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关联·逆向:初中数学结构化复习的设计与思考
——以“一次函数”单元复习课为例

2023-03-20 09:40吴玥霞
中学数学月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一次函数学习材料结构化

吴玥霞

(浙江省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314500)

复习课的目的是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指出:复习课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对已学知识的系统回顾,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优化认知结构;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运用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过程,优化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审视教学常态,复习设计缺乏结构化思考

1.1 学习材料的确定缺乏精准性

学习材料是数学复习教学的重要资源和活动载体.结构关联的学习材料,容易让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体系.然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材料的选取较为随意,未加筛选、重组与整合,直接拿来使用,对教材整体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到位,对学生的真实学情了解不清楚,对学习目标的确定不精准,导致“理”(梳理)不到位、“练”不具针对性、“测”无及时反馈.

1.2 学习内容的设计缺乏整体性

学习内容的设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整体关联的内容设计,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一个稳定的认知结构.然而部分教师对认知结构的理解不够全面,忽视知识的整体性、内在的关联性以及对内容理解的深刻性,使得教学呈现点状化、碎片化、狭窄化的零散现象,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学科的“整体观念”,常常出现知识遗忘率高、基础不扎实、解决综合题的能力薄弱、学习的迁移度低等问题.

1.3 评价任务的设计缺乏过程性

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多维实证的评价设计,能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调节好学的精度,促进数学素养的提升.然而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而忽视了三维目标要求下形成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思维结构的评价点.这种限于“浅层学习”的单一评价,导致学生难以获得对学科的本质理解,难以实现知识的应用迁移.

针对以上现实情况,教师要着眼于知识关联,着力于数学思维,着重于学习能力,通过结构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是数学复习教学的应然之举[1].

2 回归教学本源,复习设计建构结构化路径

数学学科本质是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把握数学思想、感悟数学思维、追求数学理性精神.数学教学须回归学科本质,而结构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视角,是一种回归本源的教学实践[1].复习设计以结构化理论为方法论,以构建结构化学习为目的,以课程目标为指引,遵循数学学科的结构特质,把握知识内在逻辑关联,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整合设计、学习活动的关联设计、评价任务的逆向设计,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从而实现层级目标结构化、知识(包含过程、方法、思想)结构化、评价任务结构化,逐步形成结构化复习设计的基本范式,发展学生结构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图1).

图1 初中数学结构化复习设计路径图

3 立足实践架构,复习设计蕴涵结构化策略

“结构化”包含两层含义,即结构化教学和结构化思维,前者是手段和路径,后者是目标和价值取向(图2)[2].在实践层面,复习设计构建“整合·关联·逆向”三个环节,整合是前提,关联是关键,逆向是保障.通过实施内容材料结构化、教学进程结构化和评价输出结构化等策略,让学生经历“理解(隐性思维显性化)→重构(显性思维结构化)→呈现(结构化思维形象化)”的思维过程,实现数学思维从零散状向结构化的转化[2],从而形成“设计—实施—评价—改进”的教学活动闭环.接下来本文结合“一次函数”的章节复习课,来阐述结构化的复习设计策略.

图2 结构化策略图

3.1 学习材料的整合设计

学习材料的整合设计是指在适切的目标指引下,使学习材料设计从“零碎”走向“整合”.可以通过“明晰—研判—统整”这一路径设计复习学习材料(图3).

图3 学习材料的“整合”设计策略图

3.1.1学理明晰——明确结构化学习的认知空间

解读教材要着眼于数学整体知识结构的建构,将零碎的知识“嵌入”到“单元”视野之中,通过对课时内容与本单元、本领域、相关领域和学科外内容的关联性结构分析[3],梳理分析概念层级体系,理解概念、单元、大概念的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结构网,明晰结构化学习的认知空间.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而一次函数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类具体函数,是函数的特例,具有函数的通性,为后续学习其他类型函数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因此在进行复习设计时,须对本章教材内容、知识结构进行关联分析和梳理(图4).

图4 “一次函数”整章知识结构图

3.1.2学情研判——探清结构化学习的认知机制

分析研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难点、困惑点以及易错点,找到复习学习的真实起点,弄清学生的相异构想,突出以生为本.

从一次函数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以及待定系数法、函数图象的画法掌握较好,但是对一次函数表达式中k,b的理解,性质的简单应用以及与图形类、生活类结合的综合应用,学生感觉难度很大,出现的错误也较多.

3.1.3目标统整——厘定结构化学习的层级目标

厘定章节的分课时目标,将一个个的“小目标”融合到单元目标,把一个单元知识层面上“知道”、思维层面上“理解”、技能层面上“操作”进行统整.然后根据学理和学情精准设定大概念下的复习分层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将内容结构、方法结构、素养结构融入目标结构之中,形成层级式目标结构图,见表1.

表1 “一次函数”单元复习层级目标

3.1.4学习材料的确定

依据层级式目标,拟定复习课型(基础复习课、专题复习课)和主题内容,然后寻找与之相适应的复习材料.

根据以上三方面的分析,一次函数单元复习设置1节基础复习、2节专题复习,见表2.

表2 “一次函数”单元复习课设置情况

3.2 学习活动的关联设计

学习活动的关联设计是指基于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围绕思维结构为核心的素养结构发展目标,设计学的结构、教的结构、素养结构,使学习活

动从割裂走向关联.横向上通过“驱动—关联—提炼”三个递进序列,纵向上通过“问题—活动—方法”三个平行要素得以实现(图5).

图5 学习活动的“关联”设计策略

3.2.1问题驱动——形成研究系列

问题引领是以核心问题、基本问题、问题串等作为学习内容,解决的是学什么;“问题驱动”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解决怎么教.教师可以把问题融入情境中,依据情境知识设计连续、递进的子问题串,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思维状态下,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使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形成研究序列.

如笔者的公开课“‘一次函数’单元复习课”第一课时,问题设计如下.

探究1已知一次函数y=(m+2)x+3-n满足以下条件,分别求m,n的值.

问题1:它是正比例函数?

为了帮学生打开思路,教师呈现了问题1,接下去就让学生根据已有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来提问.于是,学生纷纷提出如下一些问题:

问题2:它是一次函数吗?

问题3:它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吗?

问题4: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吗?

问题5:它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吗?

问题6:它的图象与直线y=2x+1平行吗?

问题7:它的图象经过(0,3)和(2,2)吗?

……

探究2把以上问题解决后,针对问题情境7得到的函数解析式,继续启发学生思考:又可以设计哪些问题呢?

生1:可以求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与y轴的交点坐标.

生2:可以求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生3:可以求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

生4:可以设计求取值范围的问题.

生5:可以设计不等式的问题.

……

探究3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思维,笔者又在以上题目的基础上,生成以下3个问题:

问题1:若点P(x,y)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设△OPA的面积为S.求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问题2:请你画出S关于x的函数图象.

问题3: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点OP,使直线OP把△AO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能,请求出OP的解析式;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横纵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完善了知识结构,提高其数学能力.学生不但领略知识解决的全过程,承担起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而且还总结问题,了解怎样围绕知识点出题.笔者始终认为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揣摩题目是如何设计的,而不是仅仅强化学生如何解题.

3.2.2活动关联——着力自主构建

弗兰登塔尔将数学学习活动概括为“数学化”,即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符号化、数学原理形式化、数学理论应用化.教师结合复习学习材料,通过设计关联性的学习活动,凸显知识情境与核心元素的关联,建立知识表征与思想方法的关联,注重知识过程与工具创造的关联[4],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链条,实现数学内部结构的系统化.

如笔者的公开课“‘一次函数’单元复习课”第一课时,活动设计如下(表3):

表3 “一次函数”单元复习课第一课时活动设计

通过设计关联性的学习活动,把复习材料经过“数学组织化”“逻辑的组织化”,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点、线、面、体的多向关联(横向、纵向、横纵向),从而感悟单元学习路径,生长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3.2.3方法提炼——发展结构思维

数学方法指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程序和实施办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在具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适时对数学思想方法及知识形成的过程结构加以归结、梳理.在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思想方法也得到内化,促进结构化思维发展.通过创建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实现思维可视化,创新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结构功能良好、迁移能力强的认知结构.

一次函数与后续学习的函数有着相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因此在“‘一次函数’单元复习”第一课时进行方法提炼时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1)知识内容方法的结构化(表4)

(2)单元学习路径的结构化

一次函数的单元学习路径:生活事实—函数概念—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

(3)数学思想方法的结构化

生活事实—函数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方法抽象得出概念;

函数—一次函数: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

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得出性质;

一次函数的性质—应用:类比、迁移、转化,其中蕴含着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等.

3.3 评价任务的逆向设计

评价任务的“逆向”设计是指评价设计先于学习活动设计.评价任务的设计必须与目标相匹配,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实现学习与评价同步,使得评价从“估计”走向“实证”.可以借助SOLO体系结构和结构化学习评价框架,通过“循环—介入—分析”这一路径实现.

3.3.1练测循环——助推核心素养发展

循环,即递进、上升,包括知识学习的方法、思想、情感、价值等循环.学生到底会不会学,学到什么程度,可以通过“练”这个环节来检测.通过不断循环练测,加深理解、促进内化、拓宽视野、增进知识以及认知、思维、素养等结构的完善与发展.

如在“‘一次函数’单元复习”第一课时,复习到探究一中问题6的环节时,教师及时让学生总结“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b与直线y=mx+n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需满足什么条件?”之后,教师出示下面两题:

(1)直线y1=2x-1与直线y2=-x+5的交点坐标为,当x满足时,y1

A.相交 B. 平行 C. 重合 D.无法判断

3.3.2量表介入——精准评价学习活动

依据评价标准开发结构化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表,包括评价的维度、评价的内容、学习表现等.评价维度分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分别对应的评价内容一是数学的概念、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概括、应用等,二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数学认知结构,三是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科素养[4].学习表现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然后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来评价目标的达成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表5).

表5 “‘一次函数’单元复习”第一课时学习表现性评价表

3.3.3评价分析——调节学评优化学教

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观察评价和学生学习结果的多元评价,教师对照评价标准,开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评价,综合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情况、认知结构的完善情况和结构化思维的发展情况.

综上所述,单元复习教学需要教师从数学学科的整体系统性、结构关联性的本质特征出发,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整合设计、学习活动的关联设计、评价任务的逆向设计,让学生以整体关联的结构化学习任务为驱动,经历结构化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自主建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结构性思维的发展,促使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一次函数学习材料结构化
党史学习教育四种指定学习材料少数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例谈几何画板在一次函数应用题的教学尝试
数学探究中提升学生智慧的路径研究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分析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一次函数》教学设计
远程教育学习材料开发与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