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近十年户外营地教育的可视化分析与启示
——基于Cite SpaceⅤ软件分析

2023-03-07 06:14张桥锋栗燕梅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5期

张桥锋,栗燕梅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户外营地教育一种特定设计的教育形式,旨在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情感表达、户外生存体验、积极的社会参与、品味和鉴赏能力以及心智成长。其包括青少年体验、研学旅行、夏令营、春秋游等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自“双减”政策出台后,以“体验式教育”为核心的户外营地教育为教育培训事业提供一种新的参考。国内营地教育行业快速发展,相关研究也初现规模,但研究多数停留在发展现状与对策方面,国内学者对于户外营地教育还未有比较清晰的概念界定,深入、细化的实证类研究相对薄弱。本文旨在通过Cite space Ⅴ软件,梳理出国内户外营地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发展趋势和差异。旨在为我国户外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基于Cite space V软件,以国内近十年户外营地教育的发展与启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资料来源

本文以“营地教育”“户外营地”等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查询与收集,发表时间在201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这10年间的文献。经筛选,剔除掉无关文献、中英文拓展、外文文献及无主题词等的文献后,共获得有效文献447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22年3月10日。样本覆盖率高,相对而言,其准确率会下降。本文充分对文献进行梳理思考后选择在保证覆盖率的基础上,合理删减无关文献,最后获得有效文献266篇。

从图1可知,2018年发文数量最多,共48篇。2016—2018年期间文献发布数量增长速度最快,这是因为2016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促进研学旅行的文件,提出了将研学旅行等活动纳入中小学生课外教学计划,为本文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导向。

图1 2012—2022年文献数量总体趋势图

(2)研究工具的使用

本文借助Cite space 5.8.R3版本,选择2012年1月—2022年2月这个时间段,选择节点类型(node types)、机构(institution)、作者(author)和关键词(key word)并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

2 文献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2.1 户外营地教育研究机构分析

对研究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节点N=126表明在样本中进行户外营地教育的研究机构有126所。为了方便统计,本文对机构名称进行了统一汇总,如将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系、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等统称为北京体育大学,对发文前9名机构进行排序得出表1。

表1 研究机构发文数量与首发年份

发文频数排在前8名的机构中有4所是体育机构,体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营地教育的有机结合孕育出了户外营地教育。对样本的发文期刊进行统计,出版刊物最多的是由北京体育大学主办的《青少年体育》,文章达40篇,对文献样本涉及学科进行统计,体育、教育与旅游3科占比较重。

2.2 户外营地教育研究作者分析

对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经过调整后得到图2,其中节点N代表作者数量有210人,连线E=132,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密度仅有0.6%。

图2 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如图2所示,发文作者数量较多,作者之间初步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网络,分别形成了以薛保红、周洋、李煦阳等学者为中心的合作网络。在发展启示方面,薛保红的一篇《发达国家营地教育发展及其启示》回顾了国外营地教育的发展历程,为我国营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8点启示,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引用。

在课程设置方面,龚志恺在其学位论文《我国青少年营地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模块设置研究》中,将营地教育课程划分为3个目标维度和4个课程模块维度,并细分出多个因素加以信效度验证,为学者的研究与企业的课程设计均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其他学者的发文数量普遍不高,且从机构分析来看作者间多以机构内合作为主,很少有机构外的合作,跨机构的研究讨论与资源共享较为欠缺,营地教育理论研究普遍存在区域局限性。根据图2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得出表2。

表2 作者发文数量统计表

发文数量排在前10的作者,有4位来自于报社,2位来自综合性大学且专业背景均与体育或者体验式教育有关、而来自体育专业院校的仅有一名吉林体育学院的作者。这一方面反映出户外营地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受到新闻媒体等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户外营地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实践方式,深深吸引着体育、教育以及旅游等相关学科学者们的眼球。但对发文机构进行比较,专业体育类院校的发文量还是略显不足,在该学科领域未能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2.3 户外营地教育研究关键词分析

营地教育的涉及范围较广,有学者认为营地教育包括青少年体验、冬夏令营、春秋游、户外教育、研学旅行、校外综合素质活动和特殊群体疗养等。户外营地教育包含着户外营地与营地教育两大元素,在活动场地方面提倡适合进行户外运动的户外、自然环境,在活动内容方面突出户外营地教育的素质教育、自然教育以及体验式教育等的教育属性。

如图3所示,样本文献中共有N=239个关键词节点,连线E=357,密度到达1.26%。除了主题词营地教育外,青少年、研学旅行、夏令营等词组同样有着较大的节点,是较高出现频率的关键词。随着营地教育的本土化发展以及对青少年教育的特殊意义,青少年群体逐渐成为营地教育的主要服务群体。教育是国之大计,青少年更是国家的希望。对青少年的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影响着到民族的未来。

图3 关键词共现分析

作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方式,无论是户外营地教育,还是研学旅行、夏令营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在当今倡导协同发展的社会氛围下,营地教育、研学旅行、夏令营与户外活动等方式有机融合、开拓创新,既能弥补学校在这方面师资不足的缺点,又能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在未来,“教育+体育+旅游”3种属性的相互融合,是社会活动项目设计与研究的重点。此外,本文对关键词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表3罗列了关键词出现的频数、中心度和首发年份。

表3 关键词频数、中心度与首发年份统计表(按中心度顺序排列)

营地教育、青少年、研学旅行和夏令营与预期一样除了拥有较高的频数外,中心度也名列前茅。其中,关键词“研学旅行”在频数上略低于关键词“夏令营”,但其中心度直逼关键词“青少年”。自2016年来研学旅行对青少年的作用得到了大众的肯定并被教育部等多部门推广。而研学旅行与户外营地教育之间相互联系又有一定区别,联系则是二者均包含旅游和教育的属性,区别主要在于旅游与教育在活动中所占的比重。

为了进一步观察关键词的演变,采用LLR算法对图谱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并得出图4。

图4 关键词聚类分析——时间线视图

营地教育研究从2014年起开始,由零散的研究分散发展,研究的热点形成了10个聚类。到各聚类再细分,如生存训练、产品开发、发展模式、体系构建等。户外营地教育的研究内容也逐渐丰富。

如图5所示,户外活动、户外教育和户外运动等关键词在2016年之前出现过爆发的情况,说明这类关键词在当时是营地教育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而后近几年,夏令营,研学旅行和乡村振兴得到学界的重视,这反应了国家政策对营地教育理论研究的影响。

图5 关键词突现图谱

3 结语

3.1 对国内近10年文献的总结

营地教育的核心是体验,使学生借助自然环境进行身心的体验,获得知识、认知与身体的有效融合,从而发挥体育在户外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功能。对2011—2021年近10年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透过可视化知识图谱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以及研究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了解近年来户外营地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基本现状,其中存在以下不足。(1)总体文献量偏少,以营地教育为主题,收录到核心期刊的文章不足6篇。(2)作者间或机构间的合作连线不多,网络空间合作密度小。(3)文献多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缺乏实证研究。

10个关键词聚类分别为营地教育、青少年、户外活动、夏令营、户外营地、研学旅行、教学方式、大学生、体育旅游以及发展建议等。对上述10个聚类进行分析与汇总,发现:(1)营地教育的发展方式研究有营地教育、夏令营和研学旅行;(2)营地教育适用的人群研究包括青少年和大学生;(3)营地教育课程内容与设计研究可分为户外活动和户外营地;(4)营地教育发展问题研究聚焦在教学方式、发展建议上。

3.2 启示

对作者、机构以及关键词进行分析,营地教育类型的文章在知网数据库的文献数量不多,截至2022年3月28日以营地教育为主题词,检索到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仅有6篇。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推动,户外教育深入人心,营地教育理论研究大有可为。未来学者在立题上可紧跟国家政策,寻求发展新路径,同时聚焦发展困境与难题,倡导实用性专题研究。相关学者要注重发展区域科研合作,寻求多学科交叉研究,紧扣行业研究热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