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02-22 13:00王成刚刘天森
关键词:跨境培育贸易

王成刚,刘天森

(1.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近年来,随着全球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全球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全球新冠感染疫情背景下,随着国际快递业务和跨境电商海外仓在全球的日益普及,以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国际站等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全球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交易额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跨境电商B2B 交易方面,我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十分突出。根据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2021 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额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1.44 万亿元,同比增长24.5%。在此背景下,由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中数据显示,至2025 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将增长至2.5 万亿元,电子商务领域相关从业人数将达到7 000万,同时,未来5 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到985 万人。由此可见,为了能够充分地满足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中的人才需求,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相关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也就变得十分重要[1]。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实践来看,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活动具有专业性、国际性、综合性以及变化性等方面特征。为了强化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人才的相关属性,满足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活动的实际需求,相关人才培育主体就要强化针对跨境电子商务“π”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所谓“π”型人才是指拥有至少两种专业技能,并能将多门知识融会贯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π”下面的两竖指多种专业技能,而上面的一横指能将多门知识融会应用[2]。因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不仅要能够熟练地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知识、进出口报关业务、跨境电商平台店铺实操技能和至少一门外语,还要能够了解国际快递、国际法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规则、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跨境电子商务营销推广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还要能够将以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实践。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养不仅是提升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能够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电商企业的需求,还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一、目前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针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和本文的实践调研结果来看,当前我国培养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会在较大程度上限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

从当前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相关人才的培养现状来看,我国大专院校是培养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人才的主要渠道[3]。然而,从相关文献研究结论和本文的实践调研结论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相关培养机构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相关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这种问题不仅会导致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相关人才培养效率相对较低,还会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需求。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相关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很多相关培养机构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实践的了解相对较少。甚至部分国际贸易学专业方面的高校教师或管理者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也是知之甚少,因而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人才的培养缺乏足够的培养目标支撑。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部分相关培养机构开始认识到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但是相关培养机构了解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渠道相对较少,特别是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方面的校企合作实践特别少。因而导致相关培养机构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缺乏足够的针对性,进而会阻碍跨境电子商务“π”型人才的高效培养。

(二)人才培养手段较为单一

虽然目前已经有部分相关培养机构开始培养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相关人才,但是在很多相关培养机构中仍然存在着人才培养手段较为单一的问题[4]。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国内的大部分相关培养机构在培养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人才的过程中,相对重视从理论层面展开人才培养工作,缺乏足够的实践技能培养。然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更加需要能够掌握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实践技能的人才,特别是需要能够熟练掌控各类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店铺的操作技能的人才,如亚马逊平台店铺操作技能、速卖通平台店铺操作技能、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店铺操作技能等。但是受到软硬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相关培养机构无法开展此类实操技能的课程,只能开设部分跨境电子商务理论课程。甚至很多培养机构未带领学生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这种人才培养手段单一问题的长期存在会导致相关培养机构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实际需求脱节,从而无法培养出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

(三)相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从本文的实践调研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相关培养机构针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人才培养方面所配备的师资力量仍然较为薄弱[5]。首先,有些相关培养机构是聘请企业人员作为培训教师。这类教师均是临时聘请的,虽然他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从业经验,但是缺乏足够的理论讲授能力且教学技巧偏弱。因而,这部分教师基本上只能传授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店铺的实操技能,而无法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相关知识。其次,有些相关培养机构是基于现有师资力量,让原有教师在短期内临时学习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相关知识或实操技能,再为学生讲授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方面的相关知识[6]。这部分教师很少是毕业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专业的,且大都只是了解部分理论内容,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他们讲授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相对较为浅显的,缺乏足够的深度。由此可见,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师资力量,大都是非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专业人员,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人才专业培育能力较低。因而,目前的师资力量也很难能够培养出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

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养路径

基于前文的相关研究,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着的主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π”型人才培养现状,确定出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基于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的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问题,相关人才培育机构可以选择的培育路径如下。

首先,充分了解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相关培养机构应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全面地调研我国跨境电子商品贸易发展中的基本特征和相关贸易企业的实际活动状况,从而充分了解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相关企业对相关人才的具体需求情况。而且由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也应当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其中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养的变化必须要能够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实践需求的变化相匹配。该匹配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匹配关系。

其次,开展校企合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关培养机构在培养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过程中,要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多维度的校企合作,相关培训机构能够较为准确及时地了解到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企业最新的发展实践状况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跨境电商贸易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能够强化出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最后,定向化人才培养。相关培养机构还可以基于跨境电商贸易企业特殊属性人才的需求,定向化地培养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如黑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企业对于精通俄语的跨境电商贸易人才需求较大,那么相关培养机构就可以定向地培养精通俄语、国际贸易知识、跨境电商平台实操等技能的专业型人才。通过以上措施落实,必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强化相关培养机构培养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的针对性。

(二)丰富人才培养手段

针对当前大部分培养机构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养存在手段较为单一的问题,相关培养机构应当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尽早地解决这一问题。从相关培养机构可以具体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来看,有如下表现。

首先,课程内容设置要全面。一方面,相关培养机构要在教学课堂中丰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方面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如国际市场营销理论、国际报关流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规则、国际快递注意事项等内容,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论层面了解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发展的内在运行机理。另一方面,相关培养机构还应该建设专业性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试验课堂。即基于计算机设备,运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相关的模拟仿真软件,培养学员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方面的相关平台店铺运营的实操技能,如产品调研、产品上传、图片设计、文案撰写、产品删除、站内营销推广、站外营销以及客服工作等方面的实操技能。这部分实操技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工作技能。

其次,培育形式要多元化。相关培训机构不仅要在课堂上培育学生的相关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参观或实习。通过企业参观或实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整体过程以及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需要积累哪方面的技能,需要提升自己哪方面的基本素质,并且还能够为迅速进入跨境电商企业中的某个岗位而蓄力。

最后,培育结果考核形式要多样化。相关培养机构在针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的培育考核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形式考核其培育的结果。相关培养机构除了可以使用传统的试卷形式进行相应的人才考核以外,还可以结合使用实验报告、跨境电商平台营销绩效、企业实习评价、跨境电商理论研究论文等形式。通过多种形式考核相关人才的培育结果,能够从更加全面客观的角度反映出整体培育的效果。特别是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π”型人才培育方面来看,这种综合性跨境电商人才的培育结果考核,更加需要多样化的考核形式。

基于以上措施的持续落实,必然会有助于相关培育机构丰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的培养手段,提升相关人才的培养效率。

(三)提升相关师资教学能力

针对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相关培养机构的师资力量薄弱问题,相关培养机构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一,引进外部高素质讲师。相关培养机构可以通过聘请高素质的企业人员来对学生展开实践技能方面的高质量有效培训,提升学生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实操能力。从外部聘请的企业讲师不仅要有十分丰富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从业经验,同时还要具备多年的跨境电商贸易相关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理论储备。通过引进外部的高素质讲师,能够较为有效地让学生了解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相关市场行情,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操技能及其注意事项。

第二,系统且深入地培训现有教师。相关培养机构还可以组织现有教师参与专业性强的跨境电子商务培训活动,周期性地深入学习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相关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关培育机构现有教师的优点是学习能力强,缺点是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实践经验少。因而,只要能够给现有教师提供充足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必然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现有教师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方面的综合教育能力。从而基于培养机构现有的师资力量,强化相关师资的教学能力,形成稳定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教师团队,最终为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师资保障。

通过以上措施的全面落实,相关培育机构必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相关师资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课程方面的整体教育能力,从而为提升相关培养机构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育能力提供重要的教育基础。

三、结语

基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和问题。为了能够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培养机构必须要基于现有的发展现状,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提升相关机构培养跨境电子商务贸易“π”型人才的培养能力。

猜你喜欢
跨境培育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