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的理论内涵与价值意蕴

2023-03-15 08:16任悦溪苏新宇
关键词:三个务必价值意蕴科学内涵

任悦溪 苏新宇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在“时代”和“历史”两个维度的概括和升华,表明了踏上中国式现代化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要以什么样立场、作风、方式推进和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研究好“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阐释好“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探析好“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确保党长期执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三个务必”;科学内涵;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23)06-0044-04

[收稿日期]2023-09-16

[作者简介]任悦溪,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苏新宇,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存在着“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首先从变化来看,存在着历史方位的转变,“两个务必”的提出是基于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前夕,面对即将建立的新生政权执政党该如何经受住严峻考验的重要节点,对全党同志提出的警示;“三个务必”的提出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面对新风险新挑战对全党同志做出的新要求,存在着中心任务的改变。70多年前,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共产党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然而党内滋生了不正之风,为纠正这种风气,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不仅是对过去的反思,还是对未来的警醒;时代不同,党面临的中心任务也不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从进京赶考到新时代赶考之路,中心任务也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心任务的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所以习近平提出“三个务必”是对中心任务的改变作出的新思考;存在着表述内容的改变,“三个务必”是在“两个务必”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焦、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 (P1438-1439)高度凝练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同时增加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新内容。从不变来看,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使命、价值旨归不变;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理论基础不变;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的精神力量。在正确把握“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变”与“不变”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三个务必”的内涵,全面分析“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对于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以及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复兴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

“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在时代和历史两个维度基础上的概括和升华,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碰撞的结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经验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是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客观需要,具有鲜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现实逻辑。

从理论逻辑看,“三个务必”活化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的是人民立场,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活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 (P262),要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全人类解放,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站稳人民立场,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贯彻到国家建设发展的各领域。“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政治本色,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先进性和纯洁性,新时代新征程新风险新挑战,提出这一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警自觉地政治智慧,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行稳致远的远见卓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品格,是党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在生存、发展中不断壮大的基因密码就是这种斗争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如果斗争只是在机会绝对有利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3] (P-511),认为社会发展是在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有矛盾就有斗争,承认了斗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为了解决矛盾,推动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斗争,积极作为,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

从历史逻辑看,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主动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三个务必”是在“两个务必”基础上提出来的,“两个务必”的提出是基于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在一个令人振奋的关键节点,毛泽东同志并没有沉溺于一时的喜悦,而是以高度的政治站位绝对的政治清醒,客观分析了中国革命进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全党同志提出警示,邓小平同志将“两个务必”贯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领域,提出:“要很谨慎,并且要艰苦奋斗”[4] (P214),随后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多位领导人,反复强调“两个务必”,告诫全党保持政治清醒,防止政治腐败、蜕化变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从百年建党历程总结经验,提出:“正是因为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我们党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了胜利”[5] (P24),当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意味着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偉大成就,为走好中国式复兴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起点”意味着“赶考之路”远未结束,所以“两个务必”和“三个务必”提出时所处的历史方位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处于一个新阶段的起点。

从文化逻辑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和魂,“三个务必”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古代君王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强调民心的重要性,强调把握民心与治理国家的关系,与“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相一致;中华民族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作为民族发展壮大的优秀品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虚己者,进德之基”“天道亏盈而益谦”,告诫人们要奋发图强、刚毅坚卓、谦冲自牧,与“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相对应;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经验,古往今来,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尚情操,与“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品格相一致。

从现实逻辑看,任何理论不会平白无故的产生,而是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首先,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中心任务发生变化,党的二十大明确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三个务必”应运而生,对全体党员提出要求,指明了党的工作方向。其次,在中国式现代化复兴之路上,“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滋生并长期存在,向全党发起挑战,所以“三个务必”的提出是对全党发出的警醒,严防死守,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内部外部挑战,外部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国际局势动荡难测,内部中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深层次的、躲不开的矛盾,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还要保持斗争精神,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奋勇向前。

二、深刻理解“三个务必”的理论内涵

“三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优良作风、光荣传统、政治本色、意志品格等的高度概括,表明了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价值取向、行动导向、践行路径。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起心动念的那一刻可谓初心,初心是一开始所抱持的信念,使命是把初心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始终不渝,不实现就不罢休的责任感,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产生源头可以追溯到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共产党宣言》,这本书中记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动力,党的一大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将《共产党宣言》中的“初心”首次具体落实到《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中,表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人民立场,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空变换、历史变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建党百年,风雨兼程,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时代主题、历史任务、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行动纲领,但却始终致力于实现中国和平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安定有序、国家繁荣昌盛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初心”,常与“初衷”、“使命”、“恒心”、“不忘”等词汇交替使用,并在多个场合中强调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7] (P236),习近平总书记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看的很要紧,说的很透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三个务必”之首提出,表明了其重要地位,起到了引领和统率作用,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强化,人民意识,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不变的价值取向。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直接关系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党的力量,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三个务必”的第二项提出,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护持,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前提,第二个务必虽与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表述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强调的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展现了党的高度政治清醒和历史主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统一关系。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赓续传承了这一美德,纵观历史的长河,一个阶段的胜利和鼓舞必然带来鲜花和掌声,这容易滋生骄傲、急躁的不良风气,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所以在不同阶段,共产党人始终以谦虚谨慎作为警钟,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谦虚谨慎的高度自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历史性成就。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品格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第三个务必的提出,是“三个务必”的现实样态,有其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源,不仅体现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而且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观念和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荟萃融合于中国共产党人血液和灵魂中,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从1921到1949党领导人民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以昂扬的精神,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从打土豪、驱日寇、斗敌顽,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捍卫国家安全,再有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党领导人民在斗争中取得胜利,啃下了前进道路上的硬骨头,攻克了一个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将斗争精神一以贯之、由始而终。当前,“两个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各种尖锐、严峻、长期、反复的风险挑战接踵而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以何种方式和态度面对新征程下的新要求、新挑战、新任务,无疑是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三个务必”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意蕴

(一)理论价值意蕴

1.“三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党领导中国广大工农阶级人民走向胜利的思想之刃,新时代新征程,“三个务必”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马克思人民主体论。马克思人民主体论是以人类解放为宗旨的实践主体论,是推进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解放,实现美好的共产主义,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一心为民的体现,这一务必的提出,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表明了坚守出发之志的政治担当。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活动,带有目的性,是主体根据实践目的,作用于客体得到实践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和客体存在辩证关系,同时主体的思想境界决定了实践结果的高度,所以提升主体思想境界,对于客体乃至实践结果都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实践主体,有必要时刻提升思想修养,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一种高尚品德修养的自觉追求,不断提高实践主体自身。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斗争观。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出现了32处“斗争”,并且马克思在总结欧洲1848年革命经验时曾提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科学论断,可见斗争對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党的成立、国家的建立、社会的改革、建设都是在斗争中进行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始终对马克思主义斗争观的坚持。

2.“三个务必”是对革命精神的淬炼升华

“三个务必”的提出不仅是对“两个务必”的守正与创新,同时也是对西柏坡精神的系统性升华。西柏坡精神产生于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以“两个务必”为核心。在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两个敢于”精神,蕴含着革命斗争精神;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两个一切”精神,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两个善于”精神,饱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的思想精髓;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两个务必”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意志品格。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复兴之路中,这些精神已经镌刻在生命的长河里,历久弥新。

3.“三个务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阐发

“三个务必”不仅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还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阐发。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之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其融会贯通。从《诗经·小雅》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到王安石的“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从《易经》中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到张载的“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充分体现了古代先贤的谦虚谨慎和忧患意识,以及对勤劳节俭美德的提倡和骄奢淫逸的抵制,”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代一代人中传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后塑造的精神品格,是中华儿女一生追求的人格理想,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再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斗争气节,深刻影响着中华儿女,即使身处绝境之地,也能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斗争意志,前赴后继为国为民奋起拼搏,习近平总书记把“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的重要内容提出,就是要激励全党在新征程中劈波斩浪,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局面。

(二)实践价值意蕴

1.“三个务必”是共产党员提高党性修养的修心之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没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共产党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好比一棵“参天大树”,党的各级组织是枝干,千千万万的党员是树叶,党员是党的行为主体,是党组织联系人民群众的关键纽带,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与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表现为整体和个体的统一关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的强弱决定党员素质,并直接影响政绩观是否出现偏差,所以只有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才能保持共产党人整体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强化党风建设,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久治安。当前党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和考验,严重影响着党的执政根基,“三个务必”的提出,为党提高党性修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有助于党保持思想纯洁、政治纯洁、组织纯洁,中国共产党只有自觉将“三个务必”贯穿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三个务必”作为行动指南,才能逐步清除党内“毒瘤”,才能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环境,才能确保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始终成为能够经受起各种风浪考验。

2.“三个务必”是应对新时代各种危机和化解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时代,我们踏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复兴之路,面临新的中心任务,这是一条布满荆棘之路,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会一帆风顺、一劳永逸,必定会充满各种各样的坎坷和磨难,当前,我们面对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环境风险等,加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我们决不能松懈,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勇气主动出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守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在应对新时代各种危机和风险挑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要不忘来时路,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形势,要保持头脑清醒,保证前行之路不偏向,保证红色江山不变色,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以“三个务必”作为必然选择,以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作为价值旨归。

四、结语

“三个务必”是特定历史方位的产物,有其特别深意、特殊使命,包含厚重历史感,鲜明时代感,深刻总结了以往经验,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筑牢防腐、防贪、防变的思想防线,传承民族基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产物,又察往知来,警示未来发展,是基于新的历史坐标的清醒剂,全党同志务必将“三个务必”作为思想引领、行动纲领、战略指引,自觉贯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守住精神之基,巩固思想防线,担负起党和人民群众给予的重任,做好让阅卷人满意的答卷人。

[参 考 文 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5]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常延廷]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价值意蕴科学内涵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读懂名师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