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

2023-03-07 09:46杨美容
天津教育·中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知识点意识

杨美容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创新教学方法,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在实践参与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生成和发展,是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其中,问题式教学模式是很多教师的重要研究方向,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本文就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展开探讨。

一、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问题式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并自主参与问题解决过程,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实现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将得到全面挖掘和培养,这也是问题式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直接理论灌输模式,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日渐被动和固化,对未来的成长极为不利。而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以提问代替直接讲解,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独立思维意识,进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并在观察、判断、分析中生成个性化的认知体验。这是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创新,实现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组织策略

(一)把握学情特征,灵活设计问题

核心问题是问题式教学活动中首要明确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问题启发方向,不同的个性特点也使得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意识和探究兴趣截然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导入普遍忽视了对学情特征的深入把握,导致采取的种种教学措施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在传统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地理副科学习地位依旧深植在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观念中,导致学生的学习意识缺乏足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提问活动中,教师如果不能统筹兼顾学生的问题经验、兴趣爱好以及具体知识点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的探究意识就无法生成,自主学习或者合作探究学习也就无法顺利落实。可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需要在提问活动中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如此,教师需要把握学情特征,灵活设计问题。

例如,在《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活动中,主要教学目标是明确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认识大气垂直分层的具体名称、了解大气中尘埃和水汽的作用、理解各层的气温变化和气流变化等主要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大气的认知主要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来完成的,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对生命的宇宙活动、天体运动的相关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每年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物质的总量将近上万吨,而没有对我们生活的地球产生影响,为什么?”学生很自然能够想到地球大气层的保护作用,进而对地球大气层的具体情况产生主动探究意识,并分门别类地归纳出具体知识点。此外,考虑到整体的知识体系相对复杂,可能超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将问题细化,如大气层主要分为哪几个层?不同纬度下对流层的高度有什么异同?平流层大气的运动特点如何?对流层大气的运动特点如何?这种层层深入的提问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问题难度,实现知识体系的逐步构建。总之,教师要认真分析学情特征,科学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灵活调整,帮助学生有效参与知识的独立探究活动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问题式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环节不应该是一个平铺直叙的过程,而是由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统一且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引出问题。高中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同时,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思维内容都是在具体而丰富的生活實践中逐步积累而来。可见,问题情境要比单纯提问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情境氛围的创设,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不能充分调动认知经验去思考。要想在问题教学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启发。因此,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在《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各种宇宙物质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具体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调动认知经验,从大气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同样,在后续细化的提问中,教师也可以借助数字设备,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气层的复杂多变,从而产生独立探究意识。又如,在《植被》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地球上各种植被分布的相关画面,并提出具体的植被认知问题,如此,学生的直观感性经验被充分调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探究的主动性。

(三)落实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探究交流

学生是各种地理问题解决的行为主体,也是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对象,只有经历知识生成的全过程,才能保证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升。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采用权威性的理论灌输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点,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受传统教育环境的影响,在问题式探究活动中,部分教师依旧会过度干预学生的探究路径和探究行为,导致学生独立的知识探究体验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生成,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展开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以顺利解决问题,实现知识能力的有效培养。

例如,在《气象灾害》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提出常见的气象灾害种类、气象灾害成因和气象灾害防护三个方面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并展开独立的分析判断活动,总结归纳知识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在进一步提问和交流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对知识点的深入把握。又如,在《人口迁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相关问题之后,要鼓励学生结合课本提示和生活体验展开多角度的观点交流活动,在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四)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是重要的教学观。提问不应该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也应该具有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极强的依赖,缺乏独立思维意识和探究行为,而在问题式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依旧依赖教师的提问,依赖教师的权威性,这种不彻底的独立学习过程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要想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具有内在的问题意识,主动实现知识内容层层展开,进而在观察判断和分析总结过程中理性把握知识点。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学习意识。

例如,在《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学习生活体验提出新的问题,展开新的讨论。有的学生从当今比较火热的电商现象(电商运营模式)出发,对未来工业区位的选址展开大胆猜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普及电商专业运营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如,在《区域发展对交通布局的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知识点自由提问,从而实现对知识内容的纵向把握,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

(五)注重拓展延伸,促进学生认知迁移

一方面,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现实生活情境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很多地理知识点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形成大单元、大概念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思考,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才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性地将知识点一个一个地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缺乏知识迁移意识,影响了学生学以致用综合能力的生成。而问题式教学活动以问题为核心要素,相关联的迁移拓展活动是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和创新发展的必要措施。因此,教师要注重拓展延伸,促进学生认知迁移。

例如,在《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实现知识点的系统性认知后,还可以就现代大都市(以北京、上海、东京、纽约等典型城市的现状为例)的交通拥挤问题以及相关解决措施进行拓展延伸。又如,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最典型的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生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消费行为。

(六)进行点评总结,引导学生知识归纳

点评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重新梳理知识点的认知过程,实现知识体系的顺利构建,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核心素养进一步生成。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忽视课堂教学结束后的点评总结活动,而是过度重视对学生知识量的无限填充,导致学生难以在纷繁的认知体验中形成逻辑清晰、知识体系鲜明的学习结果,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可见,在问题式教学活动中,点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在以问题为核心的认知体验中正确认识自身的学习状态,并实现知识点的深入把握。因此,教师要进行课堂点评总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和深化。

例如,在《人口迁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设备动态检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互動中以对学生的具体互动观察体验为基础,展开详细的总结点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时间线,就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思维活动进行详细点评,以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有效把握科学的学习行为。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和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展开自评和互评活动,从而实现学生对自身学习状态的有效感知,不断提升学习自信,优化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又如,在《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写课堂学习总结评价表,对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展开对照分析,明确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学习优势和不足,进而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

(七)布置实践作业,深化学生学习效果

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只有参与生活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地理知识,获得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通常是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而且会导致学生低效的作业结果。而在问题式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认识问题,产生新的问题意识,并在问题探究和解决过程中实现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深化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生成。

例如,在《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家乡展开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家乡的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协调统一性,以及在历史发展变迁中的影响因素。又如,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各种测量工具探究当地的经纬度位置,以及太阳对一日天气的温度影响,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入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的问题,获得新的认知经验,从而实现核心素养能力的进一步生成。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强调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中,问题式教学法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顺利落实新课改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的教学经验总结,并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努力为学生提供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指导。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知识点意识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一张图知识点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