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2023-03-07 06:14张代军闫艾萍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减体育教师高质量

杨 欢,张代军,闫艾萍

(1.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92;2. 太原市进山中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0)

近年来,义务教育下中小学生负担重,教育短视化、功利化等问题持续发酵,青少年近视严重、肥胖低龄化,运动能力相关指标数据逐年下降,体质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等内容。“双减”政策的出台,为课后体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亟待解决及国家政策的持续推进,精准纾解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的现实困境,推进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持续有效的发展,是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

1 “双减”政策下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和目标

“高质量发展”一词源于经济学范畴。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发展领域来看,高质量发展不等同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是各方面的均衡发展。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显而易见,高质量发展已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到2035年,基本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双减”政策要求中小学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着眼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提供多彩、个性、可选择的课后服务。

在“双减”政策导向与支持下,中小学纷纷提倡“减负”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课后服务的质量与效果,遵循“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的要求,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为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创造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课后服务一方面解决家长在学生放学后的接送难问题,另一方面提高教育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避免中小学生的课后娱乐方式趋于室内化、虚拟化,以此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引领学生价值观念,有效舒缓学生心理压力,减轻课业负担,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中小学校着力推动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课后体育服务与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体化设计,切实发挥课后体育服务的育人功能,以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为导向,根据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丰富课后体育服务的内容,增强课后服务的可选择性,以提高学生体质、学生兴趣为目的,加强课后体育服务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课后体育服务,细化相关服务政策与要求,落实课后体育服务的实效性,确保课后体育服务安全有序进行。

2 “双减”政策下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2.1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课后体育服务缺乏支撑保障力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保障课后服务条件,配足配齐教师。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实现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保障力,在减负的同时达到提质增效,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双减”政策的助力推动下,学校体育教师短缺、工作负担重、教师质量不高等问题日渐凸显。首先,体育教师日常教学负担重,缺乏精力积极高效地参与开展课后体育服务。“十三五”期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数量从50.2万增加到59.5万,增加了9.3万人。教师与学生的数量比约为1∶260,每周课时量大约为25课时,工作任务远超出国家规定。其次,体育教师行业的“新鲜血液”培养效果不佳。作为未来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中坚力量,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培养大多倾向于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缺乏实践经验。最后,中小学体育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自主时间少等因素,导致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足。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教学回归校园,课后体育服务获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质量,满足学生体育健康的需求,落实“双减”政策下的提质增效,是推进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2.2 服务供给简单化,服务形式单一固化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科学合理确定课后服务的内容形式。作为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活动,课后体育服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体育服务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放松身心,达到减轻学业负担、增强体质健康的效果。然而,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在课后体育服务的内容选择较为单一,直接对标中考体育,功利性较强,缺乏校园特色;课后体育服务的组织形式枯燥乏味,缺乏创新性,让学生对课后体育服务的评价变差,学习欲望降低,导致体育课后服务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进而使学生的“减负”成为了“增负”,效果适得其反。因此,从学生兴趣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保障课后体育服务的多元化内容,探寻课后体育服务的新形式迫在眉睫。

2.3 家校社协同机制作用不强,学生体育意识薄弱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努力形成减负共识。由此可见,实现家校社协同共育是“双减”政策下实现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中小学目前家校社合作关系较为薄弱,协同机制作用不强。第一,家校合作不深入,家长委员会作用发挥不明显,大多数家长的体育意识薄弱,从而制约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发展。第二,校社资源共享不畅,学校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学校缺乏社会提供的后备师资及场地器材。据教育部统计,2016—2021年中小学生体质优良率上升了6.5个百分点,达到33%,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但仍需借东风之势继续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4 服务评价体系不完善,课后体育服务缺乏原动力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各地依据不同科目的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建立健全服务评价机制是“双减”政策下落实课后体育服务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片面,致使课后体育服务责任落实不到位、评价主体和客体单一、评价方式简单固化,并且缺乏对参与课后体育服务教师的评价细则,进而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评价只有体育学业水平测试和体质监测,缺乏对学生系统、客观的过程性评价机制,且评价内容覆盖较少,缺少对于学生健康预防、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评价。

3 “双减”政策下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纾解路径

3.1 打造“1+1”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新形态

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中小学为实施主体,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学校场地资源,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在成立高校与基础教育合作基地的基础上,调动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群体作为师资后备力量,与中小学教师合作,每个班级由1名学校体育教师与1名来自高等师范院校或体育院校相关专业的实习学生搭配进行辅导。打造“1+1”课后体育服务新形态,夯实课后体育服务的师资保障。

3.2 打造“一基一辅两主导”课后体育服务新模式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因地制宜地制订课后延时体育服务项目,将体育场地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学校根据学生技能水平进行分班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元化服务需求,打造以多元化练习为基础、体能练习为辅助、游戏和竞赛为主导的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模式。即通过个人练习、同伴练习、小组练习等多种练习形式,在兴趣基础上强化学生技能,让学生在兴趣主导下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通过多种组织形式进行体能练习,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以中考体育为导向,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服务内容,为中考体育测试夯实根基;以游戏和比赛为主要形式,形成以玩促练、以赛代练的服务新形式,营造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使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3.3 课程思政进服务,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助力终身体育意识形成

利用课后体育服务主阵地,结合运动项目特点与教学内容,挖掘提炼思政内容,教师应以鼓励关怀为主,服务前充分做好教学设计,以增加体育学习的趣味性为基础,在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前提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思、在思中学、在学中悟,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灵活运用各项基本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塑造健全人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责任感,使学生增强自我认同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3.4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完善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体系

采用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性地记录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完善评价考核体系,进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学校和教师在绩效考核、经费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发教师积极性;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强化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监督渠道,加强学生学评一体化建设,健全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4 结语

课后体育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学校为实施主体,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学校场地资源,在建立高校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基础上,调动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群体作为师资后备力量,加大宣传力度,转变部分家长轻视体育的固有观念,并让家长理解并有机会参与到课后体育服务中,拓展家校合作交流渠道,增进家校合作与沟通,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政府主导、以学校为主体、高校支持、家庭配合的“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图1),推动课后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而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图1 “双减”政策下“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图

猜你喜欢
双减体育教师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