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大观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建构

2023-03-07 07:17杨青
天津教育·中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因数观念整体

杨青

在数学大观念下,单元教学能够拓展学生思维,不再只是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而是转移到实际生活中来,在教学活动与生活之间建立起紧密关联,凸显“学习即生活”的特征。单元教学活动策略不仅打破了以往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而且通过单元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终身受用的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数学大观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建构路径进行深入剖析。

一、数学大观念的研究评介

数学大观念的形成对数学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说至关重要,教师教学计划的设定与教学方案的制定需要将其作为核心,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数学大观念能够保证数学知识的概念与理解自然而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该体系的构成本身具有迁移性、概括性、发展性、永恒性的特点。对数学学科领域的发展与建设来说,数学大观念的出现是一种突破性进展,在实际培养学生大观念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感知中积累经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索,围绕已有的知识体系不断发散思维。同时,教师教学案例的形成和教学内容的规划也要围绕实际教学案例,从中汲取经验,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工作中。当然,大观念形成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具体学习活动的优化之中,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意义,理应成为当前阶段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全新架构方式与教学模式。

在当前社会发展与建设中,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意味着数学教学工作规划中的知识广度与深度都需要持续拓展与深入,这样才能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助力。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重學生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要明确碎片化知识的习得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学生发展的需求,基于一种整体架构概念的学习理念成为新时代教学发展的切实需求,而数学大观念的衍生正是满足这种时代发展需求的先进举措。大观念本身有两层内涵,一是学生学习、理解的基础所在;二是对知识内容的全新构建,是学科素质提升发展的基础条件。大观念属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的迁移和持久价值。

二、单元整体教学内涵与优势

(一)内涵

单元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观念,主要立足于长远发展角度,将整个学段作为教学活动设计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跨年级的知识有效迁移,对符合教学特征和教学实际情况的内容进行系统重构,这样可以保证在授课过程中教学内容精简、高效且没有重复,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非常紧凑,推动教师从单篇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单元教学活动,最终实现单元主题教学目标。单元教学模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从学生整体的学习活动出发,不再是单篇、单章教学,而是将学习的整体内容做出框架性的解读之后,再在整个框架下完善教学细节,形成详细的授课内容,真正将整个学科、每个教学阶段中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使处于孤立状态的单元教学内容变成一个教学整体,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思维模式。

(二)优势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一些教师过度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把握,希望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这样在考试中才不会丢分。然而这种形式并不利于学生内在数学思维逻辑的培养,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对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系统加工与整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方法,发挥其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说,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小学学习中,阅读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所在,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数学学习也不例外,阅读能力是数学学习中交流和思考的基础与前提;其次,推进单元主题图的构建。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从已有经验出发,联系熟悉的生活环境,以组图的方式创设单元主题图,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最后,整合相应的数学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更有规划性与整合性。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横向和纵向延伸,螺旋式地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注重数学知识逻辑性与整体性的把控,使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知识把控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关键作用显而易见。

三、数学大观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建构路径

(一)应用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功能,其效果要优于课时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坚持先整体再分层的原则展开教学。此处的“分层”并非以单元内容拆分,以零碎的方式进行呈现,而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对教材知识进行分层递进处理,使其前后能够形成一个整体,遵循整体到局部的设计方式,依据知识存在的逻辑关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具有螺旋上升的特征,并非直线式推进,教材编排也会表现出对同一内容进行多次呈现的特征,教师唯有熟练联系前后教学内容,发现新知识的前概念,才能有效衔接知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使学生思维递进式发展。基于学生当前已有的知识与前概念整合设计单元内容,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为例,如果教师直接讲解面积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教师基于整个单元学习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物体面积的实际测量,并结合课后练习题讲解面积计算公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其内涵,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系统。

(二)明确教学目标与单元学习结构

数学学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制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时应先确定各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根据单元内重要的核心知识来制定整体教学计划。首先,教师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思考是否可以在生活情境中将数学问题提出来,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继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其次,教师要重视教学设计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确认教学设计的适用性,即确认所选教学方法是否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特征。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中,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方位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整章学习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运用好练习一、练习二中的内容,通过练习让学生正确分辨东、南、西、北方位。同时,教师要重视练习的趣味性,如让学生标出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将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所处环境衔接起来,这样学生能够增强方位的直观感受,开动脑筋,准确表达自己所处的位置,提高知识应用水平。

(三)借助作业设计归纳单元整体知识

适当的作业是加强知识记忆和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径,设计单元作业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保障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带着引导学生探索和启发的目的,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在作业形式的分配上也应适当减少习题数量,增加观察题的比例,让学生通过动手练习掌握课堂内容。在作业设计中融入生活素材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渗透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内涵并强化记忆。

例如,在学习“小数”这一单元时,教师让学生举例在哪里能看到小数,并说出自己认为这个小数代表的意义。如去超市买东西时,总是能看到百货价格写着2.63元/公斤、3.14元/千克、1.65元/克等内容,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教师结合这些常见的小数,引导学生对使用小数做出科学判断,从而帮助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表达物理量,认识到小数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再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对单元作业布置进行深入探索,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单元知识的设计往往会分为新知学习、新知练習与复习巩固,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大单元教学背景,把控好每一个单元的特点,将数学单元作业布置规整为知识的建构、探究学习、整理与练习以及综合拓展,以遵循教学流程的形式,保证单元作业布置更具有关联性。

一方面是知识的建构,在单元整合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数学知识的生长性与结构性得到重视,因此,在实际进行数学作业布置之前,教师就要注重为学生梳理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把握好单元知识整体脉络,然后开展作业内容设计。例如,在“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本单元知识的学习绘制自身的知识结构,如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因数与倍数的依存关系等均可以纳入思维导图内容。另一方面,在学生基本掌握单元知识体系后,会对新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单元中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布置成作业,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及时体会到自主学习和自主完成作业的乐趣。例如,在“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教学中,认识倍数和因数就是一项探索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部分设计作业,如:

(1)观察下列算式,探讨它们之间的因数、倍数关系。

3×7=21         40×2=80         6×10=60

(2)在6、12、16、18、26、30、66这些数中,哪个数是“6”的倍数?

上述简单的作业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因数与倍数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当然,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自主探索、计算、研究的过程,从而在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更迅速地投入进去。

在作业形式的分配上应适当减少习题数量,增加观察题的比例,让学生通过动手练习掌握课堂所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希沃白板软件包含神器移动、思维导图等功能,其中神器移动功能的应用可以作用于最小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例题的连线题或填空题之中,而对思维导图构建功能的使用,可以在因数与倍数单元的讲授中将基础理论知识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向外延伸,剖析典型题目,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知识体验,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因数与倍数”教学中会涉及“公因数”“公倍数”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因数、倍数之间的关系开展课堂活动,使用多媒体制作展现公因数、公倍数关系的动画,然后带领学生用卡纸自制道具,如7个小苹果能够组成一个大苹果,假如学生自制的纸箱中有4个大苹果,需要用多少个小苹果来换呢?这里求的就是4和7的最小公倍数。诸如此类,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活动要多多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知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对完成作业也会更感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目标,落实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高效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完备的思维系统。在数学大观念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注重单元教学、整体教学等理念的融入,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本文从数学大观念的研究评介、单元整体教学内涵与优势、数学大观念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建构路径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如何将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更好地作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规划建设中,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高水平发展提供支持,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因数观念整体
维生素的新观念
因数是11的巧算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积”和“因数”的关系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积的变化规律
健康观念治疗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