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逻辑思辨,提升思维能力
——以统编语文教材七上第四单元教学为例

2023-02-25 14:42谢金菊蒋守端
学语文 2023年6期
关键词:颁奖词白求恩牧羊人

□ 谢金菊 蒋守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思维能力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而初中语文思维能力重在“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基于阅读和生活实际,开展研讨等活动,表达要观点鲜明、证据充分、合乎逻辑”。[1]13这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指南,于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议论文因为具有突出的逻辑思辨性理应成为实现该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2]46

因为学情关系,统编版七年级教材没有系统呈现议论文相关知识,教材中的议论性课文就承载着发展与提升学生思维的作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言要求“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本单元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及思辨能力的启蒙,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统摄单元整体,创设思维主题

初中的单元教学重在拓宽学生对各类语言材料、同一主题不同文体的共性知识的聚类学习,本单元需要学生根据单元导语、助读系统分析概括句间逻辑、行文思路、写作模式,训练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1.理清作者思路,确立思维类型

本单元主题为“人生之舟”。它要求学生学会思考人生,而思考人生首先需要学生能理清这类文章内在的说理方式。因此,理清作者思路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等。

“《纪念白求恩》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遵循‘叙—论—颂’的思路。《植树的牧羊人》先叙后议。《走一步,再走一步》先写小时候的经验,篇末升华为普遍的人生体验。《诫子书》重在说理,先提出观点,再做阐发,接下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3]166教学时,教师根据学情提供相应的引导,培养其思维能力。《植树的牧羊人》重点叙述了“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让我们认识了牧羊人的形象。学生细品牧羊人言行的这一环节,其形象思维充分展现。《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回忆童年往事,刻画“我”冒险、脱险的心路历程,并上升到普遍的人生体验,这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纪念白求恩》以说理为主,彰显白求恩伟大的人格力量,用对比突出其高贵品质。《诫子书》先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再正反对比论证,阐述“志”与“学”的关系。

2.创设语用情境,营造思维空间

语言运用情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单元设置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提升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情境。综合性学习主题为“少年正是读书时”,包括“填写调查问卷”“同学之间找差距”“共同研讨促阅读”三个活动板块。

“填写调查问卷”板块教学中,可设置问题“概括出资料中统计图的信息并写出结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数字、文字的关系,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找到规律。

“填写资料找差距”板块教学中,可设置“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环节,培养学生“结合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共同研讨促阅读”板块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调查、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400 字的文章,并给出了6 个参考题目。梳理这6 个题目,不难发现,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已经接触宽泛意义上的议论文写作了。

情境运用时,学生直面调查问卷中梳理的问题,在资料整合时分析问题,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实现对阅读材料的进一步认识。开展的三个板块活动则建构起有意义的思维活动,具有鲜明的示范作用。

3.品评人物形象,凸显思维特性

本单元教学设计可围绕“礼赞美好人生”展开,安排几个课段的任务:横向比读,梳理文章思路;归纳概括人物品质;聚焦议论抒情,品评人物形象;写颁奖词,礼赞美好人生。梳理几个课段内容,最终还要落实到语言运用上。以“从本单元所描写的人物中任选一位,为其撰写200字左右的颁奖词”为例:

师:同学们,本单元课文所写的人物都有美好的人性,我们能否选择一位,为其撰写一篇颁奖词,200字左右。(屏显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示例)请同学们说说颁奖词的特点。

生1:我感觉语言都很优美,句式比较工整。

生2:它们都写了人物所做的事,也对其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

生3:我还发现对每个感动中国的人都有一些评价性的话。

师:是的,颁奖词在内容与结构上有一些特点,内容上紧扣事迹进行描述,对人物的内在精神进行评价与赞美。结构上,一般两三句话点明人物事迹,一句话给出评价,一句话进行赞美,语句简洁凝练,句式工整。

学生通过阅读这几篇颁奖词示例,对人物形象有了解后,分析颁奖词各句子之间的关系,与老师一起归纳并概括其特点。这一思维过程就需要学生能辨识、分析、比较、归纳所见语言现象,并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发现,这凸显思维的特殊性。

二、利用助读系统,搭建认知支架

统编教材的编排有较强的逻辑构架,使用教材时如能领悟编者意图,用好教材的助读系统,可有效地搭建学习的支架,更好地提升文本的价值。

1.揣摩课下注释,反映思维经验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助读系统自成体系,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加以引导,提升学生学习与思维的能力。以课下注释为例,它包含文学常识、课文专业术语解释、陌生字词注音释义、重难点知识突破等。其思维过程包括直观记忆、理解运用、辨识比较等,学生如果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熟悉课下注释的编写意图,可以有效地解读课文。例如《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下注释①都给出了原文标题,把原题与改动后选入课文的标题进行比较,有益于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主旨或作者写作意图。

师:本课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选入课本时题目改为“植树的牧羊人”,哪个标题更好?请说明理由。

生:我认为“植树的牧羊人”更好,“植树的男人”会让读者觉得平平无奇,这样的“男人”有很多,人物中心不明确。而“植树的牧羊人”这个标题,不仅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还会激发起读者思考:一个牧羊人为什么要植树?

师:说得很好,你的回答既在对比中阐述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更能引导我们发挥联想与想象。

2.整合思考探究,丰富思维感受

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思考探究”时,可以抓住其中的内在关系做文章。《植树的牧羊人》“思考探究”第一题以表格梳理出主人公牧羊人的基本情况,学生初读后对文章信息进行整合,利用表格筛选出有效信息,对“难得的好人”有初步印象。第二题聚焦“他是一个什么人”,让学生按照总分式结构细读文本,认识牧羊人形象,学生的表达也有抓手。第三题借助助读资料及课文首尾两段文字,展示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多维度探究文本主题。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指向思维发展中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4]62以下教学片断就循着这样的思考:

师:课文第一段说植树的牧羊人是“难得的好人”,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生:他是一个努力向上、勤劳朴实的好人。生活上很孤独,但是他从不消极,反而显得和平冷静。“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后来,战争发生了,可他无动于衷,继续种树。“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这是我见过最了不起的奇迹”中可得,他是勤劳朴实与坚持的人。

师:有理有据,很有条理。课文还有哪些描写让我们认识这“难得的好人”?

生:我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面没有一点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想到了他是一位对生活认真的好人。对待生活中每一件小事的仔细程度,到许多年一直坚持不懈的种树,都是因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而小小的种子本身也是生命,是能长成让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正是这份信仰才让他坚持到底。(掌声)

师:非常清晰的思路,有细节有深刻的思考。他的回答诠释了课文首尾两段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也在不断解读这篇课文的主题。

3.设计恰当表格,发展辩证思维

《纪念白求恩》课文第2、3 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对比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4]62这应该是“思考探究”第2题设置表格的原因。

学生借助表格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梳理文章思路,一边查找对应的语句,一边深情朗读,关注课文的句式特点,感受作者情感的真挚和写作手法的高妙。我们可以拓展学生思考:作者在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时,为什么要用“不少的人”的表现来对比。以此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多元理解主题。

三、加强读写融合,提升思维品质

“提升思维品质,要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4]63读写结合的训练恰好是聚焦思维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也能活化学生的语言表达。

1.扩大阅读范畴,提升思维灵活性

课文为我们提供了教读与自读的范本,引领我们打通课内外阅读的边界,从一篇到一类,也遵循教科书“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阅读《纪念白求恩》“拓展延伸”中老一辈革命家写的纪念白求恩的文章,牢牢抓住人物形象这一主线,可梳理选材的视角、形象塑造的手法、作者情感表达的侧重点等,比较异同,凸显思维的灵活点。在小组交流白求恩的优秀品质并进行评价时,还可以思考白求恩精神对我们为人处世有哪些启发。课外阅读的文本同样承载着这样的作用。《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连国民党反动派的守军都对他们的舍生忘死敬佩不已,课内外文章的互相勾连,让学生多角度了解人物的美好品行,从而拓宽阅读视野、丰富经验与语言表达。

2.开展专题探究,培养思维批判性

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提示”联系了学生生活,勾连学生类似的经历并进行反思。教学时,我们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复述故事,为丰富人物评价做铺垫。梳理文中对“我”有影响的身边人,引导学生探讨哪一位对“我”影响最大。同时,可以开展“爬悬崖过程中我更欣赏小伙伴的‘嘲讽’手段或父亲的‘激励’手段”的辩论赛,辩论双方可采用“商讨立论—查找依据(探寻漏洞)—假设推理—概述归纳”的步骤对论题进行阐述、评价。围绕学生对激励手段的不同认识,鼓励他们能结合文本与实际生活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阐述时能自圆其说、论证合理。

从学生听话时对话语的理解与再评价、参与方说话的流畅性审视及对不同话语环境的适应,可探知学生思考的路径,为开展“可爱的身边人”专题分享活动服务。

3.推进综合实践,促进思维独创性

本单元聚焦人性光辉,选取不同人物。既能从英雄人物身上汲取美好德行,也可从普通人那里获取生活经验的滋养。因此,写作指导就是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展示台,如选材要典型、结构需清晰、论证有层次、叙议有详略……学生要想表达丰富且有个性,都需要加强创造性,笔者参考《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从“如何做到思路清晰、根据题目明确中心、围绕中心罗列材料、取舍材料确定详略、罗列提纲修改交流”等方面对学生本单元写作进行指导。从以上5个方面分步骤有条理地实施,也让学生在习作品评与修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进而发展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颁奖词白求恩牧羊人
纪念白求恩
去可可托海,做一个牧羊人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为逆行者写写颁奖词》教学设计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牧羊人
大地已为查干湖撰写了颁奖词
牧羊人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拟写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