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文科“4+模式”实训教学的创新探索

2023-02-22 13:00洪何苗袁晓帅
关键词:文科实训技能

洪何苗,刘 宇,袁晓帅

(1.蚌埠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2020 年6 月15 日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全国高教处长会议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中指出:“2019 年,全国高等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大力推进新农科、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四新’建设……[1]”正是新文科建设大力推进,为高等教育文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科专业实训教学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聚焦的话题,更是高校文科授课教师一直以来密切关注的领域和痛点所在。值得注意的是,三部委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对应用型高校提出“实训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要求。为确保文科实训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对高校实训总课时作出硬性要求,还要推动新文科背景下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与之相适宜的实训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平台与教学方法等。

一、文科传统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理念滞后

虽然文科传统实训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中提出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如在文科人才培养目标上以理论知识培养为主,实用技能训练为辅;在教学内容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等。同时存在不同文科专业各自为阵,实训教学资源存在规模小、重复性、低层次情况,也存在专业、知识、技能不融合情况,不能形成新文科专业建设新形态,制约了文科专业的发展。

(二)实训教学体系不完善

文科传统实训教学体系不完善,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训平台等方面无法与新文科具体要求紧密结合,出现滞后性。文科传统实训教学体系多是沿用之前课堂实训、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等形式。其中,课内实训教学以课堂上听说读写练习为主;校内实训教学以校内技能竞赛、实训室教学为主;校外实训以实习基地专业见习为主。各类实训既无法有机衔接,其体系内容又与行业、职业要求结合不紧密,对新文科的建设不能形成有效支撑性。

(三)实训教学平台功能单一

文科传统实训教学平台主要依托学校的文科实训室、校外实训教学基地等。其中,实训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实训案例建设不充分;实训方法主要以校内单功能实训室为场地,单个项目实训为主,实训方法单一;实训模式以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巩固训练,实训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未与当前“互联网+”社会发展同步调,与创新实践不相符合,与社会行业连接不充分,与学生能力需求对接不充分。新文科背景下,文科传统实训教学平台建设不能充分结合并发挥新文科的学科优势、专业特色以及社会的优质资源开展实训教学,容易使学生在反复的雷同训练中产生学习倦怠,难以支撑新文科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四)实训教学形式单一

文科传统实训教学多采用知识讲解、教师示范为主的形式,形式单一,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与便捷的技术,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同时,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不能调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4+模式”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与应用

当下实训教学已不再是理工科的专属。文科,尤其是新文科也在加强建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训课程。合理设计循序渐进、分层实施、覆盖全程文科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科学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文科实训教学模式,一方面,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和迈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推进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慕课平台开展课程实训,既可以对传统文科实训教学进行有效补充,又为文科实训教学开辟了新路径。

文科“4+模式”实训教学的创新探索,即树立“思政+”实训教学理念,构建“技能+”实训教学体系,打造“层次+”实训教学平台,探索“混合+”实训教学方法,既充分发挥文科实训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又推动新文科背景下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树立“思政+”实训教学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2]。这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文科实训教学的创新探索指明方向。文科实训教学不单单是文科知识反复实训,更要强调的是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树立“思政+”实训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文科实训教学除了要注重技能与专业技能的融合训练,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及价值层面的引导,将思政价值观念融入文科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引领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文科实训教学中加强课程中所蕴含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等德育元素教育,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教授更是具体提出,“我们的文科一定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拥抱科学技术的新文科,实现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科等不断交融交叉的新文科,是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密切联系的新文科”[3]。因而,这里的“思政+”既包括人文学科传统理论知识,还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思政、哲学社科科学、历史、地理人文底蕴的培养,以及与文理、文工、文医、文农、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交叉领域知识素养的学习。这要求在设计实训培养目标环节对其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设计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政+”情怀、视野与能力,使文科学生全面发展。如在“应用写作”实训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可以针对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与课程思政教育需求,精选各类有代表性的文种范文。如行政机关公文实训时,注意在实训中选取有理论性、政策性、指导性的例文开展实训指导。在实训中深挖具有专业、行业特色的思政教学内容,实现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融合与扩展。

(二)构建“技能+”实训教学体系

在传统文科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基础上,新文科还需要设计“技能+”实训教学体系。“技能+”一是指要有深厚扎实的文科专业基础技能;二是在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时代背景下,加强信息技术、数据统计等技能训练,培养文科生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增加文科专业学生创新研究能力;三是多元技能,通过实训掌握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解决复杂问题的多元能力,如创新能力、判断能力、谋划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每个学生本身已具备多元能力,但这其中有些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潜在能力,有些能力是外在能力。同时,外在能力的表现有高有低,必须通过实训锻炼,才能开发提高。如应用写作课程中生动有趣的轶事、文采斐然的佳作、纵横捭阖的情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应用写作知识,在学生进行写作实训的同时收获“文化育人”的功效。

构建“技能+”实训教学体系,可以通过设计文科专业基础技能、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技能、多元技能等方面实训项目,有效激发学生潜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文科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

(三)打造“层次+”实训教学平台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最后三点: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其中“融合发展,共建共享”也为“层次+”实训教学平台建设提供依据。“层次+”实训教学平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基础上,以提升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素质为目标,构建跨学科、专业的“层次+”实训教学平台。二是在学校、企事业单位共建共享的基础上,以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技能为目标,构建跨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层次+”实训教学平台。进而实现学科与专业的交叉,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互动,使学生获得“学科—科研—社会”“专业—职业—岗位”多层级训练,拓展人才培养空间,提高人才培养效率。有效解决文科实训不结合岗位,不联系社会行业等问题。如当前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会工作网”等平台就是企业与全国部分高校一起,为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工作经验着力打造的网络训练平台和终身职业技能支撑平台,实现“层次+”实训教学效果。

(四)探索“混合+”实训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在实训中获得“学科—科研—社会”“专业—职业—岗位”多层级训练,只有探索“混合+”实训教学方法,才能突破时间、空间、人员的限制。“混合+”实训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线上与线下的混合,使文科实训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校内与校外的混合,使文科实训突破校内实训教学人员的限制;专业与行业的混合,使文科实训突破传统教学内容的限制等。

如当前蚌埠学院借助“智慧校园”“泛雅教学平台”等方式探索开展“混合+”文科实训教学方法:通过在线实训教学方法、现场实训教学方法、远程实训教学方法,同时积极探索“以赛促练”“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开放实训”等多种实训教学方法,课内、课外并举,成效显著。积极引导学生将实训能力运用于各种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拓宽实践空间,由课堂拓展到课外,由书本拓展到社会。在考察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强化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察,并将学生平时参加多种实践活动的成果纳入课程成绩的考核范围(占30%)。同时,对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的获奖作品及发表的作品实行加分处理。

三、“4+模式”实训体系在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教育思想和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使“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落到实处,加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处理好基础主流学科与新文科关系,结合实训教学模式探索,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加快推进新文科综合实训教学中心的建设步伐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训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切实加强对实训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包括“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考核管理、加强研究交流、强化舆论引导”等。当前,新文科实训教学还存在教学资源缺乏,师资队伍不足等情况,重视新文科教育质量保障条件建设,一是加快文科专业实训硬件建设、经费投入;二是加大文科专业实训软件更新与维护;三是加强文科专业实训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多渠道、多方式加快推进新文科综合实训教学中心的建设步伐,才能加快推进新文科背景下文科“4+模式”实训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二)加快新文科各专业实训资源的多元融合

新文科的“新”要突出“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方面。“4+模式”文科专业实训教学的创新探索是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学校自身特点,合理优化专业、设置课程、创新模式,促进新文科之间开放合作、共建共享、协同创新。

如2012 年10 月,秘书学作为应用型文科专业首次出现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该专业代码为050107T,“T”表示特设专业,意为培养国家急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蚌埠学院注重优化专业,申请开设秘书学专业。同时在秘书学专业实训中,设置如“秘书职业认知实训模块”“秘书专业能力实训模块”“秘书职业技能实训模块”“秘书综合能力实训模块”等,并将每一模块又分设若干实训项目。这样分模块设计可以将秘书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实践、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专业必修课程实践、专业限选课程实践、专业任选课程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在文科实训室就能完成的循序渐进、分层实施、覆盖全程的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学生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蚌埠学院还打破学科专业界限,与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建立了蚌埠学院科学工作能力实训示范基地。该基地是涵盖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的综合型、现代化、开放共享的文科综合实训平台,包括文科岗位中通用能力、行政能力、人事能力、财务能力等多学科(专业)资源的多元融合,实现校内外新文科各专业实训资源的多元融合。

四、结语

实训环节是文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理解与融会贯通知识技巧的重要基础。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科“4+模式”实训教学的创新探索,可以结合各高校人才培养定位要求,树立“思政+”实训教学理念,构建“技能+”实训教学体系,打造“层次+”实训教学平台,探索“混合+”实训教学方法。开展新实训教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扩展新文科实训的育人、塑人功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及终身职业成长服务。

猜你喜欢
文科实训技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豆文科作品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孙文科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