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治疗效果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2023-03-17 02:12花晓菁冯钰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5期
关键词:电切宫腔镜息肉

花晓菁 冯钰玲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子宫内膜局部增生过盛所导致的,突出表现为子宫腔内的单个或多个光滑肿物,蒂长短不一[1]。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诸多女性造成严重的生活不便、加重经济负担,甚至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2]。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育龄期到绝经后女性都为高发人群。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出血、不孕、白带异常等,此外,大型息肉或突入颈管的息肉,易继发感染、坏死,进而引起不规则出血及恶臭的血性分泌物[3-4]。在治疗方面,若息肉直径<1 cm 且患者并无明显症状,息肉可能会自然消失,且恶变率低,可先进行随访,不给予治疗;若息肉体积较大且有显著的症状,甚至可能癌变的患者,则需进行手术治疗[5]。目前临床上治疗EMP 的目标通常为彻底清除子宫内膜息肉,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尽最大限度降低此病的复发率。在本文研究中,主要探究宫腔镜电切术对EMP 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6 例EMP 患者。纳入标准:符合EMP 的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合并子宫恶性病变;伴有盆腔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精神病史或意识障碍;资料不全;无法积极配合治疗。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传统手术组(n=53)及宫腔镜电切组(n=53)。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为:(2018)伦审第(12)号。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刮宫术进行治疗。静脉麻醉生效后将宫腔检查镜置入患者子宫腔内探查情况并实施刮宫术刮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再次使用宫腔镜检查,直至息肉刮除干净。宫腔镜电切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麻醉生效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冲洗、消毒、导尿,使用扩宫器扩宫后放置宫腔镜检查宫腔,使用0.9%氯化钠溶液灌注膨宫并明确息肉情况,使用等离子电切环自根蒂部逐枚切除取出;单发息肉切除根蒂后完整取出;多发息肉进行逐枚切除后,使用刮宫方式对内膜进行搔刮。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手术相关指标评价。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2)炎症因子水平评价。于术前1 d 及术后7 d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放入抗凝管中离心处理后在-80 ℃以下保存,待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白细 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进行检测。首先,先将血清样本放置于试管中,并采用稀释液进行稀释。其次,在反应孔内将稀释好的55 μL 标准品加入其中,于常温中进行100 min的孵育。再次,使用洗涤液洗涤3 次,随后将50 μL 的抗体工作液加入其中,置于恒温环境中进行60 min 的孵育。最后,进行3 次洗涤,将120 μL的终止液加入其中,终止反应,于45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IL-4、IL-6、CRP、TNF-α 水平。(3)子宫内膜厚度评价。月经恢复后,于术后第一次月经完全结束后的第5~7 天用超声对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检测。(4)疗效评定。术后4 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超声显示宫腔无异常回声区,患者经期、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恢复正常为显效;超声显示宫腔无异常回声区,患者经期缩短、月经量减少、子宫内膜厚度降低为有效;超声显示宫腔无异常回声区,但患者经期、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未得到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两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统计。术后4 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观察两组宫腔感染、宫腔粘连及子宫穿孔发生情况。复发标准为: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变形,息肉基层较窄,呈中等回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宫腔镜电切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宫腔镜电切组IL-4、IL-6、CRP、TNF-α 水平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术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宫腔镜电切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mm,()]

表4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mm,()]

2.5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宫腔镜电切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P=0.022),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6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宫腔镜电切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0,P=0.031),见表6。传统手术组复发率为18.87%(10/53),宫腔镜电切组复发率为1.89%(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6,P=0.004)。

表6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EMP 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典型症状有两次月经之间存在额外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缩短,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息肉较大或长入子宫颈管会继发感染、坏死,导致排出具有恶臭味的血性分泌物[7-8]。目前此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但有研究认为内分泌紊乱、炎症及年龄增长、糖尿病、乳腺癌术后长期应用他莫昔芬等,都是EMP 的高危因素[9]。宫腔镜电切术可对子宫的某些病变通过宫腔镜直接进行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不开腹、子宫无切口、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日后剖宫产概率,手术预后效果也更为理想[10-11]。陈雨柔等[12]的研究中,在宫腔镜直视下实施定位及息肉清除,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炎症因子主要是由外周的免疫细胞合成或由其他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类型细胞产生,包括干扰素、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细胞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其中IL-4、IL-6、CRP、TNF-α为常见的炎症因子。IL-4、IL-6 由活化T 细胞产生,参与炎症反应[13-14]。CRP 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其水平会急剧上升[15-16]。TNF-α 具有一定的促炎作用,能够以促进血管生成的方式增强体内炎症反应[17]。在本文研究中,手术后宫腔镜电切组IL-4、IL-6、CRP、TNF-α 水平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说明宫腔镜电切术可有效调节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子宫内膜的厚度会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在月经刚结束的时候其厚度最薄大约为3~4 mm,但随着卵泡的发育,雌激素含量的增加,子宫内膜会逐渐增厚直到排卵期大约为10 mm[18]。排卵后在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厚度将持续增厚,并向分泌期转化,在月经来之前其厚度一般可达到13~14 mm,但每个人之间差异较大[19]。雌、孕激素既有拮抗性又有协同性,其中雌激素可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增厚、输卵管的发育和蠕动、女性第二性征发育等作用;孕激素则会抑制输卵管的蠕动、促使乳腺小泡的发育、致热等作用[20]。若月经结束后,子宫内膜依然很厚则需注意是否存在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内膜增生等情况;若排卵期子宫内膜很薄则容易导致不孕及流产现象。在本文研究中,手术后宫腔镜电切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说明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子宫内膜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总有效率高,患者恢复速度快等优点,还可调节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猜你喜欢
电切宫腔镜息肉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胆道镜下高频电切技术在肝内胆管狭窄中的应用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