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跨界”,防止“越界”
——浅谈班主任如何指导家长陪孩子上网课

2023-03-22 10:38安徽省合肥北城中学刘中元安徽省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初级中学张冬侠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越界网课跨界

安徽省合肥北城中学/ 刘中元 安徽省长丰县北城世纪城初级中学/ 张冬侠

疫情期,网课跨越时空、整合教育资源,甚至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但师生时空分离的网课社会临场感缺失,常常有学生情感投入不足、凝聚力不强、互动反馈不及时、线上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家长需要履行“助教”职责,参与到网课中去,服务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线上教学,但家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过度参与孩子网课学习,教育“越位”,亲子关系紧张;有的“缺位”于孩子的成长,造成孩子“自由”甚至“由自”发展,网课效率低下,学业成绩落后。因此班主任需主动“跨界”,帮助家长服务好孩子上网课,同时又要坚守“界限”,防止“越界”。

一、主动“跨界”,提供教育智慧

家庭和学校共同服务于孩子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二者既有教育边界,又有教育界限重叠。疫情期,为克服因“内卷”带来的家长心理焦虑和教育无助,让家长顺利完成学校教育后撤后的科学陪伴、呵护、监督和引导,共促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共融共赢,具有教育专业智慧的班主任应主动“跨界”,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智慧。

(一)调查研究,聚焦教育难题

1.制定问卷,调查现实难题

疫情期,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不是先进教育的灌输,更不是走形式和应付上级要求,而是根据家长需求,聚焦网课遇到的家庭教育难题,助力网课有效进行。因此我们从能否认识孩子、有何家庭教育难题、需要教师什么样的帮助、孩子网课表现的问题等维度制定问卷,通过在家长群中问卷调查、点对点线上家访或对家长组团线上访谈等形式,去了解家长的困境与难点。结果发现,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实操都存在问题,需要教师具体指导。

2.团队共研,研制破题策略

我们对家长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类整理,反馈给班级教师群,教师们针对问题,认真研究,设计对策,通过线上教研,形成指导家长如何帮孩子上好网课的集体教育智慧,再通过教师集体一起开线上家长会,给家长以简单、便捷、明了、易操作的线上教学期的家庭教育指导建议。

例如,高一新生入学不久,疫情复发,学生接受线上教学,家长又突增“助教”的角色,不仅要服务好孩子的衣食起居,还要关注孩子线上学习情况。尽管家长都有过“助教”的经历,但当高中“助教”却是第一次,很难适应。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家长普遍存在不太了解当前的高中知识、与孩子沟通不畅、孩子沉迷游戏等问题。这些是普遍性问题,但也有班级个性化问题。因此,我们聚焦家长问题,开展班级教师线上研讨,给家长提供具有理论知识和实操性的技能与策略,如“非暴力沟通法”“网课需要心陪伴”“与孩子一起成长”等,让家长对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正确认识,读懂孩子成长,提升实操性教育技能,让学生学习更有效。

(二)学习理论,转变教育思维

1.组建学习共同体

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归根结底靠家长自己内在能力的提升。读家庭教育理论书籍是家长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和增强家庭教育理论基础的有效途径。我们遵循自愿的原则,按照一定的奖惩机制的组织制度,组建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有序推进每周家庭教育理论共读活动。

根据家长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在不同的阶段推荐不同的家庭教育理论或实践书籍,选择所需的教育理论,共同体共研共读。如起始阶段,为引导家长在看到问题时要勇于、善于、勤于从自身找原因,我们推荐《父母的觉醒》(两卷本),建议家长购买、学习,约定每周六晚八点大家在班级QQ 群分享阅读收获,以相互督促,相互激励。随着共同体阅读的深入,所读书籍逐渐增多,如《发现母亲》《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园丁与木匠》等。有的家长在读《正面管教》后由衷感叹道:“我原来以为老师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读了书,我才发现我的教育理念太落后了,我要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的家长读了《发现母亲》后感慨道:“才读了几页,我已经泪目。小时候,就是被放在姥姥家长大的,深有同感。”也有家长这样说:“我觉得与刘老师相见恨晚,早学习到这些理念,我也不会走那么多的弯路。”据学生反应,自从家长积极学习后,他们从焦虑、无助走向了智慧关爱,家庭生活从专制野蛮走向了和美共生,学生从苦闷走向了幸福。

2.开设家长“云课堂”

由于部分家长读不懂教育理论或没时间读书,我们开设家长“云课堂”,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帮助家长“活”学家庭教育理论,提升教育智慧。家长“云课堂”是笔者与班级任课教师开设的线上家庭教育专题课堂,内容是接班级“地气”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包括家庭家本劳动课程、网课期家庭成长环境布置、番茄钟时间管理法、网课专注力培养、费曼学习法等,目的是针对家长存在的普适性问题,开设线上专题讲座,让没时间读书的家长也能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让自己读理论书籍的家长进一步学习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同时也增强班级教师团队对家庭教育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并团结更多家长,让家校共育同频共振,更好地服务学生疫情期的宅家学习。

以家本劳动课程的“云课堂”为例。针对收集的家庭劳动难题问题,我们开发线上家本劳动“云课程”,该课程分为四个部分:重要意义、常见疑难、解决办法和在线问答。家长通过云课堂的学习,懂得了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意义及如何解决家本劳动的困难,学会了与孩子一起规划、实施和评价家本劳动,家本劳动有序进行,学生在家本劳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云课堂”不仅为家长提供了家庭教育智慧,还解决了家长在实践中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先进教育理念在家庭得到有效的落实,家长恰到好处地帮助孩子在网课期全面发展。

(三)赋能家长,提升教育能力

理论学习需要实践检验。教师帮助家长在实践中“活”用理论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形成可行的个性化家庭教育理论和灵活的教育技能,赋能家长,助力家长提升教育能力。

1.提升普适能力

网课期,我们聚焦家庭的普遍性问题,抓重点,忌泛化,做到以点带面,让家长洞悉孩子不仅需要身体成长、心理成长还需要社会化成长,知道如何指导孩子解决问题。如长时间对着屏幕,不仅眼睛疲劳,身体也很劳累,需要舒展身心。尽管家长也知道孩子的身心健康很重要,但苦于没有“抓手”,个别孩子的身心健康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教师团队研究并提供以下知识和技能,“手把手”教会家长操作,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如,合理膳食的知识: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体质量身打造营养健康的膳食;体育知识:建议家长们向体育教师求助,学习运动锻炼课程,如有氧运动、滑板运动、健美操等;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语”专栏,通过文档、视频、音频等形式分享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等等。一旦家长拥有足够的有关孩子身心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和调节身心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会更好地服务孩子上好网课。

2.私人订制服务

为帮助家长解决个性化家庭教育问题,我们提供家庭教育“私人订制”服务。通过线上分批次、分层次家长会以及个别家长访谈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如如何在网课期间进行心灵陪伴的同时,关注孩子的社会化成长需求,让班级家长为孩子开设限时线上同伴聊天室,让学生在线上与同伴倾诉心声,纾解压力。然后,再让老师与有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学生和家长“结对子”,做到家庭教育“私人订制”。这样,教师对家长进行分层次、分批次聚焦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提供家庭教育精准服务,快速赋能家长,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

二、坚守界限,助力学生成长

疫情期,家长表现各异,有的当孩子教育的“甩手掌柜”,“缺位”于孩子成长;有的把家庭教育当作了学校教育的延伸,把家庭教育窄化为知识教育,甚至是应试教育,“越位”孩子的成长,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应主动“跨界”帮扶,提升家长教育理念,赋能家长的同时,也应坚守“本位”,不“越界”,让家长不“错位”,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坚守界限,提供合理建议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责任是传授知识、技能,培养道德情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家校教育是有界限的,教师不应“越界”包办学生家庭教育的责任。在特殊的疫情期,教师可当家庭教育的“顾问”,给家长提供指导性建议,如如何陪孩子吃饭、运动、聊天、学习等,防止家庭“学校化”、家庭教育“知识化”或“应试化”,但不能当家庭教育的“主教练”,教师代替不了家长的“主教练”育儿角色。只有家校彼此厘清教育边界,都知道应该做什么、何时做以及如何做,才能默契配合,建立良好的关系,共育效果才能彰显。

(二)谨防“越界”,避免不良后果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本职是孩子身心成长的呵护者、精神成长的引领者和社会化成长的支持者,有让孩子过上幸福而温暖的家庭生活和健康成长的责任。但疫情期,有的家长“缺位”,教师出于爱心和责任心,对学生隔空喊话、谆谆教导,甚至对孩子在家的不良表现批评指责,有时得到的却是水中捞月的效果。这就是典型的教育“越界”。有这样一个案例:班主任发现学生上课玩游戏,反馈给家长,并要求家长给孩子以严厉惩罚,家长按照班主任的“嘱咐”教育孩子,结果却导致了悲剧。班主任本是“一片冰心”,岂不也愧疚、委屈?实际上,尽管班主任有反馈学生不良行为的信息给家长的义务,但家长如何处理,班主任不应该过度插手。这种苦果是由于班主任没有厘清教育的边界,因此,班主任应谨防“越界”教育造成不良后果。

疫情期,家长角色从教师合作者变成了“助教”,应掌握一定的“助教”技能。班主任应主动“跨界”,给予家长以简单易行的普适性和“私人订制”的家庭教育指导,用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武装家长教育头脑,用家庭教育实操赋能家长,提升家长教育技能,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困境,同时,也应防止因班主任强烈责任心造成的“越界”,让家长“到位”于家庭教育,孩子“到位”于自身成长。这样,家校共育既有界限的融合,又有界限的厘清,达到共融共赢的家校共育新格局。

猜你喜欢
越界网课跨界
对网课不能听之任之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选』网课
跨界设计
跨界通平台
阵列方向图综合中PSO算法粒子越界处理研究
没有炊烟的城市(选章)
越界婚姻的伦理窘境:评史密斯《南街》