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是佛

2023-03-18 08:07郁伟年
文学港 2023年3期
关键词:众生相禅寺心学

郁伟年

2022年底,凡是与王阳明先生沾过边的地方,都在隆重纪念先生诞辰550周年。先生是中国儒学的先圣,其创立的心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500多年来不仅对中国影响巨大,而且对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深刻的影响。心学所包含的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是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躬身实践。

从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我联想到了佛教禅宗五大流派之一的临济宗教义——“无心说”,两者之间是否有相通之处呢?临济宗约在七世纪中叶形成。临济宗的 “无心说”由希运禅师发端,其弟子义玄禅师集大成,核心思想是“心即是佛”“但能无心,便是究竟”“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从这一思想出发,主张 “以心印心,心心不异”,这便是后世 “心心相印”的出处。

佛经里的 “无”比较难理解,一种 “无”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字义 “没有”;另一种 “无”,则不是真的无,可以理解为极,如无色,并非真无色,无相亦非真无相。佛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实际上其同时在说,佛亦人相,亦我相,亦众生相,亦寿者相。“无”在这里又是一种肯定。所以我理解 “无心”,并不是没有心,而是真心,纯粹的心。临济宗倡导 “心即是佛”,可以理解为心就是佛,众生皆有佛性,都有一颗洁白无瑕,清净无碍的心,这就是佛性,不染尘埃,没有善和恶,没有大和小,亦没有智慧和愚痴,这就是心的自然本性。阳明先生说 “心即理”,与 “心即是佛”有异曲同工之妙。“心即理”是心学的核心,意思是理就在心中。人的本性与天道(理)是一致的,心就是天道在人性这个层面的体现,天道和人道的一致性就是天人合一。

心即佛、心即理,说的都是人的本性,可人的心常常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受到污染,迷了心窍,失了本性,所以我们要经常修身养性,使之不忘初心,还其本性,始终保持纯真和纯粹。宁波七塔报恩禅寺中兴之祖慈运禅师为禅门临济正宗第三十九世传人,他在住寺期间,大弘临济禅法,七塔寺风广传大江南北及海外,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 “临济宗七塔寺法派”,七塔禅寺因此被尊为中国近现代临济宗中兴祖庭之一。七塔寺一直有“养心”“修心”“安心”的寺风,唐懿宗时曾赐 “栖心寺”匾额,寺院也曾一度改名为 “栖心寺”。可祥法师荣膺七塔禅寺方丈,延续寺院法脉,精研佛法,延请大德讲经,创办栖心图书馆、《报恩》季刊,使身居闹市嘈杂之地的寺院成为僧俗共修、读书修心的清静之地。

走进七塔寺,除了给人精致洁净的感觉,就是安静,仿佛从纷繁杂乱的世界进入了风和日丽、万籁俱寂的清净之地。仰头蓝天白云,低头一尘不染,银杏树、桂花树、罗汉松枝叶轻摇,水中的锦鲤似乎也放慢了游动的速度。进香拜佛的脚步轻轻,佛像前无声的念祷,带着无比的虔诚。在栖心图书馆找一个座位读一本心仪的书,心便澄澈安宁下来。如果有幸在方丈室与可祥法师对坐喝茶,听他讲佛理禅意,典故轶事,由他解疑释惑,便是心静之时、心生佛时了。

猜你喜欢
众生相禅寺心学
王阳明心学的价值担当
雨中游禅寺
论新时代构建共产党人心学的三重维度
德云禅寺(楷书112cm×36cm)
东魏凝禅寺三级浮图碑
见心见行 知行合一 “中国蓝”新员工培训中的心学实践
海外华人寻偶众生相
东魏凝禅寺三级浮图碑
众生相
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