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临床研究现状*

2023-02-24 04:23陈萌赵唯含张宇康正崔寅箫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焦泻心汤半夏

陈萌 赵唯含 张宇 康正 崔寅箫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与我国人民对中医药的认可程度提高,面对很多慢性疾病越来越多人选择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半夏泻心汤首载于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对其进行了补充,该方平调寒热、辛开苦降,是治疗痞证的代表方。临床可治疗胃溃疡、消化不良、胃炎等属寒热错杂的消化系统疾病,随着应用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医家使用该方治疗其他系统疾病,亦收获了很好的疗效。本文就半夏泻心汤的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中医认识概述

1.1方义 半夏泻心汤向源头追溯是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来,在原有基础上去柴胡加黄连。在原方中半夏与干姜相配是一对药对,它们共有辛温之性,黄连与黄芩辛苦相配清热,甘草、人参和大枣三者共有甘温之性,共用可以益气补虚。这几味药同时使用可以起到辛开苦降,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效。半夏泻心汤在古代临床作为和解剂常用来治疗肝脾不和,寒热错杂之证。

1.2病位、病机认识 半夏泻心汤病位从脏腑定位在中焦脾胃,由于中焦气机升降失宜,导致气机逆乱形成痞证。从中医学基础理论我们可知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与胃升降相因,当气机失常时这一平衡就会被打乱,导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聚于中焦脾胃出现痞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也说到:“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1]从六经定位其病位为太阴阳明。关于“痞证”吴崑在《医方考》中提到伤寒下之早,胸满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2]。从经典条文中可以分析可得半夏泻心汤是治疗由于中焦气机升降逆乱而致的痞证。其痞证是由于少阳误下,损伤中焦脾阳,寒从中生,同时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湿热生于中焦,故为寒热错杂。然本虚为脾虚,标实则体现在寒热错杂。故临床上将半夏泻心汤主要病机概括为寒热错杂,本虚标实。

1.3历史沿革 半夏泻心汤自古至今都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它最早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书中149条记载到:“伤寒五六日……复予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汤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3]《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也谈到:“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4]王焘《外台秘要》中这样记载:“疗上焦虚寒,肠鸣下利,心下痞坚,半夏泻心汤方。”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对半夏泻心汤也有记载说:“其治心下痞满而不痛者。”以上医家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痞证”。然也有不同医家运用其治疗其他疾病。孙思邈就在《备急千金方》中这样说到:“泻心汤治老小下利,水谷不消,肠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不利,并治霍乱。”[5]此处孙思邈则用泻心汤治疗痢疾,霍乱等疾病,为后世医家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其他疾病打下基础。《临证医案指南》[6]中论述“半夏泻心汤去大枣、甘草、加枳实用来治疗疟疾。”《温病条辨·中焦篇》[7]中说到:“滞下湿热内蕴,中焦痞结,神识昏乱,泻心汤主之。”

2 现代临床应用

现代临床工作者对于半夏泻心汤在临床的应用也做了非常多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消化不良、胃炎、溃疡病、抗Hp、肿瘤、糖尿病、失眠等。

2.1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道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以上腹不适为主要症状,但不能以代谢性病变或者器质性病变等来解释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一类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早饱,呃逆等[8]。在中医范畴称之为胃痞或者是胃脘痛。治疗此类疾病中医思路多为健脾或者是益胃,认为脾和胃的功能低下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常。李永成等[9]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由肝脾不调所见寒热并见、虚实错杂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调中颗粒”可调节全身气机升降,恢复胃肠运动而缓解症状。李彦[10]将124例以腹胀腹泻,疼痛,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肢体乏力为临床表现的小儿消化不良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显示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西药。缪春润等[11]将80例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组,一组予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另一组予莫沙必利胶囊口服给药,最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2.5%,提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疗效。王宏博等[12]将97例临床症状表现为胃脘痞满,口苦干,纳呆,便溏,嘈杂的功能消化不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均给予莫沙必利治疗,其中一组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莫沙必利治疗FD临床效果比单用莫沙比利效果好。

2.2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溃疡(PU)是指胃肠黏膜被自身消化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常表现胃痛,反酸,烧心等。常规西医临床治疗消化道溃疡主要为抗胃酸分泌、保护胃肠黏膜、抗幽门螺旋杆菌(Hp)等。消化道溃疡在中医范畴称之为胃痛。中医对胃痛分型颇多,但因临床患者病情复杂,干扰因素多,所以使用寒热平调的半夏泻心汤总能收获到意外的疗效。白俊南[13]通过对110例胃溃疡患者使用半夏泻心汤和西药三联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单纯西药治疗胃溃疡效果不如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临床效果好,半夏泻心汤在保持良好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是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优选治疗方案。刘璐瑶[14]把以胃痛,反酸恶心,口苦,胃鸣为临床表现的80例寒热错杂型胃溃疡患者,分为临床传统常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干预治疗和原有传统给药的基础上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可以发现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优于传统给药办法。张沈晔等[15]通过临床选用具有上腹疼痛,嗳气,心下痞满,肠鸣下利,舌淡苔薄白,脉弦为主证的90例病患研究半夏泻心汤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杆菌(Hp)的有效性,结果看出对照组和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73.33%,91.11%。提示半夏泻心汤联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疗效可观,值得临床常规治疗使用。

2.3胃炎 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在中医范畴可对应到“胃痞”。半夏泻心汤主要应用于胃痞中寒热错杂证中,该证典型症状为心下痞满、呕恶钠呆、嗳气不舒、舌淡苔腻、脉濡或滑。王艳红[16]对76例临床慢性胃炎患者,分别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和在西药基础加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病理学改善率、幽门螺杆菌(Hp)含量、临床不良反应等情况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最后得出中药组和西药组改善率分别为89.47%和68.42%。因此可以分析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明显。曹雨佳[17]对临床主证表现为上腹痞满,嗳气吞酸,胃脘灼热,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和实验两组,通过对比他们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以看出给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上治疗脾胃湿热型CAG患者临床疗效十分不错,值得推荐临床使用。张文军等[18]选取临床100例主证表现为胃痛,胃胀,反酸,纳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比较治疗观察其疗效差异。分别予以胃复春、半夏泻心汤联合胃复春治疗。通过对比半夏泻心汤联合胃复春总体治疗有效率高且治疗效果良好。刘长云[19]通过126例脾虚胃热型C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各63例。给予常规西药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通过对比患者服用两种药物后症状改善程度看出半夏泻心汤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使用西药。

2.4胃癌 胃癌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癌症相关性死亡的原因中仅次于肺癌,高居第二位。我国是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在中医学中,胃癌被归为“胃脘痛”“积聚”“反胃”“心腹痞”“癥瘕”“噎膈”“伏梁”等范畴[20]常规西医治疗以化疗为主要手段,一些人也通过实验和临床应用发现对于患有胃癌但正气尚存的患者使用半夏泻心汤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经过多篇文献阅读可以了解到,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1]。冯璇等[22]通过对胃肿瘤SGC-7901细胞实行半夏泻心汤干预,结果得出在CCK-8检测的结果中,低、中、高剂量组的半夏泻心汤血清处理 24 h、48 h、72 h 和 96 h 对胃肿瘤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率均上升,随着半夏泻心汤剂量的增加抑制率也相应地升高,因此可以验证出半夏泻心汤可以抑制胃肿瘤细胞的增生,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代海军[23]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SOX方案治疗临床主证以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上腹疼痛的晚期胃癌,结果发现其可以提高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病人因化疗出现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化疗疗效。钟婵等[24]借助网络药理学通过寻找半夏泻心汤全方七味药的靶点,初步预判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靶向作用关键蛋白和重要通路达到防治胃癌的效用。李慧臻等[25]发现半夏泻心汤通过调节NF-κB/STAT3信号通路,降低Bc1-2、C-MYC表达水平,研究证实半夏泻心汤可通过改善PLGC炎症微环境相关指标,改变相关癌或抑癌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PLGC的目的。

2.5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脂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6],在中医学中将糖尿病称之为“消渴”。其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三多一少)等症状。半夏泻心汤可以作用于中焦,尤其以改善临床症状以多食易饥、消瘦乏力、舌苔厚腻为主的消渴病。杜丽娟[27]经过临床研究得出半夏泻心汤可有效抑制MIN6胰岛β细胞的凋亡,其机制经过研究猜测与增加细胞内SOD、GSH-Px的含量,降低细胞内ROS、MDA的含量,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一定的联系。杜立娟等[28]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发现半夏泻心汤具有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同时促使小鼠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作用。徐明[29]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使用常规药的对照组和在常规基础上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观察组,通过对比临床疗效与血糖指标和计算有效率可以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62%和80.95%。

2.6失眠 失眠西医将其定义为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者醒后难以入睡,睡眠质量不高的一类病症,中医学中把这种临床症状统称为“不寐”。西医临床常用苯巴比妥与苯二氮卓类药物,中医针对不寐也有很多经典方剂,其中半夏泻心汤就是其中一类。张婷婷等[30]从“胃不和则卧不安”角度考虑,对以临床表现为上呕、中痞、下利且兼失眠多梦,舌质淡,舌体胖厚,舌白苔腻,脉或虚或实的患者用半夏泻心汤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傅理琦等[31]通过临床46例临床病例的治疗发现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王巧俐等[32]对104例失眠患者对半分为两组进行临床治疗与观察,有效率分别为90.4%和84.3%。

2.7其他 刘童童等[33]通过实验证明半夏泻心汤具有调节免疫细胞因子、稳定肠道菌群和修复肠道黏膜等作用。此外,还有研究者发现半夏泻心汤也可以用来治疗胃食道反流性或者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可有效减轻患者咳嗽、反流等临床症状[34-36]。另有学者将半夏泻心汤应用于一些疑难病的治疗,例如治疗皮肤病中的痤疮[37-38],以及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诸如呕吐、纳差等胃肠道不良反应[39-42]。

3 结语

半夏泻心汤历经千年的检验仍活跃于当今是因其良好的疗效和广大的用途。它主要应用于胃肠道疾病或者由胃肠道疾病引起的相关性疾病,对于一些疑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虽然半夏泻心汤临床用途广泛,疗效尚好,但是目前对于该方的临床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①临床研究样本量小,方案设计不够严谨,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方案及数据;②临床患者病情复杂,容易受个体差异性影响;③半夏泻心汤为治疗寒热错杂的代表方,只要病机相同,即可异病同治,不一定局限于消化系统疾病,但目前实验研究仍缺乏相关的病证结合模型,今后应制备合格的寒热错杂病证结合模型,可更好的运用中医辨证理论阐述本方的疗效机制。半夏泻心汤是临床使用广泛的代表性经方,今后应从以上方面加强对其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发展。

猜你喜欢
中焦泻心汤半夏
不同温度对半夏倒苗的影响
畅通中焦选对药
李生财论治湿阻中焦型慢性胃炎经验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卷卷当道之花开半夏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