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育人体系探索

2023-03-07 06:14刘维韬贾亦帅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5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立德树人篮球

马 凯,刘维韬,贾亦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部,北京 10008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高校课程思政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转型。体育课程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大学体育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必修课,其思政教育的责任重大。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常见于顶层设计和建设思路,并集中体现在体育院校的专业课程设计中,缺乏针对综合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研究。篮球作为高校体育公共课程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具有广泛的教育和社会价值,在人才培养、社会建设、国民身体素质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将篮球运动思政元素与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发挥课程思政的潜在优势,增强学生的思政修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1 因时而生:篮球运动与思政紧密相连

1.1 国家领导人的篮球情缘

早在1938年年初,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就组建“战斗篮球队”,球队兼顾战斗和体育竞赛。1940年,“战斗篮球队”应邀赴延安参加比赛取得全胜。毛泽东同志接见“战斗篮球队”全体队员,给予他们极大的鼓励。朱德总司令上书“球场健儿,沙场勇士”。告别战争时代后,“战斗篮球队”队员将目标转向体育战线,进入国家体委各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国家体委系统半军事化的独有特色。曾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也高度重视篮球运动,2008年8月,他在五棵松体育馆看望中国男篮队员时曾展示过三步上篮技术,其时正值我国筹办北京奥运会的最后冲击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示范效应,对办好奥运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2 “篮球梦”推动篮球改革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大球”改革和发展高度重视,在协会建设、人才培养、青少年篮球发展等方面改革措施频出,致力于以改革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将创新重建与问题治理相结合,不断借鉴国外篮球运动发展经验,立足实际,走出中国特色篮球改革之路,实现篮球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2017年起,中国篮协改革之路走上快车道,中篮联(北京)体育有限公司独立运营联赛后,推出多项新政。小篮球活动、选拔草根球员、创建“双国家集训队”多措并举为青少年、年轻运动员提供展示舞台。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也多次提到篮球运动的发展,提出在中国篮球协会自身建设、国家队实力提升、篮球赛事体系构建、篮球场地设施建设、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专业人才选拔等方面齐发力。

1.3 “篮球梦”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发展篮球运动与推动全民健身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篮球运动的普及程度,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落实提供支持。我国篮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篮球运动对于增强人民体质也具有诸多优势,如对参与者的耐力、协调性、心肺功能等有所裨益。2021年12月,中国篮协发布《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报告》,显示全国6~65岁人口中,打篮球的人口比例为10.9%,将篮球作为主要体育运动的人口比例为6.7%,在所有体育运动中位于前列。坚持3年以上(64.0%)、每次1~2小时(50.4%)、每周1~2次(55.5%)是篮球人口参与行为的主要特征。2022年,中国篮球协会对标《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落地实践,为中国篮协继续推广、普及篮球运动,做好全民健身工作指明方向。

1.4 “篮球梦”助力实现体育强国梦

篮球运动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我国篮球运动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多次进行研究部署,篮球的发展水平甚至关系到地区乃至国家的形象,发展篮球事业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民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篮球运动最早起源于美国,自1891年发展至今,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与各地民族文化交融,形成不同的技术风格,具有突出的国民性特点。高度的对抗性体现竞技体育魅力,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国民爱国热情。2022年中国篮协推出《中国篮球“十四五”行动计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立足于发展基础,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实现体育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篮球运动的发展之路也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是提升中国体育大国形象、托起中国体育强国梦、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图的必经之路。

2 挖掘篮球运动思政元素

篮球运动与思政联系紧密,其独特的属性在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发展规律,教师挖掘篮球运动潜在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思政与篮球运动的融合,构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教育功能的改革与完善。

2.1 弘扬爱国主义教育

篮球运动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力,世界杯、奥运会、洲际杯等重大国际比赛举世瞩目,在涉及国与国之间的比赛中,球员身披本国球衣为国家而战,升旗仪式和颁奖典礼等形式伴有国家与民族的色彩出现,能够激发球员的爱国精神,在比赛中竭尽全力为国争光。同样,场下的球迷穿着印有本国国旗的球衣,伴随着主队比赛的全过程,对提升国家荣誉感与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2.2 培育集体主义精神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个人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更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力量。篮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集体主义精神尤为重要。在篮球比赛中,团队成员为了集体利益和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需要将合作奉献、团结拼搏的意识融入传接球、运球、跑位等技术动作中,促进团队的发展。在长期相似的训练环境下,成员逐渐形成团队意识,共同面对成功和失败,正是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充分落实“1+1>2”的团队原理。

2.3 树立规则意识

规则是影响篮球比赛的重要因素,篮球运动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制度完善、管理明确的比赛规则。对于球员来说,在保证比赛公平进行的同时规范篮球技术动作,有助于规则意识的形成,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潜能。场上和场下身份的转换意味着篮球比赛不只有竞争,更是相互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对于场外观众同样设置文明观赛要求,引导遵守规则,维护赛场的良好秩序和氛围。

2.4 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篮球运动在攻守转化中对体能储备有很高的要求,篮球场地面积较大,比赛时间较长,球员需要折返不停地奔跑,这要求其在日常训练中持之以恒,提高耐力和技术水平,保持奋力拼搏和坚韧不拔的顽强品质。面对不同的比分状况,赛场的紧张气氛对球员的意志力造成冲击,影响情绪,需要球员锲而不舍、奋战到底的精神支撑,这与思政目标相一致。

2.5 调节心理健康

心理的变化影响着比赛成绩,面对篮球比赛出现的摩擦和冲突、比分的领先和落后、赛场上的兴奋和感伤,球员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心理素质,进一步理解得失、福祸的转变,从容应对人生的跌宕起伏。借助篮球运动人们可以释放心理压力,调节身心发展,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建立自信心。处在团队的环境下,球员之间相互鼓励协作,有助于个体情绪的缓解,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常态化的社会交往方式。

2.6 实现人生价值

篮球运动对塑造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培育伦理规范,引导个体行为。球员在比赛中获取不同的生理感受和运动体验,在激烈的竞争下,通过内在的道德情感与外在行为规范的转化统一,才能实现思政教育的“内化”与篮球课程的“外化”相统一。

3 高校篮球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入途径

3.1 教师团队建立

篮球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并进行开发和运用,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篮球技能水平,思政也成为必备素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篮球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鉴于当前处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阶段,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在教改探索时期,可以采用体育教师主导、思政教师引领的协同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教学团队的“服务型”功能。教学团队引入思政教师,体现体育课程思政的专业性特点,课程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经过团队讨论成型,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始实施教学,建设体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另外,教师还可邀请学校党建工作人员、行政人员、运动员、体育界名人作为客串教师,形成多元化多领域的思政氛围。

3.2 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高校篮球教学通过讲授基本动作与技能方法,结合篮球发展历史和现状传递篮球文化,使学生形成现代篮球理念、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进行篮球运动中,学生自觉将篮球规则意识、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等思政元素上升为体育道德和精神,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创设逆境情景,通过增加运动强度、制定特殊比赛规则等形式,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让学生在困境中不断领悟体育精神。在课程内容延伸方面,教师引入球星效应,通过励志故事引导学生完成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针对课程设计融入案例材料,以探究其未来协同育人的发展方向。高校篮球教学应将重点集中在篮球技能的传授、思政元素的培育和篮球文化的解读方面,通过篮球文化的熏陶促进体育精神的培育,最终形成运动技能为基础,精神文化培育为补充的教学协同模式。

3.3 创设分享与感悟环节

在进行篮球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后,设置分享与交流环节是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磨砺体育精神的重要契机。在进行大运动量的篮球实践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彼此分享心得体会,总结学习成果,使篮球教学实践与精神感悟有效衔接,对篮球的技能和映射出的精神内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价值观念也不断形成。学生通过篮球运动自身的特点得到积极的教育,更好地追求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生活愿景。

3.4 建立篮球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和学生评价标准;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要求和成绩评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全国高校根据学校体育特色进行课程设计,随着课程思政的政策实施,思政指标融入篮球课程评价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探索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元素的背景下,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指标,研究量化的标准评价对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4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也从“提高身体素质”升华到“全方位发展”,通过多元化途径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图1为“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

图1 “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

4.1 构建篮球课内外一体化体系

篮球文化氛围的渗透是高校进行篮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除了公共课的教学以外,篮球竞赛、课余训练以及相关的篮球文化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教师做好篮球课内外一体化设计,依托融入式思政教学,有利于实现普及和提高的共同发展。课余训练中加强梯队建设,让更多的学生接触篮球运动,按照技术水平设计不同组别的训练目标与方案,实行流动机制,保证学生对篮球拥有正确的认识和专业化的训练环境。教师大力开展以学院、班级为单位的校篮球比赛,借助赛事领悟体育精神,磨炼意志品质,营造全员协同一致、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场地环境等因素,依托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篮球文化活动,创新实现篮球价值的理性回归。

4.1.1 发挥篮球运动队教练员的思政教育作用 在高校篮球运动队的团队建设中,教练员对学生的培养贯穿着其篮球队生涯的全过程,只有确保队员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才能够使其在比赛中将自身的价值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练员在对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具有主导性和缓慢渗透性等特点。教练员应当发挥引导者、实施者的作用,提高思政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1.2 形成多元化的校内竞赛体系 以学院、年级、性别为单位开展不同级别的篮球竞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度。竞赛体系是对原有单一的课程教学进行纵向延伸,促进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发展,通过竞赛营造运动氛围,使学生在竞赛体系中领悟体育精神,升华价值观念。高校篮球育人功能也辐射到球场外,没有直接参与篮球运动的学生通过观看比赛的方式渗入到竞赛中,篮球成为凝聚班级、学院乃至学校力量的载体,通过比赛的关注引发共鸣,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

4.1.3 加强高校篮球文化和场地建设在高校的环境中,篮球文化建设也尤为重要,文化建设应利用丰富的篮球活动和互联网的大力宣传,在全校范围内通过不同形式和渠道开展,积极发挥篮球社团的优势和功能,引导大学生加入篮球社团,让篮球运动成为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努力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使篮球成为传播正能量的载体。另外,场地基础设施是开展篮球运动的物质基础,篮球场地也影响课程思政功能的开发,是保证篮球思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4.2 建立“体思融合”的长效机制

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运动技能教学的“育体”能力,还需要具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元素的“育德”能力。篮球技能是培育体育精神的基础,在不断地练习中感悟并内化为体育精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精神培育内容,将篮球的技术学习上升为体育精神的磨砺与感悟,利用理论的“教化”力量和行为的“感化”力量平衡篮球与德育之间的关系,落实在高校篮球课程的知识传播和德育培养中,构成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目标,形成“育体”与“育德”的长效机制,实现体育课程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转变,达到智育和体育的双赢。

4.3 完善联动机制,实现育人合力

高校应当着力解决篮球教学改革中联动机制的问题。领导层面加强对体育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加强育人环境配套设施建设,设立专项基金项目,构建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建立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彰显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创新规范课堂教学。体育部门充分发挥在高校篮球育人工作上的引领作用,制订教学年度计划和教学改革路线,明确职能划分,构建个性化、交叉化的课程内容体系,提高篮球的育人效能。体育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思政教育培训。篮球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依靠多元主体的支持,不仅是政府和学校的物质支持,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保障了高校篮球的可持续发展。

4.4 深化体教融合,发挥育人功能

高校应有“体教融合”的教育理念,既要尊重体育学科的特点,又要尊重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其教育管理体制、学校竞赛体系、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贯穿于教育之中。篮球作为高校体育发展的重点,坚持体教融合的原则,改革创新,处理好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破除制约篮球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充满活力的校园篮球文化,构建人才培养和协同育人组织管理体系、在育人环境下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落实体育与教育的高度融合。

5 结语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顺应国家教育发展趋势,高校体育公共课程蕴含着许多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拓展高校体育课程育人功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尽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清晰,但如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顺利进行思政教育,还需要各方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包括教改团队建设、案例材料、教学体系等方面,使高校篮球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按照“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和路径不断深化和落实,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立德树人篮球
幼儿篮球运动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浅谈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