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华文化的走出去战略
——以李子柒视频为例

2023-03-05 06:25梁哲锦
新闻传播 2023年1期
关键词:李子中华文化文化

梁哲锦

(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1799)

随着时代发展和网络世界的逐渐丰富,李子柒作为中国内地美食短视频创作者,自从发布短视频《兰州牛肉面》而走红网络,被人们所熟知。李子柒的原创短视频不仅仅在国内备受瞩目,其短视频在海外运营三个月后就获得了YouTube银牌奖,在收到世界各地人民的许多关注的同时,中国新闻周刊也给李子柒颁发了“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还和袁隆平等杰出人士一起受聘担任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在海外最大的视频网站上,李子柒的粉丝有1600余万,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飞速增长中。李子柒的视频被外国友人深深喜爱,被称作“来自东方的神秘魔法“,这无形中就大大传播了中华文化,利用如今发达的网络和视频传播方式,中华文化丝丝密密地从我们的华夏大地上“走”到了大洋彼岸,“走”到了世界人民眼前。

一、中华文化的“走出去”

(一)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甚至历史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写照,承载着一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历史和精神,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团结力和创造力的象征。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就是我国准备将我们的理念和历史精神向世界传达和表述。在对全人类共同的利益追求基础上,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迎着这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将我们的“中华文化”和我们的教育、体育、文学艺术和外交战略相结合,形成现在我们大家所看到的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项国家战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以中华文化做依托,向世界展现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舞台上的贡献和地位。

(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化进程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文化要让世界知道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所以国家全力开展和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也给我们国家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发展要求,有经济、政策以及文化层面的诸多要求。文化软实力在当前世界和平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国际竞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当中的力度越来越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二、李子柒视频中的中华文化

(一)勤劳传统

“勤劳”在中华文化中起到了穿丝引线的重要作用,中国人的发展离不开勤劳,中华民族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我们今天的衣食富足是我们祖祖辈辈用勤劳的双手一点一滴拼搏出来的,从农业到工业再到如今的科技成果,无一不在表达着中国人的勤劳。中国也有很多赞美勤劳和劳动的成语和诗词,比如成语有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不辞劳苦等,诗词有“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等等。李子柒在视频中就在无形中表达了中国人勤劳的美好,李子柒自己用竹子来做成沙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穿用度很多都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来。这让所有看到李子柒视频的人都深深相信勤劳可以带来美好的生活。

(二)农耕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理想的家庭模式是“耕读并重”,这种家庭模式的内涵即要用“耕”来维持吃穿用度和日常的家庭生计,但是又要用“读”来知晓天下之事,与此同时提高整个家庭的文化水平。中国由来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文明就是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李子柒在她的视频中介绍了很多农作物的耕种,她种着黄豆来制作一切可能制作的食物,桃花开了就饮用品尝桃花,荷花开了就摘取荷叶花瓣莲子,番茄成熟了就摘下洗净晾干,豌豆用来烹饪煎煮,瓜子花生糖葫芦,肉干果脯雪花酥等美味的年货零食都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和在对生活的向往中在自己的手中慢慢创造出来,让所有看到的人都能体会这种享受自我生命的农业文化。

(三)美食文化

我们国家向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在古代,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平头百姓,对于“吃”的研究一直都没有间断过,当时分为四大菜系,川、鲁、苏、粤,从而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技艺精湛的厨师和经典的流传甚广的菜肴。李子柒将这种文化融入自己的一举一动里,她用自己的双手把中国美食传播到世界各地。我们的美食文化不仅仅吸引着我们国人也在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我们可以运用各种食材创造出不一样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同一种原料创造出千万种美食,我们在填饱肚子的同时绵延出了灿烂的美食文化。这是中国人民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代表了人类最基本的那种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四)方言文化

语言对于一个文化来说,是它的灵魂与血脉。身为湖南人的毛主席,身为四川人的邓小平都带着浓浓的乡音,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优秀继承者,他们身上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国人愿意学习西方的一切长处,也愿意成为中华文化的介绍者,我们取长补短也坚持自我。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就曾说过这样的话,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本身显示一个世界。中国的方言就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就在中国的方言当中流淌。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包含的文化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方言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在中华大地上诞生的中国的文化,这对于我们加强民族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利器,李子柒在自己的视频中和奶奶不经意的聊天,一两句方言让观看的人心肠熨帖和温暖,让全世界在了解汉语的同时,也逐渐了解了中国方言的精彩万分,这让世界更加鲜明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融合性。

三、李子柒视频体现的文化传播创新

(一)新媒体手段

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技术和艺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传播内容还有传播效率都更加优秀。新媒体借助网络,通过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形式更加多样,互动性也更强,这在文化传播方面非常重要,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文化故事接收者对于特定文化故事的反馈,并及时接收和更改表达方式。新媒体的传播也比传统媒体更具有传播效率,凭借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文化传播方式的覆盖面更加广泛,也使得这种信息的分享和交流更加亲民和有效率,让每一位民众都有了参与文化传播的参与感,也让这种在民间的文化传播更加便利。李子柒利用了网络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讲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故事,让世界都能了解到真实的中国,让世界也触摸到真实的中国人民感情,也引发了许多人感情上的共鸣。

(二)短视频方式

全民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短视频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表达提供了良好的传播途径。李子柒借助短视频将自己的生活有层次、多样化地呈现给大众,其中蕴含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真实可感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最真实可感的中国故事,这些真实在收割大量中国粉丝的同时也收割了大量外国粉丝,中国粉丝觉得短视频中的文化符号取材均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自然景物、植物、动物抑或其他,因为很多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所以中国粉丝倍感亲切;外国粉丝觉得短视频中的文化符号来自遥远的东方神秘国度,视频中李子柒变魔术一样地变换着手中的花样装点着日常生活,这是外国粉丝没有感受过的自然与天人合一,所以外国粉丝感到新颖。

(三)拓宽了受众群体

在李子柒的视频中,她很少讲话,工作和劳作充斥着她视频的每一分每一秒。这也就让受众群体无形中打破了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语言是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重要手段,当一种文化的传播打破了语言的壁垒以后,受众群体就会扩大,影响力也比纯语言文字的宣传能力强。

四、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未来展望

(一)关注中华文化内涵

放眼世界每个阶段的主流文化发展,文化的创意和文化内容占主要地位,文化吸引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一种文化想要跨越文化边界达到文化的彼此交流,首先就要这种文化本身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我们要精准把握住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明显差异,例如“劳动文化”,在中西方文化观中有着明显差异。中西方劳动文化的不同之处与李子柒短视频中表达的文化内涵吸引力相得益彰,这也可以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契机。只有在坚持我们本国独特价值观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和载体的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人类文明做出中国独特的贡献。

(二)加强中华文化自信

文化想要成为一张具有国家特色的国家名片,那么我们全民族的自信力和觉醒程度都是必不可少的。按欧洲国家面积来类比,我们国家就是一个超大型国家,古时候百家争鸣,中国也是拥有千百种文化的国家,有着“百国之和”的国家特点。就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兼收并蓄和包容丰富内涵的特点,从文学到戏曲,从美术到诗歌,从家居到建筑,从音乐到民俗,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处处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世所罕见。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和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国人都开始体会到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无限魅力,只要是这一方水土养成的人,就有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中国大地随处可见灿烂辉煌的文化风景线。中华民族的历史在五千年的峥嵘岁月当中创造了非凡辉煌、延绵不断的文化成就。中华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它的博大精深,也表现在它的革故鼎新和开放包容,有历史沉淀的文化,有时尚先进的文化。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张开怀抱,和许多新的旧的西方文化和异域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既是美好的古老的,也是崭新的时尚的。随着中国的一天天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及中国崛起的深层意义,国际话语论坛上主张要向中国学习的学者不在少数,意大利前总理马里奥·蒙蒂先生就曾在2018年撰文呼吁西方应学习中国人的长远眼光,希望有一天西方能够找到一种方式,“使得我们能够具有像中国这样的长远眼光”。

中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必须加强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确立以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人类的共同利益为最高原则的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国家层面做好协调和统筹规划,充分调动政府和民间,国内和海外等各方面力量,集中国家的资源优势,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表述过一个观点:“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政治层面,文化自信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打下了最深厚、最扎实的基础;在生活层面,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最用之不完、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在西方你看到一座山,它就是一座山,在中国你看到一座山,山里面全是文化,全是意境,全是我们先人留下的足迹和感悟。

(三)拓展文化走出去渠道

中华文化的“走出去”不能拘泥于死板和教条,我们想要促进中华文化的“走出去”,一方面要认真对待和理解其它外来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同时也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人的文化偏好和中国人的需求,把外来物创造性地吸纳和融入中国自身的文化体系,这本身就可以展示中国文化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的特点。中华文化想要“走出去”也必须熟悉西方主流文化的表达方式和表达规则,这些要与目标受众的文化习惯相契合,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受众的思维习惯和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因地制宣、因人制宣,才能增强文化走出去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四)创新文化走出去手段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文化走出去手段,文化层面的一些依托新发展的新变化,可以开辟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包括积极探索和研究中华文化的市场性功能、商业价值以及能否形成产业链。利用书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以及经济传播和人际传播等渠道,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传播手段加以融合。利用好互联网这些新手段,充分发挥民间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活力,让民间文化活力大规模的迸发,而且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国内很多社交网站把中国文化掰碎了讲,利用照片、视频,甚至表情包来讲,采用年轻人的网络语言和叙事方式来讲,这些宣传手段和传播方式都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李子柒所带来的文化正面传播和她无形中真正讲好了中国文化。

结语

新中国成立不到百年期间,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走上了举世瞩目的大国崛起之路,中国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演变。我们中华文明还有很多内容亟待一代又一代的新青年来激活,中国故事也不是只有一个模式。中国是一个“天降大任”的国家,它应该承担起自己对于人类和世界的责任,特别是与各国人民一起去构建一个更加和平、公正和繁荣的世界新秩序,也更加需要国际上的中国话语、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李子柒现象”反映出一个文化要使得传播入脑入心,最基本的就要有活力和生机勃勃。文化的根是需要土壤的,土壤足够深厚才能一直常青,中国文化的内在底蕴,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东西,近代以来革命、建设、改革积累下来的活生生的实践,在网络平台上长出了非常鲜艳的花朵。■

猜你喜欢
李子中华文化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李子有多少
奔跑吧!李子柒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谁远谁近?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