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成语误用现象例析

2023-02-25 14:42孟祥印
学语文 2023年6期
关键词:辨析比喻成语

□ 孟祥印

成语是固定性结构,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如果使用准确、恰当,能有效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但部分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长期存在成语误用现象,下面选取一些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的表达实例,分类加以辨析。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如果不懂得某一成语的意义,只是从字面上去附会,没有理解其比喻义或引申义,就会造成误用。例如:

(1)世界杯预选赛四十强赛过去两场比赛,中国男足表现差强人意,令广大球迷倍感失望,中国足协对此深表歉意!(腾讯体育,2019年11月15日)

〔辨析〕“差强人意”意即“大体上能让人满意。”男足表现让广大球迷倍感失望,怎么能说“差强人意”呢?很明显,作者想当然地认为“差强人意”是指“成绩很差,无法让人感到满意。”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女人们就如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镶嵌在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而花木兰绝对算得上里面最让人侧目而视的一颗。(中华网,2020年3月19日)

〔辨析〕“侧目而视”语出《战国策·秦策一》:“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成语大词典》注:“斜着眼睛看人。不正视而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不满的神情。”《汉语成语词典》注:“侧目,斜着眼睛看。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敬畏、憎恶或鄙视的神情。”从语境看,文中没有“畏惧”“愤恨不满”“憎恶”“鄙视”等意思,作者用“侧目而视”有误。

(3)它让祖祖辈辈手拿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下里巴人”学跳“阳春白雪”的洋舞蹈……让“手拿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跳起“国标舞”,可谓是吃尽了苦头,受够了洋罪,可他们初心不改,勇往直前,直至成功。(《西安晚报》,2020年5月20 日)

〔辨析〕“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作者用“手拿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来修饰“下里巴人”,显然错误地认为“下里巴人”是指“乡下的人”。尽管文中将“下里巴人”加了引号,但这也改变不了“下里巴人”不是指“人”而是指“通俗的文学艺术”的客观事实。

(4)但天气渐渐转凉,苹果不及时采摘下来容易冻坏,看着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张大爷的脸上未见喜色。西海岸温馨巴士的志愿者得知该情况后,立即组织志愿者首当其冲“打头阵”,来到了张大爷家帮忙采摘。(大众网,2020年11月24日)

〔辨析〕“首当其冲”本指“处在冲要的位置”,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作者误认为“首当其冲”就是“首先”“最先”的意思。媒体误用“首当其冲”的情况比较普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5)张某,平日里头发光亮,衣着时尚,一般人怎么也想不到他竟是梁上君子,已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数次,但他依然游手好闲,贼心不改。入冬以来,他在兴化城区不分白天黑夜瞅准时机登堂入室连续作案,坊间居民人心惶惶。(兴化新闻网,2021年11月18日)

〔辨析〕“登堂入室”,“堂”指“堂屋,正房”,“室”指“内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文中说犯罪分子张某入室连续作案,作者将“登堂入室”错误等同于“入室盗窃”。

(6)“宅家里,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就是对疫情防控的最大贡献。”近日,市民文先生拿着镜头,记录下了新型肺炎疫情下的涪城万人空巷街景。(涪城新闻网,2020年1月31日)

〔辨析〕“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文中原意是要表达疫情期间,普通百姓宅在家里,配合疫情防控,街上空荡荡,作者却错用“万人空巷”。

二、用错对象

成语往往有固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有的只用于人,有的只用于物,有的专用某一类人或某一物。使用者如果不了解成语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往往就容易出现运用错误。例如:

(7)业内人士预测,到2020 年,国内短视频行业的总日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0亿。随着各大视频平台的蓬勃发展,视频内容层出不穷,鱼龙混杂,由此也引发了各种乱象。如何对平台进行有效监管,避免行业陷入“野蛮生长”。(新浪财经,2019年12月7日)

〔辨析〕“鱼龙混杂”本指“鱼和龙相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不易分辨”。“鱼龙混杂”的适用对象是“人”,一般不用来说“人以外的其他事物”。可将“鱼龙混杂”换成“泥沙俱下”,后者可以用来说“人”,也可以用来说“物”。

(8)九层神庙又称巴桑塔布尔塔。尼泊尔语中,巴桑塔布尔意为“春天之地”。经过周建国等中尼文物修复工作者妙手回春,九层神庙终将以“原有的模样”迎来新的春天。(新华网,2019年5月8 日)

〔辨析〕“妙手回春”,“妙手”指“技能高明的人”,“回春”指“使春天重又回来”,比喻“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妙手回春”多用于“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使病危的人痊愈”,作者用“妙手回春”一词来形容“文物修复工作者技术高超”,弄错了适用对象。

(9)炙手可热!连花清瘟引爆这只股,3 天市值飙涨100 亿,股东提前套现,错过最佳离场时机?A 股市场热点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次轮到抗疫“神药”概念股炙手可热。(东方财富网,2020年4月16日)

〔辨析〕“炙手可热”本指“热得烫手”。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意思是“权势之大没人能比,气焰之热可以烫手”。后用“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炙手可热”一般用来形容“某些有权有势的官员”,用它来说“抗疫神药概念股”,适用对象不当。

(10)一些培训机构以“轻松月入过万”等宣传语夸大证书含金量及就业前景,以“高通过率”“不过包退”等为噱头夸大机构师资力量和培训效果,实则缺乏相应资质或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北京青年报》,2022年4月21日)

〔辨析〕“良莠不齐”一词,《汉语成语词典》注:“莠,狗尾草,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苗和野草混杂,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该词多用来说“人”,用来说“师资水平”,不当。且,“师资水平”也不能说“好或坏”,只能说“高或低”。说“培训机构师资水平不一,有高有低”可以用“参差不齐”。

(11)近日一场冬雪落在了尧山风景区,美丽的雪景与浩如烟海的云雾,构成鲜见的山河壮景。小编今天就带你感受这冰封的大地。(凤凰网,2020 年11 月26日)

〔辨析〕“浩如烟海”,“浩”为“众多”,“烟海”指“如烟雾弥漫的大海”,通常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可见,该词一般只能说“书籍、文献”等,而不能说“其他事物”,文中用以形容“云雾”,不恰当。

三、褒贬误用

很多成语都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有的褒义色彩突出,有的贬义色彩显著。运用成语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成语的感情色彩,否则容易出错。例如:

(12)以前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小,国家征税成本有点高,偷税漏税蔚然成风。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渐渐规范,医美机构要缴的税,也构成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如果税务方面的筹划不及时,跟政府耍“小聪明”,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让你“吃个大亏”。(华夏医界网,2019年8月21日)

〔辨析〕“蔚然成风”通常用来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该词多用于好事,有时也可以用于中性语境,一般不能用于贬义语境。文中是说以前医疗美容行业偷税漏税已形成了一种风气,“偷税漏税”属于违法行为,用“蔚然成风”有违感情色彩。

(13)晚明官员们的黑色收入,除了历朝历代都免不了的下级向上级打点,以及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国家款项这种普遍性贪腐外,还有一些见诸正史和笔记的向民间直接捞钱的方式,堪称从蚊子腹内刳油,令人叹为观止。(中国网,2021年1月11日)

〔辨析〕“叹为观止”,“叹”为“赞赏”,“观止”为“看到了止境,看到了尽头”。《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赏音乐、舞蹈,在看到韶箾舞时,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看到这里就够了,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后来就用“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叹为观止”是褒义词,文中用来说晚明官员们贪腐捞钱的手段、方式,无意中将褒词贬用,不妥。

(14)小编觉得,不管此刻经历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都要亦步亦趋继续朝前走。就像属羊人一样,他们在努力过后也将会迎来胜利的曙光,所以当看到希望在朝着自己招手的那一刻,属羊人也是悲喜交加的。(快资讯,2022年2月22日)

〔辨析〕“亦步亦趋”语出《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后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含贬义。文中并不是说要模仿或追随别人,而是说要按部就班朝前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能停步。用“亦步亦趋”,在感情色彩上显得不妥帖。

(15)全体公安干警倾巢而出,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核查隔离等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西部法制传媒网,2020年2月7日)

〔辨析〕“倾巢而出”本指“整窝的鸟全出来”,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作贬义。文中说公安干警全部出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用贬义词“倾巢而出”显然有误。

(16)作为一线基层的闪送员,每天在外风吹日晒忙碌着送单,能够帮助到孩子的极其有限,那他们又是如何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子女呢?闪送员王师傅的孩子今年考入了南开大学,而他的心得就是“放轻松”……无独有偶,姜师傅的女儿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据姜师傅说到,孩子这次的志愿和自己的一次送单经历有关。(中国经济网,2020年9月2日)

〔辨析〕“无独有偶”指“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文中说两个一线基层闪送员师傅的孩子都考入名校,这显然是好事,使用“无独有偶”不切合感情色彩。

(17)去国外名校游客可直接进校参观,为何国内高校却大门紧锁?国内有那么多文化教育景点可以逛,为何偏偏北大清华就成了家长趋之若鹜的必游之地?高校游咋就成了高烧不退的排队“遭罪游”?(《北京日报》,2017年8月15日)

〔辨析〕“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追逐某种事物”,多指“不好的事”,有贬义。文中说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去北大清华校园去参观,用“趋之若鹜”一词,感情色彩不太恰当。

四、不合语境

成语的使用要符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成语的意义、用法等方面与具体的语言环境不一致,甚至相抵触,这就意味着该成语的使用存在问题。例如:

(18)29日,记者从新安县公安局得知一件事:女子小陈错过民警的入户反诈宣传,且对家人的提醒不以为然,没多久,她遭遇电信诈骗被骗3000多元。“假如小陈能耐心听完家人给她讲的相关反诈宣传内容,她很可能不会被骗了。”民警蒋西京说。(洛阳网新闻,2022年3月31日)

〔辨析〕“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兼有“轻视的意味”。据文意,此处的“不以为然”不合语境,可改用“不以为意”。“不以为意”指“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用在文中恰当、准确。

(19)偷渡缅甸想发大财,结果去了之后,才知是诈骗窝点,被逼从事不法勾当;偷越国境实施电诈,国外疫情严重,回国投案,身陷囹圄悔恨交加……(法制网,2022年2月11日)

〔辨析〕“身陷囹圄”多指“人蒙受冤屈,被关进了监狱”,往往含有“值得同情的意味”。偷渡、诈骗是违法犯罪,受到了处罚,关入监狱,用“身陷囹圄”与语境不符,可换为与之词义相近的“锒铛入狱”,这样更准确、恰当。

(20)烈火烹油之下,酱酒市场乱象丛生。去年8月,这场白酒盛宴戛然而止,从资本到市场,从企业到经销商,与酱酒有关的一切都看上去冷静了下来。(《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4月30日)

〔辨析〕“戛然而止”通常是形容“声音突然中止”,如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回:“那些看戏的轰然一笑,几乎屋瓦皆震,忽的锣鼓戛然而止,戏已煞却。”文中说“白酒盛宴戛然而止”,与语境不合,不妥当。

(21)《少年英雄方世玉》演员现况:主角不瘟不火,小配角反成国内一线(腾讯网,2021年8月2日)

〔辨析〕“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多指“演员演戏拿捏到位”。上面这个新闻标题,并不是要说主角演技怎么样,而是说主角没有走红,配角反而走红了。用“不瘟不火”明显不合语境,当用“不温不火”。“不温不火”是指“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这样方符合作者本意。

五、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具有自谦意味,是谦辞;有些成语具有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恭敬的意味,是敬辞。如果分辨不清,使用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例如:

(22)对于企业来说,员工频繁离职都不是一件好事情,会造成各部门工作衔接不流畅,严重影响人心。但是有一位老板却强制员工加班,还不给加班费,导致短期内多位员工辞职,没想到正中老板下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网易,2019年5月14日)

〔辨析〕“正中下怀”原是谦虚的说法,指“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一般用来说“自己”,而不用于说“别人”。如《水浒传》第六十三回:“蔡富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文中说有位老板强制员工加班,还不给加班费,导致多位员工辞职。这原本就是老板的本意,作者说“正中老板下怀”欠当,作者总不能代替老板谦虚吧?最好是表达为“正好中了老板的圈套”或“正合老板的心意”。

(23)台州海外侨胞爱心汇集 家里的困难我们定当鼎力相助(浙江新闻客户端,2020年2月6日)

〔辨析〕“鼎力相助”意思与“全力相助”相近,但其通常是在请托或感谢别人时使用,属敬辞,一般只用于“对方”,而不用于“自己”。文中说台州海外侨胞看到家乡发生疫情,纷纷捐款捐物,帮助家乡渡过难关。这个语境,既不是请托,也不是感谢,怎么能说“鼎力相助”呢?最好是改为“全力相助”。

六、结语

以上分五种类型并结合具体实例对媒体上的一些成语误用现象进行了辨析,明确了其误用的原因。当然,媒体上的成语误用情况较复杂,并不只有上述五种,还有其他类型,比如自相矛盾、叠床架屋等等,受篇幅所限,本文未予论及,留待后续研究。语言表达必须遵循语言规律,符合语言规范,只有准确掌握了成语的意义、用法和感情色彩,才可能准确、贴切地使用它们,来更好地传情达意。

猜你喜欢
辨析比喻成语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比喻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比喻最爱
拼成语
什么是比喻
猜成语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