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对共同富裕的认知与传播策略研究

2023-02-23 18:32邓显超黄雪辉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界共同富裕现代化

邓显超, 黄雪辉

(江西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0 引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对人类现实发展问题的高度关切。2021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1]141。2022 年10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21,而中国式现代化又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22。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对共同富裕的追求和重视,吸引了海外学界的关注。 他们纷纷通过新闻报道、媒体采访、论文著作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系统梳理海外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与评价,有助于我们及时掌握海外相关研究动向,为国内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对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海外对共同富裕的认知要点

富裕是世界各国在实现和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目标, 而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立场。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共同富裕的重视,海外学界也将注意力聚焦到共同富裕上面,从思想来源、时代意义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了多维度的研究。

1.1 对共同富裕思想来源的认识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有其思想源流。 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来源,海外学界大致有以下三点认识。

一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 共同富裕思想发轫于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以所有人富裕为目的”找到原初表达,可见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和追求,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选择。 香港大学的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指出,在“共同富裕”的旗帜下,政府努力消除绝对贫困,减少贫富分化,“共产主义和儒家思想都已卷土重来,并将塑造中国的未来”。[3]

二是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重要论述。 土耳其中国商业促进与友好协会主席阿德南(Adnan Akfirat)表示:“我知道毛主席那个时候就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提出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我很高兴能在这个时代让这样的理念得以实践,也很期待这一实践。 ”[4]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全球研究学院迈克尔·邓福德(Michael Dunford)则指出:“共同富裕”首次出现是在1953 年《人民日报》中一篇题为《社会主义道路是共同富裕道路》的文章;到20 世纪70 年代末,邓小平提出要让一些人和一些地方先富起来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加快实现共同富裕;而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对共同富裕的重视显著增强[5]。

三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阿德莱德大学的客座高级讲师劳伦·约翰斯顿(Lauren Johnston)表示,共同富裕概念有其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046—256 年的中国周朝,孔子在《礼记》中详细描述了大同世界的社会和行政形式,在大同世界里,寡妇和孤独者都能得到赡养,这也是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社会[6]。 在巴基斯坦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Mushahid Hussein Saeed)看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借鉴了中国历史和哲学,特别是孔子等哲学家的论述,一个社会需要和谐、稳定、学习、教育”[7]。

1.2 对共同富裕重要意义的认识

海外学界认为共同富裕不仅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还为其他追求共同富裕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新思路,为世界消除贫困实现人类社会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是共同富裕的推进有利于帮助中小企业发展, 缩小收入差距, 拉动经济增长。 如约翰·罗思义(John Ross)认为,“共同富裕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而且既符合经济发展事实,也符合经济理论”。[8]他还强调,中国提出的共同富裕将通过提振中国经济,最终实现提高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目的[9]。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戴维·古德曼(David Goodman)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通过创造更多机会,不断提升民众生活水平”。[10]

二是共同富裕的推进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政权稳定,不断改善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政治学教授夏明在BBC 中文的访问中形容,共同富裕是一种“兜底”的方式,即“让那些重新要返贫的人不至于完全堕入没法挽救的境地,最后成为社会动乱的根源”。[11]法图马塔·迪亚洛(Fatoumata Diallo)认为,“消除对政权存续的威胁和挑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长期关注的问题……中国对共同富裕的强调旨在消除具有政治威胁的‘社会矛盾’并确保未来社会稳定”。[12]桥水投资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创始人雷伊·达里奥(Ray Dalio)赞扬中国推动共同富裕的努力。他表示,“习近平主席推动的共同富裕有助于在人口中更平等地重新分配财富和机会”。[13]

三是为其他追求共同富裕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新思路新理念。 巴西前旅游部长和前巴西总统特别经济顾问亚历山德罗·戈隆比耶夫斯基·特谢拉(Alessandro Golombiewski Teixeira)指出,“经过百年探索,中国终于找到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为根本价值追求的新型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色之一,不仅改变了中国自身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走向”。[14]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副教授乔治·马格努斯(George Magnus)表示,这“有望将影响范围扩展到中国境外,惠及曾经从中国经济崛起中受益的外国参与者和国家”。[15]

1.3 对推进共同富裕路径的认识

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共同富裕逐步由构想变为可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愿望逐渐成为现实。 共同富裕是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逐步推进的,也是海外学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问题。

一是注重税收和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税收与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性[16]。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022 年10 月20 日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再次谈及‘共同富裕’概念,并指出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17]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外交学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斯瓦兰·辛格(Swaran Singh)也认为,“中国旨在通过改善收入分配制度来实现共同富裕”。[18]在消除极端贫困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来促进机会公平和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海外人士将税收和第三次分配错误理解为“劫富济贫”,认为共同富裕“可能会导致非常不确定的税收负担,这与法律规定的官方企业税率不同”。[19]显而易见,这种看法毫无根据,甚至是恶意中伤,暴露出他们对共同富裕的忌惮与不安。

二是对资本市场的监管。 克里斯·巴克利(Chris Buckley)在报道中指出,随着中国对阿里巴巴和滴滴等一些被指控滥用市场支配力的中国最大私营公司进行调查和罚款时,“资本市场将不再是资本家一夜暴富的天堂”。[20]迈克尔·邓福德也认为,解决资产所有权问题、限制资产市场化对解决财富和收入差距并促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5]。 与之相反的是,也有一些海外学者认为“如果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是以牺牲民营经济的发展为代价,那么这种胜利将是不可持续的”[21]。实际上,实现共同富裕不是靠哪一部分人来完成的,而是需要全国上下所有人共同发力,自然“也离不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参与”[22]。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安德烈·拉利伯特(André Laliberté)表示,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政府主要实施了四项社会政策, 即应急救灾、 医疗卫生和教育政策、“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以及生育保险——在此基础上,他又增加了住房公积金)、社会救助[23]27-50。纳纳克·卡夸尼(Nanak Kakwani)等人也表示,“劳动力市场绩效和社会政策的不断改善,帮助中国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4]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海外学者认为这种帮助人民的做法会滋生懒汉思想,与共同富裕政策初衷不符。对此,美国学者保罗·萨拉查(Paulo Salazar)认为,“共同繁荣的本质不是平均主义,而是通过提供更好的社会福利和更强大的社会安全网,完善再分配机制,缩小收入不平等,提高人民的整体福祉”。[25]乔治·马格努斯同样认为,“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复制欧洲式的社会福利模式”。[26]

总体来看,海外对共同富裕的认知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对“共同富裕”思想进行溯源时,海外学者能够认识到共同富裕理念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基因, 以及其中凸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特征,但他们并没有真正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中挖掘其内涵,也未能真正深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究共同富裕的演变历程与内涵变化。 第二,海外学者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共同富裕中蕴含的经济、政治、社会和世界意义,但也有部分海外学者持消极看法,无法客观认识和解读共同富裕,不断丑化、污蔑共同富裕的积极正向功能。 第三,海外学者认为中国通过税收和第三次分配、监管资本市场、完善民生保障等推动共同富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有研究者主观认为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会损害大企业的利益,对大企业的发展造成威胁。 此外,他们主要聚焦政府采取措施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而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缩小城乡差距进而达到共同富裕的认识尚不充分,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还较为片面。

2 海外对共同富裕的认知特点

近年来,海外各界对共同富裕十分关注,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共同富裕的思想来源、时代意义和实践路径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 尽管海外对共同富裕的研究各有侧重,但也存在一些共通之处。 大体来讲,海外对共同富裕的认知与评价在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2.1 研究主体多元化

近年来,海外社会各界对共同富裕的研究热度持续上涨,关注共同富裕的研究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仅研究主体的数量繁多,而且研究主体的身份也多种多样。 一是从研究主体的地域分布来看,不仅有发展中国家的专家学者,还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者,共同探究中国制度下的共同富裕,追溯中国成功的内在奥秘。 二是从研究主体的身份来看,不仅有研究所的研究员、智库的专家学者、大学教授,还有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媒体界人士等,他们频频发声,这些声音大多出现在新闻报道、媒体采访、学术期刊等,形成了一个较有影响的国际舆论场。 三是从研究主体的动机来看,随着党和国家对共同富裕的重视,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一些海外学者惊讶于中国发展成就而心生好奇,还有一些研究者希望能够从中国发展中寻求裨益,为全球治理寻找最佳方案和最优选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浓烈的研究兴趣,形成了研究共同富裕的一股热潮,所以研究共同富裕的主体数量不断上涨,其身份也呈现出多元性特征。

2.2 研究内容深入化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表达了对共同富裕的追求和期待,海外学界对此一直以来就有所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海外对共同富裕的研究逐渐深入化、系统化。 比如,有研究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领导人的讲话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角度对共同富裕循迹溯源,探寻其理论渊源和文化根脉;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探究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意义,不仅看到了共同富裕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还肯定了共同富裕是中国为世界其他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国家和民族提供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还有一些研究者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探究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路径。 由此可见,海外学界对共同富裕的研究不是单纯关注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 而是通过探寻中国共同富裕思想的来源,分析共同富裕的实现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思考中国是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的,从中国发展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可以说,海外对中国共同富裕的研究不是简单追求理解其内涵,还会深入了解其内涵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基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中国国情与具体实践进行分析。 他们的研究逐渐深入化、系统化,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化、延展化,对共同富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强。

2.3 研究结论多样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重要任务,海外学界对共同富裕投入了较多的注意力。 由于主体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和身份地位的不同,难免出现结论多样化的现象。比如对于长期关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研究者来说,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认同中国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普遍对共同富裕持有较高评价,肯定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所发挥的作用,认为“‘共同富裕’改革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政治说辞”。[27]在大多数海外学者对共同富裕持有客观中立态度的同时,也有一些研究者从西方标准和个人利益出发,对中国抱有成见和敌意,在解读共同富裕时容易提出不客观的看法或脱离现实的分析,主观认为“共同富裕可能带来的‘共同风险’大过所希望的‘共同繁荣’,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甚至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28]他们习惯以西方的概念和思维来解读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将西方标准作为普世标准,脱离中国实际来评判当今中国的发展,使得研究结论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这就导致他们在评判时带有主观、片面、狭隘的印记。 可见,海外学界对共同富裕既有积极肯定的正面认识,也存在负面评价,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3 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的海外传播策略

从他者棱镜中考察近年来海外学界对共同富裕的认知与评价,不难发现多数海外学者对共同富裕持客观中立态度,但也有部分研究者对中国带有固有偏见和有色眼镜,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行诋毁和歪曲,污名化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 加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影响,“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中国也尚未真正建立起与其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仍然遭受着西方大国的话语和叙事霸权的侵害,使得共同富裕在国际舆论场域处于不利地位,共同富裕的海外影响力还较为薄弱。 这也说明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海外传播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故此,未来学界可从知己知彼、交流交锋、自信自立、故事演绎等方面加强共同富裕的海外传播,不断增强共同富裕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3.1 知己知彼:及时跟踪评析海外相关研究动态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国内学界要想加大共同富裕的对外传播力度,首先就是要弄清楚海外学界对共同富裕的认知状况,对症下药。 加之海外学界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与评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所以很有必要对海外有关共同富裕的研究动态进行及时跟踪、理性分析。 一方面,要认识到海外学界对共同富裕的关注与研究,为进一步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明晰了重点,因而我们要及时关注并主动吸收其中客观、正确的观点,为我所用。 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由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海外学界对共同富裕的认知存有敌意、抵触和排斥,不能完全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富裕的推进与实施。 所以我们在了解海外学界对共同富裕进行积极评价的同时,也要理性地倾听其中不同的声音,认识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要坚定自信、保持理性,认真加以辨别,尤其是要警惕那些打着学术旗号攻击、抹黑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伪学术。 对于那些故意歪曲、恶意解读中国共同富裕的认识,要有理有据有力加以驳斥、及时澄清,以减少或避免不客观、错误的认知,为中国共同富裕的国外研究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3.2 交流交锋:增进同海外社会各界的交往交流

海外社会各界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中有积极的、客观的,也有消极、误解甚至歪曲的,这说明他们对共同富裕还未达成基本共识,也表明国内学界关于共同富裕的对外传播工作任重道远,仍然需要主动加强同海外社会各界的交往互动[29]。首先,要搭建交流交往平台及时解疑释惑。鼓励国内社会各界积极走出去,尤其是要学者、企业家、海外华侨、留学生等发挥自身作用,在与国外民众的日常交往交流中积极发声,为国外民众答疑解惑,减少误解、消除恐惧与偏见,让国外民众能够真正了解中国,真正理解和认可中国共同富裕。 其次,要主动举办论坛会议发出中国声音。 通过举办一系列学术论坛和会议,吸引国外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讨论,广泛倾听国际社会各界的声音,准确把握国外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情感倾向,并结合实际宣介中国经济发展、减贫等经验,发出中国声音。 最后,要在全人类共同问题上交流互鉴。 从全球视野出发,围绕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减贫、发展等热点话题,进行交流互鉴。 通过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根本问题和抵御共同风险的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最终找到解决各国问题的最佳选择与最优方案,推动全球共同富裕和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

3.3 自信自立:构建共同富裕的话语与叙事体系

共同富裕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因素,而海外学界对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存在着与中国实际脱节的现象,理论与现实的反差较大,对共同富裕的解读不符合中国客观实际。 他们习惯以西方的理论和思维来解读中国,喜欢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难免会对共同富裕存在误读和恶意。 实际上,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用西方的理论范式来解读中国的实践注定无法解决中国的问题,更无法解密中国成功的内在奥秘。 与之同时,我们自身的话语影响力还较为薄弱,在国际舆论场域处于不利地位,还未真正掌握国际话语权。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需要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和理论自信,构建起中国自身的话语与叙事体系。 一是要关注国际话语受众,挖掘与受众之间的共情通道,采取全球化、区域化和分众化表达,增强各国民众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和认同,拉近与国外民众的心理距离。 二是要融合多种媒介载体,借助新兴互联网媒体技术用好用活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不断提升对外传播的趣味性,形成共同富裕话语和叙事的多模态传播矩阵。 三是要打造新概念新表述,提炼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话语来传播共同富裕,把握话语主动权,冲破西方理论的束缚,做到用中国的话语和叙事体系来解读中国共同富裕,打破西方国家对人类社会现代化问题的话语和叙事霸权,着力破解新时代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扭转共同富裕在国际舆论的劣势,不断增强共同富裕的影响力。

3.4 故事演绎:讲好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追求与奋斗目标。 向世界介绍中国,讲好共同富裕的故事,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 如何向世界介绍中国共同富裕的奋斗故事,使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如何从国际视野出发,让世界对新时代中国共同富裕的故事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听得感动? 讲好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故事,就是要根植中国共同富裕实践,说有趣有理有据的话,讲清楚这些客观发展事实,用事实说服人。 讲好共同富裕的发展故事,就是要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讲中国经济发展伟大成就,推广中国经济成功经验,着力破解全球发展赤字问题;就是要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不仅要讲中国脱贫攻坚创造全球减贫奇迹的事实,还要讲在脱贫攻坚战中遇到的难题,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经验;就是要讲好抗击疫情的中国故事,讲中国共产党在抗击疫情中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使国际社会明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明白中国的决心和毅力。 通过讲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不断消除国际社会的“理解赤字”,增进海外社会各界对共同富裕的科学认知。

4 结语

本文系统梳理了海外学者对共同富裕的认知:一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领导人讲话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探究共同富裕思想的来源;二是从国内与国际两个视角分析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三是关注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在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是国内共同富裕研究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拓宽学术视野,为共同富裕的海外传播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有些内容还须进一步拓展。 诸如海外学界对共同富裕原因的探讨、内涵特质的研究有待深化。 在后续研究中继续关注海外对共同富裕方面的认识,加强海外对共同富裕的原因、内涵和特质等方面的梳理,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学界共同富裕现代化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边疆治理现代化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学界亮点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