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骑楼空间活化与城市记忆重塑
——以梧州骑楼城为考察对象

2023-03-14 03:41段祥贵
河池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骑楼梧州岭南

段祥贵

(1.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梧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建筑记录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印记,充盈着城市的记忆。城市记忆与城市空间有着天然的关联性,建筑空间作为城市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场所,承载了丰富的城市记忆。在美国城市历史学家芒福德看来,“城市靠记忆而存”[1]89。骑楼空间的文化表现是城市空间记忆形成的潜在要素。骑楼作为岭南地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如同北京四合院、上海小洋楼一样,拥有丰富的城市历史文脉、独特的地方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见证了岭南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是岭南地区城市的文化符号,构成了岭南人们怀旧、城市“乡愁”、街道文化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梧州骑楼空间的再生产通过历时性演变和共时性并置,建构了一种具有体验感的现代骑楼文化遗产,丰富了骑楼的城市记忆。人们通过对场景、时空与记忆的综合,以空间感知的方式体验骑楼建筑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对骑楼空间记忆认同的建构和重塑。

一、梧州骑楼城的历史变迁与城市空间生成

骑楼作为岭南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广泛存在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自治区)的城市中。在我国近代建筑和城市发展史上,骑楼文化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域性建筑文化遗产,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近现代岭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任何一种文化遗产是属于某一个特定族群在特定语境之下的集体表述和历史记忆。”[2]每一个群体都会根据具体的社会历史发展语境对以往的城市空间和记忆进行解读,以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骑楼在岭南城市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均承担了居住、商业和交通功能,反映了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岭南城市文化特征和城市记忆。

梧州骑楼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发展至今,已拥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梧州骑楼城以其特有的骑楼建筑而著名,历史上曾多次经历战乱和火灾的摧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的发展,骑楼建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缮和保护,骑楼城规模逐渐扩大。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梧州骑楼城的建筑风貌和历史记忆逐渐被稀释,骑楼成为“流逝的空间”。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的城市文化保护意识的提升,当地政府采取了限制骑楼建筑拆迁、加强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积极推动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旅游开发等措施,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传承。

骑楼在梧州近现代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专家考证,骑楼本是英国殖民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建筑,最早由英国人在其殖民地印度建造。19世纪末,骑楼建筑陆续出现在东南亚地区,后来经澳门、广州传入梧州。1897年2月4日,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缅条约》,其中附件第19条规定将梧州等港口开辟为贸易口岸,并准许英国设立领事馆,条约写道:“彼此言明,将广西梧州府开为通商口岸,作为领事馆驻扎处所,轮船由香港至三水、梧州,由广州至江门、三水、梧州往来。”[3]3893随着通商口岸地位的确立,商业日渐繁荣,梧州曾一度被誉为“百年商埠”“水上门户”。商业的发展、西方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建筑技术的引入,促使骑楼建筑在梧州大力兴起。伴随着骑楼的发展,独特的骑楼文化和城市记忆得以形成。骑楼独特的建筑形态和历史记忆不仅成为梧州市民的文化符号,也成为吸引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的重要文化资源。骑楼既是梧州城市“化茧成蝶”的有力见证,也是梧州市民的“独家记忆”。梧州骑楼城的历史变迁和城市空间的生成反映了梧州城市历史和文化发展,体现了城市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今天看来,梧州骑楼城之所以有名,与梧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完整的骑楼建筑群和厚重的商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地理位置来看,梧州自古以来是珠江流域和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地理位置具有独特性。从骑楼建筑群的规模来看,梧州现存骑楼建筑560幢,主要集中在河东的大东上路、大东下路、阜民路、大同路、中山路等22条街道上,在岭南城市中极具魅力。从商业文化来看,昔日的骑楼城,商贾云集,交易频繁,最鼎盛的时期拥有大小商号1500余家,是梧州昔日商业繁荣的生动写照,连绵成片的骑楼建筑见证了近现代梧州百年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

二、骑楼建筑空间属性与城市记忆

空间与记忆相互交织,空间是记忆生成的载体,记忆是空间生产的精神与情感寄托。“城市和记忆密不可分,城市是人类集体记忆的场所,城市记忆具有空间性,强调在城市空间中产生的记忆,是反映城市中的社会群体对城市各个时间断面内所有有形物质环境和无形精神文化的共同记忆。”[4]89骑楼建筑作为一种典型的城市空间形态,具有独特的空间属性。首先,骑楼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自成一个独特的空间,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景观。其次,骑楼建筑空间具有多样性,不仅形成廊道、广场、庭院等公共空间,也形成住宅、商铺等私人空间。最后,骑楼建筑具有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历史文化,成为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骑楼建筑商住合一的空间秩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城市日常生活实践,表达了岭南城市包容性、开放性、多元化的文化精神,传达了丰富的城市空间记忆。

(一)骑楼建筑商住合一的空间秩序:城市商业记忆的形成

商住合一是岭南骑楼建筑的主要功能,这一功能反映在骑楼建筑“前铺后宅,下铺上宅,住商合一”的空间布局上。商业、住宅、娱乐等不同功能空间在同一骑楼建筑内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空间秩序。第一,骑楼空间的共享性。骑楼建筑将商业和居住空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功能的空间共享。第二,骑楼空间的混杂性。骑楼建筑内部功能空间交错,相互渗透,混杂的空间增加了居住环境的多样性和活力,打破了传统空间的单一性和分隔性。第三,骑楼空间的流动性。骑楼建筑内部功能空间不断变化和流动,商铺可以随时转换为住宅或其他功能空间,住户也可以将自己的房屋转化为商铺或工作室等。

商住合一的骑楼建筑空间对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产生深刻影响。在居住环境方面,骑楼建筑将商业空间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住宅不仅仅只具备居住功能,还需要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在生活方式方面,骑楼极具人性化的居住空间满足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和丰富的精神需求。从建筑发展史来看,住宅朝着商业化的趋势发展,与近现代商业的繁荣发展密不可分,商业发展促使居民对其居住空间需求产生变化。

骑楼建筑商住合一的空间秩序不仅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产物,而且体现了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的独特认知和塑造方式。这对建构骑楼丰富的日常生活和市民社会有着明显的凝聚效果。由骑楼与骑楼之间的天井或者通道连接起来的空间,实现了商业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和谐共存,丰富的市井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商业文化精神。在今天看来,骑楼建筑商住合一的空间秩序,已成为城市空间功能共享的一个典范。

(二)骑楼建筑的地域性考量:城市集体记忆的集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域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形成不同的建筑空间、地域文化与审美情趣。岭南地区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多山又靠海,气候潮湿,雨水充足,阳光强烈,风力较强。骑楼建筑的兴起是适应岭南地区气候条件的结果,骑楼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人们遮风挡雨,提供凉爽的居住环境。当消费者或者行人行走在骑楼下时,骑楼店铺提供了一种观看上的亲近性和随意性。人们在观赏骑楼建筑时则可产生一种雨水、阳光被遮挡后的愉悦感。

骑楼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广东作家叶曙明先生在其著作《骑楼》中描述道:“岭南骑楼大部分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历史虽然不算很长,称不上文物建筑,但它是城市生态的一部分,是城市肌理的一部分,记录着城市成长的过程,生动地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人文风貌。”[5]140-141地域中的气候因素是骑楼建筑在梧州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骑楼在梧州得以存在发展的重要原因。CCTV-10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曾播出节目《梧州骑楼》,重点呈现了骑楼建筑形成与梧州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骑楼作为表征岭南城市的一个建筑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独特的岭南城市记忆。梧州地处三江交汇之地,水运发达,历史上,常年被洪水淹街。“廊柱挂铁环,水门凸出来,连片骑楼不到边”,生动见证了梧州人与洪水搏斗的历史记忆,骑楼建筑上的水门和系船铁环,共同生成了老梧州人独特的“洪水淹街”集体记忆。当前,骑楼城已远离洪水灾害,每年屡遭洪涝灾害影响的现象已成为历史,梧州骑楼建筑上的水门和铁环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其中的铁环已不再具有系船的作用,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具有梧州地域特色的骑楼文化符号和城市记忆符号。

(三)骑楼街道的日常生活实践:城市公共记忆的生成

城市的日常生活场景能有效触发城市记忆。“城市日常生活空间并非单纯的精神文化空间或物质实体空间,而是兼具两者,以物质为质料,以文化为灵魂,既是真实的又是想象化的一种亦真亦幻的生活场所。”[6]在人们一般的认知上,承载丰富城市记忆的地方,往往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老街。街道与市民关系较为密切,它触及市民日常生活经验的方方面面,包括市民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承载着市民的日常交往、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社会生活内容”[6]。骑楼不仅为商户提供了开展商业活动的场所,也为岭南市民提供了购物交往、散步休闲的绝妙空间。骑楼空间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提升与地方身份认同感的增加。

梧州骑楼城是一部深刻记载昔日梧州风土人情的活字典。骑楼城里众多古朴有趣的“艇仔粥”“两小无猜”“一分炒两味”“埋街”“纸包鸡”和“渔民一家”等市井文化雕塑,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让人流连忘返。这些雕塑小品“重现”了梧州特色文化元素的日常生活场景,触发了老梧州人的城市记忆。另外,骑楼城里的老招牌、老银号、旅馆、鞋店、茶楼等老字商号,展示着梧州旧时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让人产生强烈的怀旧情绪。骑楼城斑斓璀璨、流光溢彩、活色生香,是邻里之间品茶、聊天、纳凉、会客、交流信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佳场所,弥漫着丰富的市民日常生活实践。市民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温馨画面,都在骑楼城里鲜活展现,给市民的生活带来期待和欢乐,具有浓郁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另外,骑楼民俗和地方节庆浓缩了骑楼记忆。骑楼记忆来源于市民独具韵味的民间文化、商业文化、市井文化及居住文化。骑楼城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发生着积极而密切的联系,这是建筑对人的思维方式、情感追求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适应性表现。近年来,骑楼城通过开展骑楼城年俗文化活动、骑楼文化旅游节、骑楼文化论坛、粤剧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等活动,大大丰富了骑楼城的日常生活实践。骑楼城作为市民日常生活交往的空间,具有丰富的街道文化,承载了市民的公共记忆,深深地印在老梧州人的城市记忆之中。

三、骑楼建筑的空间再生产与骑楼记忆的空间性表达

在城市现代化急速发展的进程中,岭南骑楼面临着建筑被破坏、骑楼文化形象缺失、骑楼记忆逐渐流失、市民的地方归属感淡化以及文化身份认同感缺失等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文化乡愁”。何谓“文化乡愁”?按照万俊人教授的理解,“简单地说是一种随现代全球化平整运动而产生的文化传统的失落感和追忆情绪,是现代性文明和文化的副产品”[7]。从这个意义上说,骑楼记忆构成一种城市“文化乡愁”。如何活化骑楼空间,重塑骑楼的城市记忆,充分发挥其“集体记忆”和维系地方文化身份认同功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一)梧州骑楼城空间再生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骑楼建筑和骑楼文化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全面认知梧州骑楼文化街区的价值,合理利用骑楼文化街区资源,使其成为文化活力街区、梧州老城区文化聚集和骑楼文化复兴片区,2019年6月20日,梧州市骑楼城管委会在《梧州日报》发布《梧州骑楼文化街区保护总体规划(2019—2035)》,正式启动了梧州骑楼城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项目以骑楼城大景观为总概念,按照“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可持续性”原则实施,通过文化注入和资本市场开拓,以多维度、多感官的空间体验形式,把骑楼城中尚存的历史痕迹、被城市快速发展而切断文脉的骑楼建筑,赋予全新的设计,营造新的骑楼文化氛围,打造一片具有历史传承和城市温度的新骑楼空间。当前,新的骑楼空间逐渐成为骑楼文化展示、旅游开发、商业购物为一体的新空间,极大地满足市民对城市品质、文化精神的需求。梧州骑楼城空间再生产重新唤醒城市“文化乡愁”,更好地留存了骑楼的城市记忆。

(二)骑楼新空间记忆的空间性表达

根据人类学和符号学理论,文化可以被视为三维的框架,由社会(人民、社会关系、制度)、物质(人工制品和媒介)、精神(由文化界定的思维方式和心态)三个方面构成[8]5。据此,我们可以尝试把骑楼的城市记忆分为“社会记忆”“物质或媒介的记忆”和“心灵或认知记忆”三个层面。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斐伏尔认为人们所生存的空间有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根据列斐伏尔的理论,骑楼新空间可以看成由单一空间转换为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等多维空间。“城市空间成为多重社会关系和文化记忆的对象,城市记忆恰恰是构成了城市空间文化生产的精神与情感寄托,成为公众怀旧、追忆城市空间和文化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9]骑楼新空间为重塑骑楼的城市记忆提供了可能。首先,在骑楼传统的商住合一功能基础上,把骑楼空间转型为多维文化空间形态,实现骑楼建筑的功能转型。其次,通过重新规划骑楼空间布局,优化骑楼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视觉形态,重构骑楼空间。最后,结合梧州的地方文化元素和城市故事,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骑楼新空间。人们在新的骑楼空间中感受到地方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并且将这种感受与城市记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骑楼记忆的重塑和传承,实现骑楼建筑的文化传承和城市记忆重构。

1.物质空间:“复活”骑楼文化记忆

骑楼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物质空间本身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和建筑景观。历史上,骑楼曾经是岭南城市商贸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日常交往的重要场所。在城市化进程中,骑楼建筑逐渐被淘汰和改造,但部分骑楼建筑得以保留和修复,成为城市记忆的珍贵遗产。骑楼建筑的形态、结构、材料、装饰等都是岭南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城市记忆的物质载体。骑楼作为商业和居住的重要空间,见证了岭南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变迁,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骑楼建筑的保存、修缮和再利用能够保留和延续城市记忆。

骑楼作为一种城市物质空间,是在发达商业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空间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新的骑楼空间在“遵循原有地理风貌的基础上,对历史建筑进行加固、美化,将一些老旧的骑楼建筑改造利用,改变其原有的功能,形成适应现代生活与公众日常文化需求的休闲场所和消费空间”[10]。新的骑楼空间以骑楼建筑为基础,民国风情为特色,聚焦“山水自然之美”与“创意生活之美”,对现有骑楼建筑和格局进行了功能和景观化设计,实现了功能提升和空间优化。既保留了建筑的年代感,又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新的骑楼空间与周边的景观融为一体,再现了梧州作为岭南历史文化体验地的繁华盛景和商埠文化,从而激发人们对骑楼的商业记忆。

在新的骑楼空间,传统的骑楼建筑被改造为“骑楼文化展示馆及钱币收藏博物馆”“书吧民宿”“梧州骑楼文化体验中心”“龟苓膏展示体验店”“冰泉豆浆馆”“六堡茶展示体验馆”“宝石展示体验馆”等多个主题性的文化展示馆,原有的商业空间逐步向体验空间转变,成为集收藏、展览、商业、办公多功能为一体的骑楼文化空间,呈现了梧州历史风貌,彰显了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体现时代气息和城市发展脉搏。另外,有关部门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骑楼的多功能性,注重骑楼城与周边的旅游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实现了文化和旅游功能的融合,延续了骑楼“地方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骑楼记忆的需求。

2.精神空间:激发骑楼怀旧情怀

骑楼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城市建筑,除了其物理空间外,还承载了由骑楼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共同构成的精神空间。骑楼建筑的设计风格、装饰图案等都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骑楼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社交、娱乐的场所,承载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记忆和情感。骑楼精神空间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传承不仅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视,也是对城市居民文化的认同和对社会情感的维护。

骑楼所蕴涵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与人文精神构成了骑楼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促使了骑楼精神空间的产生。骑楼精神空间主要表现在人们对骑楼产生的记忆情绪和外来游客对骑楼产生的空间想象两个方面。新的骑楼空间聚焦骑楼城文化生活、商业场景、标志性建筑物、经典品牌故事等,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了梧州骑楼城生活方式的点滴变化,激发了老梧州人心中的怀旧情怀。

“个人情感和社会环境融合而生的记忆是阐释空间与场所意义的组成部分,也是维系个人与地方的重要纽带。”[11]城市记忆是一座城市精神与形象的重要载体——“通过城市记忆,能够反映出城市中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思想情感、价值意识等集体生存状态和社会心理特征”[12]。骑楼是岭南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商业空间,还是独特城市的精神展示空间,体现了岭南地区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行走在梧州骑楼城,人们既能进行自由的商业贸易,又能欣赏骑楼的建筑艺术,同时还能接受骑楼历史文化的熏陶,这样的环境有利于人与人的交往,容易形成祥和温馨的人文氛围。新的骑楼空间构建主客共享的骑楼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诠释了“海纳百川,力争上游”的新时代梧州精神,彰显梧州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精神。

3.社会空间:推动骑楼记忆重塑

骑楼建筑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城市中的文化符号和地标,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骑楼为日常生活提供了独特的场所,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交往的一部分,是岭南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骑楼空间不断演变和重构,这也为城市记忆的再塑造提供了新的空间维度。因此,骑楼社会空间和城市记忆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了城市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关系弥漫于空间之中,与空间是相互生产的关系。”[13]48城市空间的生产极其复杂,它始终处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并受其影响。反过来,各种社会关系推动着城市空间的文化再生产。它始终在传统与现代、情感与记忆的交融方面产生博弈。“城市空间不再被看成是死亡的、固定的、非辩证的、静止的容器,而是成为一种支配性的、建构性的力量,影响着社会关系、利益结构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4]70人们在空间中的生产、生活、交往,成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源泉,塑造着空间结构与面相。骑楼社会空间的生产体现了以权力逻辑为主导、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理念。在保护骑楼人文生态的同时,注重骑楼文化的地域性重构。随着新的市场投资运营管理者积极参与,骑楼城的产业要素及其结构得以改变,骑楼文化要素、业态不断丰富。骑楼城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温度和时代活力。

地方政府是骑楼城社会空间生产的主导力量,它推动了城市记忆的重塑,城市记忆的重塑反过来进一步促成城市空间的社会再生产。21世纪以来,骑楼城作为梧州的重要旅游目的地,经历了从骑楼保护到综合开发的过程,这正是在当地政府城市规划推动下逐步开展的结果。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骑楼文化街区保护条例》(2014年3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和《梧州骑楼文化街区保护总体规划(2019—2035)》的发布,正是通过政策、制度、规划等形式将骑楼空间与城市记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市内部多种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凸显了骑楼新空间的社会记忆维度。

四、对岭南骑楼空间活化与城市记忆重塑的启发

在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延续城市文脉,保存城市记忆是现代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各大城市都在努力寻求特色发展的道路。保存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历史文化特色街区、老城区是城市特色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如何保护开发、整体改造岭南骑楼,如何重塑骑楼空间记忆,激发人们的情感和记忆,如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如何使社会活动空间共享畅通,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梧州骑楼空间丰富了骑楼的城市记忆,促进了梧州骑楼城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岭南骑楼建筑的空间活化与城市记忆重塑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

(一)创新骑楼文化保护理念

创新骑楼文化保护理念需要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保护骑楼建筑需要兼顾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在骑楼建筑中加入现代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引入文化创意产业等新业态,让骑楼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场所,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成为创新骑楼文化保护理念的重要途径。在梧州骑楼建筑的空间活化与城市记忆重塑的实践中,有关部门遵循“修旧如旧、新旧并置”的设计理念,以“唤醒、梳理、融合、创新”为设计手法更新活化骑楼建筑,诠释新的骑楼文化发展内涵和理念,改变了为保护而保护的传统思维模式,做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保护理念。放眼岭南骑楼文化的保护,要立足当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传承骑楼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创造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在空间规划设计上,要尊重历史,结合当地历史、民俗文化的特点,实施骑楼空间“微改造”,充分挖掘老街区潜在的资源和优势,是活化岭南骑楼空间和重塑城市记忆的有效手段。

(二)加强骑楼日常生活空间生产

骑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岭南城市文化和日常生活方式的表征。把骑楼打造成为丰富的日常文化生活空间,为人们提供文化交流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骑楼文化,尤为重要。澳大利亚城市文化学者史蒂文森指出:“城市在建构日常生活的方式和文化体验,以及在其空间内建立和消解集体与个人的意义并形成身份认同方面,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15]67随着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骑楼城的功能应从传统空间转向新的价值空间,不断建构新的骑楼空间。梧州骑楼城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依托梧州河东历史文化长廊,充分利用梧州历史文化遗产,盘活骑楼日常生活空间,将文化旅游元素引入骑楼城,建设城市会客厅,重构沉浸式的骑楼文化体验空间,创造崭新而独特的城市空间记忆。将主客需求融入公共服务设施,将城市公共空间打造成为促进民众文化交流、承载城市精神的空间,让城市文化交流更具活力。日常生活化场景是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城市最打动人心、最难以复制的地方。“市井”和“烟火气”是骑楼独特的城市气息。通过骑楼历史建筑保护、人居环境提升、文化艺术植入等方式,将生活化场景打造成城市文化旅游空间,把骑楼打造成为丰富的日常文化生活空间,让游客参与到岭南骑楼日常生活的城市美好生活场景中来。

(三)增添骑楼空间记忆的情感想象

文化构成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人文价值的诉求。美国城市学家沙里宁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出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16]序言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能感受到丰富的城市文化生活和文化品质,同时也改变着城市的气质。岭南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孕育了岭南城市特有的人文品格与精神风貌。作为岭南文化载体的骑楼建筑,诠释了“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表达了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骑楼建筑的务实精神主要通过它所具有的对自然、社会以及人文的适应性和兼容开放性得以体现。一个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最终归宿是城市记忆的传承和城市精神的培育。新的梧州骑楼空间将城市精神注入骑楼文化记忆之中,从而为岭南骑楼空间增添一份独特的城市记忆情感。

五、结语

岭南骑楼建筑见证了岭南地区城市历史的变迁和文化记忆的生成。在城市化进程中,骑楼的功能和意义在不断演变和拓展。活化岭南骑楼空间,重塑城市记忆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市民共同参与和努力。梧州骑楼城保护与综合整治是对梧州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复兴。通过活化骑楼空间与重塑城市记忆,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岭南骑楼文化,同时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它将重构骑楼城生态系统与生活系统,重新唤醒骑楼建筑之美,实现骑楼空间的建设、改造、保护、修缮与运营,为重塑骑楼空间记忆带来新的可能。

尽管“骑楼城保护与综合整治”与骑楼“灵韵”特色的完全恢复始终充满矛盾,但无论如何,我们应以一种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当前梧州骑楼空间的更新发展——既要适应骑楼城的当代发展,又要保存骑楼的传统“灵韵”。在城市现代化急速发展的历程中,保护利用好城市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城市记忆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是保留城市文化根脉、彰显城市气质、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作为空间再生产的骑楼城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体现了新旧融合的理念,为骑楼焕发新活力、重现骑楼城新辉煌带来了机遇,也是优化骑楼空间的体验感、重塑骑楼空间记忆的重要实践,对岭南地区骑楼建筑的空间活化与城市记忆重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骑楼梧州岭南
忆岭南
中共梧州城工委
雨岭南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不辞长作岭南人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骑楼人家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
骑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