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教”融合视阈下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义乌模式”研究

2023-03-09 21:44王惠莲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义乌市义乌产教

王惠莲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义乌 322000)

教育因城市而兴,城市因教育而盛。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以产业为依托,以城市为基础,并支撑产业和城市的发展,促使产业与教育、城市与教育、产业与城市三者有机融合,形成“产城教”融合发展的质量生态,即产业为城市和教育的发展提供动能,城市为产业与教育的发展提供载体,教育为产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和智力支持。

近年来,国内外对“产城教”的理念进行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探索。例如,自2014年起,常州科教城就在政府主导、多方协同下,构建起“产城教”理念支撑下的科教城,形成“高职园区”“科技园区”“企业园区”三位一体的模式,在优质职教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方面突破创新,探索出“校·所·企”互动协同育人路径。日本的筑波科技城、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科技园逐渐探索出契合各地发展的“区校合作”模式,在教育与产业空间融合的基础上,打造了产学研一体化园区,促进产教、城教、产城有机融合。东京都立大学专门制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加强与东京都政府直属机构及下属部门的密切合作,并与产业界、公共机构形成网络化的互动与合作机制,主要包括共同研究、委托研究、接受企业和个人的捐赠、学术与技术咨询及共同研究中心等方面,通过知识产权和科研成果转化反哺社会,助力城市的发展[1]。这些城市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摸索出了适合各地发展的“产城教”融合模式。

1 “产城教”融合理念融入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相比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有着中介性、普及性、市场性、适应性等显著特点。这些特性要求必须坚持“产城教”融合的理念,推进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1.1 中介性

职业是个人与社会间的纽带,它将个人和社会有机联系起来,使人们利用个人能力达到某种结果,又能为他人提供服务。职业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帮助个人通过掌握职业技术和能力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有着显著的中介属性。同时,职业教育还承担着教育与职业的沟通桥梁作用,职业教育通过调查、研究不同职业的特征和核心岗位、技术能力,将其传授给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在学期间就能真实、立体地了解、掌握某种或某些岗位特征,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

1.2 普及性

1983年,《教育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这一政策一直有条不紊地延续至199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基本上维持在1:1[2]。随着1998年普通高校扩大招生,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有所萎缩,直到2005年才逐布恢复。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继续强调要“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并提出“鼓励更多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2019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3]。自2019年至2021年,完成高职扩招413.31万人。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又再次强调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和普及属性,今后国家将会继续大力促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相互融通,深入实施“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基本政策,职业教育的普及性不断得到彰显。实际上,中高职一体化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培养模式,可拓宽学生升学渠道,提高社会认可度,对中职学校来说,办学热情较高,但是对高职院校来说,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学校生源选择自主权,合作积极性并不是很高[4]。

1.3 市场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具有“类的规定性”,即职业教育的质量不仅要符合教育规律,还要符合经济规律,这主要是由职业教育的跨界特质所决定的[5]。职业教育实际上是通过传授、教会受教育者对已发明、使用的技术的操作运用,直接为生产与服务而服务,它把人力优势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成生产力优势。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契合市场主体需求,结合职业岗位群、岗位关键技术进行针对性培养,这样才能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度契合的职业人才。由此可见,市场性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性。

1.4 适应性

职业教育专业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为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2[6]。职业教育的专业是一种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教育,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人们生活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行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社会服务都在不断进行更新,比如传统贸易面临数字化转型、工业技术需要迭代升级等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具备的不仅是操作性技能,还需要具备创造性、改革性技能与较强的适应能力[7]。为了确保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必须贴合时代、市场的发展趋势,将新工艺、新技术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之中。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是加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要求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及管理体制等各方面得到“1+1>2”的效果,进而培养出适应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8]。基于职业教育上文论述的属性,在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中,同样要坚持“产城教”融合理念,在充分调研地方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前提下,针对性培养契合地方产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及时将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至县域、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产业、城市与教育的有效互动,促使职业教育为城市的稳定发展、产业进步输送优质技术技能人才;促使产业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实践平台和技术支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经济动能;促使城市为为职业教育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

2 “产城教”融合视域下义乌中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

义乌作为拥有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多项国家级改革红利的城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浙江省首个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目前拥有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省优质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有13 000余人。义乌设有义乌城镇职校、义乌国际商贸学校、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三所中职学校,在校生近12 000人。通过多年发展,义乌在中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1)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当前,义乌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呈现出办学机制不断完善、专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产教融合不断加强等特点。义乌市政府围绕职业教育办学所需,科学谋划建立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及实训基地,统筹布局职教学历教育和实训中心,积极打造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教融合园;出台了《义乌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义乌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印发义乌市“新产业人才成长”三年计划的通知》等系列文件,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2)专业(群)布局不断优化。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义乌全国重大改革试点和发展战略,遵循“以‘工’助‘商’、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的建群理念,从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协同视角,以专业间的业务关联、技术关联、岗位关联整合专业群,形成以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信息管理2个省级A类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以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4个专业群为驱动,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产品艺术设计2个专业群为支撑,加快建设与义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专业群体系。三所中职学校则立足义乌的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网络经济、生产性服务等五大重点发展产业,着力打造与区域产业发展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格局,目前共开设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等11大类41个专业,其中义乌市城镇职校电子商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量两个专业入选浙江省A类高水平专业;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入选省中职高水平专业建设名单。

(3)产教融合育人成效明显。为契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快速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产教融合体”建设为抓手,以八大专业群为主体,通过搭建产教联盟、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产业学院三种载体,凝聚政、校、行、企合力,深入建设2个混合所有制学院,高质量建设4个产业学院,重点建设2个产教联盟,构建了“242”分布式产教融合体。依托八大产教融合体,义乌共有340多位企业兼职教师在学校开展兼职授课,专业覆盖面达100%;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149部,校企开发课程共有356门;校企共同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21个,其中54家为校级紧密型实训基地。2021年该校混合所有制商城设计学院和混合所有制悦为电商学院报送的两个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同时,坚持“立足义乌,跳出义乌”的理念,全面融入义乌当地企业发展的同时,合作国家级产教融合企业和浙江省产教融合试点企业10家,上市企业、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28家。截止到2021年,义乌3所中职学校与全市120多家企业、行业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小商品城集团、陆港集团、浪莎集团等大中型企业有99家,占比为81.81%。

研究发现,义乌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院校与城区功能链接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介入产业链有待进一步深入、城教空间有待进一步优化、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紧密、政校行企协同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9]。为更好地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义乌应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培养工作,在融合育人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育人师资共享等方面继续坚持“产城教”融合理念,持续深化中高职一体化人才模式改革,“产城教”多方协同,合力培养契合义乌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3 “产城教”融合视域下义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路径

为进一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加快建成适合义乌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适应义乌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义乌市政府作为教育事业的管理者、服务者,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实现由管理学校向管理教育的转变;强化服务意识,引导中职学校重构办学理念,协同高职院校、义乌龙头企业深化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积极推动区域教育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产教深度融合则可以从理念文化、体制机制、模式创新、专业对接、课程深化等方面进行[10]。

3.1 “产城教”多方协同,开展区域一体化项目改革

2022年6月,义乌市国贸学校参与的区域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电子商务和工艺美术两个专业培养方案成为省首批启动的改革项目,这一项目由义乌市政府牵头,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推进,由义乌市政府、中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组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监督试点的各项工作,并根据中高职管理的相应规定落实资金和相关政策。义乌市政府、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中高职人才在不同阶段的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协助中高职院校推进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购置相关专业教学设施设备,确保基础设施的配备。

在项目合作企业选择方面,遴选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为主要合作企业,该企业为市属国有企业,是义乌国际贸易改革的主要平台之一,主要对接商贸物流产业链,负责国内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铁路口岸、航空口岸、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及国际陆港电商城等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拥有集团下属企业15家。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与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匹配度较高,拥有前期合作的基础,能更好地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的育人工作。

职业教育要牢牢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和就业需求如果发生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就应适时调整[11]。因此,在项目专业选择方面,紧紧围绕义乌的优势产业开展,优先选取助力义乌商贸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专业、助力提升义乌小商品附加值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确保一体化培养的人才高度契合义乌市场的发展要求。专业办学实力方面,牵头推进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两个专业建设基础良好、实力雄厚,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是国家骨干专业、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专业、国家骨干专业、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浙江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专业的内涵基础为试点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2 “产城教”理念深化,优化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确保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应做到通过以高职带动中职、以高职带动地区、以中职带动地区等多样化的方式构建辐射区域的互动循环结构,充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以产业为基础,以教学为手段,为中高职学校在合作办学中行使不同层次的不同功能提供微观、宏观不同层面的衔接载体,促进互动发展[12]。由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牵头,3所中职学校和以陆港电商集团、义乌商城集团等为代表的地方龙头企业协同,结合义乌产业(群)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合力研究开发了契合地域需求的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五个学年的教学计划、课程选择、实践教学、岗位实习设计等关键环节进行论证,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水平。

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的关键[13]。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单元,在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义乌中高职院校坚持以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按照对接义乌产业的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有机融入义乌企业文化,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明确其授课内容、育人目标、实践方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认可企业的文化与管理;为确保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衔接性、连续性,避免前后学段课程内容脱节或重复的问题,双方研究商定将部分高职的专业基础课前置至中职阶段,实现课程内容衔接有序、逻辑整合。同时,在技能大赛、“1+X”证书方面做好全过程引导,中职阶段以初级证书为主,高职阶段以中高职证书为主,有效实现课证一体化融合。

坚持“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原则,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在各学段的技能训练方面有所侧重,如中职阶段侧重训练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高职阶段侧重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试点电子商务专业、产品艺术设计两个专业深入开展“4+1”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即学生在中职1-3学年、高职阶段的第1学年,以理论学习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最后一年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

3.3 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一体化评价制度

为加强中高职一体化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业评价,义乌市教育局、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专业积极介入中职阶段的教学管理,对中职学段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在中职阶段第二个学年结束时组织学生参加金华市毕结业会考。自2022年开始,还参加全省的“面向人人”抽测工作,并根据对学生的抽测结果对相关中职学校进行考核。在专业课教学质量把控方面,中高职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共同讨论确定对学生中职学段的学习评价,对每一级学生进行专业课抽考。各二级学院根据中职阶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中职学校制定并提交不少于6门专业课的课程标准,由高职院校根据授课实际,于中职学段的前四个学期统筹选择其中2~3门专业课作为抽考科目,组织实施试题编写等抽考工作,实现教学与抽测的双主体分离。

此外,积极探索实施中高职教学及管理人员互兼互聘、教育教学定期检查等机制。进一步深化一体化“学分制”管理, 完善中高职一体化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优化中高职升段评价,依据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科学设置升段考核机制,全面评价中职阶段人才培养质量;引入麦可思、新锦成等第三方评价机构,以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全面衡量高职阶段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3.4 加强师资协调,探索一体化教科研机制

义乌积极探索建立由高职院校、合作中职、合作企业共同参与的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师资协同研训机制。组建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研大组,搭建教研活动平台,深入推进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校际研训,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培养各具特长、互补性的“双师型”团队,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标准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教材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等,形成定期交流、专题研讨的常态化教研活动模式。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对口专业、课程及师资优势,与所对接的中职学校合作开展师资培训,加强校本研训统筹,帮助提高各合作中职学校教师能力和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积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以企业载体持续深化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研究。

教育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果”,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因”。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14]。

为确保区域长学制人才培养质量,应深化“产城教”融合育人,地方政府应从政策牵引、经费和办学场地保障、产教联动角度给予支持;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教育主体,应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做好企业的调研工作,实施分层分类培养,优化“岗课赛证”育人模式;企业应担负起社会责任,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义乌市义乌产教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义乌展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义乌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