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助推质量提升

2023-03-07 07:17丛雅楠
天津教育·中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作业素养探究

丛雅楠

作业设计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更应当重视作业设计质量,以减负增效为目的,按照科学性、多样性、层次性的基本原则,对作业内容和形式进行优化,并改进作业评价手段,使作业更能满足学生课后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自身能力,切实发挥作业的价值。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设计的初衷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而在当前的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作业设计中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强调作业难度和数量,导致学生承担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学习质量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同时,由于学习负担较重,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在课堂中的状态十分被动,进一步为核心素养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此外,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教师忽视学生差异性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成长规律,由于作业设计方式过于统一,缺少对学生真实学情的关注,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消极情绪,为学生的学习进步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紧扣教材,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确保设计的作业符合学生阶段性的身心水平。而且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要描述清晰、准确、全面,题量适中,基于“双减”要求,确保学生每天花费在作业上的总时间不超过一小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多样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作业设计要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质疑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多样性的原则,加强对游戏化、调查性、项目化、跨学科等形式作业的设计,为学生的能力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用更多方式来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层次性原则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实现减负增效,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因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层次性原则,加强对学情的深入分析,密切关注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作业难度和侧重点进行划分,让学生完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取得稳定进步,提升教育的针对性。

三、小學数学作业设计改进策略

(一)重视学情分析,明确设计目标

作业设计和实施的目的是达成某些教育目标,而不是为了填充学生的课后时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情的分析,深入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制定适合的作业目标,为作业设计活动的有效展开提供指导。

例如,在《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教学中,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展开提问,如“一个数的因数是不是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要小”“怎样高效率地找出来一个数的因数”。借助问题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现学生在概念、方法理解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让教师找到作业设计方向。

又如,在《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减法》教学中,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能够迁移自己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知识,形成完整的“数与运算”认知框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分析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计算水平,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从而确定作业设计目标。

总之,教师要形成良好的目标意识,认识到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围绕学生的成长不足和成长需要来设计作业,从而让作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丰富作业形式,促进能力成长

丰富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后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获得充足锻炼。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数感、量感、数据分析等素养的发展需要,教师可以从操作体验、观察调查、实践探究这三个角度来优化小学数学作业形式。

1.操作体验作业。

操作体验作业是指学生以探索某种原理为目的进行对实物的操作,借助操作体验作业的设计,能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发展,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认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并区别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养成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有效发展。

例如,在《关注环境——分数的加减法(二)》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规则,了解其中的原理。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和小数加减的相关知识,由于这两种加减法知识原理是相通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而且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本课涉及的计算原理比较复杂,导致学生经常出现算错、使用错误规则等情况。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运算原理的认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操作体验作业,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仔细观察1/3+1/4这个式子,在脑海中进行想象,分析这个式子的运算是一个怎样的动态过程。

(2)拿出两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片,试着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还原上面的式子运算过程。

(3)结合在环节(2)中的体验,想一想在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此,学生在课后使用操作体验的方式来经历课堂学习知识的过程,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而且能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这一作业设计中,学生可以用文字的方式简单记录操作体验的过程,提交给教师,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将操作体验过程录制下来提交给教师。

2.观察调查作业。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会”的育人思想,强调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挖掘,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后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索自己的现实生活,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获得不断发展。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察调查类型的作业,让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文化,从而落实新课标要求,使学生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获得成长。

例如,在《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一些常见图形,包括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不规则四边形等,并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和不同图形的特点。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图形应用方面的信息,值得学生关注。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察调查类型的作业: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你可以发现哪些图形的影子?我们在课堂上了解到长方形通过某种方式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可以得到应用?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发现生活中存在哪些图形原理?如此,能够促使学生发现教材上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某些衣架中用到了图形转化知识,某些衣架是活动的,可以实现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转化。在学生完成观察调查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基于课堂展开分享讨论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从更多角度去感受数学的魅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成长。

3.实践探究作业。

实践探究作业是指让学生以解决某个问题为目的展开探究活动,在搜集信息、验证观点等活动中综合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借助实践探究作业设计,能够有效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增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设计实践探究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实践探究主题,并控制好作业难度,带给学生良好的课后实践体验。

例如,在《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教学中,基于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数据分析意识这一素养上的成长,让学生获得用数据来处理生活事情的能力,而不仅是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因此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需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探究作业。

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作业内容为:每个小组独立探究,选择一个可以进行调查的主题,包括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的时间、小学生平均每天锻炼的时间、小学生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某个家庭某一年平均每月的用水量/用电量等。其次,确定好要调查内容后,学生分工合作,获得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上网调查、交流讨论、采访等方式,发现数据中隐藏的问题。最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完成作业,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充足的实践探究体验。

与只是让学生在纸面做题不同,引导学生展开充足的实践探究,可以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知道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如何使用、怎样处理获得的数据等,进而让学生的数据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除了上述作业类型之外,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地设计跨学科作业、项目化作业、游戏化作业等,从而让学生的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重视学生差异,合理作业分层

面对“双减”提出的减负增效要求,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重视对作业的分层,为学生创造科学的成长空间,有效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以及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判断学生的发展潜能,从而将学生进行适当分层,控制好作业难度。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一个长期规划,需要教师长时间对学生进行观察。在分层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差异,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学习成绩较好但是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设计趣味性更强的作业;对基础不牢固、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借助作业的方式改善自己的不良学习行为,加深学生对有效学习方法的认识,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分层作业的效能。在分层中,教师要形成动态意识,基于学生的实时情况来调整分层,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四)实施发展评价,发挥评价效能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评价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往的作业评价中,教师大多只是對学生的作业正确率进行单一评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评价无法带给学生积极的引导,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反馈、激励、调整的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实施过程性、发展性和差异性评价,客观地指出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优秀表现或者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供学生参考的建议,从而真正发挥评价的价值。

例如,在《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教学中,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详细介绍小组选择的调查主题是、研究这一主题的意义、采取的调查方式、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如此,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掌握学生在核心素养上取得的进步或者存在的不足,从而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在评价中,教师要以激励评价为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可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四、结语

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问题,需要引起教师关注。教师要正确理解作业设计目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密切联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来优化作业设计方式,让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作业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