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越城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创建经验总结与思考

2023-03-10 04:11寿焯葶梁梦媛陶海港石士累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越城区水土保持美丽

寿焯葶,梁梦媛,陶海港,石士累

(1.诸暨市水利局,浙江 诸暨 311800;2.杭州大地科技有限公司,杭州 310015;3.绍兴市越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浙江 越城 312000)

1 概 述

越城区地处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西部,会稽山北麓,位于浙江大湾区核心区,是绍兴市政治、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与浙江省首批“四大新区”之一的绍兴滨海新区双向赋能,协同发展。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上海、宁波港等大型港口,交通便利。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城市依水而生,因水而立,因水而兴,有“东方威尼斯”的美称,大禹、汤绍恩等水利历史名人给越城遗留了丰厚的水利历史遗产与人文精神。

越城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残丘)、北部为冲海积平原,中北部为广阔的水网平原,属于宁绍平原一部分,背山面水向海,现辖1镇16街道,土地总面积643km2。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多年平均气温16.5℃,年均日照1996.4h,降水量1403mm。全区河流属钱塘江水系,水流经曹娥江注入钱塘江。境内水域总面积98.92km2,其中河道高达1359条,山塘水库127座,湖泊9个,河道纵横,湖塘密布。根据2021年绍兴市水资源公报,越城区水资源总量为5.8863亿m3。

越城区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城市,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部分山丘区存在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综合决定了越城历史水土流失主要由河道水土流失、生产建设活动、林下植被覆盖率低、农业种植、矿产资源开发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根据最新公布的2021年浙江省动态监测成果,越城区水土保持率为97.79%,土壤侵蚀总面积为11.0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21%,主要以轻度流失为主,面积9.07km2,占总侵蚀的82.23%。经分析,越城区流失图斑主要集中在建设用地、林地等,其中建设用地水土流失面积高达6.47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8.7%。这是由于随着越城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电力、水利开发、城市基础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房地产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等各类生产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开发建设过程中破坏原生地貌与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这是越城区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成因。

多年来,越城区委、区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控制人为水土流失为重点,以提升水土保持治理成效为目标,建立了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模式,坚持山水田林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通过实施废弃矿山修复、土地整治、绿化造林、美丽乡村、美丽城镇、海绵城市、无废城市等治理项目,形成具有越城特色的平原城市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坚持建管并重,落实水土保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科技创新监管手段,推进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了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4月2日,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政府下发了《绍兴市越城区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将争创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提上了工作日程。随后,越城区开展了资料汇总整理、报告编写、宣传图文制作等工作,并通过已有水土保持工作成果,凝练总结出具有越城特色的平原城市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2022年5月,绍兴市越城区成功入选浙江省推荐申报名单。2022年12月26日,水利部正式发文《水利部关于公布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的通知》(水保〔2022〕443号),将绍兴市越城区认定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的成功申报,既是对越城区既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鼓励与鞭策,更为越城打造绍兴市首位度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1]。

2 越城区水土保持工作经验

2.1 组织协同强领导,建章立制促管理

多年来,越城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以控制人为水土流失为重点,以提升水土保持治理成效为目标,坚持生态发展,保护优先,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工作。越城区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工作连年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越城区成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由水土保持管理中心负责各项水土保持工作,推进越城区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越城区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各项管理体制建设。出台《越城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批复《越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近期建设规划(2021—2025年)》等行动规划方案,推动水土保持工作有序开展;出台《关于建立越城区(高新区、袍江开发区)商贸、房地产项目联合验收制度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协作机制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水土保持信息共享机制、水土保持监管联动机制以及水土保持验收协同机制;制定《越城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全工程管理办法》、《越城区水土保持工程运行管护办法(试行)》、《越城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越城区泥浆渣土消纳管理办法》、《越城区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越城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管理办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管理办法》、《浙江绍兴鉴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建设文件,不断健全和完善水土保持相关制度规定,推动了水土保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规划为引领,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抓手,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格局。

2.2 宣传科普增认知,部门协作共防治

越城区坚持“水土保持,宣传先行”的理念,积极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每年举办“世界水日”、水土保持法颁布纪念日等节日活动,通过开展宣传文艺演出、分发宣传手册、上街骑游环保宣传、线上直播公开课、在电视台投放公益广告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水土保持社会氛围。通过进校园拍摄趣味科普小视频,为青少年从小树立爱护水土资源的意识,理解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性。通过多年的水土保持科普宣传教育,越城区全面提升了广大群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全社会“参与水保、支持水保、重视水保”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2]。

越城区地形复杂,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城市。针对水土流失治理,越城区多部门协作多措并举,高规模构建了具有越城特色的平原城市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针对平原水土流失特点,越城区坚持“山水田林湖草”系统治理,通过废弃矿山修复(山)、河道整治(水)、绿化造林(林)、土地整治(田)、美丽河湖(湖)、湿地公园建设(草)等一系列措施,开展平原“山水林草湖草”系统治理,形成平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

针对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和治理要求,越城区开展“海绵城市”和“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构建了具有越城特色的城市水保防治体系,推动越城城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有序开展,为全国城市水保建设提供了借鉴方案。一方面,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通过下凹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高位花坛、生态滤池等一系列分项专利设计,接连打造了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海绵城市改造试点工程、镜湖新区安置房海绵化改造工程、洋泾湖公园二期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等省级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越城扎实开展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从废弃泥浆、工程渣土、拆除固废资源化利用着手,建立了泥浆处置基地,将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废渣集中处理,深加工成废弃泥浆稳定土,来取代高速公路的陆地塘渣,实现了废弃泥浆渣土的闭环式管理,资源化利用率100%,填补了全省乃至全国废弃泥浆资源化利用行业标准长久缺失的空白。自2020年10月以来,越城区累计备案渣土泥浆项目工地255个,渣土泥浆总量2811.77万方,成立了39家渣土运输企业,5家泥浆运输企业,3家泥浆处置单位,实现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2.3 建管并重获好评,科技引领强监管

为维护和巩固水土保持工程成果,越城区坚持建管并重,一方面出台了《水土保持工程运行管护办法(试行)》《越城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护制度》《越城区河道保洁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各项水土保持工程运行管护机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义峰村土地整治、美丽河湖创建项目等)实施效果好,获得了专家和当地居民的高度评价;另一方面,严格遵循“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工作总基调,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监管工作:

1)依法依规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设施自主验收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借助“互联网+”的工作模式,通过“最多跑一次”审批制度改革、绍兴市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遥感监管和在建生产建设项目全覆盖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深化政府主导、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2)做好“全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系统”数据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按时录入数据信息。

3)启动了无人机智能巡检项目,通过在地面端部署8台智能化无人机自动机场,逐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水务感知系统,实现了全区无人机巡检全覆盖,替代了传统的“巡护靠走、识别靠瞅”的工作模式,高质量推进了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创新了执法手段。

4)越城区建立了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从严、从重查办水土流失案件。

3 示范创建特色亮点

回望过去,越城砥砺前行,勇往直前,走出了一条特色水土流失防治道路,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分析总结可知,越城区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工作的主要亮点特色有以下几点:

1)多部门多措并举,高规模构建特色防治体系:越城区立足本区实际,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耦合平原和城市水土流失治理要求,坚持“山水田林湖草”系统治理,开展海绵城市和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形成具有越城特色的“平原城市”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2)无人机智能巡检,高质量推进水土保持监管:越城区创建了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在地面端部署8台智能化无人机自动机场,逐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水务感知系统,实现了全区无人机巡检全覆盖,科技手段助力监督执法工作,对全区范围内的在建项目进行日常例行检查或指定点位检查,及时发现并查处了瞒报、骗报等情况,解决了人工检查存在的滞后性问题。高质量推进了水土保持监管工作。

3)泥浆渣土资源化,新技术填补全国行业空白:越城扎实开展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现废弃泥浆及干化土资源化利用率100%,完善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填补了全省乃至全国废弃泥浆资源化利用行业标准长久缺失的空白,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方案。

4)城镇化绿色发展,高标准打造海绵城市典型:越城区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洋泾湖公园二期工程合理利用雨水,打造城市景观,入选了浙江省省级海绵城市建设经典案例,为其他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了借鉴。

5)山水为体人文魂,全方位谱写“美美与共”画卷:越城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包括美丽庭院、美丽街区、美丽田园等)等美丽载体建设,力求达到“生态美、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六美与共,改善城乡风貌,打造以蓝绿空间为本底的生态空间,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谱写越城“美美与共”新画卷。

4 水土流失治理成效

4.1 生态治理促效益

通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越城区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水土保持强度逐年降低。2009—2020年间,越城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年均减幅分别达到1.93%,6.11%。截至2021年,越城区水土保持率高达97.79%,远超省市同期数据,居于全省领先水平。

十三五时期,越城区着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美丽河湖”、“蓝天保卫战”、“无废城市”等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PM2.5年浓度降至28μg/m3,森林覆盖率达到27.2%;37个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功能区达标率100%;扎实推进“污水零直排区”、“美丽河湖”建设,基本实现雨污全分流、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分别达到98.2%、96.7%,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乡村、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有效带动乡村绿化美化,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通过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美丽河湖、美丽城镇、美丽乡村、蓝天保卫战、治水巩固战、无废城市建设这一系列行动,越城区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截至2021年,越城区在绍兴市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常态化评估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综合排名成绩跃升到第2名,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展示了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成效。

4.2 助力经济惠民生

越城区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休闲旅游业以及农家乐、养殖业等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共建与统一。对废弃矿山进行复垦,变废为宝,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实施义峰村土地整治项目,一次性为当地村集体增加几百万元的收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全区建设多个民宿、农家乐、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等,根据2020年统计数据,越城区旅游饭店商品销售额收入高达205.5万元,其他收入4623.6万元,总收入高达4829.1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越城区通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各类项目,提升了区域生态功能,促进了休闲旅游业、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据统计,截至2020年,越城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3989元上升至38633元,六年间提高了61%,年均提高10.17%,居民收入节节攀升。

4.3 社会荣誉显成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越城区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3年,位于越城区范围内的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绍兴鉴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获评省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展现了越城区水土保持工作的显著成效。2020年,越城区联合公安机关执法查办首例破坏海塘、偷倒渣土入刑案件,落实“水利行业强监管”要求,体现了越城区狠抓水土保持监管的决心。2020—2021年,越城区连续两年在全省水利工作综合绩效考评中获得优秀,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成效在评定中起到重要作用。2022年,越城区入选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

越城区获得的表彰是鼓励也是动力,在接下来的水土保持工作中,越城区将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不断推动“美丽越城、平安越城、生态越城、品质越城、现代越城”建设[3]。

猜你喜欢
越城区水土保持美丽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周泽楷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水土保持
精选细讲数学复习课例题
我们创造美丽
水土保持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