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策略

2023-03-07 13:22赵小华
天津教育·中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文本阅读教学

赵小华

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使课内外阅读顺利衔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不够紧密,为了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本文对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进行研究,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课内外阅读相融合,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让学生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更多知识,掌握更多阅读技巧,更准确地把握文本主旨,明确主题,理解人物情绪变化,在阅读过程中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资源比较有限,采用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方式,阅读资源会更加丰富,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转变学生的态度,让学生长期坚持阅读,更加喜欢阅读,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会为学生介绍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阅读,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避免阅读过于浅显,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更多知识和感悟。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对课内文本和课外文本进行阅读时,发散性思维也会得到强化,从而具备更强的文学素养和语文学科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存在的问题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衔接课内外阅读时,选择的课外阅读内容不够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学生仅仅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而阅读,教师选择的阅读文本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要想保证课内外阅读衔接质量,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分析学生的兴趣,同时考虑课内阅读主题和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文本。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会带领学生逐句分析,很少提问,未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较强,导致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较低。

学生阅读课外文本时一旦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往往会直接略过,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不会对问题进行深究,导致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较少,学习效率较低。在课外阅读中,教师无法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遇到问题时也不能及时向教师请教,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导致课外阅读成效较差。另外,“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落实过程中,有的教师为学生推荐大量的课外阅读文本,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完,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学生一直被迫阅读,将阅读当成一项任务,只会产生非常大的心理压力,还有可能对阅读产生逃避、抗拒的心理,不利于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策略

(一)通过读书交流保证课内外阅读质量

教师需要加强课内外阅读教学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阅读建议,在交流和沟通中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确保课内外阅读顺利衔接。为了提升教学成效,教师要不断完善内容,引入丰富的资源,同时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可以在互联网查找课外阅读文本,围绕教材文章搜索有关内容,引入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针对丰富的阅读文本展开交流,为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还要教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不合理的阅读方法会阻碍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为了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可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更高效地阅读,在阅读中获取感悟。

例如,阅读《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查找更多信息,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或者不同文本片段,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对课内外文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的共性和差异,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保证课内外阅读衔接质量。

(二)通过读书笔记积累课内外阅读素材

教师要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夯实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强的阅读鉴赏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记笔记,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好的词语、句子、段落可以记录下来,还可以写下自己的评价与感想,从而养成记录、思考、写作的习惯。学生阅读的时候还会遇到生僻的字词,同样可以记录下来,同时查阅字典,详细记录汉字的读音和意思。还可以记录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然后在阅读完整篇文章或整本书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或者向教师请教,解答自己的疑问。

书籍中蕴含大量的知识,学生可以对知识性的内容进行记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笔记内容进行分类,有的学生记笔记比较随意,将各种类型的内容混合在一起,完全没有章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类记录,如人物描写的內容、景色描写的内容,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等写作手法的内容,文章中细节和伏笔之类的内容,成语和俗语内容,将笔记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能够让笔记更清晰,应用的时候也会快速找到对应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对文本进行续写、仿写,在写作过程中应用读书笔记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制定科学的课内外阅读教学计划

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转变自身观念,制定科学的课内外阅读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文本,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主题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明确各阶段的教学重点。教师选择课外文本时还要考虑学生的阅读水平,控制好阅读时长,选择难度适中、内容有趣的文本,不要为学生提供过多的文本,应当保证阅读的针对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要明确课内外阅读教学的重点,列出阅读文本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解读文章,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例如,在《题西林壁》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方式,确保课外阅读文本与课内阅读文本相匹配,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差异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内外阅读衔接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入与之相关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等,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先阅读《题西林壁》,以此为基础,对《望庐山瀑布》和《登鹳雀楼》进行解读,然后将三首古诗进行对比,总结三首古诗的异同点,积累更多的古诗知识。

(四)组织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为了让课内外阅读内容顺利衔接,提升阅读教学成效,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组织精彩的阅读活动,将课内阅读文本与课外阅读文本融入阅读活动,用活动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阅读活动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才会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得更加主动。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舉办阅读竞赛活动,竞赛内容来源于近期的课内外阅读文本,比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包括《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几篇节选课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阅读计划,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中选择一本书进行阅读。由于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白话文版本的书籍阅读,以便学生理解书籍内容。在单元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围绕这些文本设计阅读竞赛习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景阳冈》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景阳冈》来源于古典文学名著( );《景阳冈》的作者是( );《景阳冈》中的花和尚指的是( )。阅读竞赛采用计分的方式,得分最高的学生获得胜利,教师给予其一定的奖励,以此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相关知识。

(五)培养学生定时定量阅读的习惯

要想提高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质量,就要让学生养成定时阅读和定量阅读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时阅读,在阅读之前,学生要做好规划,确定每天阅读的时间段,如晚上睡觉之前或者自习时间,还要明确阅读时长,可以设定为一个小时,或者每天阅读一章内容。可以采用打卡的方式,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阅读的时间点和时长,并简要记录每天阅读的内容,教师可以给予坚持阅读并严格执行阅读计划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让更多学生坚持阅读,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提供指导,讲解完教材中的文本知识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阅读同一篇文章或书籍,每天阅读之后相互交流,能够让学生相互督促,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阅读过程过于枯燥。

其次,教师要强调定量阅读,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比较有限,要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应当引入更多的资源,但是大量的文本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要控制好阅读量,过少的阅读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过多的阅读内容会让学生产生较大压力,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每天的阅读量,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学期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本,每个月阅读一两本课外书籍,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设计的方法,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阅读任务。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六)明确课内外阅读的共同点和重点

教师要明确教学的共同点和重点,围绕教材内容查找更多的资源,确保两者存在共同点,这样才能顺利衔接。两者的共同点实际上就是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两者的关联和共性,使学生积累阅读技巧和语文知识。

例如,阅读《蝙蝠和雷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如蝙蝠为何喜欢在晚上活动?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选择与之相关的科普读物,如《仿生学趣谈》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更多内容,获取更多知识,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又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同样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文章蕴含的情感,分析文章表达情感的语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教师可以引入爱国主题的文本,如《青春之歌》《闪闪的红星》等,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确保课内外阅读顺利衔接,得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改要求进行教学创新,将课内外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更丰富。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分享读书心得和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将文章中的精彩词句记录下来。同时,教师要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明确课内外阅读的共同点和阅读教学的重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组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不断拓宽阅读途径,促使学生养成定时阅读、定量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文本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