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2023-02-22 14:07武艳梅张丽丽孟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胜任医学生岗位

武艳梅 张丽丽 孟君

岗位胜任力是指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中,本人不仅能够胜任本工作,并且具备在此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素质和能力[1]。2014 年,教育部等六部委颁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深化开展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2017 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度岗位胜任力的医学人才以最终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刻不容缓。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2018 年成为锦州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在不断的摸索与创新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1+3+3”的教学管理模式,即以提高临床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临床能力培养、开展人文素质教育3 个教学手段,实施双主体教学管理、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现代化教学配套设施3 个保障措施,为提高医学生的学习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以及医学人文素质等职业素养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1 确立以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非直属附属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高校临床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虽承担了医学教育中临床医学理论与实践部分的教学职能[2-3],但由于其在成为非直属附属医院前只负责临床实习教学,缺乏长期、规范的教学积淀,其师资水平、教学管理、学生教育以及教学配套投入等方面较直属附属医院仍存在较大差距[4-5],导致其教学质量不能与附属医院达到同质化,医学生毕业后岗位胜任能力不足。孙宝志等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医学及相关知识、临床技能与疾病预防、学术科研与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与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等6大维度。依据此胜任力模型,医院根据现阶段医学教育任务及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全方位育人的教学宗旨、将培养医学生的学习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医学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目标,构建了“1+3+3”教学管理模式,确保医学生毕业后能够收获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的临床技能、良好的临床思维、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好的人文素养等职业素质。

2 三大教学手段

2.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多元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创新教学方法是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说,学生听,教学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6-7]。医院以科研立项为抓手,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将医院在临床及科研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转化到临床教学中加以传授。将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团队式教学、标准化病人、小组讨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人文沟通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将腾讯会议、雨课堂、钉钉等软件引入教学,使用微信、QQ 师生交流互动,利用数字资源,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等感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习变得生动、立体、高效,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2 加强以提升临床专业技能为目标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岗位胜任力,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是教与学的基础和依据[8]。医院增加实践教学比例[9-10],改现行“松散式”的临床技能教学为“规范化”教学,制定明确的技能教学计划,使医学临床技能教学目标明确、内容明确、标准明确。注重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相联系、相互补充。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不仅包含病史的收集与沟通技能、体格检查、基本技能操作(如无菌术、穿刺术、插管术、切开术、急救技术等等),还包含了辅助检查结果的识读和分析、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医院积极开展临床教师教学查房竞赛、学生临床技能操作竞赛、临床教学课件制作竞赛、学生书写病历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知名专家讲座、院级会诊、院级病例讨论,使医学生临床能力得到实操演练。

2.3 开展以职业情感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

本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注重传道授业解惑与育人育才有机统一。医院将弘扬医院优良文化,医学人文教育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专业课程与人文教育有效统一三条主线,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娴熟技术的展示和仁爱情感的渗透,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和“关注健康,敬佑生命”的职业精神,培养人文素养,感悟慎独品质和仁爱情怀,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模式。(1)传承并发扬医院文化。在入学伊始,科研教务部即邀请宣传部开展医院文化专题培训,结合实例及医院的改革历程将医院“医者父母心”院训,“百姓信赖,员工幸福”的企业愿景介绍给学生,培养其做一名负责任的医生信念。(2)注重医学人文教育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本院开设临床沟通课程采用巴林特小组结合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设计不同的临床病例、冲突场景以及聚焦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编排和演绎,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体验及感悟,将医生应具备的道德、品格以及人文素养隐藏式的融入课程[11]。(3)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统一。本院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组织教师发掘专业课程中的隐形思政元素,包括与知识点有关的政策法规、历史文化、医学伦理、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等,通过多维度、多路径、隐性或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融入课程教育中。比如在课堂上通过讲授法介绍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树立制度自信;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以及PBL 教学法、标准化病人、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培养学生从医的道德观及人文素养;通过在科普日的义诊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等。思政元素在课程的运用中提倡少而精,原则上不超过课堂时间的10%[12]。

3 三个保障措施

3.1 实施“双主体”教学管理模式,强化医院临床教学职能

在成为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后,将锦州医科大学校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方式等环节有机融入本院的教学管理,坚持以高等医学教育为导向,强化医院临床教学职能。完善教学组织机构,建立健全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科研教务部、教研室(临床科室)三级教学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医院教学体系建设等重大教学事项由院长牵头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主管教学副院长对教学工作全面负责。科研教务部负责执行并组织落实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的推进贯彻落实。科研教务部设有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各司其职,有考核并与绩效挂钩。科研教务部下根据临床教学的需要设立临床教研室,每个教研室配备1 名教研室主任和1 名秘书,负责具体教学任务的落实与执行[13]。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合理、规范的教学制度是做好临床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保证,其影响将辐射到临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医院重新梳理并完善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完整体系,包括(1)政策指导性制度,包括日常教学管理、对教师的激励措施等。(2)纲领指导性制度,即以学校培养方案为准则的基础上,结合非直属附属医院实际,完善、细化实践教学计划,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3)教学活动规范质量手册:统一确定见习课教学、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教学活动的规范、流程。(4)专项方案措施性制度,包括师资培训、考核等计划方案制度。(5)教学评价标准,包括教学评价标准和监控记录。上述各项制度之间注重彼此协同,相互衔接和支撑,使执行者有章可循,使管理者监督有据。见表1。

表1 教学制度体系

构建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估体系。教学督导是医院教学内部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质量监控手段。监控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找到科学的控制点,不仅监控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要有效地监控教学的全过程[14]。医院采取院校联合,各有侧重的督导方式,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督导体系。学校和医院共同组织专家制定出教学标准,编写临床实习手册,制定教学活动规范质量手册[15]。定期邀请学校专家到进行教学监督检查,了解教师授课情况、教案书写情况,学生管理情况,并在医院内部成立教学督导专家组,建立领导、督导专家、教研室(临床科室)主任、教师同行、学生评价机制,内容涵盖教学管理、教学听课、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通过远程听课与现场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克服评价主体和手段单一的弊端。运用PDCA 工具闭环管理,将教学督导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理,反馈,形成整改意见,限时整改,持续监督,保证质量持续改进。实现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的监控。“互联网+”时代,院校沟通即时、高效,使学生从以前由学校的单一管理变为学校、医院的“双主体”管理,提高教学规范性和科学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3.2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模式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16]。医院创建人才评定机制,完善教师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努力形成教师潜心教学和科研的良好氛围[17]。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医院以学科建设为抓手,通过与西京消化病医院、迪安诊断、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等国内知名品牌合作,聘请院士、专业领域内大专家来本院授课,创造条件选派优秀教师出国研学,为教师搭建高水平平台,拓展教师的临床视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拓宽教师培养路径,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行教师专业化。建设以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组成的理论授课教师和以主治医师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教师两只师资队伍,统一进行教学能力系列培训,包括教学基本功要素、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并统一参加国家大学教师资格培训及考试,获取专业教师资格证书。对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始终优化教师队伍。

3.3 打造现代化教学配套设施,提升医院办学条件。

医院重视教学硬件建设,大力改善教学条件。(1)加强临床技能实践中心建设。以直属附属医院技能中心为标准,及时更新教学模拟辅助设备,引进虚拟场景仿真教学系统,建立了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中心,全方位保障技能培训条件。(2)引入人卫题库、医学教学理论考试系统,开展远程训练、实现线上判卷、成绩公布,试卷分析,直观快捷的对师生的教与学进行评估与反馈。引入临床思维训练系统软件,精选典型案例,考察学生临床诊疗能力,系统智能化的跟踪和评价学生受训思维过程。(3)建立电子图书馆,购买专业数据库,方便教师、学生查询文献,进一步提升医院信息化能力。

4 “1+3+3”管理模式取得的成效

经过3 年的探索与实践,本院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教学管理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临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丰硕。3 年里完成锦州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3 项,一流本科课程1 项,锦州医科大学讨论课案例编写3 项,发表各级各类教学论文16 篇,获盘锦市自然成果奖2 项。在锦州医科大学多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中名列第一。

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医院现有48名教师获聘锦州医科大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师获得全国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锦州医科大学举办的教学能手竞赛现场授课一等奖,临床教学查房竞赛中两项二等奖,3 人获得锦州医科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生在锦州医科大学临床技能竞赛和临床能力竞赛中包揽一等奖。

实现了教师、学生对教学过程满意度提升,学生考核成绩提升,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得到了所属高校的认可,收获了社会影响力,为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持续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5 讨论

“1+3+3”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强化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教学职能,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和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但是“1+3+3”教学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如何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长时间真实有效地得到用人单位对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追踪反馈以完善优化岗位胜任力的核心指标和评价体系,今后都需要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和尝试,为岗位胜任力的内涵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总之,培养合格的具有高度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医学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持续、系统的教育工程,关系到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进展、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持续发展,医院将继续探索“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围绕疾病预防、学术科研、管理管理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设计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胜任医学生岗位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