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生本课堂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践

2023-03-07 13:22黄艳
天津教育·中 2023年12期
关键词:圆柱体蛋糕概念

黄艳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高度关注数学概念,强化学生的概念学习,引导学生感知概念、理解概念、内化概念,以数学概念为中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培育科学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而提升数学学习质量。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实现核心素养培育与数学概念教学的耦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生本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助力学生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培育数学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本课堂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意义探究

(一)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本课堂,将学生置于课堂活动的中心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拓展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深度与广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在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技能,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具有积极意义。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解放数学学习天性,发挥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探究数学概念,加强对数学概念的整体认知,在生本课堂中先做后学、先学后练,将教师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自主学习,深刻把握数学概念内涵,促进学生在数学概念课堂中获得学习动力,感受知识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概念的理解深刻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效果,对学生综合数学能力培养有着关键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概念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建构数学概念、应用数学概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学活,从而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树立科学的数学学习观念,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知,学生可以在探究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改正以往不良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并将书本中的抽象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育逻辑思维和应用思维等数学思维,利用各种数学思维促进知识学以致用,将课本中的数量概念、几何概念以及度量概念等放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深化概念学习深度,从而培育学生的数感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生本课堂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路径探究

(一)在建构中理解概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生本主义教育观有着相似的价值取向,两者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知识意义的深层内涵,从而主动建构自身的认知体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建构中理解数学概念,提升学生的自主性,突出生本理念,促进学生加强对概念知识的理解,从而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的教学为例,本单元要让学生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的概念,并通过测量感知米和厘米代表的长度意义。教师设计本节课堂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通过尺子认识一米和一厘米的长度,感知一米和一厘米的长度差异,掌握米与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建立起对长度概念的基础认知。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拿出测量工具后,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认识直尺刻度,使学生了解直尺上的最小一格代表的是一毫米,每十个小格代表的就是一厘米。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可以找到0刻度线与1厘米刻度线,并可以将直尺放在草稿本上,用笔描出直尺上的0刻度端点与1厘米点,连接两个刻度点就可以画出一条一厘米的长度线段。学生通过测量可以对一厘米形成初步感知,建构初步的长度概念。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画出的一厘米线条寻找到与一厘米长度相似的物品,于是学生可以将目光从课本中转移出来,自主寻找数学抽象概念的客观对应物。学生经过思考发现,一根手指的宽度、半截小粉笔的长度、数学课本的厚度等都接近一厘米,都可以用厘米长度单位来表示。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认识厘米概念,有助于抽象概念更加形象化与生动化,拓展了学生对厘米概念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提问:“同学们既然已经认识了一厘米的意义,那么哪位同学知道一分米、一米又是多长呢?它们比一厘米的长度更长还是更短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仿照之前认识一厘米的方法自主理解一米和一分米等的长度概念,仍然可以利用直尺等工具展开测量,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以积极的态度探究米与分米等的概念,将课堂真正变成自主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课堂,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认识米与分米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各个长度单位串联起来,使学生形成对长度单位的整体认识,建构起比较全面的长度概念认知体系,加深學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在探究中掌握概念

探究式教学是打造生本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强调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探究形式全面掌握数学概念,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中讨论活动的实施步骤,确定探究的具体方法,揭开数学概念的神秘面纱,研究数学概念的本质,思考各个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利用规律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强化数学学习实效,培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概念时,应当摒弃传统的以语言解释为主的概念教学方法,利用探究式教学相关理念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形成对圆柱的认识。圆柱体是一种几何体,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与想象力。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的初期,尚未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教师可以开展动手制作圆柱体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事物,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学生的动手制作过程既是一个概念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思考的过程和思维培育的过程。学生可以与同桌结为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圆柱体的制作活动。依据教师的指导和课本中的圆柱体展开图,学生选择较为适宜的探究材料,如纸张、胶棒、剪刀、尺子等工具,并经过合作讨论确定圆柱体的侧面、底面、高等数据,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及时指出学生制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修改意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圆柱体的制作。

在圆柱体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带领学生认识圆柱体的高以及底面圆的特征。形成初步认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做好的圆柱体,并思考圆柱体有什么特征,以及与圆锥体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可以回忆圆柱体的制作过程并再次观察,可以发现圆柱体的两个底面是完全一致的圆,而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圆。有了这一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箭头沿着高展开圆柱体的侧面,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可以發现,圆柱体的侧面正是一个标准的长方形,并且该长方形的长度与圆柱体两个底面圆的周长相等。教师继续提问:“如果要使圆柱体的底面圆的周长与圆柱体的高相等,那么圆柱体的侧面应当是什么图形呢?”学生经过类比推理与逆向推理不难发现,用正方形作为圆柱体的侧面就可以使底面圆的周长与圆柱体的高相等。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体的概念,还认识了圆柱体的性质特征,了解了正确的几何学习方法,有助于对其他几何概念的理解。

(三)在情境中引导概念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倡导情境教学法,情境设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教师开展概念教学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帮助学生自主地在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概念的意义,提高概念教学水平。

在传统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往往直接抛出一个概念并进行讲解,这样的导入方式显得过于生硬,学生有可能理解了概念,却无法深刻地体会概念的背景,感受概念的价值,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深度学习,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当在情境中引导概念,将概念有机地融入课堂活动。以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与分析”中“平均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平均数这一概念课堂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推理出平均数的概念,探索平均数的意义与性质。

教师可以将“班委选举”这一与学生有着密切联系的班级事务作为本次概念学习的情境,模拟学生竞选班委,进行投票活动的场景。教师将参与竞选的五位同学的姓名写在黑板上,并让其他学生对这五名学生进行打分,分数最高的学生担任班委。对这五名学生进行打分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统计五位竞选学生的分数,于是可以看到全班学生对每名学生的打分情况,然而学生面对繁多的数字难以分辨谁的分数最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能够找出总得分最高的同学。有的学生提出将每位同学的得分全部加起来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全部加起来的方法虽然可以找到总分最高的学生,但是竞选者不能看到全班学生对自己的大致打分情况,可以思考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避免庞大的总计数字和众多的数据,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大致打分情况。这时学生可以联系本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想到通过“平均数”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提出平均数的概念后,更能体会到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平均数概念在数学应用中的关键意义。

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计算五位同学的平均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平均数的具体计算方法,并进一步在班委选举情境中深化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

(四)在生活中应用概念

生活是学习最广阔的领域,也是知识的根本来源。教师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概念、在生活中感受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概念,发现数学概念的乐趣,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促进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以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的教学为例,小明在学完“认识分数”知识后,仍然没有真正理解分数的概念。一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蛋糕,让小明将蛋糕分好,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各留一块,剩下的是小明自己的。小明想:“我要怎样切蛋糕?我可以吃到多少蛋糕呢?”回想课上老师讲的分数知识,小明开始在草稿本上画分蛋糕的草图,设计了几种分蛋糕的方法。如果将蛋糕平均分成八块,那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共要吃掉四块,自己吃剩下的四块,小明觉得自己应该吃不完,于是小明决定吃妈妈蛋糕数量的两倍,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发现,将蛋糕平均分成六块,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完之后就可以剩下两块,正好是妈妈蛋糕数量的两倍。小明回想课上老师讲过的分数知识,联系自己分蛋糕的场景,知道了一个完整的蛋糕即可看作数学中的单位1,将蛋糕平均分成六块可以看作6/6,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占单位1的4/6,即2/3,自己的两块蛋糕就占整个蛋糕的2/6,即1/3,于是小明想到了另一种分蛋糕的方式,就是将蛋糕平均分成三份,自己吃掉一份,剩下的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分。

小明在分蛋糕的生活经历中认识了分数的知识,对分数这一抽象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加深了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在生活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训练多种数学思维,培育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观念。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贯彻核心素养与生本主义教育理念,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利用自身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认识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概念、拓展与应用数学概念,发现各个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要采用建构法、探究法、情境法、应用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强化概念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圆柱体蛋糕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找出圆柱体
创意蛋糕
切蛋糕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做蛋糕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