支持的核心层,如果没有高校积极投入乡村美育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说,很难形成行之有效的社会美育。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建设美丽乡村,乡村美育自然是题中之义。此外,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有具体落实乡村美育的要求与步骤,所以,校地融合是乡村学校美育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应发挥高校作用积极投入乡村学校美育建设。目前高校在对口支持乡村学校美育建设工作中,自身动力不足,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本地政府的规定任务,还没有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乡村学校美育建设。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艺术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艺术活动参与面小、艺术师资短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村学校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这些问题制约了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95/201401/163173.html。一直以来,艺术教育在学校各学科日常教学中经常受到挤占,欠发达地区及农村学校就更为严重,一方面因为长期以来的升学影响导致艺术教育弱化,另一方面基础教育学科设置客观上形成的副科观念。长期以来,高校在研究及探索利用乡村资源开展美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为不管是音乐,还是美术,或者是其他艺术形式,除了需要大量经费投入,还要求有持续的专业指导,是个投入大、产出小的难事。所以,乡村美育的校地融合需要着力调动行政指导力量和当地资源。

乡村美育的校地融合首先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各司其职。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乡村美育在学生思维养成、审美培养、性情培育中的重要意义。科学研究显示,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四年级之前,艺术素养在学生日后人生发展中的作用远远大于学科知识的获取。许多基础性学科知识在学生心智发育过程中通过间接学习或社会活动是可以自然获得,但影响人的审美与思维的艺术有着难以替代的年龄关键期。高校在开展乡村美育时,要重视对教育行政部门的美育科学宣传,特别是当地教育决策层,要打消这个群体在思想上的顾虑与政绩焦虑。如此,才能在师资培训、校园文化、课程教学、社团活动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是乡村学校美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二是高校要联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美育教师培训,建构起乡村学校美育“自我造血”能力。长期以来,由于乡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我国绝大多数的乡村美育发展相较城市是缓慢的。这有社会环境、家庭经济的因素,也有家长受教育水平和乡村资源有限的制约,无形之中城乡美育差距越来越大。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工作中对口帮扶的契机,组建专家团队为地方整体设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避免零散式的即兴式的活动计划,而是着眼于为当地培育种子美育教师,形成当地美育“名师-骨干-熟手”层次,采取“一校一种子”在职培养模式。高校可以根据当地地方特色,构建突出乡土特点的美育教师培训范式。我国广大的乡村本来就流传着诸多地方特色艺术形式,民间技艺、建筑、民乐、舞蹈、习俗等,这些历经数千年仍在农村中为民众所接受,有些师徒传承形式出现的艺术品类是需要高校专家团队进行提炼,甚至有些是学院派专家与地方艺术名师进行合作,引入高校课堂进而形成相应的培训课程应用于乡村教师培训之中。经过这种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资源整合,可以在行政力量主导下全方位挖掘当地美育资源,既有效地调动乡村学校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适合城市的美育模式并不一定符合乡村中小学的实际需要,高校在实施乡村美育的过程中,重点是要帮助地方形成整体性、乡土味的美育特色,从而推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更加重视这项工作。

(二)立足乡土文化的课程融合

乡村学校美育的根在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语境,乡村美育课程不能脱离乡土,盲目地向城市学校照搬照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重点关注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美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因校制宜,鼓励特色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②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从某种程度上说,以乡土文化作为美育资源也是城市学校无法复制和利用的,这反而是乡村美育的优势所在。“乡村学校美育,应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补充一些学生乐于学习也易于就地取材的内容,弥补美育课程的地域局限。”[2]除了美术,音乐舞蹈体育活动等都可以就地取材,和地方文艺形式结合起来,不仅有群众基础,而且有师资资源。这样,除了可以保护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乡村学校基于本地乡土文化的美育也为乡土文化走进学校,甚至走出本地提供了孕育载体。时至今日,广大乡村地区民间文化的振兴与传承,不能再单纯靠传统的师徒相授或开馆授徒的形式,教育和文化行政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学校在民间文化传承与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而美育课程融合是路径之一。

首先,高校联合当地教育和文化行政部门建立本区域校级非遗传承基地,搭建乡土文化课程建设平台。在广大乡村地区,绝大多数都在美术、曲艺、舞蹈等方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留和传承,在国家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前,有的或消亡,有的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乡村学校美育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非遗文化,将美育与非遗融合,建立区域传承基地。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邀请民间艺人走进中小学美育课堂,或是学校负责美育工作的教师接受民间艺人的培训,作为民间艺人的助手,开发相关的美育课程。此外,也可以以中心校为单位,建立民间艺人工作室,专门开展基于当地文艺品类的美育教学,并且在师生中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如广东省开展的戏曲进校园工作,在三大方言区,有粤剧、潮剧、汉剧等三类地方戏曲,这些剧种在当地都有着悠久的传统,如果能够推动进校园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势必将形成独具岭南特色的乡村美育风景。

其次,以乡土文化为内容的美育与语文课程的融合能有效实现美育与基础教育主要科目的有机对接。语文课程在学科特点上与音乐、美术、舞蹈等有天然的黏合度。语文课本的散文和诗词在色彩、情境、情感、图画、意境等方面都可以用音乐或美术学科来呈现其审美。由于师资力量的制约和资源条件限制,乡村学校的语文课堂往往从识字、组词、课文结构这些纯知识性输入为主,延续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乡村学校可以探索全科教学法,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全科教师培训,用音乐或美术进行语文教学。这种全科美育教学最适合经济欠发达且结构性缺编的乡村地区学校,需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寻求高校支持。据笔者开展的美育特色学校实践来看,全科美育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例如小学诗歌散文篇章可以采用春夏秋冬为主题,将其编成舞蹈,并将诗歌散文内容以朗诵形式呈现,将同学们分成若干组开展。如此,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对诗歌文本的内容有了直观感受。这种寓教于乐的过程也让学生记住了语文课程内容,一举多得,也契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此外,乡村学校语文课程可以充分利用郊野环境和农作物组织学生用画画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自我表达。教师可以把若干篇课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简单串联,在这些课文背后设置不同的情感故事,组织学生用绘画表现故事,可以避免语文课堂过于枯燥乏味,也能丰富课文的直观表现,引起学生的集体兴趣和小组协作。总之,立足本地的风土人情,将美育与语文课融合起来开展教学是教学相长的有益探索。

(三)打造全科素养的师资融合

乡村学校的师资数量、水平、学科结构受当地经济、编制和资源的影响,始终处于中国基础教育的薄弱端,学校美育工作是其中一个典型反映。在短时间内构建具备美育全科素养的师资队伍是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http://www.gov.cn//xinwen/2014-09/18/content_2752077.htm.这是国家从职前培养角度提出的全科教师培养目标。现在存量的小学乡村教师队伍也有必要从美育全科教师的角度,打造当地的全科教师。通俗说,就是在小学阶段,让老师能用音乐、美术、舞蹈、手工艺以及其他本地艺术方法开展语数外等主科教学。有人对这种全科教师形象表述为“语数英通吃,德音体美全扛”[3]。笔者在美育浸润计划教育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美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意义,主科教师若能做到“一主两兼”(即主教一门主科,兼任音乐、美术、舞蹈或其他艺术学科),对于主科教学效果、形式、个人发展等有着重要作用。这种兼任不是传统意义上应付式的教学,而是能学会用艺术学科手段去开展主科教学,达到美育全科的真正目的。

首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调研本区域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将有限的教师编制重点用于补充全科教师,特别是那些具有美育功底的师范生。这种师资补充方式将逐渐均衡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也可以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也为接下来的美育全科提前储备师资。“小学教育是全面素质性、基础素质性、综合素质性的教育。”[4]美育全科的目标是希望教师能够运用美育学科去教授主科内容,从而改变乡村地区教育不均衡,提升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及丰富课堂教学技能。所以,这种美育全科教师就意味着教师的学科整合能力、观察能力、艺术素养及兴趣爱好等方面是较强的。要达到以上的目标需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寻求并构建高校与小学教研探索“协同育人”“顶岗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从师资队伍更新换代上开展“源头治理”,形成美育全科教师的师资建设新机制。

其次,构建本区域存量教师队伍的美育全科改造行动计划。在不断补充新任全科教师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区域内的在岗教师同步实施美育技能的培训,使之形成同向发力。社会大众观念一直以来认为美育学科是属于基础教育副科,农村美育教师更是被大家认为无非唱唱跳跳和写写画画,也不是升学考试重点,故其发展一直滞后[5]。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更多出于升学考虑,长期以来也对美育的德育、审美功能认识不足,更遑论主科课程与美育学科进行融合。语数外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手法用美育学科的技能来实现,这种教学改革很少会在乡村学校出现,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岗语数外教师缺乏美育技能底蕴,[6]对这些老师的专项培训以往也没有受到重视。对美育全科教师在职培训,第一要搭建“U-G-S”协同合作培训领导架构,即高校、地方政府、乡村学校“三位一体”共同推进,从经费、学科资源、培训模式等各方面进行协作推进。第二是课程设计必须以简单实用的美育技能训练为主,培训方法主要以“工作坊”“案例教学”“技能实训”,引导教师如何在“语数外”教学中恰当使用美育技能进行课堂运用。第三是采用“种子教师”模式,在区域内乡村学校选拔有一定美育基础的语数外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将这部分教师打造成区域内美育全科种子选手,或者聘任为专项美育全科兼职教研员,以分片包干形式共同开发美育全科校本课程,开展主题化教学,形成以点带面的培育模式。

三、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全面实现城乡均衡化一体化发展,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在这个进程中,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不能脱离乡村群众对提升受教育层次的期盼,也不能一味地用枯燥乏味的传统方式简单化授课。整合美育资源的校地融合、美育课程融合、全科师资融合是乡村学校美育建设行之有效路径,值得深入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全科美育学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